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不是什麽好天氣,太陽從早晨開始便沒露頭,天空一直陰沉沉的,天幕低得仿佛就壓在每個人的頭頂。
申時還未結束,天光已是不怎麽明亮,遠處山巒的陰麵不再能夠看得真切,田野間一絲風也沒有,空氣沉鬱得讓人感到胸悶。
此番南下阻擊吳軍,範子清調集了四個軍的反抗軍將士。
僅是最先出動的前鋒精騎就有五千餘人,正好一個大營的規模,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解決尾隨武寧軍進入兗州地界的吳軍騎兵。
立馬不太高的土包,範子清看著隊列齊整、秩序森嚴、渾身披甲的反抗軍精騎隊伍,如蛇如龍般從麵前通過,聽著鐵甲環佩之音與馬蹄聲踩在大地脈搏上發出的隆隆聲響,眸中戰意漸漸蓄積。
五千具裝精騎行進之間,沒有半點兒人聲,哪怕是戰馬都不曾發出半分雜音,能夠耳聞的隻有鐵甲金戈。
這是真正訓練有素、曆經血火的精銳。
所謂具裝騎兵,即為重騎,不僅將士渾身披甲,戰馬也有甲胄防護,主要作戰方法是雷霆衝陣,以泰山壓頂之勢,碾過麵前一切敵人,所到之處,求的是敵人粉身碎骨。
反抗軍精騎之外,範子清終究還是聽到了另外的聲音。
他循聲望去,就見常懷遠的部曲正在出營,看到這群穿武寧軍戰袍的將士,範子清不由得輕哂一聲。
常懷遠帶出營的也都是騎兵,而且甲胄齊整,看起來有模有樣。但這群被常懷遠倚為心腹臂膀的戰力,落在範子清眼中,就怎麽看怎麽不堪。
騎兵雖然有甲胄,卻不是鐵甲,而是皮甲,手中持握的兵刃非是重戟長槊,而是長矛,戰馬也沒有護具,高矮並不統一,顯然是沒那麽多精良好馬。
一切都在表明,這是一支輕騎。
輕騎,追求的是輕便靈活,奔襲是他們的最大長處,弓箭是他們的最大依仗,除非有特別好的戰機亦或迫不得已,輕易不會衝擊敵方森嚴大陣。
若是讓重騎與輕騎對衝,那是在欺負人,戰況隻會是一邊倒的屠殺。
同理,輕騎也不會正麵衝擊布置完備、防禦森嚴的步軍大陣,那同樣是自尋死路。
範子清清楚,常懷遠不是不想率領重騎出戰,隻是武寧軍中恐怕沒有重騎,即便有,鼎盛時期能拉出小幾百來也頂天了。
尋常藩鎮根本養不起那麽多重騎。
更何況常懷遠對武寧控製有限,說是掌握軍政大權,其實處處受到大族大戶、官吏將士掣肘,並不能很好集中武寧財力為己所用。
除了裝備上的差距,武寧軍雖然看上去個個彪悍雄壯,人人滿麵殺氣,隊伍勉強算得上齊整,但行進間卻談不上秩序嚴明。
或許他們在藩鎮軍中已是精銳存在,但跟反抗軍一比,就顯得勇武有餘紀律不足,失了渾然如一的整體性。
這三千武寧軍讓範子清看得上的地方,隻有一點:他們全部都是修行者。
禦氣境以上的占了四成,元神境有數十人,其中元神境後期多達七個,除了常懷遠自己,還有一名王極境。
很顯然,常懷遠是把還跟著自己的修行者,全都集中了起來,塞進了這支隊伍中。
三千將士雖然多穿皮甲,但禦氣境修行者的皮甲都是符甲,而禦氣境後期以上的將士,則是全副披掛的重鎧符甲。
無論如何,總是一份戰力。
常懷遠來到近前的時候,範子清沒有去譏諷對方,眉宇間不曾展露出絲毫優越感。雙方畢竟要並肩作戰,沒必要讓對方心裏有疙瘩。
“最新探報,吳軍先鋒騎兵剛剛占了鄒縣,我們全速奔進,今夜便能奇襲,出其不意之下當能收獲奇效。”範子清對常懷遠道。
