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重陽節,爹爹是一準備上東山了,因為去年的事,人太多,他不太願意引人注意了g。
“老了,就得主動退出曆史舞台,這是對自然法則的尊重,也是對時光的理解。”
爹爹這句話,讓冬子與燕子迴味了半天。他們倆正是邀請爹爹家家到自家作客的。前段時間,冬子在電話裏,跟齊老爺子,研究了一套適合老人的菜譜,經過與酒店大師傅的切磋,冬子覺得,是該拿出來,讓老人們檢驗一下了。
本來以為,爹爹年年要上東山,自家離東山公園近,他們下山後,就在自家吃個飯,再自然不過了。但聽說爹爹不去東山,冬子覺得,此事難度有點大了。
“七十不留餐,八十不留宿”這是曾廣賢文的經驗,爹爹恐怕也是遵從的吧。
燕子還不死心:“爹爹,家家,冬哥跟重慶的齊老先生研究了好久呢,為準備這一桌菜,冬哥可是費了心的呢。你們如果不去嚐一下,那我們就做好,給你們送過來?”
“算了,送過來還麻煩些,還是我們去吧。更何況,好久沒見你爺爺了,趁著節氣,拜訪一下。”
爹爹與家家這就過來了,還是燕子有辦法。
兩家人在冬子家坐定,爹爹還給燕子的爺爺帶了禮物,表達節日的問候。一般來說,男方家長主動給女方家長送禮,這也是當地的風俗。葛校長這麽好禮性,搞得燕子一家人,有些不好意思了。
燕子負責泡茶之類的,她還提前,到東山那個參展的園藝公司那裏,買了幾盆有代表性的菊花,擺在屋內爭奇鬥豔的,煞是喜人。
冬子在廚房忙碌,老人們在客廳裏說話,他也沒機會聽。燕子媽倒是在廚房打下手,加之菜品加工事先有準備,倒也不是很忙亂。
等菜上桌,一點點紹興黃酒,就算是助興了。滿桌的菜,既考慮到老人的牙齒不好,也考慮到他們消化功能較差的特點,再加上有些補氣血的東西,所以,很得老人們的誇讚。
冬子陪爹爹喝了一點黃酒。燕子說到:“冬哥,你不曉得,爹爹剛才講了好多咱們容城的老風俗,老文化呢。”
燕子爺爺也說到:“也隻有我們這一輩人才曉得那些掌故了,過去聽說過的容城的大人物,也隻有葛校長才見過的了。我在農村,隻是聽說過。”
冬子笑到:“爹爹,我不懂你那些文化之類的東西,我隻曉得炒菜,廚師一個,最多算個火頭軍。你們隻覺得菜好吃,有營養,我就高興了,談不得文化的。”
“冬子啊,你莫小看這炒菜呢,這是個大文化。子曰:食色性也,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上通天子下通百姓,那才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底色呢。就說這炒菜,代表著咱們中化文明幾千年的特征。西方人,不擅長炒菜,那是他們文明發展不充分的原因。”
炒菜居然還有這些說道?冬子立馬來了興趣。
爹爹乘著酒興,給冬子介紹了,關於“炒”這種烹飪手法,對中華文明的標誌性意義。
在人類進化的曆史上,最關鍵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最後,人類有別於動物最標誌的特點是用火,自從用火之後,人類不僅第一次掌握了戰勝一切猛獸的強大武器,並且從此改變了食物結構。因食物變化,身體器官發生變化,大腦得到發育,至此,人猿相別,在自然進化中,占盡優勢。
在茹毛飲血的時期,人類就是一種野獸。但自從會利用火,人類的飲食,就進入了熟食階段。熟食至少有三大好處:第一,殺菌消毒,讓人們吃得更衛生,從而減少疾病的可能。因為疾病減少,而導致壽命的延長。人類普遍能長到壯年,其力量與身體更有優勢。壽命延長,導致頭腦中的經驗與智慧積累的機會更長,從而變得更為聰明。尤其是在早期,最聰明的人,總是年紀最大的老人。因為,所有經驗的積累,就是知識,那需要漫長的時間。
第二個好處是利於消化。熟食經過高溫的烤煮之後,消化變得更容易,從而減輕了胃的負擔。人類平時不動時,大量的能量要用於消化,這在早期的人類化石及研究中,就有體現。而今天,不動的人,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是大腦了,再也不是胃了。把用於消化的能量節約出來,給大腦的加速運轉提供了能量餘地。第三個好處是營養分解。比如許多油脂蛋白,尤其是動物性蛋白,隻有經過高溫,才能夠被人體吸收得更好。許多植物性食物,其中有大量的營養物質,也隻有經過高溫分解,才能夠被人利用。可以這樣說,經過高溫烹飪的食物,其能量及營養利用率,至少比生食要高得多。
“這樣說來,使用火,改變烹飪習慣,是加速人類智力甚至是體力進化的標誌?”
