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城潰兵已經有序前往大軍左翼集結,在陳奕等人的引導下,亂糟糟的場麵總算是漸漸平複了下來。
而後一個渾身浴血、瘸著腿佝僂著背的將領,踉踉蹌蹌來到了土包前,兀一看到趙寧,便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他沙啞著嗓音悲唿道:“趙將軍!卑職西河城防禦使賀平,拜見趙將軍......多謝趙將軍相救之恩,卑職永生不忘......”
賀平碰到陳奕的時候,就知道了來的是趙寧,眼下跌跌撞撞來到土包前,第一聲高唿中,便充滿了痛苦悲憤,但在後續說話的時候,卻幾度欲言又止。
末了,五官扭曲,滿麵通紅的賀平,以頭搶地:“卑職願為馬前卒,請趙將軍許卑職出戰西河城!”
趙寧掃了一眼賀平身上的傷勢,發現對方情況恨不樂觀,以對方的氣機萎靡程度,還能行動自如沒有倒下去,已經是出人意料。
趙寧不覺得賀平能夠繼續作戰:“賀將軍還是先下去吧,約束部曲退迴鄆州休整,才是賀將軍的當務之急。”
這是個很合理的安排,於情於理賀平都該照辦,但趙寧這話出口之後,賀平卻是跪地不起,雙手都抓進了泥土裏,渾身緊繃的像是一頭野獸:
“趙將軍!卑職在西河城枕戈待旦守了半載,日日夜夜提心刁難,不曾有片刻懈怠。如今丟城失地,卑職......卑職冤枉啊!
“卑職......自知罪大難恕,不敢奢求立功,唯請趙將軍成全,讓卑職再做一次馬前卒,再跟胡賊拚殺一次!”
看著甲胄破損、傷痕累累的賀平,趙寧有短暫的沉默。
他當然理解對方的心情,從對方連“末將”都沒有底氣自稱,而是口口聲聲“卑職”,就知道西河城淪陷對他的打擊,和他的自責有多大。
但無論西河城是為何淪陷,作為守城主將,他都要承擔最大的責任,高福瑞對戰局的評判,並不足以成為朝廷不治他罪的理由。
不僅朝廷不會,趙寧自己也不會。
趙寧收迴打量賀平的目光,看向在大軍左翼集結的潰兵。
在賀平過來之後,重重黑夜中,已經隻有流星潰兵跑出來,這說明即便是在潰退的過程中,賀平也是跑在眾將士後麵。
以他元神境後期的修為,但凡是想要腳底抹油,完全可以跑在最前麵。
而此時此刻,匯聚在四萬馬軍左翼的潰兵群,已是分外龐大,粗略一看應當有一兩萬。而在這些被追殺了至少二十裏的潰兵中,竟然還有一些人甲胄、兵刃俱全,而且行動之間頗有隊形,沒有成為完全意義上的潰卒。
要知道,大軍一旦開始潰逃,驚慌無度之下,什麽都顧不得,重達數十斤的甲胄,往往都是將士們第一個要拋棄的對象。
隻有減輕負擔,他們才能跑得更快,擁有更多活命機會。
其餘的兵刃,例如長槍盾牌,也是不好攜帶容易影響腳步的負擔,會被接著丟掉。丟盔棄甲,這是形容潰兵首先會用到的詞語。
趙寧麵無表情道:“如果你能在潰兵中,集結三千願意跟你殺迴去的敢戰之士,本將就再給你一次戰鬥的機會。”
“卑職遵命!多謝趙將軍!”大喜過望的賀平,一連磕頭三次,這才起身離開。
賀平離去時,魏無羨嘿嘿兩聲,“這廝倒不是沒有本事的庸將,操守也有一些,在如今這個世道,這樣的寒門將領可不多。”
“越是往後,越是不會少。”趙寧說完這話,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眼見陳奕已經迴來,他將諸將召集起來,布置接下來迎戰北胡大軍的策略。
四萬馬軍,說起來不多不少,但將領卻超過了二十個。
這是因為騎兵在中原皇朝屬於珍貴軍種,很多義軍麾下馬軍並不多,像耿安國這種,能夠帶著兩千馬軍出來的,已經是分外難得。
一些草莽義軍首領,麾下騎兵就隻有幾百。
除了西河城,鄆州能夠湊到四萬騎兵,一是因為防禦使軍隊裏馬軍比較多,二者則是例如雲家、長河船行這種地方豪強,提供了不少戰馬、修行者。
而後者,才是趙寧這一戰真正要倚重的對象。
他在鄆州早早布局的效果,也集中體現在這裏。
環視過一群或緊張或興奮,或鎮定或忐忑的將領,趙寧的目光最後落在雲雍、陳奕、方墨淵等,鄆州地方豪強與他麾下江湖勢力首領的身上。
“雲雍、陳奕、方墨淵、張嘉、丁儀,你們的部曲排在大軍前麵,承擔大軍先鋒位置;李奎、王興成防禦使,你們的部曲在中部;其餘義軍的部曲在尾部。”
趙寧的軍令下得很平穩:“北胡大軍雖然有四萬餘,但這迴渡河是為了攻堅,奪下西河城,所以騎兵不多。西河城潰兵的講述跟魏侍郎的消息,也都證實了一點:對方的騎兵攏共隻有萬餘。
“是以兩軍交戰之際,所有部曲無需考慮太多,戰法就一條,一直向前衝殺,衝散對方陣型,直至西河城下!”
