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雲這時往前麵一站,慢條斯理的道:“非也!聖人雲,人非生而知之者,聞道有先後,境遇有殊同,在大道麵前,人人並無本質不同,人人皆可成聖。曾聖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何況大學士乎。即使大學士在此,我想我們中間,也有可以為其師的地方。所以我說,大學士不足道,秀才更不足道,童生怎麽了,大家難道都不是從童生過來的,人人平等,少數服從多數,這是天經地義的事,還需要多爭論嗎。”
簡直是無恥謬論!四位秀才心中都大罵,曾聖的那句話,是這麽解釋的嗎,你區區一個新晉秀才,就敢口出狂言,連大學士都不放在眼裏,說什麽可以為其師,這話若是傳出去,實在是惹天下人恥笑。
他們心中不齒,對這種無恥狡辯都懶得辯駁,但耐不住五個童生那邊,對於江雲的這番話,卻又是一片齊聲叫好,“阿諛奉承”,一個個心悅誠服,欽佩有加的樣子,看上去恨不得就要拜對方為師了。
四個秀才互相對視幾眼,仿佛心意相通,已然作出了決定,既然道理說不通,那說不得隻有用強了,事實上,在這世間,弱肉強食,一切以實力為尊,這才是最大的道理啊。
一個似是為首的藍衣秀才掃了對麵的五位童生一眼,冷聲說道:“實話說,剛才在這裏跟你們好生商量,不是非要你們同意,隻是給你們麵子,這個八四分配合情合理,實話說,你們不接受也得接受!”
又轉頭看向一旁的江雲,語氣更是轉冷道:“至於你這個當道買文,混入此地,濫竽充數的無恥之輩,更是沒有待在這裏的資格,你最好的選擇,就是盡速離開此地,另尋他處,否則等下有什麽得罪之處,莫怪言之不預也!”
他這番話一出,江雲倒還沒什麽,其他五位童生卻個個臉上色變,怒了。
一個童生怒聲道:“這麽說,你們是要恃強淩弱,不講道理了!”
藍衣秀才道:“非也!跟你們講道理講不通,那大家就各憑實力了,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麽辦法嗎。”
一個童生道:“好一個各憑實力,不知幾位到底要如何各憑實力?莫非是要以武淩人,在這勝地遺跡之中,行這有辱斯文之事?”
看到四個秀才都沉默不作聲,那童生又朗聲道:“在下馮玉,洪州府人士,馮平坊的五方堂就是本家的宅子。”
他這一亮出名號,有秀才就有些發虛了,這是一個地頭蛇啊,洪州府的馮家,本地有名的世家大族,這麽一個世家子弟,好像有些招惹不起。
藍衣秀才卻是微微一笑,道:“洪州府馮家的名頭,還嚇不到人,也罷,我就問這位馮兄弟一聲,大家道理說不通,各說各的理,那麽此事又該如何解決?”
那馮玉想了想,便道:“那就各憑實力,不過不是憑的武力,而是各自的才學,誰的才高,誰就說了算!”
藍衣秀才淡淡笑道:“我等本來也就是這個意思,大家各憑才學,誰的才高,誰就說了算,既然雙方都同意,那就這麽辦好了。”
馮玉冷哼一聲,也沒計較對方的言語不實之處,當即便道:“那就請劃下道來吧,我等奉陪就是!”
藍衣秀才目光看向麵前的高台,朗聲道:“很簡單,就以這登臨台為題,以三炷香時間為限,大家各作一首詩,詩成之後,題詩台壁,登臨台自有異象判明高下,如何?”