吳軍先鋒騎兵經過不斷補充,已經達到了萬餘騎的規模,從武寧軍叛逃過去的四萬將士,如今就跟在吳軍先鋒騎兵後麵。
武寧軍經過鄒縣的時候,雖然擊敗了守城的袁承誌部曲,拿下了城池獲得過補給,但並沒有分兵駐守。
——在當時的情況下,分兵駐守無異於送人給吳軍。
現在吳軍占了鄒縣,那四萬武寧軍必然就在城池附近,所以大軍需要麵對的敵人,其實是五萬之眾!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不等後續大隊人馬跟進,僅憑先鋒精騎爭取戰果,饒是反抗軍戰力不俗,也必須奇襲。
——吳軍在誘降武寧軍時,保證過隻要他們迴頭,自家在武寧的家財就不會受到影響,但沒道理現在就讓他們迴去,連眼前的戰鬥都不參加。
他們可是戰士,不是別的什麽存在。
“範將軍決定就是,本將聽令行事。”常懷遠悶聲迴應。
若是放在之前,他這樣的一鎮節度使,未必瞧得上範子清這樣的反抗軍將領,哪怕對方是戰時大將。
但是到了今日,常懷遠已是沒有瞧不起任何人的底氣。
“既然如此,常將軍率部跟在反抗軍之後,待我部攻進城池,在城外兩翼牽製敵人,製造混亂擴大聲勢。”
範子清做出的部署讓常懷遠不甚開心,但他也知道這次作戰以反抗軍為主,武寧軍不可能承擔核心位置,隻得甕聲應諾領下軍令。
......
鄒縣。
統率吳軍先鋒精騎的將領是金陵吳氏子弟,吳廷弼。
夜晚巡視城防的時候,他的眼中笑意就沒有消散過,不斷鼓舞士卒,告訴他們,大丈夫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就在當下。
他現在很是高興,因為自己的部曲從萬人一下子膨脹到了五萬人,這是夢裏都沒有的好事。
雖然這些武寧軍他隻是暫時擁有、調遣,但總歸是聽他號令,能夠為他的軍功出力。
吳軍將士被吳廷弼勉勵時,無不鬥誌昂揚。
此戰進展順利,大軍攻城掠地所向無敵,連像樣的抵抗都沒遇到,便已渡過黃河進占徐州,大舉進入中原,還得到了中原四鎮之主張京的投靠,給了眾人極大信心。
特別是這一路北進,一箭未發,一人未死,就讓武寧軍潰散大半,對方看到自己人就像看到虎狼一樣,隻顧著埋頭狂奔,根本不敢迴頭接戰,讓吳軍將士感覺自己就是天兵天將。
鄒縣城池是吳軍將士駐守,四萬武寧軍的營盤紮在城外。
為了避免武寧軍串聯謀劃什麽,又為了方便防守城池,抵禦來犯之敵,武寧軍的營盤建了兩座,吳廷弼讓兩座軍營分列城池左右。
巡查完完城池,吳廷弼帶著一隊親衛修行者,又去了武寧軍營地巡視。
他其實瞧不起這些武寧軍,畢竟他們都是逃兵,但他又需要依仗這些逃兵,來為自己沙場殺敵建立功勳,內心頗為矛盾。
這讓他在巡視武寧軍營地的時候,見到亂糟糟的景象,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的甚至坐在地上飲酒,沒個隊列沒個正形,也沒有一點鬥誌的兵油子,想到這個樣子無法良好的為自己沙場殺敵,成為自己建功的助力,就不由得怒從心生。
在麵露鄙夷不屑之色的同時,吳廷弼毫不客氣的冷臉訓斥,要求他們必須立馬整肅軍紀,否則軍法從事。
末了,吳廷弼寒聲道:“我建武軍向來軍紀嚴明、士卒悍勇,這才能席卷江南,戰無不勝,為吳王立下赫赫戰功!
