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很想去一趟河北。”站在趙寧身邊的楊佳妮,看著一支支隊伍從麵前經過,略顯突兀地說了這麽一句話。
趙寧嗬嗬一笑:“想去便去,我總不會攔你。”
楊佳妮轉頭瞅了趙寧一眼:“你就如此確定,我去了河北不會鬧事。”
“當然。”
“你倒是對我挺有信心。”
“我是對大晉的事業很有信心。”
楊佳妮沉默下來。
她想去河北,是打算去看一看彼處的世道風貌。
趙寧眼下在徐州做的事,一方麵讓她感受到了濃烈的危機。
一夜之間,趙寧就能凝聚這麽多平民百姓的力量,讓對方甘願化身為戰士,為了大晉皇朝的目標而戰,那麽可以想象,一旦時間稍微長些,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會成為大晉戰士,他們可以爆發出來的力量堪稱無與倫比。
此時此刻,麵對趙寧高超的行事方法、鐵一般的事實,楊佳妮幾乎已經確認,她之前反駁趙寧的那些話,太過想當然了。
另一方麵,楊佳妮並不反感平民百姓,為了掀翻壓迫剝削奮軀而戰,恰恰相反,因為有起碼的善惡觀與是非觀,她頗為認同這種行為。
哪個正經人,願意看到達官顯貴相互勾結,肆意欺壓平民魚肉百姓呢?哪個正經人不想看到世間多一些善良美好?
“也不是所有的達官顯貴,都是罪行累累之輩,鄉紳教化鄉裏,地主保障地方耕種與糧食,很多人都有些造福桑梓的功勞。
“那些中小地主,其實有很多都是勤勤懇懇之輩。
“他們的家產是世代辛勞累積的,農忙時自己參與勞作,與自家佃戶相處得頗為融洽,雙方並不是你死我活的局麵,反而相互依存。”
楊佳妮忽然開口,眼神認真。
趙寧並沒有接話,一笑置之。
彼此之間沒有繼續交流。
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半句多。
趙寧從沒有認為所有地主大戶都該死,相反,大晉朝廷善待造福桑梓之人,也不會去戕害不曾魚肉鄉裏的大戶。
現在大晉的官員,都是傳統士子出身。
但天下不該有地主,也不該有佃戶,這是趙氏認為最大的道理。按照幹將的話說,生產資料得掌握在百姓手裏,勞動成果得用之於民。
強者不能剝削弱者,哪怕弱者認為那不是剝削;國家更不能剝削國人,哪怕國人心甘情願。
這跟“人是自由的,但沒有賣身為奴,放棄自己作為人的權利的自由”,是一個道理。
趙寧之所以沒有反駁楊佳妮,是因為不必反駁。若是楊佳妮連這點認知都不能保持,她也就沒法繼續為吳國而戰。因為那是不義之戰。
人不能認為自己是錯的,在做錯事。
人得認為道理掌握在自己手裏。
隊伍盡數離開,徐州城外空曠下來的時候,扈紅練來問趙寧,是不是要拆除那些棚子,趙寧的迴答是不必拆也不能拆,理由隻有一個:
日後可能還用得著。
楊佳妮聽出了趙寧的意思。
這是說吳國大軍把烽煙燒到武寧,維護庶族地主、寒門權貴的利益時,可能會造就大批流民。留著這些棚子,至少可以讓再度淪為難民的百姓,有個遮風擋雨之所。
楊佳妮眼簾低垂,心裏很是不痛快。
她不相信,吳國占據武寧後,會把原本美好的世界擊碎。
趙寧能讓武寧的百姓重建家園、安居樂業,吳國不能保持這種狀態也就算了,憑什麽還會讓百姓再度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也小覷吳國,太侮辱人了!
楊佳妮沒有反駁趙寧,雖然她很想。
她已經暗暗下定決心,等到吳國占據武寧時,一定會嚴肅軍紀,嚴格要求官吏做好撫民之事,好讓趙寧意識到自己錯看了楊氏。
趙寧眼角餘光瞥見了楊佳妮的麵容,雖然對方神色不明顯,但以他對楊佳妮的了解,自然能夠推測出對方心中所想。
這讓他嘴角浮現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如果楊氏大軍真能做到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楊氏的官吏能好生撫民,讓百姓的日子好過些,那他一定會很高興。
他不想看到本本分分、質樸善良的百姓受苦受難,那是不公平的,更不想自己離開後,他們又成為道旁餓殍、路邊白骨。
看了看四周,打算進城,完成收尾事宜的趙寧,注意到長興商號的人聚集在一起,遲遲沒有離去。
薛長興搓著手遠遠望著他,想靠近又不敢,方小翠把嘴唇咬得紙白,看他的目光既充滿崇敬,又不無哀怨,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畏懼,這種畏懼讓彼此間平生幾分疏離、陌生。
趙寧走了過去,笑著對方小翠道:“怎麽用這種目光看我,難不成還想裝作不認識我了,亦或是覺得我跟之前不是同一個人?”