對於一群雜兵來說,戰法當然是越簡單越好,什麽兩翼迂迴、中間突破,什麽遊弋側擊、分割包圍,都是自取滅亡。
趙寧接著道:“到了西河城下,大軍分作兩部,一部分包圍城池,為後續攻城做準備;一部分向兩翼分開,奪迴大小軍堡跟河麵戰船,讓西河城裏的北胡將士,成為一支孤軍。
“屆時具體如何行動,聽本將軍令即可。”
軍令說完,趙寧再度環顧諸將,“誰有疑義?”
在場的義軍將領,無論是綠林豪傑,還是地方大族,有沒有熟讀兵法,都沒有大規模作戰經驗,自然唯趙寧馬首是瞻,他說什麽就是什麽。
李奎、王興成兩位防禦使,卻對趙寧這份軍令有自己的思考,其中王興成雖然眼神數變,但沒有說話,滿臉虯髯的李奎卻是個直性子,當即道:
“如果趙將軍不問,軍中大事自然由主帥一言而決,我等絕對不敢有異議,但既然趙將軍問起,末將便有話直說了。
“趙將軍,末將跟王防禦使麾下的將士,都是訓練有素、軍備齊全的皇朝王師,相比之於義軍戰力更強,理應承擔先鋒位置!”
他這話說完,王興成臉色微微一變。
耿安國原本對自己隻能呆在大軍尾部的處境頗為不甘,想要請命去擔任先鋒,平心而論,他覺得兩度擊敗官軍進犯的梁山營,戰力比防禦使的軍隊隻強不弱。
但聽李奎說什麽“軍中大事自然由主帥一言而決”,便忍住了到了嘴邊的話,他不是皇朝正規軍的將領,不知道軍中規矩,很怕觸犯軍法,隻能謹言慎行。
魏無羨、宋明等王極境修行者,也都看向趙寧,眼中有不解之色,等著趙寧解答疑惑。朝廷的正規軍,戰力的確應該要強一些,在此時應該承擔重要位置。
趙寧知道眾人的想法,也知道該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然而作為大齊皇朝的臣子,他之前做的一些事,是不能拿到明麵上來說的。
稍作沉吟,趙寧心中便已有了主意,正色道:
“從古至今,每逢開朝立國之時,天下豪傑不是在軍中就是在朝中,正因為有他們齊心協力、各展所能,太祖才能堪平亂世,建功立業,雄視八方。
“但到了太平時節,尤其是天下承平日久的時候,真豪傑大丈夫往往是在民間,而不是在官場。所以每逢亂世,總是英雄出草莽。”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陣愕然,顯然趙寧話裏的道理,他們之前沒有思考過。
魏無羨陷入沉思,耿安國等義軍將領,不自覺挺了挺胸膛,而宋明跟李奎、王興成等人,則是頗有些惱羞成怒的意思。
趙寧這是貶低了他們。
趙寧沒有說太多,這時候解答這個論斷的背後原因,隻會觸怒宋明、李奎、王興成等朝廷人員,因為真相確實會傷害他們的感情。
無論什麽朝代,一旦承平日久,身居高位的,都是善於鑽營之輩,真正有操作有血性有才能的人,往往得不到重用——或者是為了加官進爵,放棄了原則。
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裏——例如大一統的皇朝內,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介入,這個封閉的環境隻會越來越混亂,越來越腐朽。
從國家吏治的角度說,就是貪官汙吏會越來越多,百姓處境會越來越不堪。
無論開朝立國之際,君王是如何雄才大略,官將是如何公正奮勇,仁人誌士是如何為國為民,隻要世道承平,一切都會迴到現實上來。
大家逐利的本性,會驅使大家把正義道德、禮義堅守拋在一邊,變得利益至上。利益,個人利益,總是這天下最實在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世家子弟懈怠自滿,寒門官員欺上瞞下,一個沉迷享樂紙醉金迷,一個為了往上攀爬不擇手段,哪裏還會有多少真豪傑大丈夫?