“本將不知常懷遠是怎麽訓練部下的,讓你們散漫到這種程度,但本將要警告你們,爾等雖然歸降了吳國,但要想保住這身戰袍,以往在武寧的那些惡習就都得改掉!
“要是沒個戰士的樣子,那就不要想占著茅坑不拉屎!”
說著,吳廷弼又警告了營中主將張桂一番,讓他明日天亮後立即整頓軍紀,他午後來看結果,要是情況不能讓他滿意,對方這個剛剛上任的主將就不必做了。
吳廷弼惱火地離開軍營後,眾將校聚集在張桂身邊,一個個麵色不善,七嘴八舌的聲討起吳廷弼來:
“我們投降吳軍,是為了迴徐州去,吳廷弼這鳥廝讓我們跟著征戰也就罷了,還連軍糧都不給足,卻對我們又諸多苛求,實在是不當人子!”
“要我看,吳廷弼敢於這麽做,必然不會隻是他自己胡亂下令,而是得了吳王授意,我看吳王根本沒把我們放在眼裏!”
“不錯,吳軍已經占了徐州,手裏捏著我們的命脈,當然沒必要討好我們,隻會把我們當牛馬使喚!”
“看吳廷弼那目中無人的樣子,好像自己是天王老子一般,咱們跟著他必然討不到好,大戰一開,生死難料!”
“我們本就是外人,以吳廷弼這個態度,真到了戰陣拚殺的時候,大夥兒恐怕會淪為馬前卒,白白送死......”
“將軍,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眾將校義憤填膺,張桂何嚐不是如此?
吳軍誘降的時候,把條件說得好上了天,什麽隻要迴頭就能迴徐州,什麽大魚大肉都做好了可以敞開吃,什麽迴了徐州重建武寧軍,什麽將校官升一級等等。
可到了吳廷弼這裏,先是說什麽請他們勸降更多同袍,不然武寧軍想重建都沒有士卒,讓他們趁機為吳國立功,日後好獲得更多賞賜更高升遷。
申時還未結束,天光已是不怎麽明亮,遠處山巒的陰麵不再能夠看得真切,田野間一絲風也沒有,空氣沉鬱得讓人感到胸悶。
此番南下阻擊吳軍,範子清調集了四個軍的反抗軍將士。
僅是最先出動的前鋒精騎就有五千餘人,正好一個大營的規模,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解決尾隨武寧軍進入兗州地界的吳軍騎兵。
立馬不太高的土包,範子清看著隊列齊整、秩序森嚴、渾身披甲的反抗軍精騎隊伍,如蛇如龍般從麵前通過,聽著鐵甲環佩之音與馬蹄聲踩在大地脈搏上發出的隆隆聲響,眸中戰意漸漸蓄積。
五千具裝精騎行進之間,沒有半點兒人聲,哪怕是戰馬都不曾發出半分雜音,能夠耳聞的隻有鐵甲金戈。
這是真正訓練有素、曆經血火的精銳。
所謂具裝騎兵,即為重騎,不僅將士渾身披甲,戰馬也有甲胄防護,主要作戰方法是雷霆衝陣,以泰山壓頂之勢,碾過麵前一切敵人,所到之處,求的是敵人粉身碎骨。
反抗軍精騎之外,範子清終究還是聽到了另外的聲音。
他循聲望去,就見常懷遠的部曲正在出營,看到這群穿武寧軍戰袍的將士,範子清不由得輕哂一聲。
常懷遠帶出營的也都是騎兵,而且甲胄齊整,看起來有模有樣。但這群被常懷遠倚為心腹臂膀的戰力,落在範子清眼中,就怎麽看怎麽不堪。
