原來黎天壽在解放前是一家販私鹽商的腳夫,學到一些經商經驗。那鹽商見他頭腦靈活,很有經商的天分,覺得他很有前途,就把小女兒嫁給了他,那女人一共給他生了五個子女。後來那鹽商轉行,就把那家鹽行送給了他,他憑自己的商業頭腦很快就積存了一大筆錢財。他開始覺得鹽商每天奔波太辛苦勞累了,於是決定到農村先買幾十畝田土出租,當個小地主,坐收租金過日。有一年他路過張家灣,看到這裏風水好,土地肥;就放棄販鹽的生意來到張家灣買地建房,用了兩年的時間,花費了他用半生心血賺來的錢修建了這座張家大院。不知是他運氣不好還是他沒有看清當時的形勢,沒有幾年就解放了。新政府成立後,他家的田土和房子都被沒收了,田土拿來分了,房子充公分給了那些沒有房子住的窮人;他老婆慪氣不過,一口氣接不上來,就閉了雙眼;後來他的兩個兒子為公家獻出了生命,就把房子退還了三間給他。在劃分成份的時候,又落了一個地主的名頭,他的幾個兒女因此也受到一些牽連;本來是要受到批鬥的,好在他的三個兒子在解放前都讀過一些書,有知識,有文化;解放後新政府大煉鋼鐵、開采煤礦、鐵礦,修建鐵路,急需要人去做,特別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就到農村來大量招收農民去當工人。他大兒子響應黨的號召,應征去鋼鐵廠當了一名技術工人,沒想到沒幹多久就因公而死了,至今他還領著每月六十元的撫血金。他二兒子去接了大哥的職位,人民公社就免了他的批鬥。他的三兒子(也就是黎曉民的父親)後來又在為生產隊犁田時被牛打死了,屬公傷事故,生產隊每年要用兩個勞動力的工分把黎曉民兄妹養到十八歲,土地包產到戶的那一年,就把他兄妹二人後麵幾年的撫養公分按當時的價值折成錢全補給了他們,所以他們家裏頗有積蓄,在當時來說也是比較富裕的了,比起那些貧下中農、子女多的家庭,日子當然要好過得多。
當時正是中國沿海城市改革開放的初期,農村的青年男女還沒有多少外出打工的。土地雖然包產到戶幾年了,農民的吃飯穿衣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隻有少數經商,會一技之長的家庭經濟有好轉之外,大多數的家庭的經濟還是很緊張,特別是那些孩子生得多的家庭都是十歲左右一個一個的孩子吃著長飯,糧食雖然比大集體的時候收成一年比一年多,但政府的公糧、雙提也一年比一年增加。因此,農民每年完了公糧、雙提之後,也隻能解決溫飽,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經濟來改善住房和生活,常常還要靠省吃儉用來接扣第二年的收獲季節。
&&鄭茹雙知道鄭夢影的婚事是由二媽吳穀英做主,於是趁鄭夢影迴去就把黎曉民及他家裏的情況給二媽說了一偏,末了還道:“這樣的人家現在很難找了,家裏隻有一個男孩子,負擔也輕,家庭條件也不錯。幾年妹妹出嫁了,他公百歲老了,家裏什麽都是他一個人的,沒有人跟他爭。”
吳穀英猶豫道:“他們家的成份好像不太好。”
鄭茹雙道:“二媽!現在開親還看啥成份,幾年前就取消了,二媽!你看那個還分這些?”
吳穀英點點頭道:“也是,可是他父母都沒有哦!家裏都沒有一個人照看!”
鄭茹雙道:“這樣才好呢!夢影一過去就當家,什麽事都自己做主不受人管。”
吳穀英又猶豫了一下道:“茹雙侄女,好像他比你矮一輩,也該比夢影矮一輩,怎麽可以結婚!”
鄭茹雙笑道:“二媽,現在是啥子年代了,那還講究那些,如今的年青人隻論般配,哪個去論輩份,再說夢影跟曉民也不是至親,更沒有血緣關係,那有不能結婚的!”
吳穀英道:“說是這麽說,那親戚之間以後怎麽喊?”
鄭茹雙道:“該怎麽喊就怎麽喊,各喊各的唄。”
吳穀英點點頭道:“也是!那孩子我好像也見過,就是你去張家正式到屋的時候,我還被安排到他家裏去住過一晚,家庭倒是還不錯的,不過他兩姊妹個子好像不高。”
鄭茹雙道:“這幾年都長高了,曉民比夢影還高一個頭呢!我過來八、九年了,看著他兄妹二人長大的,他和他妹妹的性格恰好相反。他雖然人老實,但還是聰明,嘴巴也甜。他現在跟張先元在學手藝,聽說很快就學會了,可以獨立做了。他妹妹的性格有點潑辣爆吵之外,心眼還不壞,不過她早晚要出嫁的。二媽我不會騙你,你就放心吧!”
吳穀英道:“我曉得你不會騙二媽,你介紹的人家二媽那有不放心的。但我要去問問夢影,還要跟你二爸商量一下!”
