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二年,公元193年秋,隨著秋闈的召開,參考人數和去年相比暴增一倍。


    科舉的含金量,以及意義終於得到大家的認可,這是一件好事。但同樣的,那麽多的考生一擁而入,一樣給晉陽帶來不少的負擔。


    最後不得不進行三輪考試,把秀才,舉人先選出來,然後再由舉人參加會試。就算這樣,也有近七百多人參加會試。


    “我們定的合格分數是不是太低了?”劉韜看了看名單,不由得吐槽道。


    “已經明顯提升,主要還是照顧並州以外的各州考生。”荀悅迴道,這次還是劉韜發話的,說是其他州的考生錄取標準要適當降低,並州考生的錄取標準要適當增加。


    不這樣的話,估計這次合格的考生至少超過一千人,而且超過七成都是並州考生。


    “看來各州的人才,還是不少的。”劉韜感慨。


    “其實各士族豪族,明麵上抵製我們的科舉取士製度,但私下都有購買我們這邊的書籍迴去,專門教授給一部分家族子弟。這次參加科舉,大部分來自這些士族和豪族子弟。”荀悅把真相說了出來。


    能在曆史屹立不倒的存在,當然立場肯定不會那麽堅定。為了保證家族的傳承,總能各種無底線,兩邊投資都是常有的事情。


    潁川荀氏就那麽幾個子弟,袁術袁紹和自己這邊都有投資,估計孫堅,劉表和劉焉那邊,都有他們的子弟過去。


    一個傳承百年的家族,哪怕以三十年一代來計算,那麽就是三到四代人。一代有五個兒子,不考慮女兒的話,那麽三四代下來就有二十五個族人,甚至是一百二十五個族人。


    更別說那些幾百年,上千年傳承的家族,嫡係旁係分支這些算下來,上萬族人都有。


    哪怕十分之一的族人,甚至二十分之一的族人過來參加科舉,那麽多州算下來,這基數自然就瞬間上去了。也就是說,這次參考人數,其實已經算是少的了。


    “另外就是……”荀悅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緩緩道來,“陛下允許女性參加科舉,這次就有三十多個女子,參加了科舉,其中十二個已經考中舉人,即將參加鄉試。”


    名單遞了過來,劉韜簡單看了看,在上麵看到了張春華的名字,記得這不是司馬懿的妻子麽?如今居然是直接參加科舉,也不知道她和司馬懿的婚事,怎麽樣了……


    大概率,應該是黃了吧?這樣司馬師和司馬昭等人,是否就不會出世了?看著她的名字,劉韜惡意滿滿的想到。


    無語的是,曹操的長女曹婉,也就是那個曆史上的清河長公主,也參加可科舉。


    稍微值得關注的,還有泰山羊氏的羊衜。不是說他才學如何,而是他乃蔡邕次女蔡貞姬的婚約者。羊衜的妻子早逝,蔡貞姬算是續弦。羊衜和劉韜,算是連襟。


    “都三十歲的人了,現在才過來參加科舉……”劉韜也是無語。


    泰山羊氏應該很早,就應該知道,他們家的家主羊衜,其連襟便是大漢皇帝。結果倒好,直至現在才過來參加科舉。難道還以為,因為連襟,所以自己就會對他特別優待?


    對,的確會稍微優待一下,比如說考試分數肯定要稍微向上調個十多分什麽的。但說到底,也就是那麽一迴事,說好了科舉取士,那麽誰都改變不了。


    就算要改變,也是從科舉的規則裏麵的改變,不會到現在,他們都還看不穿吧?


    或許不是看不穿,而是不願意看穿。科舉取士,即將廢除原本的孝廉製度,習慣了依靠這個製度賺取利益的家族,很不習慣新製度,因為要習慣,要找到空白,非常困難。


    接觸過的這個的,最後也會發現,科舉製度的空子,不在考官手中,不在考試製度裏麵,而是在皇帝本人手中。


    就現在軍政分離,科舉取士這些一係列製度下來,唯一的結果,就是所有一切,都牢牢掌握在大漢皇帝手中,什麽叫做中央集權,什麽叫做乾綱獨斷,這就是!


    對大漢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優秀的皇帝。對於各大家族來說,這絕對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皇帝類型。


    這些和劉韜沒關係,自己當皇帝,該給他們的也沒少給,人心不能太貪。


    “至少沒有超過四十歲的限製。”荀悅迴道,這次三十幾歲的人來參加考試的多了。甚至有些明顯已經四十歲,還假裝自己是三十九歲的。


    禮部直接表示,如果查到是弄虛作假的,不僅有牢獄之災,而且三代不能參加科舉。就這樣,才有大概二百多人悻悻而去。


    肯定還有帶著僥幸心理過來參考的,這個還能由錦衣衛和戶部慢慢去調查。


    “也罷,既然遵守規矩,那麽就按照規矩來。”劉韜也懶得去管這些人。


    隔壁不遠處,此刻已經傳來朗朗的讀書聲,開學已經有那麽幾天,現在組成一個班的三十多個孩子,到了上課的時間。


    年齡段相差有點大,最大的十一歲,最小的六歲。不過就算年紀小,也是從小聰穎的類型。至於年紀大的,有點配太子讀書的感覺。


    不過蔡琰和劉韜要的,就是通過這些大人作為榜樣,來給這些孩子帶個好頭。順便在學習上,課間的時候,照顧一下年紀小的同學。


    “這次科舉,該怎麽樣就怎麽樣,正好人手我們這邊一直都很欠缺。”劉韜隨即看向荀悅,低聲對他說道,“哪怕就是作為幽州的儲備人才,也是不錯的。”


    “遵旨!”荀悅已經聽出來了,估計明年劉韜就要對幽州用兵。


    其實劉韜已經給劉備好幾次機會,比如說諸侯討董的時候,劉韜就示意劉備過來投效自己。又比如前年討伐晉國的時候,就給劉備去了一封國書,讓他去國投降,至少還會給他封王。對於這個,起家的時候,甚至想著要不幹掉的劉備,現在他的態度已經很寬容了。


    等到荀悅離開,劉韜拿出一份空白的聖旨:“再給他去一份國書,人沒必要不那麽倔強。如果他真的死要麵子活受罪,那麽朕就成全他吧!”


    他也想不明白,按說劉備應該是最接近漢太祖的,那厚臉皮的程度當真有乃祖之風。


    自己招降他,正常來說接受,最多在他內部尋求破局之法才是,結果居然沒有……


    劉備,你到底在堅持什麽?或者說,你是不是也被誰轉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