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難,出蜀也難。水路的話倒可以順著長江上去,隻是那一段水路並不好走。水流太過湍急,以至於有‘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的說法。
白帝城在巴郡,應該是這個時代的魚複一帶。順流而下二百六十裏左右,就到江陵的秭歸縣。反過來,隻要在秭歸縣逆流而上二百多裏,就能進入巴郡。
說是那麽說,這個時期的水流可是非常湍急的,枯水期還好,不過枯水期的話,暗礁也是個問題。
劉韜能做的,就是一方麵讓工匠改良船隻的動力技術,比如說采用明輪或雙明輪結構前進;一方麵勘察沿岸水文,並且花了兩年時間,嚐試逆流而上。
另外就是尋找其他可以南下益州的山路,畢竟在他記憶裏麵,後世至少有三條山路可以進入益州。比如廣漢屬國經水路進入白水;經山路從漢中西城縣進入宣漢縣;最後就是從正常的入蜀通道,進入通過白水關進入廣漢郡。
值得慶幸的是,白水關之後就是葭萌關,益州最大的兩個關隘就在這裏。
至於天下險關的劍閣關,那是諸葛亮設置的,這個時代還沒有,劉璋那白癡也沒有設置。換言之,自己沒必要學鄧艾,找陰平小道繞過去。
“這個沒關係,財政一直在提升。”劉韜看向蘇雙,“我們可以慢慢招募百姓,一萬兩萬的,輪班進行修建。甚至可以換個思路,用盤山公路的辦法。”
說到底就是犧牲距離,來換取可以行走的道路。
把概念說了出來,蘇雙沒有實際嚐試過,不敢保證什麽,隻能需要嚐試修建一下。
秦嶺也好,太行山或者陰山也好,若是能把這樣的路修出來,對於來往的商旅也是非常不錯的。同時工人有了建造的經驗,後續在漢中或者益州那個地方修造,也會容易許多。
財政預算也充裕,劉韜當即批準。這玩意不僅現在要用,以後打下益州也會用到。
現在南中那片區域,現在還基本是蠻荒之地,後續要發展南方絲綢之路,那麽就必須要逐漸改造這裏,更別說還有攀枝花鐵礦在那那邊。
不過話說迴來,這攀枝花都在越嶲郡範圍,距離成都上千裏,已經在四川邊緣地區。就蠻荒和偏遠程度,比白雲鐵礦還要可怕。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劉韜覺得當初重點以白雲鐵礦為主,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要開荒到那個地方,估計沒有三五百年,都未必能做到,人口和環境都是製約因素。
“要不,先從江東開始?”劉韜拿出地圖看了看。
原本要求孫策割讓荊南四郡,後者並沒有統一。是本人就不想給,還是下麵臣子的因素,這個劉韜沒興趣。
不給,那麽稱臣的事情就是個笑話。劉韜本身也沒覺得,‘小霸王’會那麽容易屈服,反正打過去,把他打服也是一樣的。
再說自己這兩年也不是幹等,甘寧就在黃祖麾下,他隻是稍微派人過去找,和他聊了半天,把世界地圖展現出來,後者已經知道該如何選擇。
此刻他就是荊州水軍的主將,職位還在蔡瑁之上。整個荊州水軍的操練,都交給他全權負責。再把技術這塊填補好,那麽搶灘登陸不成問題。
“其實臣也覺得,沒必要急著先打益州。”簡雍迴答道,“南四郡可以先想辦法打下來,交州那邊,也一直等著我們。”
士燮已經派人,假借商隊的名義,向朝廷獻禮,同時匯報交州的治理情況。劉韜也通過這個辦法,和他取得聯絡,遠程進行調配。
幾年問題不大,十年二十年也還可以。但繼續下去,士燮老了之後,估計少不得私心就會開始滋生。就算他能忍得住,他的兒子們,是否能忍得住交州王,交州國這個誘惑?