對此馮玉等一眾童生也無異議,當即就這麽說定了。
此事定下之後,雙方之人就各自開始醞釀琢磨詩句了,一時之間,一旁的江雲倒成了一個外人,沒人理會了。
其實在雙方達成這個協議之後,就形成了一個默契,江雲已被童生這邊拋棄了,這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在雙方看來,江雲被驅逐,就是必然的事,秀才這邊,自然容不得他,童生這邊,對方已無利用的價值,再加上也不齒其為人,也樂得其被驅逐,免得遭受什麽池魚之殃。
不過這事也不著急,秀才這邊更是抱著貓戲老鼠的心思,現在不必理會對方,就讓對方在這裏傻等下去,白白浪費時間,等到結果出來,終究是要把對方驅逐的,到時看對方灰溜溜落荒而逃,才算解氣。
場中一時安靜下來了,這詩作一時半會也湊合不出來,而且這事關接下來幾天的參悟時間分配,大家自然不會掉以輕心,輕忽視之,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多花一些時間,到時勝出的把握也更大一些,所以這三炷香的時間,一定是要用足的。
他們這般想,但是一旁的江雲卻是不耐煩了,他似乎全然沒有自己處境已很是有些不妙的覺悟,隻是不耐煩在這裏等上這麽久的時間,然後再看雙方一場互相鬥詩扯皮的遊戲,這實在太無聊了,時間寶貴,隻爭朝夕,哪能這麽浪費呢。
他沒有多想,當即就走到高台石壁下,抬手以一指禪的氣勁,在石壁上刻字題詩起來。
自從參悟李明誠的地級真跡洛陽名園記之後,他的修為大漲,這一指禪的功力也是愈加精深,隻見氣勁所到之處,石壁上碎屑撲簌而落,現出一個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在這高台石壁上刻字題文,也是來此參悟的士子常有的事,一般這樣的題詩題文並不能保持多久,石壁自會恢複原樣,隻有絕少甚佳,被高台認可的,才會被永久保留下來。
自這登臨台出世這萬年來,來這登臨台到此一遊的先賢士子不知多少,在石壁題文刻字以作留念的也不知凡幾,但看這高台石壁四周,能夠遺留下來的詩文,卻是寥寥無幾。
此刻江雲所題的,當然不是什麽某某到此一遊,隻見他手指氣勁不住揮舞,一個個大字顯現,直到最後一筆落下,他才收勢罷手。
他這番動作,自然早驚動了在那裏醞釀詩句的一眾秀才童生們,一個個都露出驚訝之色,他們驚訝的重點,倒不是對方題寫在石壁上的詩句,而是對方顯露出的這一手以氣勁在石壁上刻字的功夫。
這還是一個剛剛中榜的新晉秀才嗎,這一手在石壁上刻字,揮灑自如的淩厲氣勁,在場的幾位秀才捫心自問,都自歎弗如,或許他們中有人也能以氣勁在石壁上刻字,但要做到這般揮灑自如,入木三分,就有心無力了。
驚訝一番對方顯露出的這一手一指禪功夫之後,眾人這才把注意力集中到對方刻在石壁上的這幾行詩句。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句雖簡短,氣勢卻慷慨悲涼,撫今追昔,蒼茫遼闊,讓人情不自禁為之所感,為之動容。
若是說先前一眾人還驚訝於對方顯露出的這一手一指禪的氣勁,但現在,卻完全被這石壁上所刻的這寥寥幾行詩句給震驚折服了。
高台之上,突然起了一陣狂風,掀起一陣濛濛的白霧,空中隱隱響起風雷之音,等白霧雷音散去,卻見石壁訇然從中裂開,現出一道登台梯,隨後就見江雲堂而皇之拾級而上,就此登上了高台。
看到這一幕,台下的幾人徹底驚呆了,傳聞中的登台梯竟然是真的,要知道,幾乎所有來這裏參悟的士子,最後都是手腳並用從石壁上攀爬上台的,哪裏有這般從登台梯從容登台的待遇。
眾人都不敢相信,一個當道買文,混入此地的濫竽充數之無恥之徒,竟然得到了登台梯的最高待遇,這還有天理嗎。
不過再看看石壁上猶自刻著的這幾行意境蒼茫深遠的詩句,他們又默然無語,生不出半點不服之心。
不過有人又在想,難道這一篇“前不見古人”,也是其人買來的文章?是了,聽說此人就大有抄襲之名,也許這一篇“前不見古人”,就是對方抄襲而來的,登臨台雖是聖人遺跡,明鑒萬裏,但終究隔世久遠,消息閉塞,一時不查被對方被蒙混騙住,也不足為奇。
“每日登台時間,我獨占兩個時辰,其它十個時辰,你們雙方五五分配。另外,今天我同樣占兩個時辰,剩下時間你們再平分。”
在台下眾人心思各異,在這裏猜疑不已的時候,台上的某人已經發話了,說罷之後,他沒有理會發呆的眾人,徑自走到那高台中央,負手而立,仰觀蒼天,俯瞰大地,進入參悟狀態了。
聽著這一番囂張狂妄的話,眾人一時卻啞口無言,作聲不得,先前有言在先,誰的才高,誰就說了算,現在對方才高,對方說了算,好像也無可厚非。