如果大家都像開朝立國時那樣,有信念有追求有道德有理想,甘願為了國家未來拋頭顱灑熱血,不顧個人富貴榮辱身家性命,大齊曆代皇帝,包括宋治在內,挑起文武之爭、分化世家力量,不惜縱容土地兼並,讓無數平民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扶持寒門崛起的策略,又怎麽會成功?
國戰開啟,亂世來了,這個天下才需要英雄豪傑。
國家危亡,社稷垂危,萬民受苦,這天下才有英雄豪傑的大展拳腳、施展抱負的舞台。
麵對眾人迷茫無知,而又惱羞成怒的目光,趙寧隻是報以一聲意味難言的歎息:
“此戰勝負的幹係,本將自會一力承擔。相信戰爭的結果,會解答你們心中的困惑。現在,各部依令行事,誰敢懈怠半分,本將軍法不容!”
眾人聞聽此言,麵容都肅然起來,紛紛抱拳應諾。
這既是主帥的權威的威懾結果,也是趙寧跟趙氏過往的戰績,讓眾人對趙寧保有信任。
隻有長河船行大當家陳奕,雲家家主雲雍,一品樓三當家方墨軒,張家家主張嘉,丁家莊莊主丁儀,在抱拳的時候信心滿滿,意氣奮發。
眾將退下,各歸本部,依照趙寧的軍令,部署將士行動後。趙寧負手站在土包上,繼續在黑夜中向西眺望。
前方雖然是漆黑一團,但在趙寧眼中,那已經是燈火幢幢、人聲鼎沸的戰場。
自乾符七年至今,鄆州的一品樓、長河船行,隨著賺取財富的增長,在吸納更多江湖修行者的同時,也在組織這些人隱秘進行戰陣演練。
現如今,他們和他們的外圍力量,如丁儀,是義軍的中堅力量。
至於雲家、張家等地方豪強,趙寧雖然不能讓他們也隱蔽進行戰陣演練——畢竟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不好解釋這種行為的理由——但至少在不停分析國家形勢,以沙場建功壯大家勢謀求世家之位的理由,遊說他們培養家族子弟的兵法、戰技,擴充修行者力量。
鄆州備戰已經多時,無論陳奕、方墨淵,還是雲雍、張嘉等,招募青壯訓練戰陣之法也都已經接近半年時間,有之前打下的基礎,這半年想要不成果顯著都不可能。
他們還不像耿安國這種野路子義軍一樣,軍備不齊,人心浮動,。
有背景有底蘊,甲胄武器符兵丹藥,他們麾下的部曲基本都不缺。
鄆州七萬義軍中,他們占了近五萬,而他們中的修行者數量,那是李奎、王興成兩位防禦使,所根本不能想象的。
鄆州戰場如此重要,趙寧對他們的要求,是符合雁門軍跟趙氏私軍的標準。
唯一的問題是,今夜是他們的初戰。
能夠經受住這場戰爭的洗禮,打贏這場戰爭——亦或至少不吃大虧,他們就能像乾符七年的雁門軍一樣,完成質的蛻變;如果經受不住,那就一切休提。
無論如何,趙寧已經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所有。
當此之際,他選擇相信過往的心血與付出。
“趙將軍,卑職召集了三千三百二十八人,他們都願意跟著趙將軍血戰禦敵,死不旋踵!”賀平來到土包前,他的傷勢雖然沒有好轉,但麵色潮紅,顯得精神亢奮。
趙寧拋出一個藥瓶,給對方治療傷勢:“你部排在大軍側後。”
“卑職領命!”賀平感激涕零的接過丹藥,抱拳大聲應諾。
須臾,一名軍使來報:“將軍,時間到了。”
“出發。”
......