騎兵雖然有甲胄,卻不是鐵甲,而是皮甲,手中持握的兵刃非是重戟長槊,而是長矛,戰馬也沒有護具,高矮並不統一,顯然是沒那麽多精良好馬。
一切都在表明,這是一支輕騎。
輕騎,追求的是輕便靈活,奔襲是他們的最大長處,弓箭是他們的最大依仗,除非有特別好的戰機亦或迫不得已,輕易不會衝擊敵方森嚴大陣。
若是讓重騎與輕騎對衝,那是在欺負人,戰況隻會是一邊倒的屠殺。
同理,輕騎也不會正麵衝擊布置完備、防禦森嚴的步軍大陣,那同樣是自尋死路。
範子清清楚,常懷遠不是不想率領重騎出戰,隻是武寧軍中恐怕沒有重騎,即便有,鼎盛時期能拉出小幾百來也頂天了。
尋常藩鎮根本養不起那麽多重騎。
更何況常懷遠對武寧控製有限,說是掌握軍政大權,其實處處受到大族大戶、官吏將士掣肘,並不能很好集中武寧財力為己所用。
除了裝備上的差距,武寧軍雖然看上去個個彪悍雄壯,人人滿麵殺氣,隊伍勉強算得上齊整,但行進間卻談不上秩序嚴明。
或許他們在藩鎮軍中已是精銳存在,但跟反抗軍一比,就顯得勇武有餘紀律不足,失了渾然如一的整體性。
這三千武寧軍讓範子清看得上的地方,隻有一點:他們全部都是修行者。
禦氣境以上的占了四成,元神境有數十人,其中元神境後期多達七個,除了常懷遠自己,還有一名王極境。
很顯然,常懷遠是把還跟著自己的修行者,全都集中了起來,塞進了這支隊伍中。
三千將士雖然多穿皮甲,但禦氣境修行者的皮甲都是符甲,而禦氣境後期以上的將士,則是全副披掛的重鎧符甲。
無論如何,總是一份戰力。
常懷遠來到近前的時候,範子清沒有去譏諷對方,眉宇間不曾展露出絲毫優越感。雙方畢竟要並肩作戰,沒必要讓對方心裏有疙瘩。
“最新探報,吳軍先鋒騎兵剛剛占了鄒縣,我們全速奔進,今夜便能奇襲,出其不意之下當能收獲奇效。”範子清對常懷遠道。
吳軍先鋒騎兵經過不斷補充,已經達到了萬餘騎的規模,從武寧軍叛逃過去的四萬將士,如今就跟在吳軍先鋒騎兵後麵。
武寧軍經過鄒縣的時候,雖然擊敗了守城的袁承誌部曲,拿下了城池獲得過補給,但並沒有分兵駐守。
——在當時的情況下,分兵駐守無異於送人給吳軍。
現在吳軍占了鄒縣,那四萬武寧軍必然就在城池附近,所以大軍需要麵對的敵人,其實是五萬之眾!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不等後續大隊人馬跟進,僅憑先鋒精騎爭取戰果,饒是反抗軍戰力不俗,也必須奇襲。
——吳軍在誘降武寧軍時,保證過隻要他們迴頭,自家在武寧的家財就不會受到影響,但沒道理現在就讓他們迴去,連眼前的戰鬥都不參加。
他們可是戰士,不是別的什麽存在。
“範將軍決定就是,本將聽令行事。”常懷遠悶聲迴應。
若是放在之前,他這樣的一鎮節度使,未必瞧得上範子清這樣的反抗軍將領,哪怕對方是戰時大將。
但是到了今日,常懷遠已是沒有瞧不起任何人的底氣。
“既然如此,常將軍率部跟在反抗軍之後,待我部攻進城池,在城外兩翼牽製敵人,製造混亂擴大聲勢。”
範子清做出的部署讓常懷遠不甚開心,但他也知道這次作戰以反抗軍為主,武寧軍不可能承擔核心位置,隻得甕聲應諾領下軍令。
......