什麽,你心中不服?那你也去石壁上刻字題詩,看看能不能得到這登台梯的待遇,別說這登台梯的待遇了,能夠觸動登臨台,引發異像,就是走了狗.屎運,燒高香的事了。
一眾人都有這個自知之明,自己的詩作也就是逢場應和,二三子互相吹捧的水平,估計刻上這石壁去,保存不了三五分鍾,就會湮沒不存,至於想得到這登台梯的待遇,那就更是妄想了,起碼眼前這一首“前不久古人”,他們自歎萬萬不如的。
所以對方的話雖然狂妄囂張,但他們卻都沒了脾氣,人家現在有這個囂張狂妄的資本啊,雖然懷疑這首“前不久古人”的真正出處,但起碼現在他們並沒有確鑿的真憑實據。
至於對方的分配方案,童生這邊,其實是可以接受滿意的,先前他們的底線就是七五分,現在換成五五分,他們並無損失。
虧了的無疑是秀才一方,原本他們堅持的是八四分,七五分都大不樂意,現在卻被活生生降到了五五分,這讓他們情何以堪,早知道這樣,先前的六六分就不錯了。
而對方雖然隻是得了兩個時辰,但問題是對方是獨占高台啊,這樣起碼少了許多的幹擾,若是有可能,他們也都巴不得獨占高台的,即使是一個時辰也樂意啊。
對於這個分配方案,秀才這一邊,自然是很不甘心的,不過不甘心又能怎樣,言猶在耳,才高的說了算,他們不能當眾反悔食言啊,更重要的是,眼前這人,雖是眾人所不齒的當道買文的無恥之徒,但問題是現在某人得了登台梯的最高待遇,是不爭的事實,已經得了登臨台的認可,若是他們再鬧下去,也不會有什麽好的結果,隻是自取其辱,若是引來登臨台的厭憎,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想到這裏,雖然心中大是不甘,但這些秀才們也隻得認栽了,不再有什麽話說。
台下眾人的心思各異,台上的江雲自然是不知道,也不會去多理會,此刻他已經進入了參悟的狀態。
站在這登臨台上,俯仰天地,近處遠方盡收眼底,清風拂來,心曠神怡,讓人情不自禁就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他在台上清靜參悟,台下的一眾人也沒有閑著,白白浪費光陰,也各自進入了參悟的狀態,這台上台下,雖然境遇相差懸殊,但總歸能沾一點這登臨台的靈鬱之氣,對各自修行總是大有好處的。
曾經也有過這樣一例記載,在這登臨台上,有人一直不得開悟,無有所得,但台下卻有人突然有所領悟,大有收獲,
為了此次白鹿山福地之行,江雲頗做了一些功課,不過顯然這一些功課還很不夠,比如對於這位萬年前遺留下登臨台的大準聖陳少昂,他就所知了了,隻是在知道山中有這麽一處登臨台的遺跡時,才知道有這麽一位大準聖,至於其人的詩文名作,他一時卻也無暇去關顧了解的。
事實上自文道道統創立以來,曆經數萬年,其間出過聖賢高人無數,著作浩如煙海,也不能盡數了解,江雲也不知道,這次進山,會遇到登靈台這處勝地遺跡,此刻想要找陳少昂的詩文名作來參悟誦讀,以增加成算,卻也不能夠了。
不過有人看來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此刻就聽到台下傳來一陣吟誦之聲,不出意外應該就是陳少昂的詩文名作。
“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質菲薄而無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濁而汙穢兮,獨鬱結其誰語!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營營而至曙。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
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未完待續。)
簡直是無恥謬論!四位秀才心中都大罵,曾聖的那句話,是這麽解釋的嗎,你區區一個新晉秀才,就敢口出狂言,連大學士都不放在眼裏,說什麽可以為其師,這話若是傳出去,實在是惹天下人恥笑。
他們心中不齒,對這種無恥狡辯都懶得辯駁,但耐不住五個童生那邊,對於江雲的這番話,卻又是一片齊聲叫好,“阿諛奉承”,一個個心悅誠服,欽佩有加的樣子,看上去恨不得就要拜對方為師了。
四個秀才互相對視幾眼,仿佛心意相通,已然作出了決定,既然道理說不通,那說不得隻有用強了,事實上,在這世間,弱肉強食,一切以實力為尊,這才是最大的道理啊。
一個似是為首的藍衣秀才掃了對麵的五位童生一眼,冷聲說道:“實話說,剛才在這裏跟你們好生商量,不是非要你們同意,隻是給你們麵子,這個八四分配合情合理,實話說,你們不接受也得接受!”
