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王師厚也好,耿安國也罷,名義上都是大晉之臣,就連即將跟趙氏作戰的魏氏與楊氏,都沒有打出反抗朝廷的旗幟。
當初趙氏代齊布告天下時,一方麵分封魏崇山、楊延廣,一方麵承認各節度使的權位,可是收獲了他們的謝恩上表,確立過君臣名分的。
這天下姓趙。
雖說趙氏在河北河東進行革新戰爭後,儼然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地方諸侯都不再跟朝廷一條心,但沒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聲討朝廷。
如今,無論是耿安國宣誓效忠於朝廷,還是王師厚表忠於趙寧麵前,某種程度上都是理所應當、順理成章的事。
趙寧沒道理不接受,也樂得接受。
王師厚的來見,讓趙寧確定了一件事。
魏氏沒有派遣高手支持王師厚。
此前楊氏高手接觸耿安國時,也不見魏氏修行者的身影。
從三家逐鹿中原的層麵說,能阻擾趙氏進入中原,讓自己少一個對手,魏氏肯定樂見其成,就算隻能拖延趙氏進入中原的步伐,也能有利於自己搶先攻占更多地盤,占據上風。
這是基本考量。
也隻是最基本的考量。
當前的形勢是,張京已經跟楊氏聯手——這個消息趙氏知道得很早,魏氏的探子、眼線沒道理不知道——這就產生了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現了打破中原戰局僵局的機會。
問題是,魏氏沒那麽容易攻進中原了。
機會是,魏氏可以選擇跟趙氏聯手,先擊敗楊氏與張京。這樣大家都少了一個半強勁對手。
這個時候,魏氏不派人阻擾大晉王師渡過黃河,也不派人聯絡王師厚與兗州防禦使給趙氏使絆子,就符合秦王國的現實需要。
當然,這是趙寧的分析,雖說立足於現實,合情合理,但魏氏的人一日不來見麵,提出聯手的請求,趙寧就一日不能真正確定。
任何事情都可能會有意外。
“王將軍的忠勇,我在乾符年間國戰時就已知曉。當初你我並肩浴血力克強敵,今日又能攜手共進討伐不臣,實是人生一大快事。”
趙寧露出淡淡的笑容,接受了王師厚的忠心,也應許了平盧軍參戰的請求,算是給了王師厚一份前程。
“大帥仁厚,多謝大帥!刀山火海,末將萬死不辭!”王師厚俯身再拜,激動得聲音發顫。
聲音發顫自然是表演,他雖然的確激動,但還不至於失態。隻不過,除了激動,他心中還有一份驚悸在。
剛剛趙寧特意提及了他國戰時的忠勇,這就是在敲打、警告他。
畢竟,當初王師厚可是差些被天元勸降,若不是趙寧及時出現製止,他早就成了綠營軍的一份子,實在談不上什麽忠勇。
趙寧是必然要平盧軍參戰的,把他們帶在身邊比把他們擺在身後,要讓人放心得多。
等到革新隊伍、革新人員進駐平盧軍,對他們進行思想認識上的改造,一切都會平順下來。
徐州。
吳軍正在大舉渡過淮河北上,對楊氏而言,進入中原的目標已經達成,接下來該考慮的問題是中原戰局。
議事堂中,楊延廣摸著胡須沉吟道:“趙氏大軍渡河南下,進占鄆州,兵進兗州,接下來就會西下;
“魏氏大軍正從關中東進,先鋒日夜攻打函穀關,大將軍已經趕過去幫助張京所部守關。
“諸位,我們獲得張京投靠,雖然實力大增,在中原之戰中也占據了主動,大軍可以縱橫馳騁,但也在事實上陷入了被兩麵夾擊的困境,接下來的局麵隻會更加艱險。
“如之奈何?”
眾人開始苦思對策,胸有丘壑的王載率先出聲,並且語出驚人:“王上,大軍想要破解困局,為今之計,隻有主動聯合魏氏!”
吳國官將都向他看過來,有人憤怒有人疑惑,有人欣賞有人不屑,楊延廣不動聲色的哦了一聲:“太傅可否詳說?”
王載沉穩道:“若是我們不聯合魏氏,那麽照眼下的形勢而言,魏氏跟楊氏就極有可能聯手,圖謀先行擊敗我們。
“中原之爭,我們得了張京為羽翼,已是搶占先機,成為了目前而言最強大的存在。
“趙氏不擊敗我們,就不可能取代我們在中原的大勢;魏氏不擊敗我們,連進入中原都做不到,談何爭奪中原?