鄒縣。
統率吳軍先鋒精騎的將領是金陵吳氏子弟,吳廷弼。
夜晚巡視城防的時候,他的眼中笑意就沒有消散過,不斷鼓舞士卒,告訴他們,大丈夫建功立業、封妻蔭子就在當下。
他現在很是高興,因為自己的部曲從萬人一下子膨脹到了五萬人,這是夢裏都沒有的好事。
雖然這些武寧軍他隻是暫時擁有、調遣,但總歸是聽他號令,能夠為他的軍功出力。
吳軍將士被吳廷弼勉勵時,無不鬥誌昂揚。
此戰進展順利,大軍攻城掠地所向無敵,連像樣的抵抗都沒遇到,便已渡過黃河進占徐州,大舉進入中原,還得到了中原四鎮之主張京的投靠,給了眾人極大信心。
特別是這一路北進,一箭未發,一人未死,就讓武寧軍潰散大半,對方看到自己人就像看到虎狼一樣,隻顧著埋頭狂奔,根本不敢迴頭接戰,讓吳軍將士感覺自己就是天兵天將。
鄒縣城池是吳軍將士駐守,四萬武寧軍的營盤紮在城外。
為了避免武寧軍串聯謀劃什麽,又為了方便防守城池,抵禦來犯之敵,武寧軍的營盤建了兩座,吳廷弼讓兩座軍營分列城池左右。
巡查完完城池,吳廷弼帶著一隊親衛修行者,又去了武寧軍營地巡視。
他其實瞧不起這些武寧軍,畢竟他們都是逃兵,但他又需要依仗這些逃兵,來為自己沙場殺敵建立功勳,內心頗為矛盾。
這讓他在巡視武寧軍營地的時候,見到亂糟糟的景象,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的甚至坐在地上飲酒,沒個隊列沒個正形,也沒有一點鬥誌的兵油子,想到這個樣子無法良好的為自己沙場殺敵,成為自己建功的助力,就不由得怒從心生。
在麵露鄙夷不屑之色的同時,吳廷弼毫不客氣的冷臉訓斥,要求他們必須立馬整肅軍紀,否則軍法從事。
末了,吳廷弼寒聲道:“我建武軍向來軍紀嚴明、士卒悍勇,這才能席卷江南,戰無不勝,為吳王立下赫赫戰功!
“本將不知常懷遠是怎麽訓練部下的,讓你們散漫到這種程度,但本將要警告你們,爾等雖然歸降了吳國,但要想保住這身戰袍,以往在武寧的那些惡習就都得改掉!
“要是沒個戰士的樣子,那就不要想占著茅坑不拉屎!”
說著,吳廷弼又警告了營中主將張桂一番,讓他明日天亮後立即整頓軍紀,他午後來看結果,要是情況不能讓他滿意,對方這個剛剛上任的主將就不必做了。
吳廷弼惱火地離開軍營後,眾將校聚集在張桂身邊,一個個麵色不善,七嘴八舌的聲討起吳廷弼來:
“我們投降吳軍,是為了迴徐州去,吳廷弼這鳥廝讓我們跟著征戰也就罷了,還連軍糧都不給足,卻對我們又諸多苛求,實在是不當人子!”
“要我看,吳廷弼敢於這麽做,必然不會隻是他自己胡亂下令,而是得了吳王授意,我看吳王根本沒把我們放在眼裏!”
“不錯,吳軍已經占了徐州,手裏捏著我們的命脈,當然沒必要討好我們,隻會把我們當牛馬使喚!”
“看吳廷弼那目中無人的樣子,好像自己是天王老子一般,咱們跟著他必然討不到好,大戰一開,生死難料!”
“我們本就是外人,以吳廷弼這個態度,真到了戰陣拚殺的時候,大夥兒恐怕會淪為馬前卒,白白送死......”
“將軍,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眾將校義憤填膺,張桂何嚐不是如此?
吳軍誘降的時候,把條件說得好上了天,什麽隻要迴頭就能迴徐州,什麽大魚大肉都做好了可以敞開吃,什麽迴了徐州重建武寧軍,什麽將校官升一級等等。
可到了吳廷弼這裏,先是說什麽請他們勸降更多同袍,不然武寧軍想重建都沒有士卒,讓他們趁機為吳國立功,日後好獲得更多賞賜更高升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