又轉頭看向一旁的江雲,語氣更是轉冷道:“至於你這個當道買文,混入此地,濫竽充數的無恥之輩,更是沒有待在這裏的資格,你最好的選擇,就是盡速離開此地,另尋他處,否則等下有什麽得罪之處,莫怪言之不預也!”
他這番話一出,江雲倒還沒什麽,其他五位童生卻個個臉上色變,怒了。
一個童生怒聲道:“這麽說,你們是要恃強淩弱,不講道理了!”
藍衣秀才道:“非也!跟你們講道理講不通,那大家就各憑實力了,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麽辦法嗎。”
一個童生道:“好一個各憑實力,不知幾位到底要如何各憑實力?莫非是要以武淩人,在這勝地遺跡之中,行這有辱斯文之事?”
看到四個秀才都沉默不作聲,那童生又朗聲道:“在下馮玉,洪州府人士,馮平坊的五方堂就是本家的宅子。”
他這一亮出名號,有秀才就有些發虛了,這是一個地頭蛇啊,洪州府的馮家,本地有名的世家大族,這麽一個世家子弟,好像有些招惹不起。
藍衣秀才卻是微微一笑,道:“洪州府馮家的名頭,還嚇不到人,也罷,我就問這位馮兄弟一聲,大家道理說不通,各說各的理,那麽此事又該如何解決?”
那馮玉想了想,便道:“那就各憑實力,不過不是憑的武力,而是各自的才學,誰的才高,誰就說了算!”
藍衣秀才淡淡笑道:“我等本來也就是這個意思,大家各憑才學,誰的才高,誰就說了算,既然雙方都同意,那就這麽辦好了。”
馮玉冷哼一聲,也沒計較對方的言語不實之處,當即便道:“那就請劃下道來吧,我等奉陪就是!”
藍衣秀才目光看向麵前的高台,朗聲道:“很簡單,就以這登臨台為題,以三炷香時間為限,大家各作一首詩,詩成之後,題詩台壁,登臨台自有異象判明高下,如何?”