方小翠委屈得小嘴都彎了,靠著一股子農家姑娘的倔強,勉強忍住眼淚,“趙大哥,你......你真是大晉太子嗎?”
趙寧擺擺手:“大晉太子怎麽了,大晉太子也是血肉之軀,也是一個會流血的普通人,也需要吃飯喝水,沒什麽了不起的。”
見趙寧神態舉止與以往無異,跟自己說話還是之前那個腔調,感受對方身上的親和之意,方小翠總算放下不少心。
確認趙寧沒變之後,她變得高興起來,揮舞著小拳頭激動地道:“我跟太子殿下同桌吃過飯,跟太子殿下是朋友,我可真,真.....”
她“真”了半天,也沒“真”出個所以然來,急得小臉紅撲撲的,趙寧接過話頭,豎起大拇指道:“真了不起。看來方姑娘不是凡人。”
得了趙寧的誇獎,方小翠更加開心,小眼睛彎成了月芽狀。
孫小芳不敢正視趙寧,一直微微低著頭,心裏對方小翠能跟趙寧自如說話,還能獲得對方的親近羨慕、佩服不已。
“時辰不早了,大夥兒忙了半天,也該餓了,咱們進城去找個酒樓,好好吃上一頓。”
趙寧看了看孫小芳、薛長興等人,“之前一直承蒙你們招待,這迴我終於可以迴請你們一頓,大夥兒都去。”
薛長興、孫小芳等人還在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接受邀請,方小翠已經率先拍手叫好,算是為眾人解決了難題。
去吃飯的路上,方小翠腳步雀躍,近乎是蹦蹦跳跳的跟在趙寧身邊,揪著他問東問西。
譬如說太子平時吃什麽,是不是頓頓大魚大肉,魚是不是都一樣重,菜切得是不是都一般大小。
又問伺候趙寧的人有多少,是不是每個都是二八年華的美貌丫鬟,住得房子是不是金子做的,照明是不是都用夜明珠等等。
趙寧的迴答讓她很失望,認為是辜負了自己的想象,但轉念又振奮起來,覺得太子殿下果然也不是天上的神人,跟大家沒那麽大隔閡。
......
趙寧在徐州有組織有規模地宣揚新學說新思想新法,一品樓帶著平民戰士在武寧州縣鄉裏進行革新戰爭,吳國大軍已經占據泗州時,鄆州的耿安國正處於極度焦躁中。
他已經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三天三夜,誰也不見,連送飯的丫鬟都不被準許入內。
外麵的人不知道耿安國在幹什麽,但都很清楚對方十分暴躁,不時能聽見砸東西的聲音。
義成軍幾位高級將領聚集在節度使府,急得也是團團轉。
“軍帥還沒有出來?”
“還沒有。”
“還在摔東西?”
“房子都要給掀了!”
“軍帥這到底是要幹什麽,有什麽事不能好好說,非得把自己關起來發脾氣?”
“我們同生共死這麽多年,一起從梁山來到鄆州,一起跟北胡大軍浴血拚殺百戰餘生,一起奪取鄆州做了這裏的主人,榮華富貴好不快活,二當家怎麽就把我們當成了外人?”
“唉,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義成軍的高級將領多半出自梁山,在場的都是耿安國的心腹臂膀,他們或慍怒,或不解,或憂愁,或難受,沒一個臉色好看的。
“眼下是非常之時,傳聞趙氏、魏氏、楊氏三家正在集結兵馬、整軍備戰,想來不日就會陸續進入中原。
“鄆州處於關鍵位置,大勢洪流來臨之際必然首當其衝,何去何從需要謹慎選擇,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的局麵。
“這種時候軍帥卻閉門不出,豈不是將鄆州架在火堆上烤?”
