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誌強知道自己是在遷怒周春平,但是,他就是控製不住自己。


    一家人到農村後,除了周春平,所有人都變成了農村戶口,這個落差,周誌強小時候不懂,長大後就懂了。


    三合鎮上有些年輕人,父母是國家工人,所以沾了父母的光,戶口是城鎮的。


    那時候的城鎮戶口,國家包分配工作。農村戶口的呢?不管你多能幹多有本事,隻能在村裏種地。


    周誌強眼見著小時候不如他的同學就因為有個城鎮戶口,長大後分配在三合鎮上工作,每天明亮的辦公室坐著,做事輕鬆,一個月就有十幾塊錢工資。


    周誌強自己呢?天天跟著生產隊下地幹活,累死累活一年到頭,還賺不到兩塊錢。


    這強大的落差讓周誌強快瘋了。有時候三兩個同學聚會,總會說起那些有戶口有工作的同學多讓人羨慕。周誌強都會在心裏說:要不是他家老頭子發瘋,他就是那些同學心裏羨慕的一個。


    久而久之,周誌強就把眼光盯向了周春平的工作。


    周春平自己還是城市戶口,在糧管所上班。那時候的政策,是可以父職子替的,叫做頂班。


    意思就是說,要是家裏的父母是城鎮戶口,有工作的,孩子就算是農村戶口,在父母退休的時候,孩子可以轉為城鎮戶口,頂替父親或母親的工作。


    也就是說,在周春平退休的時候,周家的三子一女中,有一個人可以頂周春平的班,變成吃商品糧的國家工人。


    周誌強一直以為周春平會把這個工作機會留給自己。周家三兄弟,老大周誌剛是周家村的會計,他那份工作,一般吃商品糧的人還比不上。老三周誌新自己在部隊發展,前途似錦,肯定不稀罕迴來搶老頭子的餘蔭。


    周誌強認為自己混的最差,學了兩年木匠手藝,隻學了個半吊子。幫人打打櫃子做幾張板凳還可以,做到其他大件家具,卻沒那個能耐。


    正常人家都是偏疼弱勢的兒女,他周誌強混的不好,正是需要老人們幫扶的時候啊!再說了,他老娘吳金鳳一直喜歡他,隻要老娘堅持讓他頂班,就算老爹也要多考慮考慮。周誌強想。


    至於老四周誌美,一個丫頭片子,哪有兒子來的重要?他家老頭子總不可能腦袋發昏把這麽好的事留給閨女,不給兒子。


    周誌強當時沒想到妥妥的事,硬是被妹妹周誌美橫插了一桿子,弄沒了。


    周春平還真的把頂班的機會給了老四周誌美,周誌強隻要想起這件事,氣就不打一處來。


    這個妹妹,他不稀罕。


    從小到大,周誌美都愛偷奸耍滑。學習不努力,整天愛打扮,在學校就是混日子的。


    初中畢業後,周誌美不肯下地做事,磨著二老讓她在家做點家務,閑的發慌時就知道找幾個嫂子的碴。


    老爹老娘還把周誌美當寶一樣,連那麽珍貴的城市戶口,都給了她。


    呸!沒見過老爹這麽不靠譜的家長。


    這村子裏,哪一家哪一戶不是把好東西留給兒子孫子的?把鐵飯碗給一個潑出去的水,他爹的腦袋裏麵裝點全都是漿糊嗎?


    周誌強更討厭他爹了。


    他爹周春平有錢,可很少見他拿出來花。周家幾個兄弟姐妹,除了過年的時候他爹會每人發一毛錢的紅包,平時根本見不著他爹的錢。


    直到老三去部隊當了兵,每個月寄錢迴來,周誌強才覺得日子好過了很多。吳金鳳很疼他,時不時會塞個一塊八毛的給他零花。


    花著老娘從手縫裏漏出來的錢,周誌強一點都不感激。


    他本該是城市戶口吃商品糧的,每個月自己有工資,愛怎麽花就怎麽花。是周春平和吳金鳳改變了他的人生,現在花他們幾個錢,那也是應該的。周誌強想。


    周春平不知道自己在二兒子的心中,早就貼上了「不靠譜」的標籤。此時的周春平,正走在周家村的那條夯地結結實實的黃泥路上,麵對著一張張問侯的笑臉,時不時地點個頭搭句話什麽的。


    周春平在周家村的地位不低,除了村長家,周家在周家村也算排的上號。


    說起周春平,周家村老老小小的,都會豎起個大拇指誇上一聲:能人哪!


    周春平的能幹首先體現在那棟大瓦房上。


    瓦房原來的主人是個地主,解放後,地主一家跑的跑了,死的死了,瓦房自然就空了下來。


    周春平帶著老婆和三個孩子到周家村投親,剛好缺住的地方。不知周春平使了什麽手段,愣是從周家村的老支書手裏把這棟瓦房買了過去。這一住,也有二十多年了。


    瓦房很大很亮堂,坐落在周家村村頭的馬路邊,一溜兒七八間,坐北朝南的,顯的很氣派。


    周春平家的大瓦房在整個周家村來說也是鶴立雞群般的存在。有了這棟大瓦房,周春平三個兒子娶的媳婦,也是十裏八鄉出了名的賢惠能幹。


    周春平是周家村唯一一個吃商品糧的村民,確切的說,周春平並不是周家村的土著居民,而是個城裏人。


    二十幾年前,周春平帶著老婆孩子到周家村落了戶。據周家村當時的村長說,周春平是鄰市大興市人,因為響應國家「迴農村去」的號召,才帶著一家大小來到了老婆吳金鳳娘家所在的於源縣。


    當時,周春平最大的孩子周誌剛才七歲,最小的女兒周誌美還沒有出生。


    從城市迴到農村,周春平一家成了支持國家建設的先進標兵。為了不讓廣大下農村的人寒了心,周春平一家五口人,鎮上保留了周春平的城市戶口,安排他去糧管所上班。


    從城市人變成了農村人,吳金鳳罵罵咧咧了好多天。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吳金鳳反抗不了周春平搬家的決定,也反抗不了鎮上的決定,隻好收拾起心情做起了農村人。


    吳金鳳的娘家離周家村足足有五十多裏地,叫做小鳳崗,是個窮的連賊都不願意去的小山溝。那個地方,多的是光棍,本村的姑娘盼望著嫁出去,外村的姑娘不願意嫁進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七零逆襲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兒在林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兒在林間並收藏重生七零逆襲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