“對,也是智慧開端的標誌。但是,最開始,人類用火烹飪的主要方式,是烤和煮。最開始是烤,如同你烤羊肉串,讓火直接作用在食物上,簡單粗暴,但有效。世界所有人種進化中,都存在這種烹飪方式,並且保留至今。這是人類最早的食物記憶,是烹飪方法之祖。”
聽到這裏,冬子還莫名升起某種自豪感。原來,烤羊肉,居然還可以這樣高大上,跟人類文明扯上基本關係。
“冬子,我問你,假如要你找出,烤與煮這兩種烹飪方式的最大區別,你認為,是什麽?”
冬子想了想:“加水,對不對?”
“可以這麽說。從無介質烹飪到有介質烹飪,這裏麵多了水的作用。於是,人類烹飪史,進入到第二階段,那就是煮的階段。在我們考古發掘中,我們就以陶器的燒製為代表,表明人們運輸儲存水的工具有了。通過煮開水來加工食物的方法,也就盛行開來。所有人類文明都經曆並保留了這種烹飪方式。”
冬子也是有一些曆史知識的,他知道,中國古代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標誌物是鼎,代表政權,當然,它其實是一個煮食物的器具。可見,食物是權力的代表,可以上升到最高政治文化的體係中的。當然,今天,冬子不想賣弄這些東西。爹爹年紀大了,平時不大說話,像今天這樣,有些酒興,主動說話的機會,很是難得,冬子想多聽。其實,滿桌人,對吃菜的興趣成了第二了,倒全神貫注聽葛校長,講烹飪文化來。
“但是”爹爹突然話鋒一轉:“不像烤和煮普遍存在於全世界,而炒,這種烹飪方式,就很特殊,很不普遍。”
啊?大家明顯都感到吃驚了。炒菜這種方式,幾乎是中國菜最常見的烹飪方式,怎麽就特殊了呢?冬子也迴憶了一下,在廣東、西安或者是重慶,吃的西餐中,確實很少見到炒的東西。他以為,這隻是特殊現象,炒的西餐,在中國不受歡迎,沒有點這種菜罷了。但現在看來,是不是,西方人,或者說歐洲人,根本就不擅長炒菜?
“爹爹,按你說,烤和煮都發明了好多萬年了,但炒,發明了多少年呢?”燕子問得直接,大家都關心。畢竟,我們是文明古國,有些特殊的發明,也是自然的。
“沒準確的說法。有人認為,早在商代,也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就有了。有人說,最晚,到春秋時期就有了。你們如果進過湖北省博物館,看過曾侯乙編鍾,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銅爐盤。上麵好像是個平底鍋,下麵是一個放炭的底盤,兩者的相互關係與距離,人們推測,這就是炒菜用的,最合適了。但是,僅憑這個器物證據,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但至少,南北朝時期,炒菜這個方法,就已經廣為流行了。所以,大致推測,中國人發明炒這種烹飪方法,大約有近兩千年曆史。”
據爹爹說,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而精確地描寫了炒雞蛋的方法與步驟,看樣子,炒,是當時非常成熟的辦法了。到了宋代,如《東京夢華錄》,各種炒菜的的記錄,標誌著炒這種方式,已經成為中國烹飪的主要流行方式之一了。而同時期的歐洲,也是文字發達,卻沒有相似的記載。到如今,歐洲人、美洲人,也不把炒這種烹飪方式,作為他們的主流。可見,炒這種方式,產生並發展於中國,是一種很特殊的文化現象。