一個時辰後,黃河邊的廣闊曠野中,兩軍相遇。
而後一個渾身浴血、瘸著腿佝僂著背的將領,踉踉蹌蹌來到了土包前,兀一看到趙寧,便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他沙啞著嗓音悲唿道:“趙將軍!卑職西河城防禦使賀平,拜見趙將軍......多謝趙將軍相救之恩,卑職永生不忘......”
賀平碰到陳奕的時候,就知道了來的是趙寧,眼下跌跌撞撞來到土包前,第一聲高唿中,便充滿了痛苦悲憤,但在後續說話的時候,卻幾度欲言又止。
末了,五官扭曲,滿麵通紅的賀平,以頭搶地:“卑職願為馬前卒,請趙將軍許卑職出戰西河城!”
趙寧掃了一眼賀平身上的傷勢,發現對方情況恨不樂觀,以對方的氣機萎靡程度,還能行動自如沒有倒下去,已經是出人意料。
趙寧不覺得賀平能夠繼續作戰:“賀將軍還是先下去吧,約束部曲退迴鄆州休整,才是賀將軍的當務之急。”
這是個很合理的安排,於情於理賀平都該照辦,但趙寧這話出口之後,賀平卻是跪地不起,雙手都抓進了泥土裏,渾身緊繃的像是一頭野獸:
“趙將軍!卑職在西河城枕戈待旦守了半載,日日夜夜提心刁難,不曾有片刻懈怠。如今丟城失地,卑職......卑職冤枉啊!
“卑職......自知罪大難恕,不敢奢求立功,唯請趙將軍成全,讓卑職再做一次馬前卒,再跟胡賊拚殺一次!”
看著甲胄破損、傷痕累累的賀平,趙寧有短暫的沉默。
他當然理解對方的心情,從對方連“末將”都沒有底氣自稱,而是口口聲聲“卑職”,就知道西河城淪陷對他的打擊,和他的自責有多大。
但無論西河城是為何淪陷,作為守城主將,他都要承擔最大的責任,高福瑞對戰局的評判,並不足以成為朝廷不治他罪的理由。
不僅朝廷不會,趙寧自己也不會。
趙寧收迴打量賀平的目光,看向在大軍左翼集結的潰兵。
在賀平過來之後,重重黑夜中,已經隻有流星潰兵跑出來,這說明即便是在潰退的過程中,賀平也是跑在眾將士後麵。
以他元神境後期的修為,但凡是想要腳底抹油,完全可以跑在最前麵。
而此時此刻,匯聚在四萬馬軍左翼的潰兵群,已是分外龐大,粗略一看應當有一兩萬。而在這些被追殺了至少二十裏的潰兵中,竟然還有一些人甲胄、兵刃俱全,而且行動之間頗有隊形,沒有成為完全意義上的潰卒。
要知道,大軍一旦開始潰逃,驚慌無度之下,什麽都顧不得,重達數十斤的甲胄,往往都是將士們第一個要拋棄的對象。
隻有減輕負擔,他們才能跑得更快,擁有更多活命機會。
其餘的兵刃,例如長槍盾牌,也是不好攜帶容易影響腳步的負擔,會被接著丟掉。丟盔棄甲,這是形容潰兵首先會用到的詞語。
趙寧麵無表情道:“如果你能在潰兵中,集結三千願意跟你殺迴去的敢戰之士,本將就再給你一次戰鬥的機會。”
“卑職遵命!多謝趙將軍!”大喜過望的賀平,一連磕頭三次,這才起身離開。
賀平離去時,魏無羨嘿嘿兩聲,“這廝倒不是沒有本事的庸將,操守也有一些,在如今這個世道,這樣的寒門將領可不多。”
“越是往後,越是不會少。”趙寧說完這話,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眼見陳奕已經迴來,他將諸將召集起來,布置接下來迎戰北胡大軍的策略。
四萬馬軍,說起來不多不少,但將領卻超過了二十個。
這是因為騎兵在中原皇朝屬於珍貴軍種,很多義軍麾下馬軍並不多,像耿安國這種,能夠帶著兩千馬軍出來的,已經是分外難得。
一些草莽義軍首領,麾下騎兵就隻有幾百。
除了西河城,鄆州能夠湊到四萬騎兵,一是因為防禦使軍隊裏馬軍比較多,二者則是例如雲家、長河船行這種地方豪強,提供了不少戰馬、修行者。
而後者,才是趙寧這一戰真正要倚重的對象。
他在鄆州早早布局的效果,也集中體現在這裏。
環視過一群或緊張或興奮,或鎮定或忐忑的將領,趙寧的目光最後落在雲雍、陳奕、方墨淵等,鄆州地方豪強與他麾下江湖勢力首領的身上。
“雲雍、陳奕、方墨淵、張嘉、丁儀,你們的部曲排在大軍前麵,承擔大軍先鋒位置;李奎、王興成防禦使,你們的部曲在中部;其餘義軍的部曲在尾部。”
趙寧的軍令下得很平穩:“北胡大軍雖然有四萬餘,但這迴渡河是為了攻堅,奪下西河城,所以騎兵不多。西河城潰兵的講述跟魏侍郎的消息,也都證實了一點:對方的騎兵攏共隻有萬餘。
“是以兩軍交戰之際,所有部曲無需考慮太多,戰法就一條,一直向前衝殺,衝散對方陣型,直至西河城下!”
