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中原巨變,波瀾洶湧
時光悠悠,距離謝無忌占領東察合台汗國,已過了一年半有餘。現如今的別什八裏城,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單從規模上來看,就足足比之前擴大了4倍不止。並且,城牆高達十米有餘,都是由巨石壘砌而成,比之原本黃土牆,堅實了絕不是一星半點。遠遠的看去,完全就是一座戰爭堡壘。就好似一個荒野巨獸,必能將所有來犯之敵,盡數吞噬個一幹二淨。
而從繁榮程度上來講,比之之前更不可同日而語。舊時的別什八裏城,作為別什八裏汗國的王城,還是整個東察合台汗國境內最大的城邦之一,自然是奢華熱鬧,但由於那群墮落的王族、貴族的橫征暴斂,卻少有商旅敢來此經商,是以這種奢華熱鬧也隻不過是浮於表麵,虛有其表,更絕稱不上繁榮。而如今的新別什八裏城,人潮湧動,有漢人,有維吾爾部族,有哈薩克部族,有柯爾克孜部族,還有蒙兀兒等部族,各個民族和平共處,並沒有任何隔閡。不僅如此,街麵上各色商鋪此起彼落,往來的商客絡繹不絕,叫買的,叫賣的,完全是一副盛世繁榮的鏡像。
時至今日,這種景象,不僅僅存在於別什八裏城,整個東察合台汗國境內的大小城邦,都是頗為繁華熱鬧。當然,這都全都歸功於謝無忌等人嘔心的治理。
在這一年半多來,東察合台汗國從起初的波瀾不驚,到徹底迎來了移民浪潮。自打莊錚等人返迴中原,親自坐鎮,主持遷移漢民的事宜。不遠千裏,跋山涉水,遷移而來的漢民,是一波接著一波。這其中,自然有莊錚等人主持的功勞,有五行旗上下一心的努力,但最大的原因,還要歸功元庭的糜爛。現如今的中原大地,在元庭的橫征暴斂和殘暴的統治之下,百姓民不聊生,饑民遍地。而遷移到西域,雖不遠千裏,路途並不好走,但隻要能吃飽飯,隻要能像個人一樣生存下去,那些個已沒有活路的饑民,又豈會放過這或許就是最後的機會呢?索性,沿途之上,各州城府縣,都有五行旗各分壇,又或是其他抗元組織接應,是以這一路雖然艱辛難行,但他們大多數人還是成功挺了過來,成功遷移到了西域,謝無忌所統治的東察合台汗國。
至此,東察合台汗國的人口急劇激增,漢民的比例更是達到三比一的恐怖程度。再加上謝無忌高壓與懷柔並重的治理方針,這迫使其他異族不得不與漢民和平共處,甚至是初步融合。當然,這過程中,自然也不乏一些頑固的種族主義者,企圖打破這種融和。而對於這種人,謝無忌可是絕不會心慈手軟,快刀斬亂麻,讓這些食古不化之人,通通都沒有再見過第二天的太陽。
在謝無忌的治理之下,再加上有個治世之能臣的丞相之才的劉基輔佐,東察合台漢國高速發展起來,甚至可說是一天一個變化。
而東察合台汗國越來越繁榮,自然而然吸引了周邊其他汗國的異族。在其他汗國中,可是還有著不少異族過著饑寒交迫,甚至是豬狗不如的奴隸生活。這些淪為奴隸的異族,自然十分願意遷移到如今的東察合台汗國生活,更會努力的去主動融入其中,不敢有任何尋釁滋事的舉動。
至此,東察合台漢國的移民浪潮,越來越盛。而有了異族的大量湧入,漢民的占比雖有所降低,但也足有二比一,仍是以漢民為主導地位。這恰恰也是謝無忌理心目中,最最理想的狀態。
人口的急速增長,不僅給東察合台汗國帶來了高速發展的契機,帶來了繁榮昌盛的局麵,它給謝無忌帶來更直觀的好處,那就是創造了大規模征兵的先覺條件。
時至今日,謝無忌麾下,除了最初的近五千五行旗精銳戰士,還多了整整三萬大軍,分別由徐達、常遇春和鄧友德統帥。這三萬大軍雖然僅僅經過了不到一年的突擊集訓,還遠沒有達到謝無忌心目中的無敵精銳之師,但也形成了不俗的戰力。這中間,自然有謝無忌所製定的科學的作訓計劃的功勞,以及徐達、常遇春和鄧友德三人的親曆親為,與軍士們同吃同住、甘苦與共的努力,當然也不無這三萬大軍都是來自於那些曆經艱辛窮苦大眾,又或是精狀的異族奴隸的原因,隻要肯給他們一絲絲希望,他們就必定會全力以赴。
且說,謝無忌等人在東察合台汗國的日子,自然過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遠在中原大地,卻是波瀾洶湧,變故橫生。
對於明教五行旗從各行省遷移漢民的事情,元庭自然不可能沒有察覺。而元庭雖然腐朽,對待漢民更是殘暴、血腥,但這也隻不過是他們奴役漢民的手段,他們又豈會不知,人口基數龐大的漢民,才是他們統治地位的根基之所在,是絕對不容有失的。若是明教五行旗隻是小打小鬧,元庭或許根本懶得理會,但看五行旗的架勢,卻完全不是那麽迴事,元庭就是想不理會都不行。