“那問題來了,什麽是炒呢?”爹爹把問到拋給了冬子。
葛校長出的題,冬子當然得以嚴謹的方式來迴答了。“是在炒鍋中,用少量的高溫油作為加熱介質,以快速翻炒的方式,加熱切小食材的烹飪方法。”
聽到冬子這種嚴謹的迴答,爹爹甚是滿意。要知道,這個迴答雖然繁瑣,但沒有廢話。
燕子卻自作聰明地說到:“冬哥,你答得也太麻煩了,不就是把油燒熟了,菜倒進去,翻炒熟了,出鍋,就行了嘛。”
冬子糾正到:“不對,你這容易跟煎、炸兩種方法混淆,不好區別。要知道,煎,卻是西方人最擅長最主流的烹飪方式之一呢。”
在大家的鼓勵下,冬子還以一名廚師的角度,分類了幾種相似方法的不同。
煎炸炒三種方式,雖然共同點,都是用油作為加熱介質,但炒菜和它們不同的地方是,炒菜用油要少得多,並且,溫度與時間不同。炒菜的特點是油溫高。
冬子指著桌上那一盤爆腰花的菜說到:“這道菜就是用的爆炒,爆炒時,測溫在180度到240度之間,快接近油的燃點了,所以,加工時時間短,出菜快。”
“對啊對啊,我看到我們飯店的廚師,有時炒菜,油都在鍋裏燃起好高的火苗,他居然不慌。”燕子感歎到。
“而油炸,溫度就沒那麽高了,一般油溫在四到五成,大約一百五六十度就可以,不同食材的油炸時間,從幾分鍾到十幾分鍾不等,時間倒比炒長些。”
燕子故意問到:“那炸河蝦,好像隻要幾秒鍾,也很快啊。”
炸河蝦是對廚師火候功底的考驗,對油溫及時間的控製,要求相當精準。燕子經營酒店時間長了,對這些常識,很是了解。
冬子知道她是調皮:“你沒說,醉蝦還可以生吃呢。”
大家都在笑,冬子繼續解釋,他所謂的定義的最後部分。炒菜中的食材,一般都是精細加工過的,與煎有所不同。煎一般可以整塊地下鍋。但炒菜,為了快速加熱快速出鍋快速翻炒,就得把食材切成較小的部分,利於受熱的快速與均勻。正因為需要這種提前的精細刀工切菜步驟,所以,中國的廚師,因為炒菜的原因,刀工也非常之好。
“冬子,你想過沒有,炒菜,作為與煎炸燒煮,同樣作為一種烹飪方式,它有什麽好處呢?為什麽說,它是一種文明成果呢?”
爹爹這個問題太大了,冬子不敢貿然迴答。於是,爹爹又開始了他的講述。
相比烤與煮,這兩種最傳統的烹飪方式來說,甚至相對於後來出現的煎與炸,炒菜所用的時間,是最短的。對於古人來說,燃料是個大問題。中國古代是以農業為主的,由於農業開發得最早也最成熟,所以,大量的林地被開發成耕地,離人類居住的村莊或者城市,都距離林地較遠,取得柴草的難度增加。
如果你仔細看過中國清末的照片資料,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城市周邊,山都是光禿禿的。為什麽?就是因為燒柴,把山搞光了。因為取得燃料的一易,所以,古代才有專門打柴送到城裏賣的職業。
古人看風水,看似是文化,其實是生活。比如,有山有水,才是好風水。有水自不必說,水是生命之源。有山,就有兩個好處。一是取得建築材料的易得性。另一個是,取得燒柴這種燃料的易得性。
柴火是一個詞組,表明了二者的密切聯係。有柴才有火,節約用火的時間,其實就是節約的柴。炒菜的時間最短,所以,也就是最節約柴的一種烹飪方式。當然,從用油的角度來看,炒菜的用油,也比煎與炸更少,所以,也是節約的。
“這隻是用成本法來分析炒菜的好處”爹爹問冬子到:“你覺得,從質量法來分析,炒這種方式,還有什麽好處呢?”
