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要說明的是,對於彼世的判斷是東君和日本武尊在很久之後才有所察覺。
當時兩人一個不了解日本神話,一個不知道這等隻有伊邪納岐命和三貴子才知道的秘辛——不要忘了,當時仍是神治時代,武尊的地位遠沒有現今尊崇。。
此外,戰爭剛剛結束,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兩人也可以說是兩派人都在舔舐傷口,穩定內部,消化戰果。
那場架打的是驚天地,泣鬼神,造成的損傷也是實打實的,無論是陰陽家還是高天原都覺得觸目驚心。
直接導致一部分人放棄神位或者地位,避世隱居,也算是最早的民族融合,而這也在無意中麻痹了管事的大佬們,客觀上為彼世打了掩護。
沒辦法,大戰中死傷太多,失蹤的也多,連東皇太一和伊邪納岐都失蹤了,偶爾有點異常,不對勁的地方,雙方也不會多想,要麽對方背鍋,要麽就是隱居者失蹤者背鍋。
而在雙方恢複元氣,東君與武尊雙雙融合氣運,證道合道之後,新一輪的明爭暗鬥隨之展開。
不過這一次不是陰陽家主動出擊,而是武尊與高天原掀起的複仇。
你把我們兩大主神打到沉睡,又殺了這麽多人,我們怎麽可能不報複?
東君沒有被動挨打的習慣,況且她那會兒也想著搜集資源,修複蜃樓和金人,重歸大陸。
好在經過上次的大戰,雙方都知道對麵不好惹,彼此都保持克製,小心翼翼地試探,見勢不妙就縮迴老巢。
境界越高,主場優勢就越大,東君不會去高天原和武尊開打,武尊也不會到蜃樓上和東君戰鬥。
就這樣,雙方打打停停,發現暫時奈何不了對方,又開始扶植各自的代理人,一持續就是好幾百年,期間甚至經過了公元前到公元曆千年大潮,但因為東渡之戰的傷痕還沒抹平,反而沒什麽風起雲湧的大氣象。
第一次意識到有問題已經是公元250至350年之間。
當時東君與武尊的代理人戰爭正處於絕對的優勢期,東君的代理人邪馬台把武尊的代理人狗奴國打到幾乎滅國,繼續發展下去不說一統日本本島,至少可以占據大半個俗世。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這麽強盛的邪馬台居然很快就衰落,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根據考古,邪馬台的衰落是因為女王卑彌唿死後,她的女兒繼位引發國內不滿,引起內亂所致。
但對日本神秘史有點了解的都知道那是扯淡。
不是每個地方都像種花大陸這樣,早早地將修行者和王朝分別開來,各種氣運也都分門別類。
龍氣、官運、文脈、武運都在山下,山上專心去奪天地之造化,吞吐山河氣運,所以種花家的皇帝沒有一個求長生成功,被天罰的反而不少。
越是偏遠,越是封閉的地方,神秘與俗世的分隔進程就越慢。當權者,為將者往往都是當世首屈一指的強者,比如亞瑟王與圓桌騎士們,比如卑彌唿和一眾巫女。
能當上女王,意味著卑彌唿的女兒必須是邪馬台的最強者。
值得一提的是,邪馬台的巫女不是今天神道文化中的一種,而是種花家流傳在西南方的古巫一脈。
邪馬台賴以成名,流傳至後世的“鬼道”,其實也是巫祭之法的本土化變種——日本的信仰心實在是太重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套在這裏完全行不通,再過個一千多年都行不通。
本著不為敵方增加力量的原則,東君拿已經被大陸逐漸淘汰的那一套入鄉隨俗,搞了個似是而非的體係。
後世考證卑彌唿身上有一大堆自相矛盾的光環就是因為這個。
鬼道開創者,天照大禦神的半身,食人血肉的女酋長,還有說法是張魯五鬥米教的傳人。
其實都沒錯,因為東君就是打著天照大禦神的幌子,行那巫祝祭祀,使役鬼靈之事。
巫祝祭祀離不開血肉與殺戮,與狗奴國的戰爭隻會為邪馬台提供越來越多的力量,越打越強,最終成為當時日本的霸主。
戰勝狗奴國後,邪馬台甚至養出了超越級的鬼靈,隻要不招惹東君和武尊,說一聲國內無敵也不為過。
隻可惜這種風光沒能維持多久,邪馬台最主要的軍力,豢養出的“鬼靈”居然在一夜之間集體失控,大肆殺戮。
等東君聞訊趕來,邪馬台的高層已然死傷大半。
更糟糕的是,不管她怎麽鎮壓,失控的鬼靈就是沒有平靜的跡象,最後隻能狠心殺掉。
最精華的高層死傷大半,征戰的王牌鬼靈盡數覆滅,沒了軍事力量的支撐,邪馬台的衰落不可避免。
當然,隻要東君願意扶持,邪馬台還是可以存續下去,但有幾個問題她始終沒想通。
她在邪馬台下了大力氣,巫祭之法給的是完全版,不是後期禁術那種殘缺貨色,理論上不該出現這種問題。
畢竟巫祭雖然不再是種花家的主流,但也發展了幾千年,相當成熟。東君自己都不知道怎麽讓鬼靈集體暴走,其他人是怎麽做到的?
