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說過,草原這種地方,你不去占領不在那裏生活,久而久之,自然會有另外的胡人填補進去。
鮮卑跑了,有一部分跑到了烏桓那邊,說不定和烏桓人合流。兩年過去,眼看大漢一直沒有大規模移民草原,大概是覺得和以前一樣,隻是把他們打跑了就好。
這不,壯起膽子又開始迴來活動,畢竟那麽大的草場,為什麽要放棄?就算是烏桓本身,他們的草場,也是很不夠用的。
“我記得這兩年,草原不是移民了大概一萬百姓過去?”劉韜迴憶了一下。
陸陸續續,從兩年前把鮮卑趕跑開始,就沿著河流,布置了十幾個居民點,然後把渴望耕地,或者說渴望更多耕地的百姓,送過去。
朝廷提供幾個牲畜,還有養殖技術。當然要耕地也可以,附贈漁網一張。不過這種鬼地方,土質也就適合種植草高粱和牧草。
“扣除少許實在不適應那邊的生活迴來的,基本都已經在當地安頓下來。”戶部尚書荀彧出列,“隻是在這偌大的草原上,一萬人顯得非常的稀少。”
主要還是沿河才能設置居民點,不過草原上更多是純粹的草原。從後世的衛星照片來看,內蒙以北,偌大的蒙古草原,幾乎就是一片荒漠一樣的黃色……直至烏蘭巴托那片區域,才能看得到綠色,也不奇怪別人的首都在那裏。
對於華夏人來說,在草原生活,也沒辦法真的和胡人一樣玩遊牧,時間短還行,時間長了,也開始胡化了。
河流就那麽幾條?中間差距幾百裏上千裏都有。有河流的可以作為定居點?沒河流的地方就是妥妥的無人區了。
針對草原那邊的鐵路,經過商量?也是沿著河流走向修造?畢竟隻有這樣才能路過各個居民點。否則中間中轉的站點,在那裏駐守的人要怎麽生活?
占領草原是一迴事?征服這裏又是另外一迴事。華夏內部都還沒有建設好,根本不可能花費很大的心思去建設草原這片地盤。免得到時候建設起來?結果反而便宜了別人。
這時?賈詡也補充道:“草原上,我們的士卒隻有一千人,分散在各地,與其說是鎮守?還不如說是以預警作為主要目的。烏桓那邊?控弦之士就有數萬,估計是試探幾次,發現草原防禦空虛,才開始逐漸壯起膽子來。”
“他們當鎮北將軍部,是不存在的嗎?”劉韜戲謔的說道。
這些烏桓人還真是可愛?自己不去打他們,就該感恩戴德。沒想到自己送上門來?也不知道是誰那麽想不開的。
“正是南下不行,而且我們也不和他們邊貿。”荀彧匯報?“烏桓的人口每年都在增加,需要的糧食也在增加。”
草場已經沒辦法繼續滿足人口的增加?與其大家緊巴巴的過日子?還不如搏一搏。
對於草原民族來說?草場就是他們的生命線!
就如同劉韜曾經戲說的那樣,草原民族已經被草原和牲畜控製,他們隻是草原和牲畜的奴隸而已。遇到幹旱或者風雪,草原大麵積枯萎,牲畜大量凍死,他們也麵臨大幅度減員的危險。
橫豎都是死,南下劫掠是唯一的出路,他們隻能劫掠。成功就大家一起活,不成功至少自己死,家人活。麵對一群不怕死,或者本來求死的存在,守軍一旦慫了,就很容易被別人突破。
更別說,和平時期那些軍官又作夭,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操練一次。平時一天一頓,胡人南下才一天兩頓,這衰弱下來的身體,難道能立刻變成精兵強將?
還有那些吃空餉的,一百人實際隻有二十人,還都這種存在,怎麽擋?