爹爹果然是高人,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好的成果,如同商品中的質優價廉,那就是無敵的存在。如果二者兼顧,那不僅是普及的原因,更是文明的結果了。
冬子因為受到過齊老爺子的熏陶,也懂得了不少營養學的知識。所以,講到這些,他還是有些心得的。
從各種用油介質的烹飪方法來看,炒菜之所以時間短,是因為它用油的溫度更高。溫度高,可以使得食物表麵焦化,獲得脆爽的口感。很多食材中的鮮味物質,能夠溶於油,比如很多菌類,炒菜可以使它們的鮮味析出,得到更好的美味體驗。
炒菜因為時間快,有常常剛斷生就出鍋,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持著食材的新鮮風味,脆嫩的口感就出來了。
事先經過精細刀工的食材,因為切得細,所以受熱比較均勻,這是它與燒烤最大的不同。各部分受熱均勻,其實也是節約時間的一種方式。當然,切得細,有利於咀嚼與消化吸引。有利於實現梅拉德反應,充分與唾液,與胃液中的消化酶充分融合,增進風味。
更重要的是,炒這種方式,還促進了各種食材與佐料的配比實驗。比如中國最大量的名菜,以炒菜為主要內容。川菜中最其名的複合味,大多是從炒菜是試驗出來的。因為複合味的出現,炒菜就成了創新最多的烹飪手段。從複合味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說,炒菜廚師,就是廚房裏的實驗化學家,形成了極為豐富的中華飲食文化。
喝了點酒,在大家鼓勵的目光中,冬子不免也有些得意。
“就是炒這一個大類,其實還分為許多種小的區別。各種技法出來的產品,風味千差萬別。比如有生炒、熟炒、清炒、滑炒、抓炒、幹炒、軟炒,當然還有爆炒。”
於是,冬子介紹著桌上的幾個炒菜,分別指出它們各是用的哪些炒法,把大家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吃菜上來了。
吃著吃著,爹爹說到:“冬子,你這菜,有的做得太精細了,好像講究得過分,有點像袁枚那份《隨園食單》,我也按上麵試驗過,有些是窮講究,故意搞複雜,有些,卻還有點道理。比如他說的:炒素菜用犖油、炒犖菜用素油,還是有些道理的。他還說過,文火與武火的區別,實踐中大概也是那迴事。”
聽了半天,燕子總算明白了,文火武火,其實就是小火大火。於是,她的問題就來了。“冬哥,家常小炒,火不大,有人說炒不出大火的氣來。而大食堂大餐廳的鍋大火大,但也有人說,大鍋菜不好吃。我知道這種說法,有些偏。畢竟,好廚師,還管小火還是大鍋,都能出好菜。但是,原因呢?”
“先說大鍋菜吧,好餐館多的是,隻是廚師的態度與能力問題,與鍋的大小無關。”
都是自己人,先上結論。冬子再詳細解釋,某些大鍋菜不好吃的原因。比如,某些廚師為了節約成本,往往在炒大鍋菜時,舍不得放油,大鍋油少了,又難得翻,菜就容易糊。所以,有的師傅,就算有火力,也不敢開大,還經常往裏加水,所以,就拉長了烹飪的時間,等菜上桌,新鮮味就沒有了。
家裏的小鍋菜,有人說火力不足,就不容易出精品。其實,也是一種誤解。所謂火力影響菜品的新鮮度,其實就是控製食材的出水率的原因。如果能夠控製食材出水,一樣能夠出好菜。
“莫說那多,什麽出水率,我聽不懂。”燕子媽倒發起問來。她前段,一直是個聽眾,估計,也是喝了點酒的原因,也提問起來了。
“這樣說吧,炒的時間越長,食材裏的水分,流失就越多。但是,如果火小了,要把菜炒熟,那如何防止食材的水分過多流出呢?也是有辦法的。”
冬子舉了個例子。
比如炒肉,肉料醃些生粉,其實就有利於更好地鎖住水分。生粉下高溫油鍋,迅速一炸,表麵的生粉,焦了後,形成一層保護膜,廚師把這個過程叫穿衣服,其實就是用這層膜,鎖住了肉裏麵的水分。
穿衣是一種方法。還有一個要點,那就是翻動。炒菜時,要注意翻動節奏。比如炒青菜,剛下鍋時,青菜劈啪作響時,不要急於翻動,翻多了,反而受熱慢,青菜變黃變軟,不好看也不好吃,原因就是水分的流失。剛下鍋讓它炸一會,表麵那略微的含糊層,也起著鎖水的作用。
炒肉也一樣,等表麵熟了,它自己能夠鎖水了,再翻動它,這樣的肉,才嫩滑。
“怪不得,我以前炒肉,總是柴得很。”燕子媽感歎到:“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其實,這些都是實踐中的東西,也是別的廚師點醒我的。而爹爹今天講的,才點醒了我。”
爹爹笑到:“莫亂戴高帽。你說結論。”
“做好食品,與做好文章一樣,都是最大的文明。爹爹,你是在給我鼓勁的。”
爹爹笑了笑,不置可否。
倒是一直沒有說話,沒有喝酒的家家,此時表情有些異樣,眼神中仿佛有某種激動。燕子看著她,想問但沒有出聲。家家點了點頭,眼睛擦了擦,仿佛紅過。
她指了指桌上一道蒸肉,望了望冬子,又望了望爹爹。燕子猜出大致的意思了。
這是一道家庭傳統菜,過去多少年來,它都出現在爹爹家的團年飯中。聽冬哥說過,這道菜的做法,他是完全按照當年父親的標準做的。這一次,做得有點像父親當年的風味了。。。
“老了,就得主動退出曆史舞台,這是對自然法則的尊重,也是對時光的理解。”
爹爹這句話,讓冬子與燕子迴味了半天。他們倆正是邀請爹爹家家到自家作客的。前段時間,冬子在電話裏,跟齊老爺子,研究了一套適合老人的菜譜,經過與酒店大師傅的切磋,冬子覺得,是該拿出來,讓老人們檢驗一下了。
本來以為,爹爹年年要上東山,自家離東山公園近,他們下山後,就在自家吃個飯,再自然不過了。但聽說爹爹不去東山,冬子覺得,此事難度有點大了。
“七十不留餐,八十不留宿”這是曾廣賢文的經驗,爹爹恐怕也是遵從的吧。
燕子還不死心:“爹爹,家家,冬哥跟重慶的齊老先生研究了好久呢,為準備這一桌菜,冬哥可是費了心的呢。你們如果不去嚐一下,那我們就做好,給你們送過來?”