“故而老臣認為,趙氏與魏氏必然聯手,我們唯有率先聯合其中一方,才能擊敗另一方,立於不敗之地!”
楊延廣點頭認可王載的道理。
吳國官將中有人讚同王載的意見,有人不讚同,有人部分讚同,建武軍節度使吳俊冷聲道:“聯合魏氏,說得輕巧。
“要魏氏大軍成為助力,我們就得打開函穀關,放對方進入張京的地盤,屆時王大人拿什麽保證,魏氏大軍會本本分分的橫穿張京的地盤,到東麵與我們一起對戰趙氏,而不是假道滅虢?
“若是魏氏大軍在半路突然調轉兵鋒,四下攻掠張京的藩鎮,我們豈不是引狼入室?
“屆時魏氏如若再跟趙氏聯手,對我們兩麵夾擊,那我們豈不是立馬被架在了火上烤?”
這的確是很有可能出現的情形,眾人相繼陷入沉思,有人看王載的目光頗為不善,有人期待他的解答。
楊延廣未作置評,隻是好整以暇等待王載的後文。
王載一副八風不動、老奸巨猾的樣子,麵不改色地道:
“凡事都有利弊,想要得到就必須付出,若是我們不能承擔風險,便也不能收獲成果——大軍出征中原難道是必勝之戰?
“我們從一開始就在冒險。關鍵隻在於風險大小,收獲多少。況且麻煩並非不能解決,風險並非不能一定程度上規避。
“魏氏進入張京地盤,四麵都是我們與張京的大軍,他們如果想要假道滅虢,立時就會被我們圍攻,憑什麽覺得自己必勝?
“而一旦魏氏率先挑起與我們的爭鬥,雙方兵馬陷入混戰,那不過是便宜了趙氏,平白讓趙氏輕鬆攻城掠地,甚至是在我們兩敗俱傷之時坐收漁利,對我們各個擊破!
“這種損人不利己,給旁人做嫁衣裳的事,魏氏為何要做?”
說到這,王載有意頓了頓,留給眾人思考的時間。
吳俊臉色微變,察覺到了自己的思慮不周、不長遠,但他並沒有立馬改變主意,因為道理隻是道理,萬一魏氏就是不長腦子呢?
王載向楊延廣拱了拱手:
“王上,我們除了跟魏氏簽訂盟約,讓他們不能中途叛變、失信於人、背負罵名、丟失人心、無法立足外,還可以跟魏氏相互質子,來確保雙方的聯合穩固。”
有現實利益的約束,還有質子這個環節,風險可謂是降到能降到的最低了,楊延廣陷入沉吟。
說到底,這不是楊氏逼迫魏氏,也不是楊氏一廂情願,而是雙方聯合符合彼此的需要。
吳俊又提出了質疑:“就算我們想要聯合,魏氏便一定會同意?
“魏氏大軍進入中原,周圍都是我們的城池、軍隊,相當於孤軍深入,置身於群狼環伺之境。他們憑什麽相信我們,確定我們不會在他們行軍途中,忽然對他們動手?”
這個問題,王載沒有接茬。
他眼觀鼻鼻觀心,隻是看著楊延廣,等對方拿主意,根本懶得理會吳俊,好似對方是空氣。
他將文官在麵對武將時,自認為具備的智商上的優越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剛剛其實說過了。
魏氏不應該假道滅虢,楊氏當然也不應該半道設伏,兩者都會讓魏氏與楊氏陷入混戰,使趙氏漁翁得利。
吳俊察覺到王載對自己的輕蔑,惱羞成怒,有心發作,卻忽然反應過來問題所在,發現在道理上說不過對方,隻能強行將到了嘴邊的話咽迴去,勉強忍耐,憋得臉紅脖子粗。
“太傅果然大才,孤這就遣使去聯絡魏氏。”最終,楊延廣拿定主意,決定試一試跟魏氏結盟。
......
潼關。
天明時分,魏無羨正在吃早飯,忽然有人來稟報:楊佳妮喊他出去有話要說。
“打都打了幾天了,這家夥有什麽話非得這個時候說?”魏無羨看了看剛端起來的冒著熱氣的小米粥,嘀咕一句,念念不舍地放下。
來到城頭,魏無羨發現半空中隻有楊佳妮一人,他嗬地輕笑一聲,對對方的來意已是有所預料,便也隻身升入半空。
“楊大將軍有何指教?”魏無羨裝模作樣抱了抱拳,閑散的意態中帶著幾分慵懶與漫不經心,就差捂著嘴打個哈欠。
楊佳妮乜斜他一眼,不想跟這廝廢話,直接進入主題:“王上派了使者來,打算跟你們結盟,一起對付趙氏。你有什麽話說?”
