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的確需要快速平定隴右,事情無法再拖片刻。
他本來是預計王極境們趕到隴右後,就能立即攻破隴山,擒殺魏無羨魏崇山,一舉擊潰鳳翔軍,在旦夕間確定大勢,而後傳檄平定州縣。
如今,增援的王極境們趕到隴右已經不少時間,戰事卻還在僵持,這已經超過皇朝接受限度。
別的不說,僅是調撥軍糧的戶部尚書、轉運使,就已經哭著喊著要上吊了。
前方六鎮大軍,每日消耗的糧食都是定額,糧食從江南運到隴右,路上人吃馬嚼的更是天文數字,而就近的關中在國戰時期就無力承擔多少軍糧。
大軍結束隴右戰事後,從彼處返迴各自藩鎮,同樣需要時間,軍糧的供應並不會因為戰事完結而立馬結束。
簡而言之,朝廷已經無糧。
雖說距離秋收已經沒有太久,但眼下朝廷根本拿不出那麽多糧食,讓六鎮大軍在隴右堅持到秋收之後糧食運達。
大軍必須盡快撤迴。
一旦軍中斷糧,六鎮大軍沒了吃的,絕對不會坐等餓死,如北胡大軍般劫掠地方,一路燒殺搶奪迴到本鎮,乃至順勢占據隴右、關中,割據造反,都是等閑。
到了那時,天下豈能不大亂?
天下一亂,世家們但凡不想被洪流摧毀,將被迫群起逐鹿,那就不是跟宋治談條件的問題了。
這般形勢,宋治跟世家們都看得明明白白。
聽到宋治問“有何良策”,陳詢跟韓昭同時暗鬆一口氣。
他倆覺得,對方這是在試探他們的口風。明知襄助魏氏的高手出自世家,宋治還這麽問,就是要他們提出條件。
如此看來,皇帝是打算跟世家談判了。
事情沒有走到最壞的那一步,兩人也不必被埋伏的高手圍殺而死,經曆剛剛一場煎熬的陳詢跟韓昭,都感到一陣慶幸。
夢寐以求的時刻終於到來,陳詢暗喜無限。
他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氣,今日這場談話將決定世家命運,由不得他不萬分小心。
“陛下,隴右戰事拖延,老臣忝為宰相,也如陛下一般憂心。事關國家社稷、江山穩固,隻要能平定叛賊,老臣甘願舍掉衰朽之軀。”
陳詢先是說了一番場麵話,表達世家跟皇帝的追求一樣,都是皇朝穩定——這樣大家才好享受百姓提供的榮華,見對方沒有什麽神色變化,他便接著往下說:
“遙想開朝立國之際,天下紛紛烽火連城,太祖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對天下英雄禮敬有加、一視同仁,於是各方豪傑雲集景從。
“最終匯成十三門第、十八將門,助太祖問鼎天下。
“五年國戰,陛下殫精竭慮、夙夜操勞,舉國同心同德,士人門第與將門勳貴,無不戮力而戰,期間死傷無數,可謂毀家紓難。
“大齊這才擊退北胡百萬大軍,保全了祖宗疆土與大齊社稷。”
說到這,陳詢有意停頓了片刻。
他剛剛說的這些,是在提醒宋治,沒有世家的支持,宋氏就不可能奪得江山成為皇族,也不可能戰勝外寇保全帝位。
這天下本就是世家與宋氏一起打下來保下來的,作為勝利者,權力富貴這些東西,大家理應都有一份。
就君臣名分來說,對宋氏而言,世家的功勞猶如天高,宋治怎能不善待有功之臣,反而磨刀霍霍意欲處之而後快?
既然宋治倒行逆施,那世家們群起反抗,幫一幫魏氏,表明自己的態度立場,豈不是理所應當?
這不是世家們的錯,宋治不應該怪他們,反而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改正。
如何改正?
做足了鋪墊,陳詢說出了世家訴求:
“麵對北胡百萬大軍,大齊姑且能夠戰而勝之,區區一個鳳翔軍,又何以能釀成大患?不過是小人蒙蔽了聖聽,讓我大齊皇朝無法再齊心協力而已!
“古語有雲,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倘若陛下能除掉這些小人,使得群臣百姓之言都能上達天聽,則宇內承平、海晏河清,國戰前的太平盛世,旦夕間便可重現!”