“算了,送過來還麻煩些,還是我們去吧。更何況,好久沒見你爺爺了,趁著節氣,拜訪一下。”
爹爹與家家這就過來了,還是燕子有辦法。
兩家人在冬子家坐定,爹爹還給燕子的爺爺帶了禮物,表達節日的問候。一般來說,男方家長主動給女方家長送禮,這也是當地的風俗。葛校長這麽好禮性,搞得燕子一家人,有些不好意思了。
燕子負責泡茶之類的,她還提前,到東山那個參展的園藝公司那裏,買了幾盆有代表性的菊花,擺在屋內爭奇鬥豔的,煞是喜人。
冬子在廚房忙碌,老人們在客廳裏說話,他也沒機會聽。燕子媽倒是在廚房打下手,加之菜品加工事先有準備,倒也不是很忙亂。
等菜上桌,一點點紹興黃酒,就算是助興了。滿桌的菜,既考慮到老人的牙齒不好,也考慮到他們消化功能較差的特點,再加上有些補氣血的東西,所以,很得老人們的誇讚。
冬子陪爹爹喝了一點黃酒。燕子說到:“冬哥,你不曉得,爹爹剛才講了好多咱們容城的老風俗,老文化呢。”
燕子爺爺也說到:“也隻有我們這一輩人才曉得那些掌故了,過去聽說過的容城的大人物,也隻有葛校長才見過的了。我在農村,隻是聽說過。”
冬子笑到:“爹爹,我不懂你那些文化之類的東西,我隻曉得炒菜,廚師一個,最多算個火頭軍。你們隻覺得菜好吃,有營養,我就高興了,談不得文化的。”
“冬子啊,你莫小看這炒菜呢,這是個大文化。子曰:食色性也,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上通天子下通百姓,那才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底色呢。就說這炒菜,代表著咱們中化文明幾千年的特征。西方人,不擅長炒菜,那是他們文明發展不充分的原因。”
炒菜居然還有這些說道?冬子立馬來了興趣。
爹爹乘著酒興,給冬子介紹了,關於“炒”這種烹飪手法,對中華文明的標誌性意義。
在人類進化的曆史上,最關鍵的第一步是直立行走。最後,人類有別於動物最標誌的特點是用火,自從用火之後,人類不僅第一次掌握了戰勝一切猛獸的強大武器,並且從此改變了食物結構。因食物變化,身體器官發生變化,大腦得到發育,至此,人猿相別,在自然進化中,占盡優勢。
在茹毛飲血的時期,人類就是一種野獸。但自從會利用火,人類的飲食,就進入了熟食階段。熟食至少有三大好處:第一,殺菌消毒,讓人們吃得更衛生,從而減少疾病的可能。因為疾病減少,而導致壽命的延長。人類普遍能長到壯年,其力量與身體更有優勢。壽命延長,導致頭腦中的經驗與智慧積累的機會更長,從而變得更為聰明。尤其是在早期,最聰明的人,總是年紀最大的老人。因為,所有經驗的積累,就是知識,那需要漫長的時間。
第二個好處是利於消化。熟食經過高溫的烤煮之後,消化變得更容易,從而減輕了胃的負擔。人類平時不動時,大量的能量要用於消化,這在早期的人類化石及研究中,就有體現。而今天,不動的人,消耗能量最多的器官是大腦了,再也不是胃了。把用於消化的能量節約出來,給大腦的加速運轉提供了能量餘地。第三個好處是營養分解。比如許多油脂蛋白,尤其是動物性蛋白,隻有經過高溫,才能夠被人體吸收得更好。許多植物性食物,其中有大量的營養物質,也隻有經過高溫分解,才能夠被人利用。可以這樣說,經過高溫烹飪的食物,其能量及營養利用率,至少比生食要高得多。
“這樣說來,使用火,改變烹飪習慣,是加速人類智力甚至是體力進化的標誌?”