“記得前兩年,不是派人過去和他們商量,讓他們投降大漢的麽?”劉韜隨口一說。
“陛下,當時的確派人過去說了。也許諾投降之後,可以實行一國兩製。有大漢做他們的靠山,日子肯定比以前好許多。”禮部尚書荀悅出列,“不過在對方看來,我們的招降,就如同是挑釁一般。”
不不,正常來說,還沒有讓對方知道大漢的厲害前,估計也會存在迷之自信。
就算是一國兩製,政治結構肯定還是需要變化的。原本當首領當王的,一下子隻是高官,或者市長什麽的,當然不願意。
“陛下,說起來,如今烏桓的首領塌頓,便是昔日丘力居的侄兒。當初去向不明的張舉,很大概率在他麾下。”賈詡迴道,雖然不甘願,但作為錦衣衛顧問,他總能知道各種各樣的情報。
當初張純反漢,推張舉為天子,引烏桓南下,當時的烏桓首領便是丘力居。丘力居死後,他的兒子樓班年紀還小,由丘力居的侄兒塌頓成為首領。
頓了頓,繼續說道:“隻是今年開始,樓班已經開始成長起來,烏桓幾個老大人又開始打算擁立樓班為首領,塌頓可能會退位。”
估計不僅僅是退位,真的退下來,還要擔心樓班會不會清算他。很大概率是要離開烏桓,另外找個地方安頓下來。至少,不至於某天被人偷襲,腦袋沒了都不知道。
“愛卿的意思,是前來試探的,其實是塌頓部?”劉韜明白了,不是人家有什麽想法,而是不得不過來。
“正是!”賈詡迴道。
“那說了半天,其實根本就不用打,對吧?”劉韜略微不滿,說了半天沒個實際的。
“並非如此……”郭嘉出列,“賈侍郎的意思是,現在是塌頓最無助的時候,隻要給他足夠的支援,助他奪得首領之位,或許我們可以說服他,接受一國兩製。”
也就是耗費很少的物資和兵力,就能夠讓烏桓內亂,並且並入大漢。
“你們的想法不錯……”劉韜也沒否認,“但別忘了,鎮北將軍那邊,也是磨刀霍霍正打算好好大戰一場,我們總不能讓他們失望吧?”
頓了頓,補充道:“烏桓的勢力範圍並不大,他們沒有值得我們用計的資格。”
前兩年朝會的時候,的確說過扣除西域外,其他三個方向的攻打暫時停止。沒有足夠的人口可以遷徙,打下來的地方占領不下來也就沒有意義。
一年前提出過,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幹預四夷勢力,扶持一個親漢的首領,然後再逐漸推動漢化,最後實行一國兩製。
群臣顯然還記得,所以看現在烏桓似乎挺合適,於是提議出來。隻是他們沒有考慮過,這烏桓的實力其實沒有那麽大。
撐死也就遼寧一帶活躍,後續因為鮮卑被擊潰的關係,占據了內蒙的以部分區域。整個烏桓的人數,也不過是一兩百萬左右,反正不會很多。
還是那句話,草原上,牲畜的數量決定部族的人口基數。就烏桓本身的地盤,根本沒辦法供養那麽多的部民。早幾年,也是和鮮卑東部聯盟打得不可開交。
也因為這樣,對大漢很親近,尤其劉虞開邊貿,烏桓得到不少的物資,這才是他們能對抗鮮卑的主要因素。是以劉虞開了賞格,要懸賞張純,烏桓二話不說,就把張純的腦袋獻了上去。
畢竟劉虞若不高興,關閉了邊貿,那麽烏桓根本沒辦法在與鮮卑的戰爭中,幸存下來。
“隻是也不能放任對方騷擾我們邊境……”劉韜想了想,隨即下旨,“詔令烏桓單於樓班,讓他製止塌頓的行為。若他不做,那麽我們幫他做!”
“遵旨!”荀悅上前領旨,外交的事情,是由禮部負責的。
事實證明,烏桓的確對大漢非常敬畏,聖旨抵達之後,樓班立刻派人與塌頓聯絡,讓他停止進入草原的行為,說是大漢皇帝的旨意。
“哪怕大一片地方,大漢也沒派人占著,憑什麽不給過去?”塌頓當然不滿,最不滿的,就是樓班用單於和大漢的名義來壓他。
“天使表示,那邊已經是大漢的國土,是他們從鮮卑那裏得到的戰利品。他們並非沒有派人占著,而是還沒有占到那個地方。但國土就是國土,不允許任何勢力帶兵靠近。”樓班把使者的話複述了一番。
“那裏原本就是我們和鮮卑爭議的地方,也就是說,原本應該是我們的地盤。”塌頓反駁。向西和向南的路都被堵上,他們烏桓想要發展,隻能去和高句麗拚命。
問題向東向北,苦寒姑且不說,還都是山林,不適合跑馬。這意味著,烏桓可能要換一種生活方式。對於烏桓來說,明明向西才是首選。
當然能向南最好,不過漢軍枕戈待旦的,不好招惹。
“是啊……鮮卑都已經沒了,結果大漢把我們的目標給占了。”樓班也鬱悶,部族要發展,沒有足夠得草場不行。
“要不,打過去看看?”塌頓提議,“當初鮮卑三萬人過來投奔,更早之前晉國和燕國也有一部分漢人過來投效,我們這邊的戰兵已經高達五萬……”
“鮮卑當初也派了五萬人去迎戰,結果一照麵就完蛋了!”比起塌頓,樓班更清醒,“本單於可沒辦法,拿部族的未來和部民的生命開玩笑!”