陳詢口中的小人,自然不是指代哪個具體的人,而是說的寒門官員整體。
說到這,陳詢伏地而拜,聲音變得悲愴,之前所言都是權力實利,接下來他開始立足大局,曉以大義:
“陛下,國戰之前,我大齊本有無數繁華,有強悍國力,就因為這些小人爭權奪利、殘害忠良,才使得朝野烏煙瘴氣、一團亂麻!
“大齊是一個巨人,但就因為這些人在,巨人十成之力發揮不出一成!”
“若非如此,區區北胡,化外之民蠻夷之邦,焉能趁虛而入,侵我江山,害我百姓,奪我錢糧,使皇朝蒙此大劫?
“萬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以天下蒼生為念,除此小人,遵循古禮古法,以先人之道治理天下,如此,則我大齊國祚必可延綿萬世!”
話說完,陳詢五體投地、埋首不起,仿佛還在痛哭流涕。
韓昭同樣是一臉悲愴的拜倒在地:“請陛下攘除奸邪,遵循古禮古法,以先人之道治天下,還四海清平!”
所謂古禮古法、先人之道,自然就是帝室與世家共天下,就是消除寒門官員。
這便是世家的條件。
當然,隻是說出來給宋治聽,等待還價的條件。
宋治望著地上的陳詢與韓昭,眼角抽搐、雙目如火。
......
陳詢之前雖然被宋治嚇著了,心裏敲起了退堂鼓,準備從一開始就少提點條件,避免獅子大張口,但轉念之間,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偉岸莫測的身影。
他及時醒悟:雖然在皇帝跟世家看來,自己是世家此次行動的領頭者,所作所為都是為世家整體發聲,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陳氏還有另外的選擇,就算跟宋治談崩了,也不至於完全沒有退路。
當然,如果能跟宋治談攏,讓對方同意帝室繼續與世家共天下,那是最好。
念及於此,陳詢有了底氣,恢複了鎮定,故而還是把既定說辭說給了宋治聽。
......
韓昭頗有些膽戰心驚。
之前因為皇帝的威壓,他心中也生出了恐懼感,想著是不是把條件主動降一降,免得觸怒了即將發狂的皇帝,導致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他本以為陳詢跟他同樣感受,不曾想對方竟然那般硬氣,好似全然沒受到之前氣氛的影響,半點兒也不怕死。
這哪裏還是個沒有骨頭的應聲蟲?
韓昭第一次覺得,自己有必要重新審視陳詢。
......
宋治很憤怒,出離的憤怒。
大齊承前朝開科舉之餘澤,他繼承曆代先帝之遺誌,終於將帝王中央集權、加強皇權的事業推上了嶄新的台階。
這些年來,無論是士人門第與將門勳貴之爭,還是寒門與世家之鬥,雙方在鬥得你死我活、難解難分之際,都需要、渴求他的垂憐、支持。
故而他一直算是高居雲端、俯瞰眾生,無人敢在他麵前巧言令色,無人敢於忤逆他的旨意,更遑論對他指三道四。
縱然皇權還未加強到頂峰,但在這段特殊時期,他已經體會到了極致皇權帶來的,掌握一切沒有掣肘的快意。
他早已習慣了這種快意!
現如今,世家不僅做了逆臣賊子,暗中襄助叛軍對抗朝廷,到了這崇文殿,陳詢竟然還敢教他做事,教他如何治理天下,要他剔除寒門勢力?
是可忍孰不可忍!
......
宋治勉強安耐住火氣:“宰相認為朕該除掉哪些小人?”
在陳詢聽來,宋治這就是在說不可能拔除整個寒門勢力,最多處理一些領頭者,壓縮寒門在朝堂上的力量,讓世家勢力能夠有所恢複。
陳詢大喜。
寒門勢力發展到現在,他已經不奢望朝堂上沒有寒門官員,這實在是太不現實,宋治不可能做出這麽大的讓步。
世家可以默許寒門掌控相當一部分權力,底線是大局得掌控在世家手裏,否則稱不上帝室與世家共天下。
在有皇帝撐腰的情況下,三省六部地方州縣包括各鎮大軍,有三四成寒門官員,是世家能夠接受的極限。
要實現這個意圖,讓寒門官員接受現實,就必須先撤掉對方幾個領頭者的權位,否則寒門勢力不會乖乖就範。
這麽多年來,世家先是被皇帝算計,而後又被寒門壓製,受了多少不公、丟了多少權位、損了多少富貴、忍了多少屈辱,一直隻能默默承受,無力扭轉局麵。
現在,借著隴右戰事,世家終於贏來了自己的轉機。
他們終於能反擊!
