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寧在一處坍圮的女牆前站定,縱目俯瞰在城外收斂屍體、相安無事的兩軍將士:


    “蒙哥迴了隴右,但其麾下僅存的三名王極境,倒是派了兩個到中原來,以彌補楊柳城之戰後,對方王極境修行者數量的缺失。


    “這不是什麽大事,但根據我接到的消息,察拉罕與博爾術南下的部曲中,各有幾名元神境後期巔峰的修行者,很有可能即將成就王極境。


    “我暫時無法恢複戰力,接下來的戰事,還需要多多依仗各位。”


    聽到趙寧這麽說,宋明等人大驚失色:“如此說來,我們在王極境修行者的數量上,不是又快要陷入明顯劣勢了?這可不利於國戰大局啊!”


    趙寧搖了搖頭,不以為然地淡淡道:“但凡曠日持久的大戰,總有舊的王極境不停戰死,也總有新的王極境不斷誕生。


    “天元大軍中會有元神境後期的修行者,即將突破瓶頸進入新的天地,我大齊軍中同樣不缺這樣的人傑。


    “在局部戰場上,誰搶先一步達成王極境,誰就能主宰戰場贏得勝利;在國戰大勢上,哪一方的新增的王極境多,哪一方就能手握決定勝負的戰機。”


    說到這,趙寧輕歎一聲,麵對腳下殘酷的戰場,話音有片刻的停頓。


    一具具麵目全非的屍體,被將士們抬上板車,像爛魚一樣堆在一起。


    這些血染戰袍、手腳不全,乃至身首異處、髒腑橫流的死寂屍體,在前一天還是活蹦亂跳的熱血兒郎。


    可現在,他們的熱血冷了,他們的屍體涼了,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故事戛然而止,他們留下的痕跡會飄散在晚風裏。


    那些曾被他們當作安身保命之本、建功立業之憑、保家衛國之基的兵刃,如今荒草一樣散在各處,在蔓延的血泊裏起起伏伏。


    握著它們的人已經消失在世間,可它們不會。


    它們會被收集起來,並發放給下一個作戰的勇士,去殺戮更多鮮活的生命,直到握著它們的勇士也死去,直到自身崩壞被迴爐重煉。


    在這片人命如草芥的戰場上,多半普通人會死於非命,半數修行者會命喪九泉,能夠成就元神境的百中無一。


    一萬個活生生的人成為屍體,用神魂與鮮血作為土壤,可能才能培植出一個王極境。


    隻有成為王極境,才能靠一己之力,決定局部戰場的勝負,才能對國戰大局產生實質影響。


    如果隻是元神境、禦氣境,那就需要很大的數量聚集在一起,抱成團,靠著艱難拚殺,才有可能扭轉、決定一場戰鬥的走向。


    世人都知道,戰爭年代,包括王極境在內,精銳、高階修行者的數量,會比太平時節多很多。


    可很少有人去深究,這些新增的高手強者,是在一場場九死一生的戰鬥中磨礪出來的,是踩著同袍與敵人的屍體,一步步提升境界的。


    一將功成萬骨枯,再殘忍的養蠱之法,也沒有戰爭這麽可怕。


    更令人絕望的是,成為王極境並不是終點,王極境也會死,有些時候甚至會死得很突兀、很簡單。


    可如果沒有這一場場戰鬥,沒有一片一片戰死的大好兒郎,就不會有那麽多精銳、高階修行者,更不會有那麽多王極境,也難以鍛造出更高修為的存在。


    元木真能夠成為天人境,以一己之力改變草原、征服草原,固然是有千年罕見的天賦。


    可如果沒有一場場戰鬥,沒有成千上萬的人命,他也不可能成為天人境,至少,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就是天人境。


    而他的麾下,更加不可能有那麽多百煉成鋼的王極境、元神境,能夠助他橫平萬裏山川。


    他也就沒有挑戰大齊,覆滅大齊的資格。


    “要贏得這場規模浩大的戰爭,我們需要很多高手強者,更需要源源不斷的王極境。


    “諸位都是王極境的老人了,城中有不少良才,為鄆州為國戰,還望諸位能夠多多指點他們。”


    趙寧說出了心中的打算。


    宋明等人麵麵相覷,他們可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哪會輕易指點其他修行者?就算指點也是指點自己的族人門生,不會教授外人什麽。