“對,也是智慧開端的標誌。但是,最開始,人類用火烹飪的主要方式,是烤和煮。最開始是烤,如同你烤羊肉串,讓火直接作用在食物上,簡單粗暴,但有效。世界所有人種進化中,都存在這種烹飪方式,並且保留至今。這是人類最早的食物記憶,是烹飪方法之祖。”
聽到這裏,冬子還莫名升起某種自豪感。原來,烤羊肉,居然還可以這樣高大上,跟人類文明扯上基本關係。
“冬子,我問你,假如要你找出,烤與煮這兩種烹飪方式的最大區別,你認為,是什麽?”
冬子想了想:“加水,對不對?”
“可以這麽說。從無介質烹飪到有介質烹飪,這裏麵多了水的作用。於是,人類烹飪史,進入到第二階段,那就是煮的階段。在我們考古發掘中,我們就以陶器的燒製為代表,表明人們運輸儲存水的工具有了。通過煮開水來加工食物的方法,也就盛行開來。所有人類文明都經曆並保留了這種烹飪方式。”
冬子也是有一些曆史知識的,他知道,中國古代政治中,最重要的政治標誌物是鼎,代表政權,當然,它其實是一個煮食物的器具。可見,食物是權力的代表,可以上升到最高政治文化的體係中的。當然,今天,冬子不想賣弄這些東西。爹爹年紀大了,平時不大說話,像今天這樣,有些酒興,主動說話的機會,很是難得,冬子想多聽。其實,滿桌人,對吃菜的興趣成了第二了,倒全神貫注聽葛校長,講烹飪文化來。
“但是”爹爹突然話鋒一轉:“不像烤和煮普遍存在於全世界,而炒,這種烹飪方式,就很特殊,很不普遍。”
啊?大家明顯都感到吃驚了。炒菜這種方式,幾乎是中國菜最常見的烹飪方式,怎麽就特殊了呢?冬子也迴憶了一下,在廣東、西安或者是重慶,吃的西餐中,確實很少見到炒的東西。他以為,這隻是特殊現象,炒的西餐,在中國不受歡迎,沒有點這種菜罷了。但現在看來,是不是,西方人,或者說歐洲人,根本就不擅長炒菜?
“爹爹,按你說,烤和煮都發明了好多萬年了,但炒,發明了多少年呢?”燕子問得直接,大家都關心。畢竟,我們是文明古國,有些特殊的發明,也是自然的。
“沒準確的說法。有人認為,早在商代,也就是距今三千多年前就有了。有人說,最晚,到春秋時期就有了。你們如果進過湖北省博物館,看過曾侯乙編鍾,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銅爐盤。上麵好像是個平底鍋,下麵是一個放炭的底盤,兩者的相互關係與距離,人們推測,這就是炒菜用的,最合適了。但是,僅憑這個器物證據,不能百分之百確定。但至少,南北朝時期,炒菜這個方法,就已經廣為流行了。所以,大致推測,中國人發明炒這種烹飪方法,大約有近兩千年曆史。”
據爹爹說,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詳細而精確地描寫了炒雞蛋的方法與步驟,看樣子,炒,是當時非常成熟的辦法了。到了宋代,如《東京夢華錄》,各種炒菜的的記錄,標誌著炒這種方式,已經成為中國烹飪的主要流行方式之一了。而同時期的歐洲,也是文字發達,卻沒有相似的記載。到如今,歐洲人、美洲人,也不把炒這種烹飪方式,作為他們的主流。可見,炒這種方式,產生並發展於中國,是一種很特殊的文化現象。
“那問題來了,什麽是炒呢?”爹爹把問到拋給了冬子。
