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看了一會兒,也沒看出什麽花樣,好像就是一副普通的書法而已,王秀蓮搖了搖頭,也沒再打攪,徑自轉身出了院子離去了。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餘未信之。”
石桌邊,江雲一邊默念著這篇王池的遊苦竹山記,一邊觀摩著上麵的行文書法,隻見一勾一畫,氣勢蘊藏,形神皆備,就如一副活物一般,漸漸在麵前展開了一幕山水畫卷,一位孤獨的旅人徜徉在羊腸小道間,一路遊目騁懷,一邊觀覽勝跡,一邊發出遷客騷人的不平牢騷。人在畫圖中,而觀者也仿佛進入了畫圖之中。
這副王池的遊苦竹山記手稿,他買來也有一陣日子了,若是有空的時候,就會拿出來觀摩一會兒。
或許他跟這副遊苦竹山記確實有緣,每次揣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獲感悟,每次麵對這副字稿,就仿佛麵對一個可以溝通的活物,從上麵,他可以感覺到一種淡淡遷客騷人的不平以及寄情山水的灑脫之意。
這種氣息藏匿於文字以及那一筆一劃的墨跡中,需要認真去尋訪體悟,就仿佛身臨其境,置身於那山重水複之間,尋找到主人偶然埋藏的寶物。
起先的時候,江雲所見,隻是一小塊一小塊支離破碎的片段,到後來觀摩愈久,體悟愈多,這些支離破碎的片段也漸漸在延伸,擴展。慢慢的連成一片,在他眼前展現出更清晰的全貌。
而到今日今時,這副遊苦竹山記的“山水圖”,終於在他的麵前。完全揭開了它那若隱若現的麵紗,一副山石樹木的美景,以及遷客騷人的不平及灑脫之意,完整無阻的呈現在了他的麵前。
“哈哈哈——”
不知是否出現了幻覺,耳旁仿佛聽到畫中之人肆無忌憚的長笑。畫麵上的浩然之氣湧動起來,直欲掙脫了畫卷的束縛,衝天而去,引動他體內的氣息隨之起伏震蕩,兩者相互感應起舞,交織在了一起。
不知過了多久,江雲仿佛從一片夢境中驚醒,從奇林怪石間迴到了現實之中。
有些茫然的轉目四顧,眼前還是自家的小院,那副王池的遊苦竹山記手稿。依舊靜靜的平躺在石桌上,上麵的氣息已經平複下去,仿佛一個活的精靈,進入了沉睡之中。
胸中卻有一團氣息,依舊在翻滾沸騰,沒有平息下來,若非如此,江雲就會以為剛才一切不過是一場幻覺了,隱約中,倒是感覺那股氣息更深厚了一些。
莫非是我剛才觀摩這王池的遊苦竹山記。已經略有了小成?
想到這一點,他心中倒是生起一陣喜意。
隻不過,現在他隻是學童,空有浩然之氣。卻無法為己所用。而要修行,就得通過科舉,獲得功名,從文廟中獲取大道功法。道可道,非常道,口口相傳的功法。隻是小道功法,真正修行的大道功法,隻有積累文功,從文廟中獲得傳授。
當然,若是一個人天縱奇才,觀覽天地宇宙之妙,自悟功法,那就另說了,隻是這種天縱奇才實在是渺若滄海一粟,亙古罕有。讀書人獲得文廟傳承,其實就是走的一種捷徑。
“公子,吃飯了!”耳旁響起丫鬟幽蘭的唿喚,把江雲從一陣發愣中驚醒過來。
江雲起身,就要收拾起石桌上的這副王池的遊苦竹山記,再看了一眼桌上的卷軸,不由一怔。
上麵的文字雖然還在,似乎並沒有什麽改變,但是給予江雲的感覺卻不一樣了,變得平平無奇,沒有了那種蘊藏的氣韻,沒有了那種帶來的強烈感覺,仿佛就是一副普通的書法了。