自從秦軍開始攻打函穀關,楊佳妮便帶著楊氏高手過來救火,兩軍浴血拚殺之際,她跟魏無羨也沒閑著,好生切磋了幾場。
最終的結果不好不壞,兩人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得誰,故而這一場戰對兩人來說打得索然無味。
魏無羨哈哈一笑,不甚在乎地調侃道:
“這該不會是你們的誘敵之計吧?假意跟我們結盟,放開函穀關讓我們進入中原,等我秦國大軍深入張京地盤之際,你們再四麵出擊,把我們圍殺於半途?”
楊佳妮耷拉下眼簾,“你覺得我們有這麽無聊?”
給趙氏作嫁衣裳的事,在楊佳妮嘴裏隻有無聊這個評價。
魏無羨摸了摸鼻子,“那倒也是。”
見魏無羨拿捏姿態,不表明態度,楊佳妮頗有些不耐煩,“別婆婆媽媽,你是不是還要迴去詢問秦王?”
魏無羨搖頭歎息,“這事兒根本不用問,問題是明擺著的。
“對你們而言,不怕秦軍進入中原後,假道滅虢去攻伐張京的城池,那是因為張京的地盤相當於你們的主場,且你們有足夠軍力確保自己的周全。
“但對我們而言,孤軍深入,四麵都是你們的人,稍有不慎出現什麽意外,就會萬劫不複,風險實在太大;
“就算我們最終成功擊敗趙氏,有張京的地盤擋在函穀關前,掐著我們的糧道、後路,也隨時都能切斷大軍跟關中的聯係。
“屆時趙氏退出中原,你我兩家相爭,我們可能討不到半分戰果不說,還可能被你們反戈一擊,全軍覆沒。
“這已經不是收獲太小的事,而是生死存亡。
“真到了那種局麵,這就不是在給你們做嫁衣裳了,而是被你們賣了還給你們掙錢,那是真正的舍己為人。
“所以魏氏與楊氏聯合這事,就算我同意,也說服不了秦國上下。”
當初趙氏代齊布告天下時,一方麵分封魏崇山、楊延廣,一方麵承認各節度使的權位,可是收獲了他們的謝恩上表,確立過君臣名分的。
這天下姓趙。
雖說趙氏在河北河東進行革新戰爭後,儼然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地方諸侯都不再跟朝廷一條心,但沒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聲討朝廷。
如今,無論是耿安國宣誓效忠於朝廷,還是王師厚表忠於趙寧麵前,某種程度上都是理所應當、順理成章的事。
趙寧沒道理不接受,也樂得接受。
王師厚的來見,讓趙寧確定了一件事。
魏氏沒有派遣高手支持王師厚。
此前楊氏高手接觸耿安國時,也不見魏氏修行者的身影。
從三家逐鹿中原的層麵說,能阻擾趙氏進入中原,讓自己少一個對手,魏氏肯定樂見其成,就算隻能拖延趙氏進入中原的步伐,也能有利於自己搶先攻占更多地盤,占據上風。
這是基本考量。
也隻是最基本的考量。
當前的形勢是,張京已經跟楊氏聯手——這個消息趙氏知道得很早,魏氏的探子、眼線沒道理不知道——這就產生了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現了打破中原戰局僵局的機會。
問題是,魏氏沒那麽容易攻進中原了。
機會是,魏氏可以選擇跟趙氏聯手,先擊敗楊氏與張京。這樣大家都少了一個半強勁對手。
這個時候,魏氏不派人阻擾大晉王師渡過黃河,也不派人聯絡王師厚與兗州防禦使給趙氏使絆子,就符合秦王國的現實需要。
當然,這是趙寧的分析,雖說立足於現實,合情合理,但魏氏的人一日不來見麵,提出聯手的請求,趙寧就一日不能真正確定。
任何事情都可能會有意外。
“王將軍的忠勇,我在乾符年間國戰時就已知曉。當初你我並肩浴血力克強敵,今日又能攜手共進討伐不臣,實是人生一大快事。”