一位年過四旬的將領唉聲歎氣,言語中流露出對耿安國的不滿之意,話說完還看了看旁邊一位知天命年紀的男子。
這位男子國字臉,濃眉大眼,滿麵虯髯,一看就是光明磊落的義氣之輩,眼下正閉目養神。
這是昔日梁山山寨的大當家,如今的鄆州刺史,義成軍中地位僅次於耿安國的存在。
大當家沒有說話,在場其它幾位梁山將領卻都出聲附和,言語中都認為耿安國逃避現實、不負責任。
唯有一位而立之年的青年將領,一直繃著臉沒有開口,對眾人的意見不甚認同,目中還有悲憤之意。
趙寧嗬嗬一笑:“想去便去,我總不會攔你。”
楊佳妮轉頭瞅了趙寧一眼:“你就如此確定,我去了河北不會鬧事。”
“當然。”
“你倒是對我挺有信心。”
“我是對大晉的事業很有信心。”
楊佳妮沉默下來。
她想去河北,是打算去看一看彼處的世道風貌。
趙寧眼下在徐州做的事,一方麵讓她感受到了濃烈的危機。
一夜之間,趙寧就能凝聚這麽多平民百姓的力量,讓對方甘願化身為戰士,為了大晉皇朝的目標而戰,那麽可以想象,一旦時間稍微長些,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會成為大晉戰士,他們可以爆發出來的力量堪稱無與倫比。
此時此刻,麵對趙寧高超的行事方法、鐵一般的事實,楊佳妮幾乎已經確認,她之前反駁趙寧的那些話,太過想當然了。
另一方麵,楊佳妮並不反感平民百姓,為了掀翻壓迫剝削奮軀而戰,恰恰相反,因為有起碼的善惡觀與是非觀,她頗為認同這種行為。
哪個正經人,願意看到達官顯貴相互勾結,肆意欺壓平民魚肉百姓呢?哪個正經人不想看到世間多一些善良美好?
“也不是所有的達官顯貴,都是罪行累累之輩,鄉紳教化鄉裏,地主保障地方耕種與糧食,很多人都有些造福桑梓的功勞。
“那些中小地主,其實有很多都是勤勤懇懇之輩。
“他們的家產是世代辛勞累積的,農忙時自己參與勞作,與自家佃戶相處得頗為融洽,雙方並不是你死我活的局麵,反而相互依存。”
楊佳妮忽然開口,眼神認真。
趙寧並沒有接話,一笑置之。
彼此之間沒有繼續交流。
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半句多。
趙寧從沒有認為所有地主大戶都該死,相反,大晉朝廷善待造福桑梓之人,也不會去戕害不曾魚肉鄉裏的大戶。
現在大晉的官員,都是傳統士子出身。
但天下不該有地主,也不該有佃戶,這是趙氏認為最大的道理。按照幹將的話說,生產資料得掌握在百姓手裏,勞動成果得用之於民。
強者不能剝削弱者,哪怕弱者認為那不是剝削;國家更不能剝削國人,哪怕國人心甘情願。
這跟“人是自由的,但沒有賣身為奴,放棄自己作為人的權利的自由”,是一個道理。
趙寧之所以沒有反駁楊佳妮,是因為不必反駁。若是楊佳妮連這點認知都不能保持,她也就沒法繼續為吳國而戰。因為那是不義之戰。
人不能認為自己是錯的,在做錯事。
人得認為道理掌握在自己手裏。
隊伍盡數離開,徐州城外空曠下來的時候,扈紅練來問趙寧,是不是要拆除那些棚子,趙寧的迴答是不必拆也不能拆,理由隻有一個:
日後可能還用得著。
楊佳妮聽出了趙寧的意思。
這是說吳國大軍把烽煙燒到武寧,維護庶族地主、寒門權貴的利益時,可能會造就大批流民。留著這些棚子,至少可以讓再度淪為難民的百姓,有個遮風擋雨之所。
楊佳妮眼簾低垂,心裏很是不痛快。
她不相信,吳國占據武寧後,會把原本美好的世界擊碎。
趙寧能讓武寧的百姓重建家園、安居樂業,吳國不能保持這種狀態也就算了,憑什麽還會讓百姓再度陷於水深火熱之中?
這也小覷吳國,太侮辱人了!
楊佳妮沒有反駁趙寧,雖然她很想。
她已經暗暗下定決心,等到吳國占據武寧時,一定會嚴肅軍紀,嚴格要求官吏做好撫民之事,好讓趙寧意識到自己錯看了楊氏。
趙寧眼角餘光瞥見了楊佳妮的麵容,雖然對方神色不明顯,但以他對楊佳妮的了解,自然能夠推測出對方心中所想。
這讓他嘴角浮現出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如果楊氏大軍真能做到軍紀嚴明,與民秋毫無犯,楊氏的官吏能好生撫民,讓百姓的日子好過些,那他一定會很高興。
他不想看到本本分分、質樸善良的百姓受苦受難,那是不公平的,更不想自己離開後,他們又成為道旁餓殍、路邊白骨。
看了看四周,打算進城,完成收尾事宜的趙寧,注意到長興商號的人聚集在一起,遲遲沒有離去。
薛長興搓著手遠遠望著他,想靠近又不敢,方小翠把嘴唇咬得紙白,看他的目光既充滿崇敬,又不無哀怨,還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畏懼,這種畏懼讓彼此間平生幾分疏離、陌生。
趙寧走了過去,笑著對方小翠道:“怎麽用這種目光看我,難不成還想裝作不認識我了,亦或是覺得我跟之前不是同一個人?”