葛校長出的題,冬子當然得以嚴謹的方式來迴答了。“是在炒鍋中,用少量的高溫油作為加熱介質,以快速翻炒的方式,加熱切小食材的烹飪方法。”
聽到冬子這種嚴謹的迴答,爹爹甚是滿意。要知道,這個迴答雖然繁瑣,但沒有廢話。
燕子卻自作聰明地說到:“冬哥,你答得也太麻煩了,不就是把油燒熟了,菜倒進去,翻炒熟了,出鍋,就行了嘛。”
冬子糾正到:“不對,你這容易跟煎、炸兩種方法混淆,不好區別。要知道,煎,卻是西方人最擅長最主流的烹飪方式之一呢。”
在大家的鼓勵下,冬子還以一名廚師的角度,分類了幾種相似方法的不同。
煎炸炒三種方式,雖然共同點,都是用油作為加熱介質,但炒菜和它們不同的地方是,炒菜用油要少得多,並且,溫度與時間不同。炒菜的特點是油溫高。
冬子指著桌上那一盤爆腰花的菜說到:“這道菜就是用的爆炒,爆炒時,測溫在180度到240度之間,快接近油的燃點了,所以,加工時時間短,出菜快。”
“對啊對啊,我看到我們飯店的廚師,有時炒菜,油都在鍋裏燃起好高的火苗,他居然不慌。”燕子感歎到。
“而油炸,溫度就沒那麽高了,一般油溫在四到五成,大約一百五六十度就可以,不同食材的油炸時間,從幾分鍾到十幾分鍾不等,時間倒比炒長些。”
燕子故意問到:“那炸河蝦,好像隻要幾秒鍾,也很快啊。”
炸河蝦是對廚師火候功底的考驗,對油溫及時間的控製,要求相當精準。燕子經營酒店時間長了,對這些常識,很是了解。
冬子知道她是調皮:“你沒說,醉蝦還可以生吃呢。”
大家都在笑,冬子繼續解釋,他所謂的定義的最後部分。炒菜中的食材,一般都是精細加工過的,與煎有所不同。煎一般可以整塊地下鍋。但炒菜,為了快速加熱快速出鍋快速翻炒,就得把食材切成較小的部分,利於受熱的快速與均勻。正因為需要這種提前的精細刀工切菜步驟,所以,中國的廚師,因為炒菜的原因,刀工也非常之好。
“冬子,你想過沒有,炒菜,作為與煎炸燒煮,同樣作為一種烹飪方式,它有什麽好處呢?為什麽說,它是一種文明成果呢?”
爹爹這個問題太大了,冬子不敢貿然迴答。於是,爹爹又開始了他的講述。
相比烤與煮,這兩種最傳統的烹飪方式來說,甚至相對於後來出現的煎與炸,炒菜所用的時間,是最短的。對於古人來說,燃料是個大問題。中國古代是以農業為主的,由於農業開發得最早也最成熟,所以,大量的林地被開發成耕地,離人類居住的村莊或者城市,都距離林地較遠,取得柴草的難度增加。
如果你仔細看過中國清末的照片資料,你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城市周邊,山都是光禿禿的。為什麽?就是因為燒柴,把山搞光了。因為取得燃料的一易,所以,古代才有專門打柴送到城裏賣的職業。
古人看風水,看似是文化,其實是生活。比如,有山有水,才是好風水。有水自不必說,水是生命之源。有山,就有兩個好處。一是取得建築材料的易得性。另一個是,取得燒柴這種燃料的易得性。
柴火是一個詞組,表明了二者的密切聯係。有柴才有火,節約用火的時間,其實就是節約的柴。炒菜的時間最短,所以,也就是最節約柴的一種烹飪方式。當然,從用油的角度來看,炒菜的用油,也比煎與炸更少,所以,也是節約的。
“這隻是用成本法來分析炒菜的好處”爹爹問冬子到:“你覺得,從質量法來分析,炒這種方式,還有什麽好處呢?”
