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永安宮。


    李祀望了慕慕一眼。


    “陛下...”


    慕慕急忙低頭,不敢直視皇帝。


    剛才,太後和她說的那些話,一定被陛下聽到了...


    那麽羞人的話語,慕慕現在想起來,恨不得鑽進地縫裏去。


    “母後,找我何事啊?”


    李祀目光一轉,看向旁邊的太後,開口說道。


    慕慕聞言,鼓起勇氣說道:“陛下,太後,奴婢先行離開了...”


    慕慕知道皇帝和太後有事要說,自然不敢在旁邊打擾。


    雖然,太後經常跟她說,要抓住一切的機會,多跟陛下相處...


    但慕慕心裏清楚,太後的話,那是站在太後的角度上說出來的。


    如果她真的不知進退,纏著皇帝,恐怕會適得其反。


    所以,太後的話,慕慕並沒有全聽進去。


    陛下整日忙於國事,如果再被她纏著,恐怕會更辛苦。


    慕慕離開後,太後才開口道:“陛下,最近一段時間,可要注意休息啊...”


    “謝謝母後關心,朕會注意的!”


    李祀微微點頭。


    “不過,陛下,之前沒納妃,哀家也不好說什麽,但如今,陛下已經冊封了一個美人,卻沒有一點臨幸的打算,哀家什麽時候,能抱上一個大胖孫子啊...”


    “哀家有愧於先帝啊...陛下一天沒有誕下龍子,延續皇族血脈,哀家這心裏,就一日不舒坦...”


    李祀聽到太後這些話,思索了片刻,開口道:“母後,這件事我會考慮的。”


    “聽到陛下這麽說,哀家就放心了...”


    太後說到這,停頓了半秒,繼續說道:“可憐伊人,到現在還在養傷...”


    太後提到澹台伊人,自然是想讓李祀,順便也將澹台伊人收入後宮。


    隻可惜,李祀聽到這話,就當沒聽見。


    又跟太後聊了一會,李祀起身離開。


    李祀迴到長生殿,發現龍案上又多了一些奏折。


    近侍太監走上前:“迴稟陛下,這些奏折,是曹督主送過來的!”


    “曹督主擔心陛下有事,就沒讓奴才通知陛下...”


    近侍太監恭敬說道。


    “知道了。”


    李祀坐迴龍椅寶座之上。


    曹正淳能在這個時候,送奏折進來,說明這一定是皇帝想要知道的。


    否則,完全可以等到明日,跟其他奏折一起送上來。


    李祀打開奏折,一眼掃去。


    奏折上是關於河西一地的詳細信息。


    河西位於大唐北方邊疆地區,與突厥等地接壤。


    大唐在河西囤兵五十萬,設立河西節度使的目的,便是為了防突厥。


    突厥位於北方,屬於遊牧名族,民風彪悍,突厥鐵騎堪稱騎兵之最,哪怕有河西節度使常年駐守,突厥鐵騎也時常衝破防線,在大唐邊疆地區燒殺搶掠。


    李祀看著這些奏折,眉頭緊鎖。


    河西一地,河西節度使掌握一切大權,李祀現在思索的是,如果將河西一地收了迴來,該如何管理?


    若是撤掉河西節度使一職,又該以什麽職位,進行代替?


    這點非常重要。


    否則,數十上百年後,又是一個新的擁兵自重的地方節度使。


    這與李祀事與願違。


    “節度使製度啊...”


    李祀輕歎一聲。


    大唐的節度使製度,根源在於節度使權力太大!


    地方節度使擁有了行政、軍事、經濟等各方麵的權力。


    長此以往下去,節度使在自己的地盤上成了小皇帝,勢力越來越大,自然會出事。


    隻是,如果單純的收迴節度使權力,又不行!


    節度使鎮守邊關,抵擋異族入侵,需要的就是統籌一切的權力。


    否則,要是事事都需要跟皇帝稟告,得到皇帝允許,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等到皇帝的命令,從長安傳到節度使跟前,恐怕邊關早就被異族攻破了。


    以河西為例。


    從長安到河西,即便是快馬加鞭,日夜趕路,至少需要三天。


    來迴就是六天。


    也就是說,如果節度使沒有統籌一切的權力,當節度使做出一個決策後,最快需要六天,才能實行。


    平時還好,但如果是在異族入侵時,就不合適了。


    戰場瞬息萬變,別說六天,六個時辰都足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李祀正在思索,廢除節度使製度後,究竟以什麽樣的製度代替...


    李祀沉吟了片刻,開口說道:“傳楊太尉入宮。”


    楊太尉全名楊青林,是當朝太尉。


    太尉乃正一品官員,與宰相同級,不過卻是虛職。


    沒什麽實際權力。


    平時朝堂之上,楊青林也不多說什麽,皇帝讓他做什麽,他便做什麽。


    與群臣之間,也沒什麽交流。


    並且,從來不接受任何貪汙受賄。


    為人極為低調。


    李祀之所以記得他,是因為,楊太尉,是先帝交給他的顧命大臣。


    是李祀絕對可以信任的對象。


    在李祀記憶中,先帝對楊太尉,非常看重。


    隻不過,自李祀登基以來,楊太尉就表現的十分不起眼。


    李祀也就沒理會他。


    一炷香後。


    楊青林領旨入宮。


    在長生殿門口,楊青林神色驚疑不定,他看了眼旁邊的近侍太監,低聲說道:“敢問公公,陛下宣微臣來此,是何事啊?”


    近侍太監神色不動:“太尉進去不就知道了?”


    楊青林隻能走入長生殿。


    “見過陛下!”


    楊青林連忙行禮。


    李祀擺了擺手:“不用了。”


    李祀望著一臉恭敬的楊青林,開口說道:“來人,賜座。”


    “微臣不敢...”


    楊青林滿臉惶恐。


    李祀隨意說道:“朕要你坐,你便坐,難道,愛卿準備抗旨?”


    “微臣...”


    “微臣謝陛下隆恩...”


    楊青林隻能坐下。


    此時,楊青林心裏七上八下,摸不著聖上的意思。


    作為臣子,揣摩聖意,非常重要。


    如果一位臣子,能夠摸清聖意,知道皇帝在想什麽,那必然會仕途順利。


    如果摸不清,那就是伴君如伴虎了...


    此時,楊青林就摸不準陛下的心思。


    陛下這個時候將他召來,並且給他賜座,究竟有什麽事?


    楊青林想不到,也不敢想。


    李祀見到楊青林坐下,也不廢話,直言問道:“楊愛卿,朕準備廢除節度使製度,不知愛卿有何想法啊?”


    李祀話音剛落,楊青林臉色大變。


    他萬萬想不到,皇帝將他召如宮中,竟然是廢除節度使製度。


    節度使製度,關係到邊關安危,牽一而動全身,絕對不能隨意廢除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召喚萬界之神話帝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迴到原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迴到原初並收藏召喚萬界之神話帝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