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韜凱旋而歸的消息,自然是傳遍了並州,或者說他進入上黨開始,消息已經開始朝著各郡傳遞出去。


    於是迴來晉陽之後,剛到城門外,留守的文武官員,出城十裏相應。


    進入城池,更有大量百姓夾道相迎,一路過去,楊射和典韋可都繃緊了神經。


    南下討伐董卓,大破虎牢關,逼得董卓自盡,同時唯一一個繼續追擊,並且差不多將司隸都給打下來……這一切最重要的一點是,前後就用了三個月上下。


    是不是再給他四五年的時間,這個天下都能打下來了?!


    自信有了,那麽熱情和幹勁自然就有了。清楚的人都清楚,升官發財的舞台已經開啟,以後能走到什麽地步,全憑自己本事。


    尤其劉韜用人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看出身,唯才是舉。


    世家豪族,或許對此深惡痛絕,但對於富農,平民和寒門來說,就是充滿了希望。尤其並州和其他地方不同,這裏有圖書館可以看書,有學院可以就讀,甚至有夜校可以啟蒙或補習。


    平民和寒門,可以通過白天工作,晚上夜校的方法,來獲取知識,三五年,至少也算是一個‘讀書人’了。


    “我離開這段時間,並州沒什麽事情吧?”劉韜沒有立刻迴家,而是第一時間來到衙門,詢問這幾個月並州的情況。


    “並未發生什麽異常……哪怕是邊境,一個月前剛剛與步度根部進行邊貿,幾次合作,那邊的態度很不錯;期間軻比能部並未在邊境出現,武猛從事還抱怨沒仗可打。”荀彧迴道。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劉韜總覺得這位的態度,有些幽怨的意味……


    自己好像也沒把他怎麽樣吧?劉韜有些疑惑,少不得問了句:“那是不是有什麽麻煩?”


    “很大的麻煩……”荀彧歎了口氣,“官員匱乏,原本隻是並州還好。現在還多了司州,曹操前陣子上書,希望能夠派遣一些官員過去協助他;同時十天前,馬騰派人過來,希望派遣新的涼州刺史及其屬官上任。”


    “我不是讓曹操自行安排官員嗎?”劉韜聞言一愣,有些不太明白。


    “地方世家子弟,有不少直接辭官,曹操前去交涉,對方似乎對主公有意見。至於司州本地的世家,按照規矩,也不能讓他們本地出仕,最好不能在本州出仕,免得以權謀私。”荀彧緩緩道來。


    果然曹操是他下屬的身份暴露之後,不少原本已經打算押曹操的,都選擇了放棄。


    掛印而去在這個時代屬於常態,甚至成為一個‘名士’或‘忠義之士’沽名釣譽的手段。這幫人敢掛印而去,無非是為了獲得世家豪族的好感,同時也是知道自己可能會缺乏官員。


    所以掛印,又不急著離開,目的是待價而沽,看看自己能夠給他們多大的職位。


    “簡單來說,就是在勒索我?”劉韜對這種行為真的超級不爽。


    “是的,如果不能解決這些問題的話,那麽造成的危害和損失,比妥協的傷害更嚴重,這才是重點。”荀彧點頭說道,若非如此,他也不必那麽頭痛。


    本身一個涼州就好,為毛還要把司州給占領下來,多等兩年不好嗎?


    另外馬騰攻打地方州郡需要物資補給,曹操要安撫民心也需要物資補給。並州可以調動的物資,前段時間已經分成兩批,送到兩州,不過也隻是能應急。


    “哈哈,別人是恨不得先把天下都給占下來,然後再慢慢治理。怎麽到我這裏,卻變成要一點點的推進,治理一個地方,然後才能繼續推進了?”劉韜自嘲道。


    就說唐朝,公元618正式立國,,621年基本統一天下,前後3年時間。然後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到公元627年貞觀開始,直至公元649年,花了22年才有‘貞觀之治’。


    治天下的時間比打天下的時間,足足多了7倍,按說這才是常態。


    結果到他這裏感覺就不奏效了,怎麽就要穩紮穩打,步步推進,一邊打一邊治理了呢?


    隨即想明白了,人口問題。現在大漢保守還有四千萬以上的人口,這還不把家丁和隱戶給算進去。這四千萬人口,打了幾十年,到三國歸晉初期,還有3500萬人。


    隋朝大業五年有將近5000萬人,到武德初年1160萬人,也不過九年的時間。


    或許是隋煬帝挖京杭大運河,還有三征高麗把人口敗光,也有可能是天下大亂,到處交戰死了太多人。


    這一千多萬人分布下去,基本是千裏無人煙都有可能。所以隻要打下幾個關鍵隘口,據點和都城,剩下就是跑馬圈地,自然夠快。


    到他這裏,雖然經曆黃巾之亂,各地反叛,受災最大的還是司隸、涼州和冀州三地。其他各地的損失,其實沒有那麽嚴重。


    那就需要慢慢推進,畢竟大家手裏的士卒和將領都不少。


    另外就是人才,唐初地方沒幾個縣是完好的,那自然不需要那麽多官員,慢慢來就好;可他這邊建製差不多都是完備的,這意味著需要的官員就很多。


    偏偏占據這個時代,官員最大比例的世家門閥,又不鳥,後者大部分不爽他,所以官員的匱乏問題,就變得非常突出。


    果然,爭霸天下這玩意,還是要因地製宜,否則很容易出現水土不服。


    就說他要把三五個縣改成郡,然後兩三個郡改一州,然後兩三個州改一府,聽著很有意義,而且是真的有意義!


    問題這樣整改的結果,就是空出一大堆太守,還有刺史,甚至知府的官位……


    “提前考試的話,大概今年可以組織起來嗎?”劉韜想了想,覺得可以提前考試,選拔一批人才來用。


    “早了半年,估計有些人沒有準備好。”荀彧迴道,畢竟沒什麽家學,不少還是依靠自學,好在有句讀,不至於連經書的意思都不能領悟。


    基本上一遍不行,多讀幾遍,大概能知道書本記載的內容。


    “這個沒什麽,這次考不過,三年後再考就是了。”劉韜無所謂的說道,反正四十歲以前考中都沒關係。後世最高年齡限製是35歲,在這裏可以放寬到40歲。


    什麽年紀大學識淵博,不慣著!要的就是新鮮年輕的血液,主要還是聽話!


    荀彧點頭,然後下去安排。直至這個時候,劉韜才想起來:怎麽沒人勸我稱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並收藏三國之隨身魔法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