    “大總管放心,我們會照辦。”宋明表明了態度。


    另外兩名王極境,也都是點頭應和。


    趙寧隻看他們不情不願的眼色,就知道這事可能性不大,縱然他強迫,對方大概也隻會敷衍了事。


    對此,趙寧早有預料,他並沒有指望這些人深明大義。


    一百多年物欲橫流的太平生活,早就把人培養成了自私自利的存在,更何況大齊的文武之爭、世家寒門之爭還就在眼前,血淋淋的過往並不好消弭。


    趙寧此時跟他們說這些,不過是通知他們一聲。


    接下來,他除了自己修煉,會大規模指點鄆州的精銳修行者,幫助他們盡快提升境界。


    可想而知,一旦境界提升,受了他這麽大的恩惠,那些軍中將校,都會成為他的“門生”,整支軍隊恐怕都得漸漸成為效忠他個人的私軍。


    到了那時,宋明等人可就怪不得趙寧,也不能指摘他了。


    趙寧縱目遠眺,目光越過天元大軍營地,看向南方天際。


    要想軍中修行者得到充分磨礪,打熬出更高的境界,需要的是勝利的戰役,而不是失敗的,最不濟也得是勢均力敵的。


    戰敗了,將士們情誌鬱結不說,還會死得差不多,哪裏能有多少修行者成長起來?


    他得盡量保證,發生在各地的戰役不能敗得太慘,要讓齊軍中的精銳修行者,能夠得到更多成長機會。


    這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城外沒有王極境中期的修行者攔路,這件事做起來無非就是麻煩一些。


    趙寧已有打算。


    ......


    從城頭迴到用作中軍大帳的大宅,趙寧站在沙盤前,望著整個國戰戰場陷入沉思。


    帳中的參軍、書吏,見他獨自沉吟,都不自覺的放輕了手腳,不敢有分毫打擾。


    國戰四大戰場,現在可以細分為五個了,除了隴右他不用過多考量,黃河南北的戰局,他每天都要一步步推演。


    隴右軍在西域作戰多年,多半都是精銳,無論寒門軍隊還是魏氏主事的部曲,都不是中原齊軍可比。


    如今蒙哥重傷,麾下隻有一個現成的王極境,想要在魏無羨手下突破隴山防線,難度不小。


    最重要的是河東。


    沒有趙氏、楊氏帶著河東軍守住晉地,察拉罕麾下二十萬大軍一旦南下,中原戰局立馬就會崩潰。


    但最穩固的其實也是河東。


    一年過去了,由趙氏族人——包括戰前被刻意培養的旁支、遠親子弟——作為骨幹的河東軍,無論規模還是精銳程度,都已今非昔比。


    族中修行者不僅有改良過的《青雲訣》,還有趙玄極指點修為,更有海量修煉資源。經過這麽久的沙場磨煉,很多人的境界都得到了極大提升。


    到了今日,靠著天塹雄關沒有太大損失的趙氏修行者,在高手強者上的力量,不是大齊別的軍隊能夠望其項背的。


    隻不過這些人沒有完全把戰力發揮出來。


    趙寧在等一個時機。


    他原本以為,從達旦部南下的戰士,會被派到河東增強攻勢,如果是那樣,趙氏隱藏的這些高手強者,就會爆發出自己該有的力量,給察拉罕一個當頭棒喝。


    依照眼下河東軍表現出的戰力,如果再有七萬生力軍,河東就會守不住,蕭燕應該把兵力投入河東——可她並沒有這樣做。


    趙寧琢磨多時,也沒有想明白原因。


    就好像對方堅信趙氏難以對付,不可能成為突破口。


    察拉罕沒有得到援軍,趙寧也就沒有把這份力量顯露出來,畢竟就算顯露出這份實力,眼下也不可能一下子徹底擊敗察拉罕。


    能夠守住河東,跟能擊敗察拉罕,中間有太長的距離:野戰反擊,占據上風,有勝利,奪城,決定性勝利——每進一個階段,都需要高一分的戰力。


    既然察拉罕沒有援軍,那麽趙寧的打算就是,等到河東軍的實力積累到,能夠迅速完敗察拉罕的時候,再把實力爆發出來。


    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意外。縱然有意外,也有力量從容應對。


    其次是河北戰場。


    要不是有河北一二十股義軍,同時鬧出了攻州陷縣的非凡動靜,而且還把各地駐軍耍得團團轉,取得了殺官屠軍、搶奪糧秣的巨大戰果,原本已經集結起來的十餘萬綠營軍,就會渡河南下。


