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


    趙寧再一次站在曹州神教總壇的大威寶殿前時,這裏正在進行大拆遷,裏裏外外忙碌的民夫絡繹不絕。


    昔日那座雄偉巍峨的鍍金神像,如今已經被刮去了金粉,正被幾道粗大繩索勾著,在整齊的吆喝聲裏,被民夫們扯得轟然砸倒在地。


    大小鍍金神像上的金粉,是要收集起來充作軍資的,不隻是金粉,就連銅製的神像本身也會被融掉,拿來做成銅錢。


    金銅數量有限,本來應該發揮它們的作用在天下流通,促進國家繁榮,神教把它們做成神像擺在那裏裝點門麵,對國計民生而言半點益處都沒有。


    大晉朝廷現在很缺錢。


    河北河東產出有限,隨著戰爭規模擴大,大晉的糧食開始吃緊。


    莫邪正在搗鼓一種據說可以顯著增加糧食產量的“化肥”,她拍著胸脯保證,隻要這東西麵世,天下將不複有饑饉之憂。可這東西畢竟還在她的實驗室裏,鬼知道什麽時候能拿出來用,遠水不解近渴。


    河北河東沒有糧,東南卻是魚米之鄉,雖然吳國的平民百姓也不能頓頓吃飽,但地主大戶、糧商巨賈的倉庫裏卻不缺粟米,朝廷得想辦法從彼處弄些糧食來。


    中原大戰,楊延廣自然不準吳國糧米流入敵營。


    但他不準其實沒什麽用,民間走私到處都是,靠吳國那套官僚體係,根本沒辦法徹底禁絕這種事——他們連私鹽販子都禁不掉。


    糧食是會壞的,存儲期有限,吳國的地主大戶、糧商巨賈不能坐視家裏酒肉變臭,把糧食換成金銀銅錢那就好儲存多了,可以代代相傳,所以拿糧換錢對他們而言是剛需。


    雙方可謂一拍即合。


    左右朝廷派人去吳國買糧的時候也不會用官方身份,大家都是商人嘛,在商言商,人家吳國的地主大戶、糧商巨賈也不算賣國。


    有一品樓、長河船行的多年經營,大晉朝廷倒不愁在吳國買到的糧食運不迴來,再者,走私商要是沒有自己的貨運渠道那還走個屁。


    大晉現在缺的就是金銀銅錢,所以神教教壇裏的這些東西,反抗軍是半點也不會放過。


    “神教從曹州撤離得極為倉促,很多財富都沒來得及帶走,如今都被我們充作了軍資,雖說隻是區區一州之地,但金銀銅錢真不少。”


    周俊臣捧著一本賬簿在趙寧身邊不停翻著,眼中充滿財迷特有的精芒,好似手裏的不是一本冊子,而是十萬金山、百萬糧倉。


    他繼續道:“除了神教資產,軍隊抄沒的那些無良地主大戶、權貴商賈們的家產,加在一起也極為豐厚,糧食、銅錢堆積如山。”


    聽著周俊臣稟報具體數額,趙寧感覺相當複雜。


    數額的確是大了些。


    要不怎麽說殺人放火金腰帶呢,搶劫是沒本錢的買賣,國家用大軍攻城掠地,本身就是搶錢搶糧搶地盤的發財行為。


    更何況反抗軍還以無良地主權貴為打擊目標,民間財富原先就集中在他們手裏,現在反抗軍拿了過來,說沒發財那是不可能的。


    隻要大軍連戰連捷,攻城掠地的速度足夠快,中原的反抗軍就不缺糧餉——豈止是不缺,如果大軍損失小些,這就是在發大財。


    發財的過程中,順便還能壯大一下自身,增強自身實力。譬如說跟吳軍兩戰之後,反抗軍兵力就變多了,戰力獲得進一步提升。


    當然,戰爭本身是一種毀滅行為,會破壞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要是反抗軍的普通戰士像吳軍那樣,打仗就是為了趁機撈一把,掠奪別人的財富,那大軍所到之處,即便沒有“所過屠滅”“所過焚掠”,百姓十室九空、國家民生凋敝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


    兵禍之下,人丁銳減,財富耗損。


    仗越打天下越窮國家越弱。


    革新戰爭不同。


    革新戰爭不隻是在毀滅,也在建設,且建設更加核心。


    革新戰爭毀滅的是吸血吃人、阻礙國家富強的存在,伴隨著民間財富的重新分配,所以革新戰爭的建設基礎極強,建設分外有力。


    革新戰爭隻要順利,不僅不會越打越窮,還會越打越富——不隻是革新軍隊本身富強,百姓也會跟著富強。


    這是革新戰爭的本義。


    “大帥,隻要中原戰事順利,‘因糧於敵’能完全實現不說,加上從吳國籌措的糧食,我們還能從中原調運糧餉支援河東戰場,解決河北軍民的衣食難題。”