對此馮玉等一眾童生也無異議,當即就這麽說定了。
此事定下之後,雙方之人就各自開始醞釀琢磨詩句了,一時之間,一旁的江雲倒成了一個外人,沒人理會了。
其實在雙方達成這個協議之後,就形成了一個默契,江雲已被童生這邊拋棄了,這也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在雙方看來,江雲被驅逐,就是必然的事,秀才這邊,自然容不得他,童生這邊,對方已無利用的價值,再加上也不齒其為人,也樂得其被驅逐,免得遭受什麽池魚之殃。
不過這事也不著急,秀才這邊更是抱著貓戲老鼠的心思,現在不必理會對方,就讓對方在這裏傻等下去,白白浪費時間,等到結果出來,終究是要把對方驅逐的,到時看對方灰溜溜落荒而逃,才算解氣。
場中一時安靜下來了,這詩作一時半會也湊合不出來,而且這事關接下來幾天的參悟時間分配,大家自然不會掉以輕心,輕忽視之,磨刀不誤砍柴工,現在多花一些時間,到時勝出的把握也更大一些,所以這三炷香的時間,一定是要用足的。
他們這般想,但是一旁的江雲卻是不耐煩了,他似乎全然沒有自己處境已很是有些不妙的覺悟,隻是不耐煩在這裏等上這麽久的時間,然後再看雙方一場互相鬥詩扯皮的遊戲,這實在太無聊了,時間寶貴,隻爭朝夕,哪能這麽浪費呢。
他沒有多想,當即就走到高台石壁下,抬手以一指禪的氣勁,在石壁上刻字題詩起來。
自從參悟李明誠的地級真跡洛陽名園記之後,他的修為大漲,這一指禪的功力也是愈加精深,隻見氣勁所到之處,石壁上碎屑撲簌而落,現出一個個龍飛鳳舞的大字。
在這高台石壁上刻字題文,也是來此參悟的士子常有的事,一般這樣的題詩題文並不能保持多久,石壁自會恢複原樣,隻有絕少甚佳,被高台認可的,才會被永久保留下來。
自這登臨台出世這萬年來,來這登臨台到此一遊的先賢士子不知多少,在石壁題文刻字以作留念的也不知凡幾,但看這高台石壁四周,能夠遺留下來的詩文,卻是寥寥無幾。
此刻江雲所題的,當然不是什麽某某到此一遊,隻見他手指氣勁不住揮舞,一個個大字顯現,直到最後一筆落下,他才收勢罷手。
他這番動作,自然早驚動了在那裏醞釀詩句的一眾秀才童生們,一個個都露出驚訝之色,他們驚訝的重點,倒不是對方題寫在石壁上的詩句,而是對方顯露出的這一手以氣勁在石壁上刻字的功夫。
這還是一個剛剛中榜的新晉秀才嗎,這一手在石壁上刻字,揮灑自如的淩厲氣勁,在場的幾位秀才捫心自問,都自歎弗如,或許他們中有人也能以氣勁在石壁上刻字,但要做到這般揮灑自如,入木三分,就有心無力了。
驚訝一番對方顯露出的這一手一指禪功夫之後,眾人這才把注意力集中到對方刻在石壁上的這幾行詩句。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句雖簡短,氣勢卻慷慨悲涼,撫今追昔,蒼茫遼闊,讓人情不自禁為之所感,為之動容。
若是說先前一眾人還驚訝於對方顯露出的這一手一指禪的氣勁,但現在,卻完全被這石壁上所刻的這寥寥幾行詩句給震驚折服了。
高台之上,突然起了一陣狂風,掀起一陣濛濛的白霧,空中隱隱響起風雷之音,等白霧雷音散去,卻見石壁訇然從中裂開,現出一道登台梯,隨後就見江雲堂而皇之拾級而上,就此登上了高台。
看到這一幕,台下的幾人徹底驚呆了,傳聞中的登台梯竟然是真的,要知道,幾乎所有來這裏參悟的士子,最後都是手腳並用從石壁上攀爬上台的,哪裏有這般從登台梯從容登台的待遇。
眾人都不敢相信,一個當道買文,混入此地的濫竽充數之無恥之徒,竟然得到了登台梯的最高待遇,這還有天理嗎。
不過再看看石壁上猶自刻著的這幾行意境蒼茫深遠的詩句,他們又默然無語,生不出半點不服之心。
不過有人又在想,難道這一篇“前不見古人”,也是其人買來的文章?是了,聽說此人就大有抄襲之名,也許這一篇“前不見古人”,就是對方抄襲而來的,登臨台雖是聖人遺跡,明鑒萬裏,但終究隔世久遠,消息閉塞,一時不查被對方被蒙混騙住,也不足為奇。
“每日登台時間,我獨占兩個時辰,其它十個時辰,你們雙方五五分配。另外,今天我同樣占兩個時辰,剩下時間你們再平分。”