鮮卑跑了,有一部分跑到了烏桓那邊,說不定和烏桓人合流。兩年過去,眼看大漢一直沒有大規模移民草原,大概是覺得和以前一樣,隻是把他們打跑了就好。
這不,壯起膽子又開始迴來活動,畢竟那麽大的草場,為什麽要放棄?就算是烏桓本身,他們的草場,也是很不夠用的。
“我記得這兩年,草原不是移民了大概一萬百姓過去?”劉韜迴憶了一下。
陸陸續續,從兩年前把鮮卑趕跑開始,就沿著河流,布置了十幾個居民點,然後把渴望耕地,或者說渴望更多耕地的百姓,送過去。
朝廷提供幾個牲畜,還有養殖技術。當然要耕地也可以,附贈漁網一張。不過這種鬼地方,土質也就適合種植草高粱和牧草。
“扣除少許實在不適應那邊的生活迴來的,基本都已經在當地安頓下來。”戶部尚書荀彧出列,“隻是在這偌大的草原上,一萬人顯得非常的稀少。”
主要還是沿河才能設置居民點,不過草原上更多是純粹的草原。從後世的衛星照片來看,內蒙以北,偌大的蒙古草原,幾乎就是一片荒漠一樣的黃色……直至烏蘭巴托那片區域,才能看得到綠色,也不奇怪別人的首都在那裏。
對於華夏人來說,在草原生活,也沒辦法真的和胡人一樣玩遊牧,時間短還行,時間長了,也開始胡化了。
河流就那麽幾條?中間差距幾百裏上千裏都有。有河流的可以作為定居點?沒河流的地方就是妥妥的無人區了。
針對草原那邊的鐵路,經過商量?也是沿著河流走向修造?畢竟隻有這樣才能路過各個居民點。否則中間中轉的站點,在那裏駐守的人要怎麽生活?
占領草原是一迴事?征服這裏又是另外一迴事。華夏內部都還沒有建設好,根本不可能花費很大的心思去建設草原這片地盤。免得到時候建設起來?結果反而便宜了別人。
這時?賈詡也補充道:“草原上,我們的士卒隻有一千人,分散在各地,與其說是鎮守?還不如說是以預警作為主要目的。烏桓那邊?控弦之士就有數萬,估計是試探幾次,發現草原防禦空虛,才開始逐漸壯起膽子來。”
“他們當鎮北將軍部,是不存在的嗎?”劉韜戲謔的說道。
這些烏桓人還真是可愛?自己不去打他們,就該感恩戴德。沒想到自己送上門來?也不知道是誰那麽想不開的。
“正是南下不行,而且我們也不和他們邊貿。”荀彧匯報?“烏桓的人口每年都在增加,需要的糧食也在增加。”
草場已經沒辦法繼續滿足人口的增加?與其大家緊巴巴的過日子?還不如搏一搏。
對於草原民族來說?草場就是他們的生命線!
就如同劉韜曾經戲說的那樣,草原民族已經被草原和牲畜控製,他們隻是草原和牲畜的奴隸而已。遇到幹旱或者風雪,草原大麵積枯萎,牲畜大量凍死,他們也麵臨大幅度減員的危險。
橫豎都是死,南下劫掠是唯一的出路,他們隻能劫掠。成功就大家一起活,不成功至少自己死,家人活。麵對一群不怕死,或者本來求死的存在,守軍一旦慫了,就很容易被別人突破。
更別說,和平時期那些軍官又作夭,十天半個月,甚至一個月才操練一次。平時一天一頓,胡人南下才一天兩頓,這衰弱下來的身體,難道能立刻變成精兵強將?
還有那些吃空餉的,一百人實際隻有二十人,還都這種存在,怎麽擋?
