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劉韜最初的打算,第一批參加科考的士人,主要是在並州這裏選拔。


    不僅是因為這裏是自己最初的地盤,同時也因為圖書館開在這裏。所有的書本,句讀都按照他的要求進行編撰,還有自己監督創辦的蒙學和進修班。


    接受蒙學和進修班教育,並且看這些書學習起來的士人,是最接近他價值觀的存在。


    至於其他州,按說是要先把圖書館普及,並且把蒙學和進修班建立起來,讓他們學習個兩三年,下一次科考的時候,才帶他們玩。


    後來荀彧就表示:人才不足,應該廣納賢才。反正考得過的可以錄取,考不過的那也沒辦法,問題總要給他們試試,免得說主公厚此薄彼。


    當時劉韜還沒有稱帝,司州都沒有打下來,想了想最後也就同意了。


    沒想到現在正式宣布要科考的時候,三州之外,其他州也有人過來參加科考。不奇怪,早早就有這方麵的消息,三個月前就提前宣布,目的就是給士子更多時間複習。


    然後商隊帶著這個消息傳遞到全天下,被科舉考試吸引過來的士人估計不會少。不過能夠有足夠路費過來的,估計家裏也不至於太窮。


    或許也有各方勢力派來的間諜,主要是了解一下科舉考試,方便作為參考。後續不管是抨擊,還是模仿都可以。


    對於劉韜來說,避免這部分人在會場搗亂,便是重中之重。


    “針對這些別州來的士人,怎麽處理?”劉韜為此不得不召開一次朝會,原本他沒打算那麽頻繁召開的,“按照我們最初的計劃,參加科考的,必須要考生的外表素描,地方官府出具的身份證明,避免替考的情況出現……”


    錦衣衛也會暗中跟進,核實考生身份。主要避免兩個方麵的問題:代考和冒名頂替。


    代考是考試期間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畢竟每有一個因為作弊和代考順利出仕的考生,就意味著可能有一個辛苦讀書,試圖改名命運的考生被刷下來。


    同時這樣的考生當了官,到了地方,就算因為考核製度被革職,他胡亂施政給地方帶來的損害,是無法彌補的。


    至於冒名頂替,那是考試之後的事情,哥哥考中弟弟冒名頂替,甚至同族,同鄉之人頂替出仕。大部分家族‘為了家族的利益’,可能真的有這樣的考生,自願被頂替的……


    不過對於劉韜來說,這個行為是對他最大的欺騙,簡直不可饒恕。


    他舉辦科考,是為了選拔優秀的人才,一起建設大漢。而不是給一群世家子弟,撿漏洞順利出仕,給他拖後腿的!


    “由晉陽縣衙,為他們登記戶籍,繪製外表素描就好。”荀彧迴道,“不管他們原本是什麽身份,隻要不是被禁止參加科考,那麽登記什麽身份,就按照什麽身份來。”


    也就說,就算你是張三,那麽你用李四的名字來參考,那可以。但從此以後你就不再是張三了,至少在吏部的檔案裏麵,隻有李四的檔案,沒有張三的檔案。


    想變迴張三,那要走什麽程序,那自然是後續討論的結果。


    這一切當然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沒有被禁止參考。


    就如同圖書館黑名單一樣,蓄意破壞考場秩序,作弊或者代考的。輕的就是取消當次或者三次科考資格,重的那就一輩子不能參加科考。


    三年一次科考,三次科考就是十年,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要三十多歲才能參加科舉,到時候考不考得過又是問題。同時若限定三十五歲以後就不能參加科考,那和一輩子不能參加科考,也沒什麽區別了。


    目前人才匱乏,所以科考參加的年齡,放寬到四十歲。四十歲以前,哪怕三十九歲,都可以來參加科舉。


    “也行,天下人才那麽多,說不得會找到幾顆遺珠。”劉韜最終點頭了,畢竟這次參加科舉的人也不是很多,三州加上那其他州來的三十多個士子,算算怎麽都應該有近千人。


    沒有經過縣試和府試就過來會試,人怎麽不多?真要三場遴選的話,最後能有幾十個過來參加,已經很不錯了。


    這也意味著,這次科考,參考學子基本上良莠不齊,厲害的水平很高,差勁的可能也就過了掃盲階段,去進修班學習了三五個月,打算過來先看看科考的內容。


    這樣再迴去複習個三年,爭取下一次考試能考中……對於這種人,劉韜並不討厭。


    想了想,追問道:“安保工作怎麽樣了?”


    “已經按照主公的意思,製定了核查和檢查機製。考場攜帶的物品,會在明天的動員大會上宣布,同時正式科考的時候,會對考生進行搜查,避免夾帶的情況。”荀悅出麵,畢竟這次科考,也是吏部、禮部和錦衣衛的第一次合作。


    “其他方麵呢?”劉韜追問。


    “已經準備了十個文吏,專門譽寫考生的答卷。再次之前,會由錦衣衛那邊負責糊名。最後交給五個考官批閱。”荀彧迴道。


    這次的考官,主考官是盧植,他是帝師,擔任考官誰都不敢有意見。然後是去湊熱鬧的劉元起,戶部尚書王允,中書侍郎皇甫嵩和兵部尚書朱儁。


    五個主考官都是老資格的漢臣,才能和見識都很足,同時他們能任職的時間,基本都不會超過十年。第一次科舉,就由他們來擔任考官,更多是榮耀性質。


    至於劉元起,那真的隻是去湊熱鬧。這貨感覺越來越不正經,頗有種要把前麵三十幾年的鬱悶和勞累,都賺迴來一樣。


    也是,前麵三十年,欲出仕而不得,甚至羨慕看著旁邊的盧植成名。最後不得不寄望在下一代上麵,劉韜不聽話,就培養劉備。


    突然有一天,自己那不孝子當了皇帝,盧植都給他們家打工,隻覺得前麵三十年自己是不是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一時間就有了玩個迴本的想法。


    這樣也好,完全不關心政治,倒不至於給劉韜添亂。一個壯年的太上皇,最不好的地方,就是讓人擔心,這個太上皇,是不是會對自己的治政措施指手畫腳的。


    雖然劉韜也想過,真這樣,就如同李淵一樣,軟禁在皇宮裏麵專心造人就好。


    在這樣的氣氛下,科舉考試在動員完畢後,正式進入開考的階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