趙寧露出淡淡的笑容,接受了王師厚的忠心,也應許了平盧軍參戰的請求,算是給了王師厚一份前程。
“大帥仁厚,多謝大帥!刀山火海,末將萬死不辭!”王師厚俯身再拜,激動得聲音發顫。
聲音發顫自然是表演,他雖然的確激動,但還不至於失態。隻不過,除了激動,他心中還有一份驚悸在。
剛剛趙寧特意提及了他國戰時的忠勇,這就是在敲打、警告他。
畢竟,當初王師厚可是差些被天元勸降,若不是趙寧及時出現製止,他早就成了綠營軍的一份子,實在談不上什麽忠勇。
趙寧是必然要平盧軍參戰的,把他們帶在身邊比把他們擺在身後,要讓人放心得多。
等到革新隊伍、革新人員進駐平盧軍,對他們進行思想認識上的改造,一切都會平順下來。
徐州。
吳軍正在大舉渡過淮河北上,對楊氏而言,進入中原的目標已經達成,接下來該考慮的問題是中原戰局。
議事堂中,楊延廣摸著胡須沉吟道:“趙氏大軍渡河南下,進占鄆州,兵進兗州,接下來就會西下;
“魏氏大軍正從關中東進,先鋒日夜攻打函穀關,大將軍已經趕過去幫助張京所部守關。
“諸位,我們獲得張京投靠,雖然實力大增,在中原之戰中也占據了主動,大軍可以縱橫馳騁,但也在事實上陷入了被兩麵夾擊的困境,接下來的局麵隻會更加艱險。
“如之奈何?”
眾人開始苦思對策,胸有丘壑的王載率先出聲,並且語出驚人:“王上,大軍想要破解困局,為今之計,隻有主動聯合魏氏!”
吳國官將都向他看過來,有人憤怒有人疑惑,有人欣賞有人不屑,楊延廣不動聲色的哦了一聲:“太傅可否詳說?”
王載沉穩道:“若是我們不聯合魏氏,那麽照眼下的形勢而言,魏氏跟楊氏就極有可能聯手,圖謀先行擊敗我們。
“中原之爭,我們得了張京為羽翼,已是搶占先機,成為了目前而言最強大的存在。
“趙氏不擊敗我們,就不可能取代我們在中原的大勢;魏氏不擊敗我們,連進入中原都做不到,談何爭奪中原?
“故而老臣認為,趙氏與魏氏必然聯手,我們唯有率先聯合其中一方,才能擊敗另一方,立於不敗之地!”
楊延廣點頭認可王載的道理。
吳國官將中有人讚同王載的意見,有人不讚同,有人部分讚同,建武軍節度使吳俊冷聲道:“聯合魏氏,說得輕巧。
“要魏氏大軍成為助力,我們就得打開函穀關,放對方進入張京的地盤,屆時王大人拿什麽保證,魏氏大軍會本本分分的橫穿張京的地盤,到東麵與我們一起對戰趙氏,而不是假道滅虢?
“若是魏氏大軍在半路突然調轉兵鋒,四下攻掠張京的藩鎮,我們豈不是引狼入室?
“屆時魏氏如若再跟趙氏聯手,對我們兩麵夾擊,那我們豈不是立馬被架在了火上烤?”
這的確是很有可能出現的情形,眾人相繼陷入沉思,有人看王載的目光頗為不善,有人期待他的解答。
楊延廣未作置評,隻是好整以暇等待王載的後文。
王載一副八風不動、老奸巨猾的樣子,麵不改色地道:
“凡事都有利弊,想要得到就必須付出,若是我們不能承擔風險,便也不能收獲成果——大軍出征中原難道是必勝之戰?
“我們從一開始就在冒險。關鍵隻在於風險大小,收獲多少。況且麻煩並非不能解決,風險並非不能一定程度上規避。
“魏氏進入張京地盤,四麵都是我們與張京的大軍,他們如果想要假道滅虢,立時就會被我們圍攻,憑什麽覺得自己必勝?
“而一旦魏氏率先挑起與我們的爭鬥,雙方兵馬陷入混戰,那不過是便宜了趙氏,平白讓趙氏輕鬆攻城掠地,甚至是在我們兩敗俱傷之時坐收漁利,對我們各個擊破!
“這種損人不利己,給旁人做嫁衣裳的事,魏氏為何要做?”
說到這,王載有意頓了頓,留給眾人思考的時間。
吳俊臉色微變,察覺到了自己的思慮不周、不長遠,但他並沒有立馬改變主意,因為道理隻是道理,萬一魏氏就是不長腦子呢?
