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為村裏出一份力
重生農家:種種田,撩撩漢 作者:蘇離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初十這天,李壽又專門邀請了老族長、裏正還有幾位族老到家裏吃飯。
一來是慶賀新年,二來,便是為了商議族田、族學等事宜。
這是利村利民的大好事,李壽才說了個開頭,老族長就激動壞了,拉著他的手連連誇讚。
“好好好,老夫果然沒看錯人,壽哥,你是個好孩子,我替全族的人謝謝你。
我老咯,振興李氏一族的希望,就靠你們這一代人了。”
李壽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謙虛道,“三叔公,您別這麽說,啥謝不謝的,外道了。
我也是李氏族人,是村裏的一份子,為咱們村出力是應當分的。
沒有李家村,沒有您,就沒有今日的李壽。
我自己小家的日子過好了,自然也希望大家夥都越來越好。”
裏正李守義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好樣的,吾輩楷模啊。”
眼不眨的就拿出幾千兩銀子來為族裏做貢獻,這份魄力,不是誰都能有的。
即便自己身為裏正,即使自己像他一樣擁有萬貫家財,也絕做不到這樣大公無私。
他給自己倒了滿滿一杯酒,舉起酒杯道,“我李守義這輩子佩服的人不多,你李壽算一個。我幹了!”
李壽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酒過三巡,李壽這才說起了族學、族田的具體事宜。
之前**月之前寫了一份詳盡的計劃書,也仔仔細細的給李壽講了一遍,他此時解釋起來並不費力。
大致就是,學堂的建蓋,還有前三年的花費,全部由自家承擔。
然後自家再給族裏捐三百畝良田,作為李氏一族的族田,由老族長和裏正、族老共同管理。
三年之後,學堂的花銷便由族裏承擔。
學堂隻收四到十二歲的孩童,男女皆可入學。
李氏一族的孩子入學堂,無需繳納束脩,村裏外姓之人,每人每月交一百文束脩,外村之人,每人每月交兩百文束脩。
筆墨紙硯和書本等費用,由學子自理。
所收束脩,全部歸入族中。
另每年辦一季女學,教導婦人和姑娘們認字,還有女紅、紡織、廚藝等技藝。
關於學堂和族田的各項事宜,李壽給出的方案很詳盡周到,且所需花費都是他來出的,大家自然都沒有反對意見。
隻是女學一事,有幾位族老覺得沒必要辦,女子成不了大事,辦女學隻是無端增加花費罷了。
裏正和另幾位族老卻覺得辦女學是好事,雙方便爭執起來,在飯桌上爭得臉紅脖子粗。
老族長重重咳了一聲,砸吧著煙杆道,“我倒是覺得辦女學是好事兒,咱們誰家沒有幾個女眷啊。
讓女眷們識幾個大字,知書明理不好嗎?咱家媳婦兒閨女能識文斷字,這說出去,別人都要高看一眼不是。就說壽哥家的明月丫頭,現在走出門去,誰不敬重?
能學幾門技藝在身上,那更是不虧了。技多不壓身,農閑了還能做些活計給家裏貼補家用,再不濟,也能改善改善家裏的夥食不是。”
最後一句話,把大家夥都逗笑了。
可仔細一想,確實是這麽個道理。反正也不要自己出銀錢,辦就辦吧,到時候讓媳婦兒、閨女都去學學,不虧。
老族長一拍板,女學的事兒便這麽定了。
隨後,大家又商討了一些具體的細節。
老族長還提出,要在學堂門口立一塊功德碑,記載李壽功德,讓後世人知曉學堂的來曆,懂得感恩。
這一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李壽再三拒絕不過,也隻好接受。
一來是慶賀新年,二來,便是為了商議族田、族學等事宜。
這是利村利民的大好事,李壽才說了個開頭,老族長就激動壞了,拉著他的手連連誇讚。
“好好好,老夫果然沒看錯人,壽哥,你是個好孩子,我替全族的人謝謝你。
我老咯,振興李氏一族的希望,就靠你們這一代人了。”
李壽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謙虛道,“三叔公,您別這麽說,啥謝不謝的,外道了。
我也是李氏族人,是村裏的一份子,為咱們村出力是應當分的。
沒有李家村,沒有您,就沒有今日的李壽。
我自己小家的日子過好了,自然也希望大家夥都越來越好。”
裏正李守義也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好樣的,吾輩楷模啊。”
眼不眨的就拿出幾千兩銀子來為族裏做貢獻,這份魄力,不是誰都能有的。
即便自己身為裏正,即使自己像他一樣擁有萬貫家財,也絕做不到這樣大公無私。
他給自己倒了滿滿一杯酒,舉起酒杯道,“我李守義這輩子佩服的人不多,你李壽算一個。我幹了!”
李壽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酒過三巡,李壽這才說起了族學、族田的具體事宜。
之前**月之前寫了一份詳盡的計劃書,也仔仔細細的給李壽講了一遍,他此時解釋起來並不費力。
大致就是,學堂的建蓋,還有前三年的花費,全部由自家承擔。
然後自家再給族裏捐三百畝良田,作為李氏一族的族田,由老族長和裏正、族老共同管理。
三年之後,學堂的花銷便由族裏承擔。
學堂隻收四到十二歲的孩童,男女皆可入學。
李氏一族的孩子入學堂,無需繳納束脩,村裏外姓之人,每人每月交一百文束脩,外村之人,每人每月交兩百文束脩。
筆墨紙硯和書本等費用,由學子自理。
所收束脩,全部歸入族中。
另每年辦一季女學,教導婦人和姑娘們認字,還有女紅、紡織、廚藝等技藝。
關於學堂和族田的各項事宜,李壽給出的方案很詳盡周到,且所需花費都是他來出的,大家自然都沒有反對意見。
隻是女學一事,有幾位族老覺得沒必要辦,女子成不了大事,辦女學隻是無端增加花費罷了。
裏正和另幾位族老卻覺得辦女學是好事,雙方便爭執起來,在飯桌上爭得臉紅脖子粗。
老族長重重咳了一聲,砸吧著煙杆道,“我倒是覺得辦女學是好事兒,咱們誰家沒有幾個女眷啊。
讓女眷們識幾個大字,知書明理不好嗎?咱家媳婦兒閨女能識文斷字,這說出去,別人都要高看一眼不是。就說壽哥家的明月丫頭,現在走出門去,誰不敬重?
能學幾門技藝在身上,那更是不虧了。技多不壓身,農閑了還能做些活計給家裏貼補家用,再不濟,也能改善改善家裏的夥食不是。”
最後一句話,把大家夥都逗笑了。
可仔細一想,確實是這麽個道理。反正也不要自己出銀錢,辦就辦吧,到時候讓媳婦兒、閨女都去學學,不虧。
老族長一拍板,女學的事兒便這麽定了。
隨後,大家又商討了一些具體的細節。
老族長還提出,要在學堂門口立一塊功德碑,記載李壽功德,讓後世人知曉學堂的來曆,懂得感恩。
這一點,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李壽再三拒絕不過,也隻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