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袋始於唐朝,是官員們盛放魚符的袋子,不同品級佩戴的魚袋顏色不一樣。
一般隻有五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佩戴銀魚袋,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魚袋,親王佩玉魚袋。
到了武則天時期,改魚袋為龜袋,所以才有那句廣為流傳的“金龜婿”一詩,指的是佩戴龜袋的三品以上高官。
但曆史上僅僅隻有武則天一朝叫龜袋,其餘都是魚袋之名。
宋朝這會,魚袋裏不再裝魚符,而是徹底成了身份的象征,而且不再官服製內,也就是說,即便你升到五品三品,也不一定有銀魚袋和金魚袋,得官家賞賜給你才行。
這是一種隆重的榮譽,在正式公文裏,是要寫在官銜裏的。
杜守義剛升到五品,他沒有銀魚袋;而程度官銜是從三品,十幾年前就五品了,可也是最近兩年才被賞賜一支銀魚袋而已。
所以,對於還未出仕,便獲得銀魚袋的杜若,兩人自然是羨慕不已。
杜守義除了羨慕自己兒子,更多的是驚喜,佩銀魚袋意味著有穿緋紅官服的資格,將來杜若一旦出仕,散官銜起步就是五品!
雖說隻是無權散官而已,但在大宋開國以來也是獨一無二了,更關鍵的是,銀魚袋不止代表著嘉獎和榮譽,還代表著官家的特別關照。
——杜若如今是簡在帝心的人。
即便是沒入過官場的蘇老泉,都明白簡在帝心意味著什麽,被官家記在心頭,以後想不飛黃騰達都難。
“恭喜恭喜啊!”
程度對杜若態度瞬間來了個大轉變,剛才他隻是讚許杜若才華,還端著長輩架子,此時他卻架子全無,在杜若麵前略顯討好。
“春風迎賓卷簾幔,天使臨門送喜來。舊時李唐金龜婿,不勝今朝杜佩魚。”
後麵程度還特意作了首小詩誇杜若,杜若還沒覺得哪裏受用呢,杜守義和蘇老泉倒哈哈大笑,樂得屁顛屁顛的。
不過這首詩雖寫的不咋滴,但後麵卻廣為流傳開來,詩裏的“杜佩魚”成了杜若外號,眉州老百姓們都喊杜若叫杜佩魚,並引以為傲,至此,杜若算是徹底摘掉了紈絝的名頭。
杜若也不管區區一個魚袋能有多好,但他明白皇帝的禦賜之物,可不能天天戴著,萬一弄壞了,說不定有麻煩。
便把銀魚袋藏在家裏,出門腰上隻掛著蘇小妹送的荷包,或簡單一個玉佩而已。
但無論走到哪裏,人們都恭維的喊著“杜佩魚”,倒也讓杜若很享受,古代直唿其名算是不敬,可杜若還未弱冠,沒有字號,別人喊他杜佩魚總比直接喊他杜若要好聽些。
這幾個月來,一品樓那邊一直風風火火。
杜若最終以七萬五千貫拿下了這家酒樓,買來第二天便開始拆,引得眉州百姓們紛紛指指點點,說朱旦真是個敗家玩意兒,這麽好的酒樓,拆它作甚?
朱旦當然不會和任何人解釋,隻是埋頭幹活,統籌安排工匠,逐條記錄拆下來的磚石木料,按照杜若畫的草圖找營造匠人研究……
這裏頭自然無比繁瑣費心,朱旦第一次知道,原來幹事這麽不易,但好在有未來老丈人和從小便跟著爹爹坐賬房的彩雲姑娘幫襯,所以朱旦辦這些事倒也井井有條。
加上杜若這邊錢管夠,整個一品樓重建工程進展迅速。
期間朱旦叔叔嬸嬸也找他過問了一番,叔叔是關心他,嬸嬸則是懷著鬼胎,想套出他為什麽突然這麽有錢,可朱旦如今不再寄他們屋簷下,對叔叔隻是應付著,對嬸嬸更是毫不客氣,兩公母並沒有從朱旦這裏套問出什麽。
但是他們也能猜到,朱旦肯定是在幫別人辦事。好歹朱旦現在似乎徹底和順風鏢局斷了關係,嬸嬸也不管朱旦在外麵如何搞,隻要不來占鏢局,不花她家銀錢,她也懶得過問。
會考結束沒多久,在原一品樓舊址上,已經重新樹立起一座五層樓高,占地極寬的新酒樓骨架。
這座龐然大物盡管還未建成,但其規模已經遠超眉州任何一棟建築,更是全眉州除了城牆四周的箭垛外最高的建築。
為此,杜若耗費了近十萬貫錢,動用了眉州幾乎全部的能工巧匠,也得虧眉州鄰著岷江,大貨物運輸能力強,周圍有大片原始森林可用,不然他黑眉州富商的這點錢隻怕不夠用。
“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時代,蓋個五層樓成本好高啊!”