他們終於要開始反擊了!
陳詢站起身——談判講究的是關係對等,他不能再趴著,韓昭也站起來了。
勉強穩住心神,按下心中想要大肆揚眉吐氣的迫不及待,陳詢壓抑著顫動的嗓音道:
“參知政事高福瑞,曾在國戰最為關鍵的時候,被朝廷委以重任巡查前線,卻誤判北胡渡河南攻的形勢,導致西河城頃刻被奪,精銳王師折損五萬,鄆州防線差些被全盤打破,中原戰局險些墜落深淵,皇朝有傾覆之虞!
“此等小人,在後續國戰中,竟還一直在人前高談闊論,指點國戰形勢,好似自身全無過錯,恬不知恥到極點,已然引發民怨民憤。
“此人不除,人心不安!”
話說到最後,陳詢已是斬釘截鐵。
他的確是要扳倒高福瑞這個寒門官員的領頭羊,借此沉重打擊寒門官員的氣焰,但他說的全都是事實,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高福瑞這種人就該被治罪下獄。
聽罷陳詢的話,宋治眼中寒意如劍。
高福瑞是誰?對方身為駙馬,不僅是他的女婿,而且官居參知政事,是他的左膀右臂,其榮辱已經不是個人榮辱,而是直接關乎他這個皇帝的顏麵!
以陳詢所說的罪過懲治高福瑞,豈不是在向天下人表明,他這個皇帝既沒有任何識人之明,昏聵至極,又沒有庇護自家人的實力,軟弱可欺?
在宋治看來,陳詢這哪裏是在針對高福瑞、對付寒門官員,分明就是在打他這個皇帝的臉!
他豈能容忍,豈可姑息?
“宰相是在罵朕禍國殃民?”宋治盯著陳詢,字字誅心的問。
陳詢:“......”
他張了張嘴,一時之間,卻是不知道說什麽,他沒想到宋治的態度,忽然這麽堅決,竟然直接拒絕了他彈劾高福瑞的奏請。
高福瑞不能彈劾,那要壓製寒門,還能扳倒誰?
既然皇帝要保高福瑞,陳詢就隻能想到一個人。
“陛下恕罪,臣萬死也不敢有這種念頭。若無陛下英明睿智,哪有大齊國戰之勝?臣細想之下,也覺得高大人頗有功勳,且當日之敗,全是因為北胡狡猾,怪不得他。”
陳詢再度拜伏於地。
說完這話,他自認為翻過一篇,於是接著道:“貴妃自入宮城,不修德行,不遵祖訓,非止結黨營私,而且染指朝政。
“國戰之前,貴妃屢屢殘害忠良,鏟除異己不擇手段,已有擾亂超綱、妨害皇權之實,更且覬覦皇後之位,派人散播謠言造勢,以下犯上想要取而代之!
“當時便有人將其與陛下並稱,謂之‘二聖臨朝’,可見其禍患之大!
“此人不除,朝野不安!”
自從趙玉潔被宋治推到台麵上,做下種種打壓世家的事,陳詢這種身居高位的明眼人便知道,對方是宋治手中的棋子、刀劍,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在世家怒火熾烈,不滿達到頂峰,有失控之險的時候,把她丟出來平息世家怒火。
如今已是這種時候。
皇帝要保高福瑞就讓他保,對方畢竟是朝臣是駙馬,那趙玉潔就沒道理保了,她的任務即將完成,現在該到她發揮最後的作用。
陳詢認為皇帝必然同意他這個奏請。
他覺得對方沒理由不同意。
高福瑞、趙玉潔是寒門官員的兩隻領頭羊,是宋治的左膀右臂,隻有扳倒他倆中的至少一個,世家才能謀求打擊寒門勢力,重振自己在朝堂上的雄風。
除此之外,扳倒任何一個乃至一群寒門官員,都不能起到這個效果。
陳詢以為他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但他錯了。
錯得離譜。
非常離譜!