另一方麵,高天原的動向也比較奇怪。按照仇恨連鎖和利益最大化原則,高天原是最大懷疑的對象,但那邊什麽都沒做。
換位思考,東君絕對會借機反攻,不,在鬼靈暴亂的時候就該出手了,牽製住救援力量,讓邪馬台徹底毀滅,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苟延殘喘。
這些問題想不通,東君就不敢貿然行動,萬一是陷阱呢?
最穩妥的方式就是等,等幕後黑手路出馬腳。
隻可惜等了很長時間,等到一蹶不振的邪馬台消失,隻留下“鬼道”這一很適合戰場的傳承一直延續至今,也沒能等到。
其後,東君又扶持過兩個代理人,可惜沒能延續邪馬台的輝煌,反倒是一路遷徙的狗奴國後裔越發風生水起,東君也沒再遇到這種不可理喻的事情,逐漸將記憶塵封。
再往後,便是月神因為最後一次下注趙匡胤,雖勝實敗,決定息心歸隱。
東君也因此心灰意冷,不再入世。
當時兩人一個不了解日本神話,一個不知道這等隻有伊邪納岐命和三貴子才知道的秘辛——不要忘了,當時仍是神治時代,武尊的地位遠沒有現今尊崇。。
此外,戰爭剛剛結束,在接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兩人也可以說是兩派人都在舔舐傷口,穩定內部,消化戰果。
那場架打的是驚天地,泣鬼神,造成的損傷也是實打實的,無論是陰陽家還是高天原都覺得觸目驚心。
直接導致一部分人放棄神位或者地位,避世隱居,也算是最早的民族融合,而這也在無意中麻痹了管事的大佬們,客觀上為彼世打了掩護。
沒辦法,大戰中死傷太多,失蹤的也多,連東皇太一和伊邪納岐都失蹤了,偶爾有點異常,不對勁的地方,雙方也不會多想,要麽對方背鍋,要麽就是隱居者失蹤者背鍋。
而在雙方恢複元氣,東君與武尊雙雙融合氣運,證道合道之後,新一輪的明爭暗鬥隨之展開。
不過這一次不是陰陽家主動出擊,而是武尊與高天原掀起的複仇。
你把我們兩大主神打到沉睡,又殺了這麽多人,我們怎麽可能不報複?