對於一群雜兵來說,戰法當然是越簡單越好,什麽兩翼迂迴、中間突破,什麽遊弋側擊、分割包圍,都是自取滅亡。
趙寧接著道:“到了西河城下,大軍分作兩部,一部分包圍城池,為後續攻城做準備;一部分向兩翼分開,奪迴大小軍堡跟河麵戰船,讓西河城裏的北胡將士,成為一支孤軍。
“屆時具體如何行動,聽本將軍令即可。”
軍令說完,趙寧再度環顧諸將,“誰有疑義?”
在場的義軍將領,無論是綠林豪傑,還是地方大族,有沒有熟讀兵法,都沒有大規模作戰經驗,自然唯趙寧馬首是瞻,他說什麽就是什麽。
李奎、王興成兩位防禦使,卻對趙寧這份軍令有自己的思考,其中王興成雖然眼神數變,但沒有說話,滿臉虯髯的李奎卻是個直性子,當即道:
“如果趙將軍不問,軍中大事自然由主帥一言而決,我等絕對不敢有異議,但既然趙將軍問起,末將便有話直說了。
“趙將軍,末將跟王防禦使麾下的將士,都是訓練有素、軍備齊全的皇朝王師,相比之於義軍戰力更強,理應承擔先鋒位置!”
他這話說完,王興成臉色微微一變。
耿安國原本對自己隻能呆在大軍尾部的處境頗為不甘,想要請命去擔任先鋒,平心而論,他覺得兩度擊敗官軍進犯的梁山營,戰力比防禦使的軍隊隻強不弱。
但聽李奎說什麽“軍中大事自然由主帥一言而決”,便忍住了到了嘴邊的話,他不是皇朝正規軍的將領,不知道軍中規矩,很怕觸犯軍法,隻能謹言慎行。
魏無羨、宋明等王極境修行者,也都看向趙寧,眼中有不解之色,等著趙寧解答疑惑。朝廷的正規軍,戰力的確應該要強一些,在此時應該承擔重要位置。
趙寧知道眾人的想法,也知道該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然而作為大齊皇朝的臣子,他之前做的一些事,是不能拿到明麵上來說的。
稍作沉吟,趙寧心中便已有了主意,正色道:
“從古至今,每逢開朝立國之時,天下豪傑不是在軍中就是在朝中,正因為有他們齊心協力、各展所能,太祖才能堪平亂世,建功立業,雄視八方。
“但到了太平時節,尤其是天下承平日久的時候,真豪傑大丈夫往往是在民間,而不是在官場。所以每逢亂世,總是英雄出草莽。”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陣愕然,顯然趙寧話裏的道理,他們之前沒有思考過。
魏無羨陷入沉思,耿安國等義軍將領,不自覺挺了挺胸膛,而宋明跟李奎、王興成等人,則是頗有些惱羞成怒的意思。
趙寧這是貶低了他們。
趙寧沒有說太多,這時候解答這個論斷的背後原因,隻會觸怒宋明、李奎、王興成等朝廷人員,因為真相確實會傷害他們的感情。
無論什麽朝代,一旦承平日久,身居高位的,都是善於鑽營之輩,真正有操作有血性有才能的人,往往得不到重用——或者是為了加官進爵,放棄了原則。
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裏——例如大一統的皇朝內,如果沒有外部力量的介入,這個封閉的環境隻會越來越混亂,越來越腐朽。
從國家吏治的角度說,就是貪官汙吏會越來越多,百姓處境會越來越不堪。
無論開朝立國之際,君王是如何雄才大略,官將是如何公正奮勇,仁人誌士是如何為國為民,隻要世道承平,一切都會迴到現實上來。
大家逐利的本性,會驅使大家把正義道德、禮義堅守拋在一邊,變得利益至上。利益,個人利益,總是這天下最實在的東西。
在這種情況下,世家子弟懈怠自滿,寒門官員欺上瞞下,一個沉迷享樂紙醉金迷,一個為了往上攀爬不擇手段,哪裏還會有多少真豪傑大丈夫?