他本來是預計王極境們趕到隴右後,就能立即攻破隴山,擒殺魏無羨魏崇山,一舉擊潰鳳翔軍,在旦夕間確定大勢,而後傳檄平定州縣。
如今,增援的王極境們趕到隴右已經不少時間,戰事卻還在僵持,這已經超過皇朝接受限度。
別的不說,僅是調撥軍糧的戶部尚書、轉運使,就已經哭著喊著要上吊了。
前方六鎮大軍,每日消耗的糧食都是定額,糧食從江南運到隴右,路上人吃馬嚼的更是天文數字,而就近的關中在國戰時期就無力承擔多少軍糧。
大軍結束隴右戰事後,從彼處返迴各自藩鎮,同樣需要時間,軍糧的供應並不會因為戰事完結而立馬結束。
簡而言之,朝廷已經無糧。
雖說距離秋收已經沒有太久,但眼下朝廷根本拿不出那麽多糧食,讓六鎮大軍在隴右堅持到秋收之後糧食運達。
大軍必須盡快撤迴。
一旦軍中斷糧,六鎮大軍沒了吃的,絕對不會坐等餓死,如北胡大軍般劫掠地方,一路燒殺搶奪迴到本鎮,乃至順勢占據隴右、關中,割據造反,都是等閑。
到了那時,天下豈能不大亂?
天下一亂,世家們但凡不想被洪流摧毀,將被迫群起逐鹿,那就不是跟宋治談條件的問題了。
這般形勢,宋治跟世家們都看得明明白白。
聽到宋治問“有何良策”,陳詢跟韓昭同時暗鬆一口氣。
他倆覺得,對方這是在試探他們的口風。明知襄助魏氏的高手出自世家,宋治還這麽問,就是要他們提出條件。
如此看來,皇帝是打算跟世家談判了。
事情沒有走到最壞的那一步,兩人也不必被埋伏的高手圍殺而死,經曆剛剛一場煎熬的陳詢跟韓昭,都感到一陣慶幸。
夢寐以求的時刻終於到來,陳詢暗喜無限。
他情不自禁深吸一口氣,今日這場談話將決定世家命運,由不得他不萬分小心。
“陛下,隴右戰事拖延,老臣忝為宰相,也如陛下一般憂心。事關國家社稷、江山穩固,隻要能平定叛賊,老臣甘願舍掉衰朽之軀。”
陳詢先是說了一番場麵話,表達世家跟皇帝的追求一樣,都是皇朝穩定——這樣大家才好享受百姓提供的榮華,見對方沒有什麽神色變化,他便接著往下說:
“遙想開朝立國之際,天下紛紛烽火連城,太祖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對天下英雄禮敬有加、一視同仁,於是各方豪傑雲集景從。
“最終匯成十三門第、十八將門,助太祖問鼎天下。
“五年國戰,陛下殫精竭慮、夙夜操勞,舉國同心同德,士人門第與將門勳貴,無不戮力而戰,期間死傷無數,可謂毀家紓難。
“大齊這才擊退北胡百萬大軍,保全了祖宗疆土與大齊社稷。”
說到這,陳詢有意停頓了片刻。
他剛剛說的這些,是在提醒宋治,沒有世家的支持,宋氏就不可能奪得江山成為皇族,也不可能戰勝外寇保全帝位。
這天下本就是世家與宋氏一起打下來保下來的,作為勝利者,權力富貴這些東西,大家理應都有一份。
就君臣名分來說,對宋氏而言,世家的功勞猶如天高,宋治怎能不善待有功之臣,反而磨刀霍霍意欲處之而後快?
既然宋治倒行逆施,那世家們群起反抗,幫一幫魏氏,表明自己的態度立場,豈不是理所應當?
這不是世家們的錯,宋治不應該怪他們,反而應該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及時改正。
如何改正?
做足了鋪墊,陳詢說出了世家訴求:
“麵對北胡百萬大軍,大齊姑且能夠戰而勝之,區區一個鳳翔軍,又何以能釀成大患?不過是小人蒙蔽了聖聽,讓我大齊皇朝無法再齊心協力而已!
“古語有雲,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倘若陛下能除掉這些小人,使得群臣百姓之言都能上達天聽,則宇內承平、海晏河清,國戰前的太平盛世,旦夕間便可重現!”