“兩線進攻如何?”郭嘉進言,“畢竟就算要入蜀,朝廷首先也要先把漢中打下來。”
漢中的張魯,應該是從他爺爺輩開始,在那邊傳播五鬥米教。在當地百姓之中,有很大的聲望。再加上劉韜是仙家弟子的身份傳出,他也借鑒了這個設定,在那邊以天師自居。
郭嘉說得很對,南下益州的話,那麽漢中肯定是兵家必爭之地。
進入漢中的方法,要麽走斜穀,要麽走子午穀……或者走南陽,經武當縣進入漢中。
“江南那邊還好,呂布為主,漢中這邊誰為主?”劉韜開始分析可行性。
馬騰去開西域了,按照他的吩咐,不僅向前推進,同時也是一路建設過去。把道路平整,同時把水利做好,最後就是綠化。
西域劉韜就算全部種經濟作物,也要強烈控製農田麵積,怎麽都要保證這裏的水土。
本身就不是雨水充沛的地方,還要分成好幾個小國。小國發展起來要吃飯,種田多了,水土被破壞就越嚴重。
若把西域完全變成大漢掌控的一個省,那麽從中原調配食物過去,以鐵路的便利性,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
馬騰現在在西域忙得不可開交,也不可能有時間打漢中。漢中方向,得另外安排人手。
“以趙雲為主如何?趙雲、張郃與馬超三人,如何?配上一個軍師,若幹個參謀。”郭嘉想了想建議。不算越權,本身就是兵部侍郎,相當於總參謀長。
“誰擔任軍師好些?”劉韜聞言想了想,趙雲穩重,馬超少年英雄名氣大,張郃善用地形,郭嘉推舉的這三人,都是非常不錯的人選。
問題趙雲和馬超都是騎兵,穿過子午穀或斜穀還好,沒穿過都是山林,馬匹沒用啊!
“步將是不是也要安排一下?”劉韜反問了句。
“誒呀,臣把這個給忘記了。”郭嘉聞言,頓時恍然,“還是陛下英明!”
“話說,你我那麽熟悉,玩這一招不好吧?”劉韜笑了笑,這郭嘉絕對是故意的。
“不不,臣的確沒想到。”郭嘉當然不會承認。
“隻是副將的話,安排幾個就差不多了。”劉韜想了想,“交給兵部安排,之後確定完畢再遞交一下奏折就好。”
沒必要事事親為,總要給下麵的臣子一個表現的機會。
“遵旨!”郭嘉其實也在等這句話。
白帝城在巴郡,應該是這個時代的魚複一帶。順流而下二百六十裏左右,就到江陵的秭歸縣。反過來,隻要在秭歸縣逆流而上二百多裏,就能進入巴郡。
說是那麽說,這個時期的水流可是非常湍急的,枯水期還好,不過枯水期的話,暗礁也是個問題。
劉韜能做的,就是一方麵讓工匠改良船隻的動力技術,比如說采用明輪或雙明輪結構前進;一方麵勘察沿岸水文,並且花了兩年時間,嚐試逆流而上。
另外就是尋找其他可以南下益州的山路,畢竟在他記憶裏麵,後世至少有三條山路可以進入益州。比如廣漢屬國經水路進入白水;經山路從漢中西城縣進入宣漢縣;最後就是從正常的入蜀通道,進入通過白水關進入廣漢郡。
值得慶幸的是,白水關之後就是葭萌關,益州最大的兩個關隘就在這裏。
至於天下險關的劍閣關,那是諸葛亮設置的,這個時代還沒有,劉璋那白癡也沒有設置。換言之,自己沒必要學鄧艾,找陰平小道繞過去。
“這個沒關係,財政一直在提升。”劉韜看向蘇雙,“我們可以慢慢招募百姓,一萬兩萬的,輪班進行修建。甚至可以換個思路,用盤山公路的辦法。”
說到底就是犧牲距離,來換取可以行走的道路。
把概念說了出來,蘇雙沒有實際嚐試過,不敢保證什麽,隻能需要嚐試修建一下。
秦嶺也好,太行山或者陰山也好,若是能把這樣的路修出來,對於來往的商旅也是非常不錯的。同時工人有了建造的經驗,後續在漢中或者益州那個地方修造,也會容易許多。
財政預算也充裕,劉韜當即批準。這玩意不僅現在要用,以後打下益州也會用到。
現在南中那片區域,現在還基本是蠻荒之地,後續要發展南方絲綢之路,那麽就必須要逐漸改造這裏,更別說還有攀枝花鐵礦在那那邊。