他再看了一眼,這並不是自己的錯覺。他知道,長久揣摩前人名士遺跡手稿,倘或有所小成,獲取了其中些許的力量,那麽這副手稿以後對他的作用就不會很大了。但是隻要其中遺留文氣尚存,依舊可以轉手,為他人所用。
不過現在他卻隱隱感覺,這副王池的親筆手跡隻怕是徹底廢了,他看不到其中的靈動之氣了,轉手隻怕也不會有人要了。
剛才他觀摩這副王池的親筆手稿遊苦竹山,確實從中有所感悟,而且不是一般的“感悟”,而是屬於上乘的“傳道”,隻是他現在並不明白這一點。
若隻是“感悟”,那麽這副王池的親筆手稿還有留待後人的價值,但若是“傳道”,那麽就大不同了。
“傳道”之後,這副王池的親筆手稿遊苦竹山記其中凝聚的浩然文氣已然消弭無形,而沒有了其中的文氣充盈,這副王池的親筆手稿也就等於成了廢品,消失了其大半的價值了。
這也是大部分名人高士前輩遺跡手稿的命運下場,一旦其氣留待後人感悟或者傳道殆盡,那麽這些遺跡就漸漸成為廢品,無有什麽價值之物,隻能當作純粹的書法作品了。
但有的卻也不同。比如那些準聖,亞聖,乃至四聖遺留下的“聖物”,凝聚了聖人之浩然正氣,其氣磅礴,大不可擋,其氣有靈,以致可以自行吸取天地之氣而源源不斷補充,乃至可以千年,萬年而不朽。
而王池不過是一品進士位格,論才氣自然比不過立法封聖的聖人,他的這副遊苦竹山記手稿,自然也非“聖物”可比,所以一旦“傳道”之後,其氣消弭,成為廢品,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不管怎麽說,科舉功名還是第一要務啊,江雲突然望向北邊,心說縣試的那些考官們,應該還在判卷吧。
臨水縣縣學學宮,大門依舊緊閉著,在縣試結束後的三天,學宮大門都不會開啟,直到放榜之日。縣試的正副主考官,考官,以及府城來的監督官吏,三天內都要待在這學宮之內,寸步不離,吃住都在此處。
現下時間已經很晚了,學宮正堂大殿上,各處廂房內,依舊燈火通明,考官們還在進行緊張的閱卷工作。
現在進行的,還是第一輪的初選工作,就是把那些不堪入目以及離標準太遠的垃圾卷子黜落掉。雖然隻是第一輪的初選,卻也馬虎不得,二千餘份考卷,每一份卷子都要考官仔細過目。
劉朝宗和王璿這兩位正副主考,再加上其他六位考官,一共八名考官,正好分別負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個考棚的考卷。
每一份被黜落的卷子,都要考官簽名,以及同房的府城監督官簽名,另外不同房之間還要交叉審核,以盡量保證判卷的客觀公正。
大殿旁邊的一間東廂房內,教諭王璿正坐在屋裏的一張紅木交椅上,悠閑的喝著茶,在堂下,三五個人正在忙碌著判卷的工作。
他負責的是乙字號房考棚的卷子,按理說他也是應該參加閱卷的,不過他卻沒這份心思,隻是把這個工作交給下麵的書吏了。
反正隻是第一輪的初選,挑選出那些太過不堪的卷子黜落了,他相信下麵的書吏還是能夠勝任這個難度並不大的工作的。
眼下,他丟開了一份下麵送上來的蟲形文章卷子,沒有這個心思看了,他的人在這裏,心卻已經飛到另一處去了,心裏想著,這第一輪的初選黜落工作也快結束了,不知那個於攢典把自己交代的事情辦好了沒有。
不錯,他此刻關心的,正是庚字號考棚的判卷工作,因為他知道,某人的卷子就在那裏。對於這個膽敢公然打臉的狂妄之徒,他是恨慘了,這件事至今還是縣裏傳揚的一個笑話,若是不狠狠給對方一個教訓,那他王璿還有什麽臉麵在縣裏混下去了?