陳詢口中的小人,自然不是指代哪個具體的人,而是說的寒門官員整體。
說到這,陳詢伏地而拜,聲音變得悲愴,之前所言都是權力實利,接下來他開始立足大局,曉以大義:
“陛下,國戰之前,我大齊本有無數繁華,有強悍國力,就因為這些小人爭權奪利、殘害忠良,才使得朝野烏煙瘴氣、一團亂麻!
“大齊是一個巨人,但就因為這些人在,巨人十成之力發揮不出一成!”
“若非如此,區區北胡,化外之民蠻夷之邦,焉能趁虛而入,侵我江山,害我百姓,奪我錢糧,使皇朝蒙此大劫?
“萬望陛下以江山社稷為重,以天下蒼生為念,除此小人,遵循古禮古法,以先人之道治理天下,如此,則我大齊國祚必可延綿萬世!”
話說完,陳詢五體投地、埋首不起,仿佛還在痛哭流涕。
韓昭同樣是一臉悲愴的拜倒在地:“請陛下攘除奸邪,遵循古禮古法,以先人之道治天下,還四海清平!”
所謂古禮古法、先人之道,自然就是帝室與世家共天下,就是消除寒門官員。
這便是世家的條件。
當然,隻是說出來給宋治聽,等待還價的條件。
宋治望著地上的陳詢與韓昭,眼角抽搐、雙目如火。
......
陳詢之前雖然被宋治嚇著了,心裏敲起了退堂鼓,準備從一開始就少提點條件,避免獅子大張口,但轉念之間,腦海裏浮現出一個偉岸莫測的身影。
他及時醒悟:雖然在皇帝跟世家看來,自己是世家此次行動的領頭者,所作所為都是為世家整體發聲,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陳氏還有另外的選擇,就算跟宋治談崩了,也不至於完全沒有退路。
當然,如果能跟宋治談攏,讓對方同意帝室繼續與世家共天下,那是最好。
念及於此,陳詢有了底氣,恢複了鎮定,故而還是把既定說辭說給了宋治聽。
......
韓昭頗有些膽戰心驚。
之前因為皇帝的威壓,他心中也生出了恐懼感,想著是不是把條件主動降一降,免得觸怒了即將發狂的皇帝,導致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他本以為陳詢跟他同樣感受,不曾想對方竟然那般硬氣,好似全然沒受到之前氣氛的影響,半點兒也不怕死。
這哪裏還是個沒有骨頭的應聲蟲?
韓昭第一次覺得,自己有必要重新審視陳詢。
......
宋治很憤怒,出離的憤怒。
大齊承前朝開科舉之餘澤,他繼承曆代先帝之遺誌,終於將帝王中央集權、加強皇權的事業推上了嶄新的台階。
這些年來,無論是士人門第與將門勳貴之爭,還是寒門與世家之鬥,雙方在鬥得你死我活、難解難分之際,都需要、渴求他的垂憐、支持。
故而他一直算是高居雲端、俯瞰眾生,無人敢在他麵前巧言令色,無人敢於忤逆他的旨意,更遑論對他指三道四。
縱然皇權還未加強到頂峰,但在這段特殊時期,他已經體會到了極致皇權帶來的,掌握一切沒有掣肘的快意。
他早已習慣了這種快意!
現如今,世家不僅做了逆臣賊子,暗中襄助叛軍對抗朝廷,到了這崇文殿,陳詢竟然還敢教他做事,教他如何治理天下,要他剔除寒門勢力?
是可忍孰不可忍!
......
宋治勉強安耐住火氣:“宰相認為朕該除掉哪些小人?”
在陳詢聽來,宋治這就是在說不可能拔除整個寒門勢力,最多處理一些領頭者,壓縮寒門在朝堂上的力量,讓世家勢力能夠有所恢複。
陳詢大喜。
寒門勢力發展到現在,他已經不奢望朝堂上沒有寒門官員,這實在是太不現實,宋治不可能做出這麽大的讓步。
世家可以默許寒門掌控相當一部分權力,底線是大局得掌控在世家手裏,否則稱不上帝室與世家共天下。
在有皇帝撐腰的情況下,三省六部地方州縣包括各鎮大軍,有三四成寒門官員,是世家能夠接受的極限。
要實現這個意圖,讓寒門官員接受現實,就必須先撤掉對方幾個領頭者的權位,否則寒門勢力不會乖乖就範。
這麽多年來,世家先是被皇帝算計,而後又被寒門壓製,受了多少不公、丟了多少權位、損了多少富貴、忍了多少屈辱,一直隻能默默承受,無力扭轉局麵。
現在,借著隴右戰事,世家終於贏來了自己的轉機。
他們終於能反擊!