這日,杜若和朱旦站在新樓主體外麵,仰望著這後世幾乎隨處可見的樓房高度,心中感慨萬千。
他估計,等這座酒樓最終落成開張,他黑富商們的那幾十萬貫錢,能剩三五萬貫就不錯了。
“老杜,咱這新酒樓以後叫什麽名字?還叫一品樓嗎?”
朱旦對杜若問道。
“是得取個名字,我還沒想好……”
杜若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心裏想的卻不是取名字,酒樓叫什麽名字對他而言無所謂,關鍵是菜品極其內涵。
他也是時候為酒樓開張做準備了。
“大腸,第一批閹割豬,快能出欄了吧?”杜若突然問。
“哪有那麽快啊?”朱旦撓撓頭,道:“不過閹割後的豬確實長得快,酒樓開張後也可用得。”
這段時間朱旦跑遍了眉州周圍所有有養豬的農戶,推廣閹割理念,農戶們一開始自然是不信他,但有錢好辦事,在朱旦拿出一遝遝交鈔,告訴他們這些豬按照出欄時重量提前買了,閹割死了算我的,農戶們還有什麽反對的理由,紛紛由著他來了。
當然,農家野獸醫也不太會閹割豬,但在充足的資金給他試錯練習下,這個技術倒也不難練成。
如今近兩個月過去了,農戶們都發現了煽豬的好處,原本暴躁無比的大黑豬變得溫順無比,每天吃完了就睡,偶有得病死的,那肉也無半點腥臊味。
現在臨近酒樓開張,即便沒有朱旦預購,農戶們也會主動請人將豬仔“去勢”,這種技術風氣,正在不斷朝外麵蔓延。
“那就好。”
杜若拍了拍朱旦肩膀,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便帶著杜青和上官金鎖離開了。
之後,杜若去群芳樓,見到了薛婉兒。
薛婉兒最近抑鬱寡歡,可一見杜若來,她立刻容光煥發,眉眼含情脈脈。
“婉兒姑娘,我送你的那首歌,怎麽不見你演奏,可是不喜歡?”
杜若和薛婉兒麵對麵坐著,客氣問道,他指的是前段時間給薛婉兒送的那首《誰動了我的琴弦》。
“公子大才,這首曲子實在動聽,隻是歌詞……”
“歌詞怎麽了?”
杜若有些好奇,那歌詞雖然都是白話,可頗有古意,也算含蓄,不算出格。
“沒什麽,隻是聽著心塞……”
薛婉兒突然黯淡下去,不等杜若說話,她突然冷冷道:“那晚一別,公子近兩個月都不來,今日又來做什麽?”
杜若有些摸不著頭腦,心說你又不是我媳婦,我幹嘛天天往你這跑?哪有賣家怪買家不來的道理,這不是道德綁架嗎?