    末了,周俊臣滿懷希翼地做出總結。


    趙寧微微頷首,沒有多言。


    河東之戰是發生在自家地盤上的戰爭,彼處的反抗軍沒法因糧於敵,隻能靠皇朝源源不斷輸血。


    隨著秦軍占領州縣,河東原有的民力物力還在折損,地方產出無法用於自家軍隊不說,反而成了秦軍的糧餉。


    此消彼長之下,河東境遇艱難,大晉皇朝很是吃力。


    這才是魏氏攻入河東這個舉措,帶給大晉最大的麻煩。


    倘若秦軍進展相對順利,河東不斷丟失州縣,僅是在民力物力層麵上大晉皇朝都在不斷被削弱,而民力物力的損失必然影響到軍力。


    原本,秦軍不進入河東,大晉就沒有這許多難題。


    事情的兩麵性體現在,趙寧在中原的征戰因為少了秦軍這個對手,會變得比之前輕鬆簡單一些。


    趙寧在中原用兵的底線,是自己攻城掠地、新獲民力物力的速度,要超過秦軍在河東的攻伐帶給大晉的損失。


    沒有這個底線,大晉隻會越打越弱,那就是陷入泥潭走向毀滅。


    而且糧秣物資從中原運送到河北河東,路上人吃馬嚼的還要消耗不少,參與運輸的民夫不能投身生產,本身也會造成財富產出的減少。


    中原之戰,反抗軍不是贏不贏的問題,是必須迅速取得戰果。


    攻城掠地要快。


    ......


    來到反抗軍曹州預備營,趙寧帶著趙英、趙平一起巡視了一趟營地,而後在中軍大帳跟他們陳述此番用兵的布置,算是順路的教導。


    “張京所部固守不出,我們想要跟他野戰已經不可能,接下來大軍隻能強攻汴梁。曹州跟汴梁城之前沒有堅城重鎮,大軍可以從曹州出發直取汴梁城。”


    趙寧站在輿圖前,給趙英、趙平等人指明方位。


    從曹州可以直驅汴梁,這就是反抗軍奪取曹州的意義之一。


    “攻打汴梁,首要問題是側翼周全,即應對來自宋州的威脅。”


    趙寧拿著長杆指了指宋州,“宋州北部城池眾多,駐防有許多吳軍,國戰時博爾術的部曲曾經打到過這一帶,最終卻沒能吞下宋州城。


    “眼下吳軍采取的是龜縮戰術,打定了主意將戰爭時間拖延長,大軍隻要派遣偏師往宋州北部進發,等閑情況下他們不會貿然出擊。


    “當然,如果汴梁危急他們肯定不會坐視不理。


    “所以打汴梁一定得速戰速決。”


    趙英與趙平看得連連點頭。


    趙寧指向汴梁:“從鄆州經曹州攻汴梁,算是一條通暢坦途,若非如此,國戰時期博爾術也不會選擇在鄆州登岸。


    “反抗軍一部從汴梁東北麵的滑州南下,在義成軍的配合下展開攻勢,主力則在分出一部前往宋州北部後,自曹州進抵汴梁城下。”


    這是已經展開的行動。


    趙平尋思著問道:“汴梁西麵就是河陽,駐紮在彼處的秦軍會不會在戰事過程中,給我們製造麻煩?”


    趙寧搖了搖頭:“河陽、洛陽兩鎮的秦軍,比吳軍還要追求自保,就算有戰機也不會輕易出動——派遣高手、斥候監視即可。”


    趙英接過話頭:“汴梁南麵地域深廣,城池林立,兵多將足,一旦我們攻打汴梁,彼處的駐軍必然不會坐視。


    “張京在這些地方經營日久,根基穩固,還有金光教幫襯,至少他的部曲不會在汴梁有戰事時不聽調遣。


    “這將是一場會戰,大會戰,就如國戰時期那樣!”


    趙寧收起長杆,坐到了案幾後,“汴梁之戰開打前,西線形勢一片平靜,可汴梁之戰一旦開打,那就是柴堆中被丟進了一隻火把,戰火必將立時熊熊燃燒。


    “我們進攻汴梁固然是直搗黃龍,但如果戰事拖延,楊氏看到機會,必會讓宋州的吳軍出擊曹州;


    “就算戰事不拖延,一旦汴梁危急,宋州的吳軍也會出戰,除非他們能坐視張京戰敗、汴梁被我們奪去。


    “而無論吳軍動與不動,汴梁南麵各城各地的張京部曲,肯定會在一開始就參與汴梁會戰。


    “而我們要的,就是他們出城來戰。攻打堅城費時費力,傷亡不會少,可謂是吃力不討好。


    “我們打汴梁的目的,就是點燃柴堆,讓各地兵馬都動起。隻要他們到了野外失去城池依托,我們就能好好對付他們,速戰速決。”


    趙英與趙平皆是迫不及待,請命帶著曹州預備營出戰。


    “曹州預備營雖然占了曹州,但並未經曆真正兇險的大戰磨礪,戰力太弱,暫時不宜出征,承擔輜重營的職責即可。”


    趙寧擺擺手,在兩人麵露失望之色時接著道:“你倆不必跟曹州預備營捆綁在一起,即日交接軍務,等軍師一到,就跟在軍師身邊參讚軍機。”


    趙平鬆了口氣,趙英卻有些意興闌珊,比起呆在中軍大帳動嘴皮子,他還是更想率領一支部曲實地征戰。


    趙寧看出了兩人的心思不同,胸中有了計較,當下並未多說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一氏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蓬蒿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蓬蒿人並收藏第一氏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