他們終於要開始反擊了!
陳詢站起身——談判講究的是關係對等,他不能再趴著,韓昭也站起來了。
勉強穩住心神,按下心中想要大肆揚眉吐氣的迫不及待,陳詢壓抑著顫動的嗓音道:
“參知政事高福瑞,曾在國戰最為關鍵的時候,被朝廷委以重任巡查前線,卻誤判北胡渡河南攻的形勢,導致西河城頃刻被奪,精銳王師折損五萬,鄆州防線差些被全盤打破,中原戰局險些墜落深淵,皇朝有傾覆之虞!
“此等小人,在後續國戰中,竟還一直在人前高談闊論,指點國戰形勢,好似自身全無過錯,恬不知恥到極點,已然引發民怨民憤。
“此人不除,人心不安!”
話說到最後,陳詢已是斬釘截鐵。
他的確是要扳倒高福瑞這個寒門官員的領頭羊,借此沉重打擊寒門官員的氣焰,但他說的全都是事實,於情於理於公於私,高福瑞這種人就該被治罪下獄。
聽罷陳詢的話,宋治眼中寒意如劍。
高福瑞是誰?對方身為駙馬,不僅是他的女婿,而且官居參知政事,是他的左膀右臂,其榮辱已經不是個人榮辱,而是直接關乎他這個皇帝的顏麵!
以陳詢所說的罪過懲治高福瑞,豈不是在向天下人表明,他這個皇帝既沒有任何識人之明,昏聵至極,又沒有庇護自家人的實力,軟弱可欺?
在宋治看來,陳詢這哪裏是在針對高福瑞、對付寒門官員,分明就是在打他這個皇帝的臉!
他豈能容忍,豈可姑息?
“宰相是在罵朕禍國殃民?”宋治盯著陳詢,字字誅心的問。
陳詢:“......”
他張了張嘴,一時之間,卻是不知道說什麽,他沒想到宋治的態度,忽然這麽堅決,竟然直接拒絕了他彈劾高福瑞的奏請。
高福瑞不能彈劾,那要壓製寒門,還能扳倒誰?
既然皇帝要保高福瑞,陳詢就隻能想到一個人。
“陛下恕罪,臣萬死也不敢有這種念頭。若無陛下英明睿智,哪有大齊國戰之勝?臣細想之下,也覺得高大人頗有功勳,且當日之敗,全是因為北胡狡猾,怪不得他。”
陳詢再度拜伏於地。
說完這話,他自認為翻過一篇,於是接著道:“貴妃自入宮城,不修德行,不遵祖訓,非止結黨營私,而且染指朝政。
“國戰之前,貴妃屢屢殘害忠良,鏟除異己不擇手段,已有擾亂超綱、妨害皇權之實,更且覬覦皇後之位,派人散播謠言造勢,以下犯上想要取而代之!
“當時便有人將其與陛下並稱,謂之‘二聖臨朝’,可見其禍患之大!
“此人不除,朝野不安!”
自從趙玉潔被宋治推到台麵上,做下種種打壓世家的事,陳詢這種身居高位的明眼人便知道,對方是宋治手中的棋子、刀劍,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在世家怒火熾烈,不滿達到頂峰,有失控之險的時候,把她丟出來平息世家怒火。
如今已是這種時候。
皇帝要保高福瑞就讓他保,對方畢竟是朝臣是駙馬,那趙玉潔就沒道理保了,她的任務即將完成,現在該到她發揮最後的作用。
陳詢認為皇帝必然同意他這個奏請。
他覺得對方沒理由不同意。
高福瑞、趙玉潔是寒門官員的兩隻領頭羊,是宋治的左膀右臂,隻有扳倒他倆中的至少一個,世家才能謀求打擊寒門勢力,重振自己在朝堂上的雄風。
除此之外,扳倒任何一個乃至一群寒門官員,都不能起到這個效果。
陳詢以為他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但他錯了。
錯得離譜。
非常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