心中雖吐槽,可嘴上是不能這麽說的,杜若此番畢竟有事求薛婉兒。
“最近這倆月不是太忙嘛,我爹要去成都府,家裏上上下下總要拾掇拾掇,如今他剛離開眉州不久,我才閑下來嘛。”杜若笑嘻嘻道。
前幾天杜守義去眉州赴任了,杜家畢竟在眉州住了近十年,家大業大,一時打理不過來,杜守義便輕裝上陣,隻帶鄭氏隨身照顧。
而杜若母親柳氏和杜家幾乎所有丫鬟家丁都依然留在眉州,沒打算往成都府搬。
大宋對地方割據政權嚴防死守,所以府尹和轉運使這個差遣沒有長久的,最多三五年,就一定會被調任。
杜家想的是杜守義下一步應該會被調任汴京,到時候舉家在正式搬去汴京,這會府邸還在眉州,成都府距離眉州也不算遠。
“是嘛,倒是奴家誤會公子了。”薛婉兒耳朵紅了紅,道:“那今日公子為何事所來?”
“自然是有事,記得我之前說過,要給你找個好去處……”杜若試探的看著薛婉兒。
薛婉兒喜上眉梢,嬌羞道:“記得,奴家怎敢忘?還以為公子忘了呢。”
“我更不會忘了!”
杜若拍了拍大腿,見薛婉兒麵露喜色,他心中篤定了不少,看來薛婉兒也是厭倦了這煙花柳巷了啊。
“婉兒姑娘已經是自由身,眉州新任知州是我爹下屬,我要帶你走,沒人能阻得住我們。”
杜若先給薛婉兒分析了下客觀形勢,薛婉兒耳朵卻越發紅了起來,也不說話,隻是閃爍著美目,使勁點點頭:“嗯!”
這模樣,似乎是要跟杜若私奔。
“好,這裏不方便細說。”
杜若看了看周圍薛婉兒幾名侍女,心說這都是青樓的人,未免給薛婉兒惹麻煩,他沒有多說。
而是道:“我在城中先給婉兒姑娘買一棟別院,作為婉兒姑娘答應在下的謝禮。過兩日我差人來告知你位置,你直接收拾細軟過去即可,到時候我們再細說。”
聞言,薛婉兒羞的低下了頭,但還是頷首乖巧“嗯”了聲。
“那到時候見,有任何困難,記得差人告知我,我來幫你解決!”
杜若起身,作揖離開。
“婉兒姑娘雖是行首,但身上也有股小女人的氣質啊,這麽點小事就羞成這樣。”
迴家路上,杜若無奈聳聳肩。
一般隻有五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佩戴銀魚袋,三品以上官員佩金魚袋,親王佩玉魚袋。
到了武則天時期,改魚袋為龜袋,所以才有那句廣為流傳的“金龜婿”一詩,指的是佩戴龜袋的三品以上高官。
但曆史上僅僅隻有武則天一朝叫龜袋,其餘都是魚袋之名。
宋朝這會,魚袋裏不再裝魚符,而是徹底成了身份的象征,而且不再官服製內,也就是說,即便你升到五品三品,也不一定有銀魚袋和金魚袋,得官家賞賜給你才行。
這是一種隆重的榮譽,在正式公文裏,是要寫在官銜裏的。
杜守義剛升到五品,他沒有銀魚袋;而程度官銜是從三品,十幾年前就五品了,可也是最近兩年才被賞賜一支銀魚袋而已。
所以,對於還未出仕,便獲得銀魚袋的杜若,兩人自然是羨慕不已。
杜守義除了羨慕自己兒子,更多的是驚喜,佩銀魚袋意味著有穿緋紅官服的資格,將來杜若一旦出仕,散官銜起步就是五品!
雖說隻是無權散官而已,但在大宋開國以來也是獨一無二了,更關鍵的是,銀魚袋不止代表著嘉獎和榮譽,還代表著官家的特別關照。
——杜若如今是簡在帝心的人。
即便是沒入過官場的蘇老泉,都明白簡在帝心意味著什麽,被官家記在心頭,以後想不飛黃騰達都難。
“恭喜恭喜啊!”