鄭茹雙笑道:“二媽也是,誰不知道家裏的事都是由二媽你做主,二爸從來不管這些事。夢影妹妹我也問過她,她也沒有反對,我看她是同意了。”
吳穀英道:“話是這麽說,但是這是夢影那孩子的終身大事,上次鄧家退婚那件事你也知道,夢影的心裏可能還在傷心呢!”
鄭茹雙道:“這迴的事二媽你就放心,黎曉民家的情況我還不清楚!絕對不會有像鄧家那樣的事情發生,我敢保證!”
吳穀英道:“那好,迴頭我再問問夢影。不過,那男孩子同意了嗎?他不會有啥意見?”鄭茹雙到:“二媽,我敢保證,曉民絕對同意這件事。他公看見過夢影,也沒有意見。二媽,隻要你們同意,這件喜事就成了。”
吳穀英道:“茹雙,聽你這麽說,二媽那有不同意的。不過,你去把曉民那孩子問好,再跟我迴話,免得中間又出意外。如果夢影同意就定下來吧!”
鄭茹雙道:“好,二媽!我迴去就去辦這件事情。二媽,你就放心吧!很快就會有好消息。”
當時正是中國沿海城市改革開放的初期,農村的青年男女還沒有多少外出打工的。土地雖然包產到戶幾年了,農民的吃飯穿衣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隻有少數經商,會一技之長的家庭經濟有好轉之外,大多數的家庭的經濟還是很緊張,特別是那些孩子生得多的家庭都是十歲左右一個一個的孩子吃著長飯,糧食雖然比大集體的時候收成一年比一年多,但政府的公糧、雙提也一年比一年增加。因此,農民每年完了公糧、雙提之後,也隻能解決溫飽,根本就沒有多餘的經濟來改善住房和生活,常常還要靠省吃儉用來接扣第二年的收獲季節。
&&鄭茹雙知道鄭夢影的婚事是由二媽吳穀英做主,於是趁鄭夢影迴去就把黎曉民及他家裏的情況給二媽說了一偏,末了還道:“這樣的人家現在很難找了,家裏隻有一個男孩子,負擔也輕,家庭條件也不錯。幾年妹妹出嫁了,他公百歲老了,家裏什麽都是他一個人的,沒有人跟他爭。”
吳穀英猶豫道:“他們家的成份好像不太好。”
鄭茹雙道:“二媽!現在開親還看啥成份,幾年前就取消了,二媽!你看那個還分這些?”
吳穀英點點頭道:“也是,可是他父母都沒有哦!家裏都沒有一個人照看!”
鄭茹雙道:“這樣才好呢!夢影一過去就當家,什麽事都自己做主不受人管。”
吳穀英又猶豫了一下道:“茹雙侄女,好像他比你矮一輩,也該比夢影矮一輩,怎麽可以結婚!”
鄭茹雙笑道:“二媽,現在是啥子年代了,那還講究那些,如今的年青人隻論般配,哪個去論輩份,再說夢影跟曉民也不是至親,更沒有血緣關係,那有不能結婚的!”
吳穀英道:“說是這麽說,那親戚之間以後怎麽喊?”
鄭茹雙道:“該怎麽喊就怎麽喊,各喊各的唄。”
吳穀英點點頭道:“也是!那孩子我好像也見過,就是你去張家正式到屋的時候,我還被安排到他家裏去住過一晚,家庭倒是還不錯的,不過他兩姊妹個子好像不高。”
鄭茹雙道:“這幾年都長高了,曉民比夢影還高一個頭呢!我過來八、九年了,看著他兄妹二人長大的,他和他妹妹的性格恰好相反。他雖然人老實,但還是聰明,嘴巴也甜。他現在跟張先元在學手藝,聽說很快就學會了,可以獨立做了。他妹妹的性格有點潑辣爆吵之外,心眼還不壞,不過她早晚要出嫁的。二媽我不會騙你,你就放心吧!”
吳穀英道:“我曉得你不會騙二媽,你介紹的人家二媽那有不放心的。但我要去問問夢影,還要跟你二爸商量一下!”
鄭茹雙笑道:“二媽也是,誰不知道家裏的事都是由二媽你做主,二爸從來不管這些事。夢影妹妹我也問過她,她也沒有反對,我看她是同意了。”
吳穀英道:“話是這麽說,但是這是夢影那孩子的終身大事,上次鄧家退婚那件事你也知道,夢影的心裏可能還在傷心呢!”
鄭茹雙道:“這迴的事二媽你就放心,黎曉民家的情況我還不清楚!絕對不會有像鄧家那樣的事情發生,我敢保證!”
吳穀英道:“那好,迴頭我再問問夢影。不過,那男孩子同意了嗎?他不會有啥意見?”鄭茹雙到:“二媽,我敢保證,曉民絕對同意這件事。他公看見過夢影,也沒有意見。二媽,隻要你們同意,這件喜事就成了。”
吳穀英道:“茹雙,聽你這麽說,二媽那有不同意的。不過,你去把曉民那孩子問好,再跟我迴話,免得中間又出意外。如果夢影同意就定下來吧!”
鄭茹雙道:“好,二媽!我迴去就去辦這件事情。二媽,你就放心吧!很快就會有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