不過話說迴來,這攀枝花都在越嶲郡範圍,距離成都上千裏,已經在四川邊緣地區。就蠻荒和偏遠程度,比白雲鐵礦還要可怕。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劉韜覺得當初重點以白雲鐵礦為主,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要開荒到那個地方,估計沒有三五百年,都未必能做到,人口和環境都是製約因素。
“要不,先從江東開始?”劉韜拿出地圖看了看。
原本要求孫策割讓荊南四郡,後者並沒有統一。是本人就不想給,還是下麵臣子的因素,這個劉韜沒興趣。
不給,那麽稱臣的事情就是個笑話。劉韜本身也沒覺得,‘小霸王’會那麽容易屈服,反正打過去,把他打服也是一樣的。
再說自己這兩年也不是幹等,甘寧就在黃祖麾下,他隻是稍微派人過去找,和他聊了半天,把世界地圖展現出來,後者已經知道該如何選擇。
此刻他就是荊州水軍的主將,職位還在蔡瑁之上。整個荊州水軍的操練,都交給他全權負責。再把技術這塊填補好,那麽搶灘登陸不成問題。
“其實臣也覺得,沒必要急著先打益州。”簡雍迴答道,“南四郡可以先想辦法打下來,交州那邊,也一直等著我們。”
士燮已經派人,假借商隊的名義,向朝廷獻禮,同時匯報交州的治理情況。劉韜也通過這個辦法,和他取得聯絡,遠程進行調配。
幾年問題不大,十年二十年也還可以。但繼續下去,士燮老了之後,估計少不得私心就會開始滋生。就算他能忍得住,他的兒子們,是否能忍得住交州王,交州國這個誘惑?
“兩線進攻如何?”郭嘉進言,“畢竟就算要入蜀,朝廷首先也要先把漢中打下來。”
漢中的張魯,應該是從他爺爺輩開始,在那邊傳播五鬥米教。在當地百姓之中,有很大的聲望。再加上劉韜是仙家弟子的身份傳出,他也借鑒了這個設定,在那邊以天師自居。
郭嘉說得很對,南下益州的話,那麽漢中肯定是兵家必爭之地。
進入漢中的方法,要麽走斜穀,要麽走子午穀……或者走南陽,經武當縣進入漢中。
“江南那邊還好,呂布為主,漢中這邊誰為主?”劉韜開始分析可行性。
馬騰去開西域了,按照他的吩咐,不僅向前推進,同時也是一路建設過去。把道路平整,同時把水利做好,最後就是綠化。
西域劉韜就算全部種經濟作物,也要強烈控製農田麵積,怎麽都要保證這裏的水土。
本身就不是雨水充沛的地方,還要分成好幾個小國。小國發展起來要吃飯,種田多了,水土被破壞就越嚴重。
若把西域完全變成大漢掌控的一個省,那麽從中原調配食物過去,以鐵路的便利性,成本可以大幅度下降。
馬騰現在在西域忙得不可開交,也不可能有時間打漢中。漢中方向,得另外安排人手。
“以趙雲為主如何?趙雲、張郃與馬超三人,如何?配上一個軍師,若幹個參謀。”郭嘉想了想建議。不算越權,本身就是兵部侍郎,相當於總參謀長。
“誰擔任軍師好些?”劉韜聞言想了想,趙雲穩重,馬超少年英雄名氣大,張郃善用地形,郭嘉推舉的這三人,都是非常不錯的人選。
問題趙雲和馬超都是騎兵,穿過子午穀或斜穀還好,沒穿過都是山林,馬匹沒用啊!
“步將是不是也要安排一下?”劉韜反問了句。
“誒呀,臣把這個給忘記了。”郭嘉聞言,頓時恍然,“還是陛下英明!”
“話說,你我那麽熟悉,玩這一招不好吧?”劉韜笑了笑,這郭嘉絕對是故意的。
“不不,臣的確沒想到。”郭嘉當然不會承認。
“隻是副將的話,安排幾個就差不多了。”劉韜想了想,“交給兵部安排,之後確定完畢再遞交一下奏折就好。”
沒必要事事親為,總要給下麵的臣子一個表現的機會。
“遵旨!”郭嘉其實也在等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