程度對杜若態度瞬間來了個大轉變,剛才他隻是讚許杜若才華,還端著長輩架子,此時他卻架子全無,在杜若麵前略顯討好。
“春風迎賓卷簾幔,天使臨門送喜來。舊時李唐金龜婿,不勝今朝杜佩魚。”
後麵程度還特意作了首小詩誇杜若,杜若還沒覺得哪裏受用呢,杜守義和蘇老泉倒哈哈大笑,樂得屁顛屁顛的。
不過這首詩雖寫的不咋滴,但後麵卻廣為流傳開來,詩裏的“杜佩魚”成了杜若外號,眉州老百姓們都喊杜若叫杜佩魚,並引以為傲,至此,杜若算是徹底摘掉了紈絝的名頭。
杜若也不管區區一個魚袋能有多好,但他明白皇帝的禦賜之物,可不能天天戴著,萬一弄壞了,說不定有麻煩。
便把銀魚袋藏在家裏,出門腰上隻掛著蘇小妹送的荷包,或簡單一個玉佩而已。
但無論走到哪裏,人們都恭維的喊著“杜佩魚”,倒也讓杜若很享受,古代直唿其名算是不敬,可杜若還未弱冠,沒有字號,別人喊他杜佩魚總比直接喊他杜若要好聽些。
這幾個月來,一品樓那邊一直風風火火。
杜若最終以七萬五千貫拿下了這家酒樓,買來第二天便開始拆,引得眉州百姓們紛紛指指點點,說朱旦真是個敗家玩意兒,這麽好的酒樓,拆它作甚?
朱旦當然不會和任何人解釋,隻是埋頭幹活,統籌安排工匠,逐條記錄拆下來的磚石木料,按照杜若畫的草圖找營造匠人研究……
這裏頭自然無比繁瑣費心,朱旦第一次知道,原來幹事這麽不易,但好在有未來老丈人和從小便跟著爹爹坐賬房的彩雲姑娘幫襯,所以朱旦辦這些事倒也井井有條。
加上杜若這邊錢管夠,整個一品樓重建工程進展迅速。
期間朱旦叔叔嬸嬸也找他過問了一番,叔叔是關心他,嬸嬸則是懷著鬼胎,想套出他為什麽突然這麽有錢,可朱旦如今不再寄他們屋簷下,對叔叔隻是應付著,對嬸嬸更是毫不客氣,兩公母並沒有從朱旦這裏套問出什麽。
但是他們也能猜到,朱旦肯定是在幫別人辦事。好歹朱旦現在似乎徹底和順風鏢局斷了關係,嬸嬸也不管朱旦在外麵如何搞,隻要不來占鏢局,不花她家銀錢,她也懶得過問。
會考結束沒多久,在原一品樓舊址上,已經重新樹立起一座五層樓高,占地極寬的新酒樓骨架。
這座龐然大物盡管還未建成,但其規模已經遠超眉州任何一棟建築,更是全眉州除了城牆四周的箭垛外最高的建築。
為此,杜若耗費了近十萬貫錢,動用了眉州幾乎全部的能工巧匠,也得虧眉州鄰著岷江,大貨物運輸能力強,周圍有大片原始森林可用,不然他黑眉州富商的這點錢隻怕不夠用。
“沒有鋼筋混凝土的時代,蓋個五層樓成本好高啊!”
這日,杜若和朱旦站在新樓主體外麵,仰望著這後世幾乎隨處可見的樓房高度,心中感慨萬千。
他估計,等這座酒樓最終落成開張,他黑富商們的那幾十萬貫錢,能剩三五萬貫就不錯了。
“老杜,咱這新酒樓以後叫什麽名字?還叫一品樓嗎?”
朱旦對杜若問道。
“是得取個名字,我還沒想好……”
杜若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心裏想的卻不是取名字,酒樓叫什麽名字對他而言無所謂,關鍵是菜品極其內涵。
他也是時候為酒樓開張做準備了。
“大腸,第一批閹割豬,快能出欄了吧?”杜若突然問。
“哪有那麽快啊?”朱旦撓撓頭,道:“不過閹割後的豬確實長得快,酒樓開張後也可用得。”
這段時間朱旦跑遍了眉州周圍所有有養豬的農戶,推廣閹割理念,農戶們一開始自然是不信他,但有錢好辦事,在朱旦拿出一遝遝交鈔,告訴他們這些豬按照出欄時重量提前買了,閹割死了算我的,農戶們還有什麽反對的理由,紛紛由著他來了。
當然,農家野獸醫也不太會閹割豬,但在充足的資金給他試錯練習下,這個技術倒也不難練成。
如今近兩個月過去了,農戶們都發現了煽豬的好處,原本暴躁無比的大黑豬變得溫順無比,每天吃完了就睡,偶有得病死的,那肉也無半點腥臊味。
現在臨近酒樓開張,即便沒有朱旦預購,農戶們也會主動請人將豬仔“去勢”,這種技術風氣,正在不斷朝外麵蔓延。
“那就好。”
杜若拍了拍朱旦肩膀,說了幾句勉勵的話,便帶著杜青和上官金鎖離開了。
之後,杜若去群芳樓,見到了薛婉兒。
薛婉兒最近抑鬱寡歡,可一見杜若來,她立刻容光煥發,眉眼含情脈脈。
“婉兒姑娘,我送你的那首歌,怎麽不見你演奏,可是不喜歡?”