在台下眾人心思各異,在這裏猜疑不已的時候,台上的某人已經發話了,說罷之後,他沒有理會發呆的眾人,徑自走到那高台中央,負手而立,仰觀蒼天,俯瞰大地,進入參悟狀態了。
聽著這一番囂張狂妄的話,眾人一時卻啞口無言,作聲不得,先前有言在先,誰的才高,誰就說了算,現在對方才高,對方說了算,好像也無可厚非。
什麽,你心中不服?那你也去石壁上刻字題詩,看看能不能得到這登台梯的待遇,別說這登台梯的待遇了,能夠觸動登臨台,引發異像,就是走了狗.屎運,燒高香的事了。
一眾人都有這個自知之明,自己的詩作也就是逢場應和,二三子互相吹捧的水平,估計刻上這石壁去,保存不了三五分鍾,就會湮沒不存,至於想得到這登台梯的待遇,那就更是妄想了,起碼眼前這一首“前不久古人”,他們自歎萬萬不如的。
所以對方的話雖然狂妄囂張,但他們卻都沒了脾氣,人家現在有這個囂張狂妄的資本啊,雖然懷疑這首“前不久古人”的真正出處,但起碼現在他們並沒有確鑿的真憑實據。
至於對方的分配方案,童生這邊,其實是可以接受滿意的,先前他們的底線就是七五分,現在換成五五分,他們並無損失。
虧了的無疑是秀才一方,原本他們堅持的是八四分,七五分都大不樂意,現在卻被活生生降到了五五分,這讓他們情何以堪,早知道這樣,先前的六六分就不錯了。
而對方雖然隻是得了兩個時辰,但問題是對方是獨占高台啊,這樣起碼少了許多的幹擾,若是有可能,他們也都巴不得獨占高台的,即使是一個時辰也樂意啊。
對於這個分配方案,秀才這一邊,自然是很不甘心的,不過不甘心又能怎樣,言猶在耳,才高的說了算,他們不能當眾反悔食言啊,更重要的是,眼前這人,雖是眾人所不齒的當道買文的無恥之徒,但問題是現在某人得了登台梯的最高待遇,是不爭的事實,已經得了登臨台的認可,若是他們再鬧下去,也不會有什麽好的結果,隻是自取其辱,若是引來登臨台的厭憎,那就更加得不償失了。
想到這裏,雖然心中大是不甘,但這些秀才們也隻得認栽了,不再有什麽話說。
台下眾人的心思各異,台上的江雲自然是不知道,也不會去多理會,此刻他已經進入了參悟的狀態。
站在這登臨台上,俯仰天地,近處遠方盡收眼底,清風拂來,心曠神怡,讓人情不自禁就浮想聯翩,感慨萬千。
他在台上清靜參悟,台下的一眾人也沒有閑著,白白浪費光陰,也各自進入了參悟的狀態,這台上台下,雖然境遇相差懸殊,但總歸能沾一點這登臨台的靈鬱之氣,對各自修行總是大有好處的。
曾經也有過這樣一例記載,在這登臨台上,有人一直不得開悟,無有所得,但台下卻有人突然有所領悟,大有收獲,
為了此次白鹿山福地之行,江雲頗做了一些功課,不過顯然這一些功課還很不夠,比如對於這位萬年前遺留下登臨台的大準聖陳少昂,他就所知了了,隻是在知道山中有這麽一處登臨台的遺跡時,才知道有這麽一位大準聖,至於其人的詩文名作,他一時卻也無暇去關顧了解的。
事實上自文道道統創立以來,曆經數萬年,其間出過聖賢高人無數,著作浩如煙海,也不能盡數了解,江雲也不知道,這次進山,會遇到登靈台這處勝地遺跡,此刻想要找陳少昂的詩文名作來參悟誦讀,以增加成算,卻也不能夠了。
不過有人看來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此刻就聽到台下傳來一陣吟誦之聲,不出意外應該就是陳少昂的詩文名作。
“悲時俗之迫阨兮,願輕舉而遠遊。
質菲薄而無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遭沈濁而汙穢兮,獨鬱結其誰語!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營營而至曙。
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
往者餘弗及兮,來者吾不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