    從達旦部調來的十五萬戰士,也不會隻有七萬增援博爾術。


    若是十五萬達旦部戰士,跟十餘萬綠營軍一起投入到了正麵戰場,無論河東還是鄆州,都很難再支撐下去。


    現在蕭燕手握十餘萬綠營軍,在各州少量駐軍的引領下,配合八萬達旦部戰士,已經開始大規模分片圍剿各地義軍。


    根據趙寧得到的消息,蕭燕沒有把大軍分散開,而是選定了包括白洋澱在內的部分義軍相對集中盤踞的地帶,作為第一場大戰的目標。


    她讓大軍先在外圈排開陣仗形成包圍之勢,而後拉網一樣前進,不斷縮小包圍圈,想要將白洋澱等地的義軍,圍殲在包圍圈中央。


    解決了一個地方,再趕去下一個地方,確保每次作戰都有絕對優勢兵力,可以形成鐵通般的包圍圈,不給義軍任何逃出生天的機會。


    在迴鄆州之前,趙寧已經給黃遠岱去了信,讓對方早做準備,找準包圍相對薄弱的地帶,尋機突圍。


    這本是一場幾乎沒有生還餘地的戰爭,但蕭燕偏偏把蘇葉青帶在了身邊,這就讓黃遠岱能夠做到知己知彼。


    一品樓、長河船行在各地眼線眾多,駐紮各州的北胡大軍中,還不乏蘇葉青麾下一品樓修行者,隱蔽控製的部落戰士。


    有他們配合,這場戰爭並不是沒有機會。


    第三重要的戰場,當然是鄆州。


    這裏沒什麽好說的,暫時仍是僵持之局。


    最後就是博爾術跟趙玉潔,在曹州南部一線的對峙。


    雙方之間的較量,會打成什麽樣子,趙寧也拿不準。


    不過沒關係,無論他們打成什麽樣子,趙寧都想好了應對之法。


    ......


    趙寧的目光,最後落在中原,聚焦於汴梁。


    汴梁還是那個汴梁,然而汴梁周邊的形勢,已經跟之前有天差地別。


    楊柳城之役後,中原大軍都成了節度使的藩鎮軍,有的在汴梁附近,有的不在。


    汴梁還是東京,沒有劃給哪個節度使,但現宣武軍節度使的地盤,就在汴梁旁邊。


    宣武軍節度使是張京。


    至於皇後,人還在汴梁,但能夠直接調動的軍隊,隻有三萬扈從軍。


    當然,名義上她還是坐鎮東京,主持中原大局,趙玉潔也要聽調。而實際上,有皇帝在上麵撐著,趙玉潔並不會聽她指揮了,後者實際能調度的大軍更多。


    在趙七月迴到汴梁穩住大局時,她的任務就完成了一半,取得楊柳城大捷後,聲威達到頂峰。趙寧想要趙七月到的事,對方已經全部做完。


    接下來該如何呢?


    不久之後,皇帝肯定會調趙七月迴去。他已經駕空了趙七月,讓後者無所事事了,過一段時間再調迴去,就順理成章。


    但趙七月不想再迴到皇帝身邊,當那個注定要被廢掉的皇後。


    於是趙寧就得打算打算。


    這個打算並不難做。


    關鍵就在於一點。


    七萬達旦部戰士需不需要來鄆州。


    如果鄆州有希望被快速攻下,那自然要來——但這個可能性不大,之前二十萬天元大軍也沒做到這事。


    再就是,如果鄆州有出城反擊之力,那達旦部戰士也得來助戰。


    這方麵趙寧可以控製。


    他要做的就是這個。


    而一旦達旦部戰士不來鄆州,那他們會被博爾術派去何處?


    派去何處對博爾術最有用?


    趙寧幫博爾術仔細分析了幾遍。


    他得出了結論。


    於是他派人給趙七月送去的信上,寫了這樣一句話:中原戰火,即將重燃。


    ......


    迴到起居的院子,趙寧在屋中盤膝而坐,閉上了雙眼。


    他腦海中浮現出的,是當初在燕平鎮國公府的地下室裏,自己構建的那副代表大齊皇帝、衙門、世家力量的乾坤圖。


    今時已經大大不同於往日。


    他將這幅圖,從自己的腦海裏抹了去。


    取而代之的,是大齊江山圖。


    他很快在這副州縣分明、節度使藩鎮錯落的社稷圖上落子,一如棋子落棋盤。


    不知過了很久,他嘴角浮現出一絲笑意。


    接下來這幾年,注定是天下大變的幾年。


    戰場是大齊跟北胡的戰場,交戰的雙方是大齊王師跟北胡大軍,但即將在這副棋盤上林立如山的棋子,卻隻會代表一個含義。


    群雄並起!


    ———————


    第五卷,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一氏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蓬蒿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蓬蒿人並收藏第一氏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