“記得前兩年,不是派人過去和他們商量,讓他們投降大漢的麽?”劉韜隨口一說。
“陛下,當時的確派人過去說了。也許諾投降之後,可以實行一國兩製。有大漢做他們的靠山,日子肯定比以前好許多。”禮部尚書荀悅出列,“不過在對方看來,我們的招降,就如同是挑釁一般。”
不不,正常來說,還沒有讓對方知道大漢的厲害前,估計也會存在迷之自信。
就算是一國兩製,政治結構肯定還是需要變化的。原本當首領當王的,一下子隻是高官,或者市長什麽的,當然不願意。
“陛下,說起來,如今烏桓的首領塌頓,便是昔日丘力居的侄兒。當初去向不明的張舉,很大概率在他麾下。”賈詡迴道,雖然不甘願,但作為錦衣衛顧問,他總能知道各種各樣的情報。
當初張純反漢,推張舉為天子,引烏桓南下,當時的烏桓首領便是丘力居。丘力居死後,他的兒子樓班年紀還小,由丘力居的侄兒塌頓成為首領。
頓了頓,繼續說道:“隻是今年開始,樓班已經開始成長起來,烏桓幾個老大人又開始打算擁立樓班為首領,塌頓可能會退位。”
估計不僅僅是退位,真的退下來,還要擔心樓班會不會清算他。很大概率是要離開烏桓,另外找個地方安頓下來。至少,不至於某天被人偷襲,腦袋沒了都不知道。
“愛卿的意思,是前來試探的,其實是塌頓部?”劉韜明白了,不是人家有什麽想法,而是不得不過來。
“正是!”賈詡迴道。
“那說了半天,其實根本就不用打,對吧?”劉韜略微不滿,說了半天沒個實際的。
“並非如此……”郭嘉出列,“賈侍郎的意思是,現在是塌頓最無助的時候,隻要給他足夠的支援,助他奪得首領之位,或許我們可以說服他,接受一國兩製。”
也就是耗費很少的物資和兵力,就能夠讓烏桓內亂,並且並入大漢。
“你們的想法不錯……”劉韜也沒否認,“但別忘了,鎮北將軍那邊,也是磨刀霍霍正打算好好大戰一場,我們總不能讓他們失望吧?”
頓了頓,補充道:“烏桓的勢力範圍並不大,他們沒有值得我們用計的資格。”
前兩年朝會的時候,的確說過扣除西域外,其他三個方向的攻打暫時停止。沒有足夠的人口可以遷徙,打下來的地方占領不下來也就沒有意義。
一年前提出過,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幹預四夷勢力,扶持一個親漢的首領,然後再逐漸推動漢化,最後實行一國兩製。
群臣顯然還記得,所以看現在烏桓似乎挺合適,於是提議出來。隻是他們沒有考慮過,這烏桓的實力其實沒有那麽大。
撐死也就遼寧一帶活躍,後續因為鮮卑被擊潰的關係,占據了內蒙的以部分區域。整個烏桓的人數,也不過是一兩百萬左右,反正不會很多。
還是那句話,草原上,牲畜的數量決定部族的人口基數。就烏桓本身的地盤,根本沒辦法供養那麽多的部民。早幾年,也是和鮮卑東部聯盟打得不可開交。
也因為這樣,對大漢很親近,尤其劉虞開邊貿,烏桓得到不少的物資,這才是他們能對抗鮮卑的主要因素。是以劉虞開了賞格,要懸賞張純,烏桓二話不說,就把張純的腦袋獻了上去。
畢竟劉虞若不高興,關閉了邊貿,那麽烏桓根本沒辦法在與鮮卑的戰爭中,幸存下來。
“隻是也不能放任對方騷擾我們邊境……”劉韜想了想,隨即下旨,“詔令烏桓單於樓班,讓他製止塌頓的行為。若他不做,那麽我們幫他做!”
“遵旨!”荀悅上前領旨,外交的事情,是由禮部負責的。
事實證明,烏桓的確對大漢非常敬畏,聖旨抵達之後,樓班立刻派人與塌頓聯絡,讓他停止進入草原的行為,說是大漢皇帝的旨意。
“哪怕大一片地方,大漢也沒派人占著,憑什麽不給過去?”塌頓當然不滿,最不滿的,就是樓班用單於和大漢的名義來壓他。
“天使表示,那邊已經是大漢的國土,是他們從鮮卑那裏得到的戰利品。他們並非沒有派人占著,而是還沒有占到那個地方。但國土就是國土,不允許任何勢力帶兵靠近。”樓班把使者的話複述了一番。
“那裏原本就是我們和鮮卑爭議的地方,也就是說,原本應該是我們的地盤。”塌頓反駁。向西和向南的路都被堵上,他們烏桓想要發展,隻能去和高句麗拚命。
問題向東向北,苦寒姑且不說,還都是山林,不適合跑馬。這意味著,烏桓可能要換一種生活方式。對於烏桓來說,明明向西才是首選。
當然能向南最好,不過漢軍枕戈待旦的,不好招惹。
“是啊……鮮卑都已經沒了,結果大漢把我們的目標給占了。”樓班也鬱悶,部族要發展,沒有足夠得草場不行。
“要不,打過去看看?”塌頓提議,“當初鮮卑三萬人過來投奔,更早之前晉國和燕國也有一部分漢人過來投效,我們這邊的戰兵已經高達五萬……”
“鮮卑當初也派了五萬人去迎戰,結果一照麵就完蛋了!”比起塌頓,樓班更清醒,“本單於可沒辦法,拿部族的未來和部民的生命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