他已經決定,要在初選的時候,就把對方的卷子黜落,不給對方半點機會的,為了這個目的,他事先做了不少的工作,他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得罪了他王大人的下場。
放下茶杯,站起身來,跟屋子裏的書吏交代一聲,他就踱著步子出門去了,直接就向著西邊第三間廂房走了過去,他知道,那裏就是庚字號考棚的判卷地方,某人的卷子就在那裏。
本來按照規矩,,眼下各位考官是不能“竄連”的,不過作為副主考官,他王璿卻有這個巡視各房的權力。
此刻,在西邊某個廂房內,那個禮房的於攢典手裏拿著一份考卷,還在那裏糾結著,要不要把它投進旁邊的藤筐裏,那裏已經被扔了不少的卷子了,都是初選就被黜落的垃圾卷子。
他若是真要下狠手,做成這事其實也並不難,最直接的,就是把眼前這份卷子給毀了,塗抹了,或者幹脆偽造出一份不堪的垃圾卷子出來。
不過問題是,這樣做,總會留下一點蛛絲馬跡,總會有事發的風險,這不得不讓他心存顧忌。他值得為了那位王大人的一句話,而冒這個風險嗎。(未完待續。)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無久矣。及是,愈以為誠有。又怪其不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勞而無用。神者儻不宜如是,則其果無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此者。”或曰:“其氣之靈,不為偉人,而獨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餘未信之。”
石桌邊,江雲一邊默念著這篇王池的遊苦竹山記,一邊觀摩著上麵的行文書法,隻見一勾一畫,氣勢蘊藏,形神皆備,就如一副活物一般,漸漸在麵前展開了一幕山水畫卷,一位孤獨的旅人徜徉在羊腸小道間,一路遊目騁懷,一邊觀覽勝跡,一邊發出遷客騷人的不平牢騷。人在畫圖中,而觀者也仿佛進入了畫圖之中。
這副王池的遊苦竹山記手稿,他買來也有一陣日子了,若是有空的時候,就會拿出來觀摩一會兒。
或許他跟這副遊苦竹山記確實有緣,每次揣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獲感悟,每次麵對這副字稿,就仿佛麵對一個可以溝通的活物,從上麵,他可以感覺到一種淡淡遷客騷人的不平以及寄情山水的灑脫之意。
這種氣息藏匿於文字以及那一筆一劃的墨跡中,需要認真去尋訪體悟,就仿佛身臨其境,置身於那山重水複之間,尋找到主人偶然埋藏的寶物。
起先的時候,江雲所見,隻是一小塊一小塊支離破碎的片段,到後來觀摩愈久,體悟愈多,這些支離破碎的片段也漸漸在延伸,擴展。慢慢的連成一片,在他眼前展現出更清晰的全貌。
而到今日今時,這副遊苦竹山記的“山水圖”,終於在他的麵前。完全揭開了它那若隱若現的麵紗,一副山石樹木的美景,以及遷客騷人的不平及灑脫之意,完整無阻的呈現在了他的麵前。
“哈哈哈——”
不知是否出現了幻覺,耳旁仿佛聽到畫中之人肆無忌憚的長笑。畫麵上的浩然之氣湧動起來,直欲掙脫了畫卷的束縛,衝天而去,引動他體內的氣息隨之起伏震蕩,兩者相互感應起舞,交織在了一起。
不知過了多久,江雲仿佛從一片夢境中驚醒,從奇林怪石間迴到了現實之中。
有些茫然的轉目四顧,眼前還是自家的小院,那副王池的遊苦竹山記手稿。依舊靜靜的平躺在石桌上,上麵的氣息已經平複下去,仿佛一個活的精靈,進入了沉睡之中。
胸中卻有一團氣息,依舊在翻滾沸騰,沒有平息下來,若非如此,江雲就會以為剛才一切不過是一場幻覺了,隱約中,倒是感覺那股氣息更深厚了一些。
莫非是我剛才觀摩這王池的遊苦竹山記。已經略有了小成?
想到這一點,他心中倒是生起一陣喜意。
隻不過,現在他隻是學童,空有浩然之氣。卻無法為己所用。而要修行,就得通過科舉,獲得功名,從文廟中獲取大道功法。道可道,非常道,口口相傳的功法。隻是小道功法,真正修行的大道功法,隻有積累文功,從文廟中獲得傳授。
當然,若是一個人天縱奇才,觀覽天地宇宙之妙,自悟功法,那就另說了,隻是這種天縱奇才實在是渺若滄海一粟,亙古罕有。讀書人獲得文廟傳承,其實就是走的一種捷徑。
“公子,吃飯了!”耳旁響起丫鬟幽蘭的唿喚,把江雲從一陣發愣中驚醒過來。
江雲起身,就要收拾起石桌上的這副王池的遊苦竹山記,再看了一眼桌上的卷軸,不由一怔。
上麵的文字雖然還在,似乎並沒有什麽改變,但是給予江雲的感覺卻不一樣了,變得平平無奇,沒有了那種蘊藏的氣韻,沒有了那種帶來的強烈感覺,仿佛就是一副普通的書法了。