爹爹果然是高人,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好的成果,如同商品中的質優價廉,那就是無敵的存在。如果二者兼顧,那不僅是普及的原因,更是文明的結果了。
冬子因為受到過齊老爺子的熏陶,也懂得了不少營養學的知識。所以,講到這些,他還是有些心得的。
從各種用油介質的烹飪方法來看,炒菜之所以時間短,是因為它用油的溫度更高。溫度高,可以使得食物表麵焦化,獲得脆爽的口感。很多食材中的鮮味物質,能夠溶於油,比如很多菌類,炒菜可以使它們的鮮味析出,得到更好的美味體驗。
炒菜因為時間快,有常常剛斷生就出鍋,可以做到最大限度地保持著食材的新鮮風味,脆嫩的口感就出來了。
事先經過精細刀工的食材,因為切得細,所以受熱比較均勻,這是它與燒烤最大的不同。各部分受熱均勻,其實也是節約時間的一種方式。當然,切得細,有利於咀嚼與消化吸引。有利於實現梅拉德反應,充分與唾液,與胃液中的消化酶充分融合,增進風味。
更重要的是,炒這種方式,還促進了各種食材與佐料的配比實驗。比如中國最大量的名菜,以炒菜為主要內容。川菜中最其名的複合味,大多是從炒菜是試驗出來的。因為複合味的出現,炒菜就成了創新最多的烹飪手段。從複合味這個角度出發,可以說,炒菜廚師,就是廚房裏的實驗化學家,形成了極為豐富的中華飲食文化。
喝了點酒,在大家鼓勵的目光中,冬子不免也有些得意。
“就是炒這一個大類,其實還分為許多種小的區別。各種技法出來的產品,風味千差萬別。比如有生炒、熟炒、清炒、滑炒、抓炒、幹炒、軟炒,當然還有爆炒。”
於是,冬子介紹著桌上的幾個炒菜,分別指出它們各是用的哪些炒法,把大家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吃菜上來了。
吃著吃著,爹爹說到:“冬子,你這菜,有的做得太精細了,好像講究得過分,有點像袁枚那份《隨園食單》,我也按上麵試驗過,有些是窮講究,故意搞複雜,有些,卻還有點道理。比如他說的:炒素菜用犖油、炒犖菜用素油,還是有些道理的。他還說過,文火與武火的區別,實踐中大概也是那迴事。”
聽了半天,燕子總算明白了,文火武火,其實就是小火大火。於是,她的問題就來了。“冬哥,家常小炒,火不大,有人說炒不出大火的氣來。而大食堂大餐廳的鍋大火大,但也有人說,大鍋菜不好吃。我知道這種說法,有些偏。畢竟,好廚師,還管小火還是大鍋,都能出好菜。但是,原因呢?”
“先說大鍋菜吧,好餐館多的是,隻是廚師的態度與能力問題,與鍋的大小無關。”
都是自己人,先上結論。冬子再詳細解釋,某些大鍋菜不好吃的原因。比如,某些廚師為了節約成本,往往在炒大鍋菜時,舍不得放油,大鍋油少了,又難得翻,菜就容易糊。所以,有的師傅,就算有火力,也不敢開大,還經常往裏加水,所以,就拉長了烹飪的時間,等菜上桌,新鮮味就沒有了。
家裏的小鍋菜,有人說火力不足,就不容易出精品。其實,也是一種誤解。所謂火力影響菜品的新鮮度,其實就是控製食材的出水率的原因。如果能夠控製食材出水,一樣能夠出好菜。
“莫說那多,什麽出水率,我聽不懂。”燕子媽倒發起問來。她前段,一直是個聽眾,估計,也是喝了點酒的原因,也提問起來了。
“這樣說吧,炒的時間越長,食材裏的水分,流失就越多。但是,如果火小了,要把菜炒熟,那如何防止食材的水分過多流出呢?也是有辦法的。”
冬子舉了個例子。
比如炒肉,肉料醃些生粉,其實就有利於更好地鎖住水分。生粉下高溫油鍋,迅速一炸,表麵的生粉,焦了後,形成一層保護膜,廚師把這個過程叫穿衣服,其實就是用這層膜,鎖住了肉裏麵的水分。
穿衣是一種方法。還有一個要點,那就是翻動。炒菜時,要注意翻動節奏。比如炒青菜,剛下鍋時,青菜劈啪作響時,不要急於翻動,翻多了,反而受熱慢,青菜變黃變軟,不好看也不好吃,原因就是水分的流失。剛下鍋讓它炸一會,表麵那略微的含糊層,也起著鎖水的作用。
炒肉也一樣,等表麵熟了,它自己能夠鎖水了,再翻動它,這樣的肉,才嫩滑。
“怪不得,我以前炒肉,總是柴得很。”燕子媽感歎到:“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其實,這些都是實踐中的東西,也是別的廚師點醒我的。而爹爹今天講的,才點醒了我。”
爹爹笑到:“莫亂戴高帽。你說結論。”
“做好食品,與做好文章一樣,都是最大的文明。爹爹,你是在給我鼓勁的。”
爹爹笑了笑,不置可否。
倒是一直沒有說話,沒有喝酒的家家,此時表情有些異樣,眼神中仿佛有某種激動。燕子看著她,想問但沒有出聲。家家點了點頭,眼睛擦了擦,仿佛紅過。
她指了指桌上一道蒸肉,望了望冬子,又望了望爹爹。燕子猜出大致的意思了。
這是一道家庭傳統菜,過去多少年來,它都出現在爹爹家的團年飯中。聽冬哥說過,這道菜的做法,他是完全按照當年父親的標準做的。這一次,做得有點像父親當年的風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