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買賣興隆,兒女省心,家中還有吃不完用不盡的積蓄。請大家搜索(品&書¥網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說高老爺子本以為就這樣輕輕鬆鬆、安安穩穩、快快樂樂地度過晚年。


    可事不以願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伴葛瑞芬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不是頭暈就是胸悶,就是渾身多汗乏力。


    名醫請了上百,好藥吃了一馬車,也不見病情好轉,整天病病殃殃的。但家中有丫鬟仆人等伺候,老爺子也沒有多大的負擔。


    今年早春三月,有一天,街坊有幾個老夥伴們來看望葛瑞芬,說著說著,話題就扯到“病”上了。


    一個街坊道:“最近聽說城東白馬寺內來了兩個高僧,藥效如斯,無論什麽陳年老病,還是新得的疑難雜症,隻要吃了他的藥,保證藥到病除。”


    自那日起,葛瑞芬可就惦記上了,每天都磨磨唧唧,非要老爺子帶她去白馬寺討藥看病不可。


    高峰會是個有見解的人,年齡大了怎能沒病?滿城的名醫都沒什麽辦法,拜拜佛,多掏點香火錢,給你一粒丹藥,就能治好病?說什麽也不肯相信。


    事也湊巧,兩天過後,有大兒子家有書傳來,說他要去西藏,一個月才能迴來,店裏缺少人手,要父親為他照看一下店鋪。


    高老爺子一想,這樣也好,一來為他幫幫忙,二來也想看看孫子,半年不見,極為想孫子,這也符合中國人心疼隔輩人的道理。


    高秀娟見父親一個人出門,有點放心不下,道:“父親這麽大年紀,一個人出這麽遠的門兒,女兒有點放心不下,不如女兒與父親一同前去,相互也好有個照應。”


    父親當時也就同意了,爺倆收拾收拾,次日一早,就急匆匆的上路了。


    老爺子一走,老太太在家裏可就一手遮天了,四月十五這日,他不顧兒子的反對,讓仆人備好車輛,帶上丫鬟、仆人去了白馬寺。


    鬱鬱蔥蔥的白馬山腳下,青鬆翠柏掩映著古老宏偉的寺院。紅磚院牆,四下設有鍾樓和藏經閣。寺內鍾聲嘹亮悠揚。


    前往寺院的大路上,人流往返不斷,馬車隻能遠遠地停靠在山下,葛老太太在丫鬟仆人的攙扶下,緩慢地向寺院走去。


    這天正趕上十五,來白馬寺降香的人特別的多,男女老少皆有,穿戴打扮各異,返迴者臉露笑容,前去的滿麵虔誠。


    求佛心切,老太太隨著吵鬧的人群來到寺院的門前,在丫鬟仆人的攙扶下邁進了山門。葛老太太為表心誠,距大殿很遠,就讓丫鬟點燃高香。


    他彎腰屈膝,一步一叩頭地踏上第一層大殿,裏麵香煙繚繞,磬聲悅耳,仙台上供奉著藥王孫思邈的聖像,身上還披著黃袍,慈祥地看著進拜的善念善女們。


    聖像前有一張黃綢子圍成的供桌,擺放著插滿香的香爐,蠟台上插著兩根燃燒的大紅蠟燭,香爐前還有許多供物。


    供桌的左邊,站著一個胖大的和尚,一手撚念珠,一手合什,口中的經文念念不休。


    葛瑞芬來到供桌前,將手中的高香整捆點燃,恭恭敬敬地插入香爐內。再向後退了幾步,撩起裙擺,跪下磕頭。然後雙手合什,把上身挺得直直的,開始虔誠地祈禱。


    當她說道病魔纏身祈求保佑時,爐裏那束香火突然“噗”的一聲,熾烈起來,火苗子竄起一尺多高。


    把葛瑞芬老人家嚇了一大跳,向後一仰險些摔到。


    那和尚手指緊動,念珠在手中嘩嘩直響,嘴唇飛動,究竟念的是什麽殿裏的人誰也不大清楚。


    功夫不大,那香火恢複了平靜。那和尚緩緩地把眼睛睜開,長長出了一口氣,像是很累的樣子。


    向葛瑞芬身前邁了一步,施了一個合掌禮,道:“這位施主你身患重疾,有惡魔纏身,請到大殿就醫。阿彌陀佛!”


    葛瑞芬久病不愈,早就懷疑自己患有癔病,今日看到如此的一幕,加上和尚這樣的一說,心裏更是確信無疑。她讓下人捐了一些銀子,便在丫鬟們的陪同下去了後殿。


    後殿的門前長隊如龍,足有幾十丈遠。有十多個腰間佩刀的武僧在維護著秩序,罵罵咧咧的,看樣子十分兇惡。


    足足等有一個時辰,終於輪到自己的名下,葛瑞芬在丫鬟的攙扶下走進了大殿。


    大殿共有兩道門,第一道門的左邊,放著一張長桌,桌子上擺著一摞一摞的青花瓷碗,每個腕的上麵都蓋著一小塊黃綢子,桌子的後麵坐著一個又老又瘦的老和尚。


    每走進一個香客,都發給他們一個碗,可這碗卻不是白給的,旁邊有一個善財箱子,首先你得先往裏扔上幾文銅錢,多少均可,有金銀的捐獻和尚更是笑臉相迎。


    第二道門前,站著兩個身材高大的和尚,腰間佩刀,一臉肅嚴,顧瑞芬剛到門前,就被大和尚攔住,道:“隻有香客一人可一進去,餘者免進。”