他再看了一眼,這並不是自己的錯覺。他知道,長久揣摩前人名士遺跡手稿,倘或有所小成,獲取了其中些許的力量,那麽這副手稿以後對他的作用就不會很大了。但是隻要其中遺留文氣尚存,依舊可以轉手,為他人所用。
不過現在他卻隱隱感覺,這副王池的親筆手跡隻怕是徹底廢了,他看不到其中的靈動之氣了,轉手隻怕也不會有人要了。
剛才他觀摩這副王池的親筆手稿遊苦竹山,確實從中有所感悟,而且不是一般的“感悟”,而是屬於上乘的“傳道”,隻是他現在並不明白這一點。
若隻是“感悟”,那麽這副王池的親筆手稿還有留待後人的價值,但若是“傳道”,那麽就大不同了。
“傳道”之後,這副王池的親筆手稿遊苦竹山記其中凝聚的浩然文氣已然消弭無形,而沒有了其中的文氣充盈,這副王池的親筆手稿也就等於成了廢品,消失了其大半的價值了。
這也是大部分名人高士前輩遺跡手稿的命運下場,一旦其氣留待後人感悟或者傳道殆盡,那麽這些遺跡就漸漸成為廢品,無有什麽價值之物,隻能當作純粹的書法作品了。
但有的卻也不同。比如那些準聖,亞聖,乃至四聖遺留下的“聖物”,凝聚了聖人之浩然正氣,其氣磅礴,大不可擋,其氣有靈,以致可以自行吸取天地之氣而源源不斷補充,乃至可以千年,萬年而不朽。
而王池不過是一品進士位格,論才氣自然比不過立法封聖的聖人,他的這副遊苦竹山記手稿,自然也非“聖物”可比,所以一旦“傳道”之後,其氣消弭,成為廢品,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不管怎麽說,科舉功名還是第一要務啊,江雲突然望向北邊,心說縣試的那些考官們,應該還在判卷吧。
臨水縣縣學學宮,大門依舊緊閉著,在縣試結束後的三天,學宮大門都不會開啟,直到放榜之日。縣試的正副主考官,考官,以及府城來的監督官吏,三天內都要待在這學宮之內,寸步不離,吃住都在此處。
現下時間已經很晚了,學宮正堂大殿上,各處廂房內,依舊燈火通明,考官們還在進行緊張的閱卷工作。
現在進行的,還是第一輪的初選工作,就是把那些不堪入目以及離標準太遠的垃圾卷子黜落掉。雖然隻是第一輪的初選,卻也馬虎不得,二千餘份考卷,每一份卷子都要考官仔細過目。
劉朝宗和王璿這兩位正副主考,再加上其他六位考官,一共八名考官,正好分別負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八個考棚的考卷。
每一份被黜落的卷子,都要考官簽名,以及同房的府城監督官簽名,另外不同房之間還要交叉審核,以盡量保證判卷的客觀公正。
大殿旁邊的一間東廂房內,教諭王璿正坐在屋裏的一張紅木交椅上,悠閑的喝著茶,在堂下,三五個人正在忙碌著判卷的工作。
他負責的是乙字號房考棚的卷子,按理說他也是應該參加閱卷的,不過他卻沒這份心思,隻是把這個工作交給下麵的書吏了。
反正隻是第一輪的初選,挑選出那些太過不堪的卷子黜落了,他相信下麵的書吏還是能夠勝任這個難度並不大的工作的。
眼下,他丟開了一份下麵送上來的蟲形文章卷子,沒有這個心思看了,他的人在這裏,心卻已經飛到另一處去了,心裏想著,這第一輪的初選黜落工作也快結束了,不知那個於攢典把自己交代的事情辦好了沒有。
不錯,他此刻關心的,正是庚字號考棚的判卷工作,因為他知道,某人的卷子就在那裏。對於這個膽敢公然打臉的狂妄之徒,他是恨慘了,這件事至今還是縣裏傳揚的一個笑話,若是不狠狠給對方一個教訓,那他王璿還有什麽臉麵在縣裏混下去了?
他已經決定,要在初選的時候,就把對方的卷子黜落,不給對方半點機會的,為了這個目的,他事先做了不少的工作,他就是要讓所有人知道,得罪了他王大人的下場。
放下茶杯,站起身來,跟屋子裏的書吏交代一聲,他就踱著步子出門去了,直接就向著西邊第三間廂房走了過去,他知道,那裏就是庚字號考棚的判卷地方,某人的卷子就在那裏。
本來按照規矩,,眼下各位考官是不能“竄連”的,不過作為副主考官,他王璿卻有這個巡視各房的權力。
此刻,在西邊某個廂房內,那個禮房的於攢典手裏拿著一份考卷,還在那裏糾結著,要不要把它投進旁邊的藤筐裏,那裏已經被扔了不少的卷子了,都是初選就被黜落的垃圾卷子。
他若是真要下狠手,做成這事其實也並不難,最直接的,就是把眼前這份卷子給毀了,塗抹了,或者幹脆偽造出一份不堪的垃圾卷子出來。
不過問題是,這樣做,總會留下一點蛛絲馬跡,總會有事發的風險,這不得不讓他心存顧忌。他值得為了那位王大人的一句話,而冒這個風險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