王載向楊延廣拱了拱手:
“王上,我們除了跟魏氏簽訂盟約,讓他們不能中途叛變、失信於人、背負罵名、丟失人心、無法立足外,還可以跟魏氏相互質子,來確保雙方的聯合穩固。”
有現實利益的約束,還有質子這個環節,風險可謂是降到能降到的最低了,楊延廣陷入沉吟。
說到底,這不是楊氏逼迫魏氏,也不是楊氏一廂情願,而是雙方聯合符合彼此的需要。
吳俊又提出了質疑:“就算我們想要聯合,魏氏便一定會同意?
“魏氏大軍進入中原,周圍都是我們的城池、軍隊,相當於孤軍深入,置身於群狼環伺之境。他們憑什麽相信我們,確定我們不會在他們行軍途中,忽然對他們動手?”
這個問題,王載沒有接茬。
他眼觀鼻鼻觀心,隻是看著楊延廣,等對方拿主意,根本懶得理會吳俊,好似對方是空氣。
他將文官在麵對武將時,自認為具備的智商上的優越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剛剛其實說過了。
魏氏不應該假道滅虢,楊氏當然也不應該半道設伏,兩者都會讓魏氏與楊氏陷入混戰,使趙氏漁翁得利。
吳俊察覺到王載對自己的輕蔑,惱羞成怒,有心發作,卻忽然反應過來問題所在,發現在道理上說不過對方,隻能強行將到了嘴邊的話咽迴去,勉強忍耐,憋得臉紅脖子粗。
“太傅果然大才,孤這就遣使去聯絡魏氏。”最終,楊延廣拿定主意,決定試一試跟魏氏結盟。
......
潼關。
天明時分,魏無羨正在吃早飯,忽然有人來稟報:楊佳妮喊他出去有話要說。
“打都打了幾天了,這家夥有什麽話非得這個時候說?”魏無羨看了看剛端起來的冒著熱氣的小米粥,嘀咕一句,念念不舍地放下。
來到城頭,魏無羨發現半空中隻有楊佳妮一人,他嗬地輕笑一聲,對對方的來意已是有所預料,便也隻身升入半空。
“楊大將軍有何指教?”魏無羨裝模作樣抱了抱拳,閑散的意態中帶著幾分慵懶與漫不經心,就差捂著嘴打個哈欠。
楊佳妮乜斜他一眼,不想跟這廝廢話,直接進入主題:“王上派了使者來,打算跟你們結盟,一起對付趙氏。你有什麽話說?”
自從秦軍開始攻打函穀關,楊佳妮便帶著楊氏高手過來救火,兩軍浴血拚殺之際,她跟魏無羨也沒閑著,好生切磋了幾場。
最終的結果不好不壞,兩人半斤八兩,誰也奈何不得誰,故而這一場戰對兩人來說打得索然無味。
魏無羨哈哈一笑,不甚在乎地調侃道:
“這該不會是你們的誘敵之計吧?假意跟我們結盟,放開函穀關讓我們進入中原,等我秦國大軍深入張京地盤之際,你們再四麵出擊,把我們圍殺於半途?”
楊佳妮耷拉下眼簾,“你覺得我們有這麽無聊?”
給趙氏作嫁衣裳的事,在楊佳妮嘴裏隻有無聊這個評價。
魏無羨摸了摸鼻子,“那倒也是。”
見魏無羨拿捏姿態,不表明態度,楊佳妮頗有些不耐煩,“別婆婆媽媽,你是不是還要迴去詢問秦王?”
魏無羨搖頭歎息,“這事兒根本不用問,問題是明擺著的。
“對你們而言,不怕秦軍進入中原後,假道滅虢去攻伐張京的城池,那是因為張京的地盤相當於你們的主場,且你們有足夠軍力確保自己的周全。
“但對我們而言,孤軍深入,四麵都是你們的人,稍有不慎出現什麽意外,就會萬劫不複,風險實在太大;
“就算我們最終成功擊敗趙氏,有張京的地盤擋在函穀關前,掐著我們的糧道、後路,也隨時都能切斷大軍跟關中的聯係。
“屆時趙氏退出中原,你我兩家相爭,我們可能討不到半分戰果不說,還可能被你們反戈一擊,全軍覆沒。
“這已經不是收獲太小的事,而是生死存亡。
“真到了那種局麵,這就不是在給你們做嫁衣裳了,而是被你們賣了還給你們掙錢,那是真正的舍己為人。
“所以魏氏與楊氏聯合這事,就算我同意,也說服不了秦國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