    丫鬟剛要解釋,葛老太太道:“既然寺裏有規定,你就出去吧。這幾步道老婦還是能走。”


    大殿裏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的聖像,姿容栩栩如生,手持淨水瓶,普渡天下,拯救生靈。左有善財童子,懷抱著金龍如意;右有施龍女,手捧荷花。此殿香火最旺,供品極多。


    觀音像的右側,有一個神龕,下邊坐著一個和尚,年紀約有三十多歲,又白又胖。頭戴五佛冠身穿黃色的僧袍,外披大紅袈裟。


    他微合雙目,緊閉著嘴唇,盤腿穩坐在厚厚的蒲團上,左手合什,右手拿著一串個頭很大的念珠。他就是白馬寺的主持,法號“悟慧”。


    神龕的兩旁站著兩個小尼姑,年紀都在十五六歲,長的白白淨淨的,十分可人。方才還和那和尚擠眉弄眼,見有香客到來,馬上規矩了起來。


    在一個尼姑的引導下,先給觀音菩薩燒香跪拜之後,又給神僧磕頭。地上橫放著一隻很大的木魚,前額碰到木魚時都會發出撞擊之聲。


    神僧聽到三響後,便把手中的念珠撚動了一下,隻聽“噔”的一響,一粒黑紅色的丹丸,不偏不倚整好落在碗裏。


    那尼姑連忙將那塊黃綢子和藥丸拿起,道:“施主請到這邊來接聖水。”


    葛瑞芬跪行幾步,又迴到觀音菩薩的聖像前。在尼姑的指引下把手中的瓷碗高高舉起,隻見觀音菩薩手中淨水瓶裏的楊柳枝微微向上拔起,“嘩啦”的一聲,一股清清的泉水,流進她的碗裏。


    尼姑道:“施主請服藥。”


    葛瑞芬接過丹丸直接放入口中,又用聖水把丹丸服下。刹那間一股熱力貫遍她的周身,渾身忽的冒出許多汗來,頓時神清氣爽,頭清眼亮,渾身也有了力氣。


    她倍感神奇,急忙向上磕頭,嘴裏念道:“多謝菩薩;多謝神僧……”


    悟慧緩緩地把眼睛睜開,仔細打量打量葛瑞芬幾眼,見她穿戴不俗,指上帶戒,腕上有鐲,金簪別頂,又有丫鬟仆人陪伴。搭眼一看,就知道這老太太是個富戶人家。


    他雙手合起,衝著葛瑞芬施了一個合掌禮。“阿彌陀佛!這位施主印堂昏暗,眼中有異物閃動,有異怪之象。怪象不除,有亡命之兆。”


    葛瑞芬聽了這番話怕得要死。急忙給和尚磕頭,道:“老嫗雖是遲暮之人,但還願多活幾歲,請問神僧有何破解之術?恩賜老婦幾載生命!”


    悟慧道:“命由天定,運可扭轉。貧僧見你是個城善之人,就破例幫你一次吧!可我寺有個規矩,經不可輕傳,丹藥不能空取,況且施主是想延壽改命,又豈是凡人所能及的事?


    所以必須求助於菩薩,這樣就看施主的誠意了。


    如果施主能舍得身上貴重之物,供奉給菩薩,你的誠心就能打動神明,自然有更多的神丹掉落。有了仙丹護體,鬼靈自然遠離,施主就會大病痊愈。”


    葛瑞芬服了丹藥之後,病情明顯好轉,暗忖道:“錢財乃身外之物,人要一死,留著錢財又有何用?況且家中富裕,花銷一點又能算得了什麽?”


    為了凸顯誠意。她把手指上的戒指、手腕上的鐲子、頭頂上的金簪,全都摘了下來,跪伏著來到供桌前,恭恭敬敬地放到供桌上。


    虔誠地祈禱了一番,而後把那瓷碗高舉過頂,隻聽“當當當”藥丸打碗聲連聲想起,直到聽不到聲音了,這才拿了下來。


    近前一看,足有十五六粒丹藥,老人驚喜不已,尼姑走了過來,用那塊黃綢子把丹藥包好,恭賀道:


    “施主的誠意大動了神明,賜予這些丹藥,如果施主一心向佛,定能長命百歲!”


    說完把丹藥遞給了葛瑞芬。催促道:“快走吧!快走吧!迴家吃喜兒去吧!”葛瑞芬謝過神僧,高高興興地走出了大殿。


    葛老太太大病痊愈,高府上下自然高興不已,隻等老伴和女兒迴來,全家人一同前往白馬寺燒香還願。


    一晃半個月過去,拿來的丹藥也都用完了,就在停藥的第二天,葛瑞芬舊病複發,而且這次比哪次都嚴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鬥戰聖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森林小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森林小哥並收藏鬥戰聖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