杜若和薛婉兒麵對麵坐著,客氣問道,他指的是前段時間給薛婉兒送的那首《誰動了我的琴弦》。
“公子大才,這首曲子實在動聽,隻是歌詞……”
“歌詞怎麽了?”
杜若有些好奇,那歌詞雖然都是白話,可頗有古意,也算含蓄,不算出格。
“沒什麽,隻是聽著心塞……”
薛婉兒突然黯淡下去,不等杜若說話,她突然冷冷道:“那晚一別,公子近兩個月都不來,今日又來做什麽?”
杜若有些摸不著頭腦,心說你又不是我媳婦,我幹嘛天天往你這跑?哪有賣家怪買家不來的道理,這不是道德綁架嗎?
心中雖吐槽,可嘴上是不能這麽說的,杜若此番畢竟有事求薛婉兒。
“最近這倆月不是太忙嘛,我爹要去成都府,家裏上上下下總要拾掇拾掇,如今他剛離開眉州不久,我才閑下來嘛。”杜若笑嘻嘻道。
前幾天杜守義去眉州赴任了,杜家畢竟在眉州住了近十年,家大業大,一時打理不過來,杜守義便輕裝上陣,隻帶鄭氏隨身照顧。
而杜若母親柳氏和杜家幾乎所有丫鬟家丁都依然留在眉州,沒打算往成都府搬。
大宋對地方割據政權嚴防死守,所以府尹和轉運使這個差遣沒有長久的,最多三五年,就一定會被調任。
杜家想的是杜守義下一步應該會被調任汴京,到時候舉家在正式搬去汴京,這會府邸還在眉州,成都府距離眉州也不算遠。
“是嘛,倒是奴家誤會公子了。”薛婉兒耳朵紅了紅,道:“那今日公子為何事所來?”
“自然是有事,記得我之前說過,要給你找個好去處……”杜若試探的看著薛婉兒。
薛婉兒喜上眉梢,嬌羞道:“記得,奴家怎敢忘?還以為公子忘了呢。”
“我更不會忘了!”
杜若拍了拍大腿,見薛婉兒麵露喜色,他心中篤定了不少,看來薛婉兒也是厭倦了這煙花柳巷了啊。
“婉兒姑娘已經是自由身,眉州新任知州是我爹下屬,我要帶你走,沒人能阻得住我們。”
杜若先給薛婉兒分析了下客觀形勢,薛婉兒耳朵卻越發紅了起來,也不說話,隻是閃爍著美目,使勁點點頭:“嗯!”
這模樣,似乎是要跟杜若私奔。
“好,這裏不方便細說。”
杜若看了看周圍薛婉兒幾名侍女,心說這都是青樓的人,未免給薛婉兒惹麻煩,他沒有多說。
而是道:“我在城中先給婉兒姑娘買一棟別院,作為婉兒姑娘答應在下的謝禮。過兩日我差人來告知你位置,你直接收拾細軟過去即可,到時候我們再細說。”
聞言,薛婉兒羞的低下了頭,但還是頷首乖巧“嗯”了聲。
“那到時候見,有任何困難,記得差人告知我,我來幫你解決!”
杜若起身,作揖離開。
“婉兒姑娘雖是行首,但身上也有股小女人的氣質啊,這麽點小事就羞成這樣。”
迴家路上,杜若無奈聳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