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起來,我可以說是精神抖擻,現代總有人說森林中有負氧離子,有利身體健康。以前我老覺得是偽科學,現在感覺還是有那麽點道理的。


    宋代時,百姓一般一日兩餐,早飯要過了巳時才吃(早上九點到十一點),於是一大早,我們空著肚子便急匆匆上路了。


    我們要找的鹿群都在太行山深處,所以我們也得往山裏走,張二郎組打頭,李敢組斷後,一路上快步疾走,曉行夜宿,三天過去了,雖然幾頓飯沒吃過重樣的野味,但始終沒什麽大收獲。大家趕路的狀態,也從一開始的興衝衝說笑,到了後來的低頭猛走,個個沉默寡言。


    第四天早上,李敢便提出了轉頭迴去的建議,畢竟這次是背著宗大人出來的,這麽久還沒我們的消息,他要急死了。二郎三郎便說前麵很快就有狩獵場了,李大人你別著急。


    到了中午,還是沒有找到想象中的鹿群,李敢幹脆罵上了二郎三郎,說迴去就要用軍法處置這兩個小崽子。


    我這邊當然也開始後悔自己參加這次圍獵了。要知道,我穿越到宋代有十一天了,今天是閏十一月二號,靖康之恥進行中,也不知此時東京汴梁的戰局如何了。


    不過,雖然心底後悔,我麵上還是裝的興趣盎然,還安慰二郎三郎說,別著急,夏朝時太康遊獵,常百日而不歸,可見打獵是一件很花時間的事,咱們才進山三天,無妨。


    小員外林雪鬆皺了皺眉頭,道,大王您這例子舉的不好,夏王太康遊獵失國,而大王您卻心憂天下,一代賢王,怎可如此類比?


    我心說這林雪鬆還挺有文化的,就是咋聽不明白什麽叫比喻呢?


    “大王!”二郎突然往前一指,道,“鹿群!”


    我聽他這麽說一陣激動,順著他指的方向看,隻見得一攤泥濘地,以及不少馬糞蛋樣的糞便,想必是鹿糞。


    張二郎跳下馬背,蹲下去把鹿糞掰開,探了探熱度,然後激動道,“大王,二十頭左右的麋鹿群,半個時辰前在這裏吃草。大王,咱們找到目標了!”


    我心想這真是太好了,我要是學太康在林子裏待三個月,恐怕江山也要丟了。


    張三郎說他二哥和獵狗們在前麵帶路,其他人最好都上馬,跟著他疾步追蹤。


    李敢問為何要上馬?森林枝杈茂盛,不適合騎馬。


    張三郎說,鹿都很警覺,我們人又這麽多,如果走過去,它們肯定能聽到。但如果騎馬過去,鹿們會誤以為是另一個鹿群來搶地盤。從它們的角度,自方有二十多頭鹿,而來搶地盤的鹿隻有十一頭,它們會覺得自己勢力更大。這樣,這鹿群不但不會逃走,還可能迎著我們過來。


    張三郎是專業獵手,這番話把大家聽的一愣一愣的,於是都很信服,紛紛點頭,騎上馬,跟著張三郎和獵狗追蹤起鹿群來。


    馬匹本來就不適合進山,帶著它們也是為了扛行李,現在不得不在森林裏上馬,我們這些騎手可就慘了。樹杈低矮,我們必須伏下身子緊貼在馬背上,才能避免被樹枝刮到;馬兒遇到障礙會自己繞過,但它們測算距離時不會把背上的騎馬人算進去,所以害得我們的大腿時不時被大石蹭一下、大樹擠一把。一路追蹤,我感覺自己像受了酷刑一般,全身酸痛。心說自己真是吃飽了撐的,好好的魚火鍋不吃,特地跑到深山老林裏找罪受。


    也不知走了多久,在一個高坡登頂前,張二郎終於示意停下,他指了指獵狗,隻見狗兒們一臉自豪的端坐一排,看這架勢應該是找到目標了。


    張二郎和張三郎悄聲下馬,高抬腿,低落下,躡手躡腳走到高坡上,觀察了好一會兒,又躡手躡腳下來,走近我們,隻聽三郎壓低聲音道,“一共二十四頭鹿,都在河穀裏啃草呢。下麵的河穀南邊是山,北邊有河。一會兒,俺帶著小員外和狗繞到西邊把鹿群往東趕,等鹿群衝上來,大家一起上,殺了它們!!”


    我到現在還沒分清宋代的東南西北呢,但張三郎明顯是一個圍獵專家,聽他的沒錯,我點點頭,輕聲道,“不錯,你們去吧。”


    林雪鬆聽到三郎把他和狗並列,臉都綠了,但正是圍獵的關鍵時候,他也不好發作,氣鼓鼓的輕輕下馬,背上弓箭真的和狗一起跟著三郎走了。


    驅趕鹿群,把獵物往死路上趕,是三郎的事情;而在這邊設置陷阱、布置圍殺陣地,不讓一頭鹿逃走,就是二郎的任務了。隻見他取過繩子、鐵鉤,沿著斜坡藏了二條絆馬索,每條絆馬索前又鋪上八九個鐵夾,再讓邱大肚子、石二郎一前一後貓在樹後藏著。等過一會兒鹿群衝過來,兩人聽二郎的喊聲拉起繩子,將群鹿絆倒,鹿們倒在地上,尖銳的鐵夾絕對能使它們非死即傷;而我們列好陣型站在距絆馬索五丈遠的坡下,持長槍的在前,拿弓箭的在後,即使有鹿突破陷阱,長槍和弓箭也可以及時將獵物殺死死。


    三道絞殺線,或許對大股的金國騎兵還不夠,但對付二十多頭麋鹿,儼然是綽綽有餘了。不過,我心底還有點不踏實,拉過張二郎道,“這麽多鹿,三郎和小員外兩個人,怎麽保證它們真往這邊跑?”


    二郎拱了拱手,迴答道,“大王勿憂,鹿群出現狀況,所有的鹿都會跟著頭鹿跑,隻要把頭鹿逼到這裏,鹿群就全跟來了。”


    我說,原來是這樣啊。


    二郎說是,又叮囑起前麵拿槍備戰的李敢和他的兩個親兵杜飛、陸成,指導他們如果有鹿衝到身前,要用槍刺它的肩膀,千萬不要刺脖子,因為鹿被刺到脖子會揚蹄踢人,容易受傷。


    見張二郎把陣地布置的井井有條,我覺得他看起來很適合做步兵統領,而三郎就挺適合做先鋒軍的。原來在書上讀到過打獵如同作戰,擅長圍獵的民族往往擅長打仗,現在看來果然不假。


    正胡思亂想著,突然,遠處犬吠驟起,圍獵開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宋高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火星的弧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火星的弧度並收藏穿越宋高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