東君沒有被動挨打的習慣,況且她那會兒也想著搜集資源,修複蜃樓和金人,重歸大陸。
好在經過上次的大戰,雙方都知道對麵不好惹,彼此都保持克製,小心翼翼地試探,見勢不妙就縮迴老巢。
境界越高,主場優勢就越大,東君不會去高天原和武尊開打,武尊也不會到蜃樓上和東君戰鬥。
就這樣,雙方打打停停,發現暫時奈何不了對方,又開始扶植各自的代理人,一持續就是好幾百年,期間甚至經過了公元前到公元曆千年大潮,但因為東渡之戰的傷痕還沒抹平,反而沒什麽風起雲湧的大氣象。
第一次意識到有問題已經是公元250至350年之間。
當時東君與武尊的代理人戰爭正處於絕對的優勢期,東君的代理人邪馬台把武尊的代理人狗奴國打到幾乎滅國,繼續發展下去不說一統日本本島,至少可以占據大半個俗世。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這麽強盛的邪馬台居然很快就衰落,消失在曆史長河中。
根據考古,邪馬台的衰落是因為女王卑彌唿死後,她的女兒繼位引發國內不滿,引起內亂所致。
但對日本神秘史有點了解的都知道那是扯淡。
不是每個地方都像種花大陸這樣,早早地將修行者和王朝分別開來,各種氣運也都分門別類。
龍氣、官運、文脈、武運都在山下,山上專心去奪天地之造化,吞吐山河氣運,所以種花家的皇帝沒有一個求長生成功,被天罰的反而不少。
越是偏遠,越是封閉的地方,神秘與俗世的分隔進程就越慢。當權者,為將者往往都是當世首屈一指的強者,比如亞瑟王與圓桌騎士們,比如卑彌唿和一眾巫女。
能當上女王,意味著卑彌唿的女兒必須是邪馬台的最強者。
值得一提的是,邪馬台的巫女不是今天神道文化中的一種,而是種花家流傳在西南方的古巫一脈。
邪馬台賴以成名,流傳至後世的“鬼道”,其實也是巫祭之法的本土化變種——日本的信仰心實在是太重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套在這裏完全行不通,再過個一千多年都行不通。
本著不為敵方增加力量的原則,東君拿已經被大陸逐漸淘汰的那一套入鄉隨俗,搞了個似是而非的體係。
後世考證卑彌唿身上有一大堆自相矛盾的光環就是因為這個。
鬼道開創者,天照大禦神的半身,食人血肉的女酋長,還有說法是張魯五鬥米教的傳人。
其實都沒錯,因為東君就是打著天照大禦神的幌子,行那巫祝祭祀,使役鬼靈之事。
巫祝祭祀離不開血肉與殺戮,與狗奴國的戰爭隻會為邪馬台提供越來越多的力量,越打越強,最終成為當時日本的霸主。
戰勝狗奴國後,邪馬台甚至養出了超越級的鬼靈,隻要不招惹東君和武尊,說一聲國內無敵也不為過。
隻可惜這種風光沒能維持多久,邪馬台最主要的軍力,豢養出的“鬼靈”居然在一夜之間集體失控,大肆殺戮。
等東君聞訊趕來,邪馬台的高層已然死傷大半。
更糟糕的是,不管她怎麽鎮壓,失控的鬼靈就是沒有平靜的跡象,最後隻能狠心殺掉。
最精華的高層死傷大半,征戰的王牌鬼靈盡數覆滅,沒了軍事力量的支撐,邪馬台的衰落不可避免。
當然,隻要東君願意扶持,邪馬台還是可以存續下去,但有幾個問題她始終沒想通。
她在邪馬台下了大力氣,巫祭之法給的是完全版,不是後期禁術那種殘缺貨色,理論上不該出現這種問題。
畢竟巫祭雖然不再是種花家的主流,但也發展了幾千年,相當成熟。東君自己都不知道怎麽讓鬼靈集體暴走,其他人是怎麽做到的?
另一方麵,高天原的動向也比較奇怪。按照仇恨連鎖和利益最大化原則,高天原是最大懷疑的對象,但那邊什麽都沒做。
換位思考,東君絕對會借機反攻,不,在鬼靈暴亂的時候就該出手了,牽製住救援力量,讓邪馬台徹底毀滅,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苟延殘喘。
這些問題想不通,東君就不敢貿然行動,萬一是陷阱呢?
最穩妥的方式就是等,等幕後黑手路出馬腳。
隻可惜等了很長時間,等到一蹶不振的邪馬台消失,隻留下“鬼道”這一很適合戰場的傳承一直延續至今,也沒能等到。
其後,東君又扶持過兩個代理人,可惜沒能延續邪馬台的輝煌,反倒是一路遷徙的狗奴國後裔越發風生水起,東君也沒再遇到這種不可理喻的事情,逐漸將記憶塵封。
再往後,便是月神因為最後一次下注趙匡胤,雖勝實敗,決定息心歸隱。
東君也因此心灰意冷,不再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