如果大家都像開朝立國時那樣,有信念有追求有道德有理想,甘願為了國家未來拋頭顱灑熱血,不顧個人富貴榮辱身家性命,大齊曆代皇帝,包括宋治在內,挑起文武之爭、分化世家力量,不惜縱容土地兼並,讓無數平民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扶持寒門崛起的策略,又怎麽會成功?
國戰開啟,亂世來了,這個天下才需要英雄豪傑。
國家危亡,社稷垂危,萬民受苦,這天下才有英雄豪傑的大展拳腳、施展抱負的舞台。
麵對眾人迷茫無知,而又惱羞成怒的目光,趙寧隻是報以一聲意味難言的歎息:
“此戰勝負的幹係,本將自會一力承擔。相信戰爭的結果,會解答你們心中的困惑。現在,各部依令行事,誰敢懈怠半分,本將軍法不容!”
眾人聞聽此言,麵容都肅然起來,紛紛抱拳應諾。
這既是主帥的權威的威懾結果,也是趙寧跟趙氏過往的戰績,讓眾人對趙寧保有信任。
隻有長河船行大當家陳奕,雲家家主雲雍,一品樓三當家方墨軒,張家家主張嘉,丁家莊莊主丁儀,在抱拳的時候信心滿滿,意氣奮發。
眾將退下,各歸本部,依照趙寧的軍令,部署將士行動後。趙寧負手站在土包上,繼續在黑夜中向西眺望。
前方雖然是漆黑一團,但在趙寧眼中,那已經是燈火幢幢、人聲鼎沸的戰場。
自乾符七年至今,鄆州的一品樓、長河船行,隨著賺取財富的增長,在吸納更多江湖修行者的同時,也在組織這些人隱秘進行戰陣演練。
現如今,他們和他們的外圍力量,如丁儀,是義軍的中堅力量。
至於雲家、張家等地方豪強,趙寧雖然不能讓他們也隱蔽進行戰陣演練——畢竟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不好解釋這種行為的理由——但至少在不停分析國家形勢,以沙場建功壯大家勢謀求世家之位的理由,遊說他們培養家族子弟的兵法、戰技,擴充修行者力量。
鄆州備戰已經多時,無論陳奕、方墨淵,還是雲雍、張嘉等,招募青壯訓練戰陣之法也都已經接近半年時間,有之前打下的基礎,這半年想要不成果顯著都不可能。
他們還不像耿安國這種野路子義軍一樣,軍備不齊,人心浮動,。
有背景有底蘊,甲胄武器符兵丹藥,他們麾下的部曲基本都不缺。
鄆州七萬義軍中,他們占了近五萬,而他們中的修行者數量,那是李奎、王興成兩位防禦使,所根本不能想象的。
鄆州戰場如此重要,趙寧對他們的要求,是符合雁門軍跟趙氏私軍的標準。
唯一的問題是,今夜是他們的初戰。
能夠經受住這場戰爭的洗禮,打贏這場戰爭——亦或至少不吃大虧,他們就能像乾符七年的雁門軍一樣,完成質的蛻變;如果經受不住,那就一切休提。
無論如何,趙寧已經做到了他能做到的所有。
當此之際,他選擇相信過往的心血與付出。
“趙將軍,卑職召集了三千三百二十八人,他們都願意跟著趙將軍血戰禦敵,死不旋踵!”賀平來到土包前,他的傷勢雖然沒有好轉,但麵色潮紅,顯得精神亢奮。
趙寧拋出一個藥瓶,給對方治療傷勢:“你部排在大軍側後。”
“卑職領命!”賀平感激涕零的接過丹藥,抱拳大聲應諾。
須臾,一名軍使來報:“將軍,時間到了。”
“出發。”
......
一個時辰後,黃河邊的廣闊曠野中,兩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