方小翠委屈得小嘴都彎了,靠著一股子農家姑娘的倔強,勉強忍住眼淚,“趙大哥,你......你真是大晉太子嗎?”
趙寧擺擺手:“大晉太子怎麽了,大晉太子也是血肉之軀,也是一個會流血的普通人,也需要吃飯喝水,沒什麽了不起的。”
見趙寧神態舉止與以往無異,跟自己說話還是之前那個腔調,感受對方身上的親和之意,方小翠總算放下不少心。
確認趙寧沒變之後,她變得高興起來,揮舞著小拳頭激動地道:“我跟太子殿下同桌吃過飯,跟太子殿下是朋友,我可真,真.....”
她“真”了半天,也沒“真”出個所以然來,急得小臉紅撲撲的,趙寧接過話頭,豎起大拇指道:“真了不起。看來方姑娘不是凡人。”
得了趙寧的誇獎,方小翠更加開心,小眼睛彎成了月芽狀。
孫小芳不敢正視趙寧,一直微微低著頭,心裏對方小翠能跟趙寧自如說話,還能獲得對方的親近羨慕、佩服不已。
“時辰不早了,大夥兒忙了半天,也該餓了,咱們進城去找個酒樓,好好吃上一頓。”
趙寧看了看孫小芳、薛長興等人,“之前一直承蒙你們招待,這迴我終於可以迴請你們一頓,大夥兒都去。”
薛長興、孫小芳等人還在猶豫,不知道該不該接受邀請,方小翠已經率先拍手叫好,算是為眾人解決了難題。
去吃飯的路上,方小翠腳步雀躍,近乎是蹦蹦跳跳的跟在趙寧身邊,揪著他問東問西。
譬如說太子平時吃什麽,是不是頓頓大魚大肉,魚是不是都一樣重,菜切得是不是都一般大小。
又問伺候趙寧的人有多少,是不是每個都是二八年華的美貌丫鬟,住得房子是不是金子做的,照明是不是都用夜明珠等等。
趙寧的迴答讓她很失望,認為是辜負了自己的想象,但轉念又振奮起來,覺得太子殿下果然也不是天上的神人,跟大家沒那麽大隔閡。
......
趙寧在徐州有組織有規模地宣揚新學說新思想新法,一品樓帶著平民戰士在武寧州縣鄉裏進行革新戰爭,吳國大軍已經占據泗州時,鄆州的耿安國正處於極度焦躁中。
他已經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三天三夜,誰也不見,連送飯的丫鬟都不被準許入內。
外麵的人不知道耿安國在幹什麽,但都很清楚對方十分暴躁,不時能聽見砸東西的聲音。
義成軍幾位高級將領聚集在節度使府,急得也是團團轉。
“軍帥還沒有出來?”
“還沒有。”
“還在摔東西?”
“房子都要給掀了!”
“軍帥這到底是要幹什麽,有什麽事不能好好說,非得把自己關起來發脾氣?”
“我們同生共死這麽多年,一起從梁山來到鄆州,一起跟北胡大軍浴血拚殺百戰餘生,一起奪取鄆州做了這裏的主人,榮華富貴好不快活,二當家怎麽就把我們當成了外人?”
“唉,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義成軍的高級將領多半出自梁山,在場的都是耿安國的心腹臂膀,他們或慍怒,或不解,或憂愁,或難受,沒一個臉色好看的。
“眼下是非常之時,傳聞趙氏、魏氏、楊氏三家正在集結兵馬、整軍備戰,想來不日就會陸續進入中原。
“鄆州處於關鍵位置,大勢洪流來臨之際必然首當其衝,何去何從需要謹慎選擇,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複的局麵。
“這種時候軍帥卻閉門不出,豈不是將鄆州架在火堆上烤?”
一位年過四旬的將領唉聲歎氣,言語中流露出對耿安國的不滿之意,話說完還看了看旁邊一位知天命年紀的男子。
這位男子國字臉,濃眉大眼,滿麵虯髯,一看就是光明磊落的義氣之輩,眼下正閉目養神。
這是昔日梁山山寨的大當家,如今的鄆州刺史,義成軍中地位僅次於耿安國的存在。
大當家沒有說話,在場其它幾位梁山將領卻都出聲附和,言語中都認為耿安國逃避現實、不負責任。
唯有一位而立之年的青年將領,一直繃著臉沒有開口,對眾人的意見不甚認同,目中還有悲憤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