對此,元庭馬上采取了相應的應對舉措,對五行旗,乃至整個明教,展開了一連串的打擊。
調動兵馬或許是阻止五行旗大舉遷移漢民行為最直接有效的舉措,但時間上,卻顯然有些慢了。
於是乎,元庭首先采用了最簡單粗暴,最直接迅速的舉措。那就是,派出他們所招攬、供奉的那些邪道高手,打擊五行旗各行省的分壇。這個舉措或許會有不小的效果,但卻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好辦法。元庭也十分清楚,這個舉措就是一把雙刃劍,傷敵的同時,還很可能會傷到己身。
長久以來,元廷所招攬、供奉的邪道高手,與整個中原武林,不論是以六大門派為首的名門正派,還是行事乖張,被稱之為魔教的明教,都存在著一種潛在的製衡的關係。二者之間,是有著一條看不見也摸不到,但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紅線存在。一旦有任何一方跨過這條紅線,都必將會迎來另一方不遺餘力的反抗、打擊。其結果,將是雙方都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兩敗俱傷!或許就是唯一的結果吧?而如今,元庭所采取的這一舉措,就是踩到了這條紅線。至於說最終的結果會怎樣?或許也隻有天知道了。
就這樣,起初元庭所派出了的那些邪道高手,可謂是戰果頗豐,僅僅半個月間,就一舉搗毀了五行旗三個行省的分壇,這使得三個分壇損失慘重,進而讓那三個行省遷移漢民的事宜不得不停滯下來。
莊錚五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立時做出應對,親自出馬,前往狙擊元庭的邪道高手。可惜,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雖說莊錚等人成功阻止了元庭邪道高手的部分行動,更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莊錚等人畢竟人單勢孤,對於元庭邪道高手的大規模的行動,卻是有心無力。糟糕的局勢不僅沒有得到太大的緩解,反而還更惡劣了幾分。
幸好,在對抗元庭的事情上,明教上下還是一致對外的。最先出手的,就是四大護教法王之一的“青翼蝠王”韋一笑,以及五散人;之後則是已宣稱退出明教,自創了天鷹教的原四大護教法王之一的“白眉鷹王”殷天正,以及天鷹教的其他高手;最後,就連光明右使楊逍,乃至鎮守光明頂的天地風雷四門都紛紛行動起來。此時的明教,雖遠不如教主陽頂天在世,光明左右使的逍遙二仙,四大護教法王齊聚時期的鼎盛,但也絕對不容小視,仍是一股勉強可與正道六大門派抗衡的大勢力。如今明教上上下下,全力以赴,自然戰果頗豐,元庭的那些邪道高手的囂張氣焰,立時被打壓了下去。
不過可惜,元庭也不是吃素的,第一時間派出了更多的邪道高手參戰。甚至連汝陽王察罕特穆爾麾下的一眾高手,都已經出動。這中間,最有名的當屬多年隱匿不出的玄冥二老。誰也沒有想到,當年兇名赫赫的兩個絕頂兇魔,竟會暗中投靠了汝陽王,做了元庭的走狗。除此之外,還有西藏密宗高手,西域金剛門的高手等等。此番,元庭還真是孤注一擲,將其這些年所積累的底蘊,傾巢派出。
一時之間,風雲激變,麵對元庭的來勢洶洶,僅憑明教,確是無法抵擋。畢竟,此時的明教,還真沒有一個能夠一錘定音的絕頂高手,就像是當年的教主陽頂天那樣無敵於世的絕世高手。而麵對元庭傾巢而出的一眾邪道高手,明教節節敗退,就連遠在西域的謝無忌都被驚動了。
而就當謝無忌打算暫緩他在西域繼續擴張的計劃,趕迴中原馳援時,雖然他明知道即便有了他的馳援,局勢也是杯水車薪,但他還是義無反顧。中原武林的那些名門正派,卻並沒有再繼續坐山觀虎鬥。畢竟,對抗元庭,他們也是義不容辭,當仁不讓。
最先出手的,是武當派,武當六俠紛紛下山,加入戰局。五俠張翠山已失蹤多年,自然就隻剩下了武當六俠。
既然武當派都已出手,同被號稱中原武林泰山北鬥的少林寺,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空字輩的高手,也都下了少室山,加入到了這場大戰。
隨之,六大門派中的餘下四家,峨嵋派、崆峒派、華山派和昆侖派,也都紛紛采取行動,盡派高手出山,對抗元庭。
至此,整個中原武林同心協力,共抗元庭,這使得不利的局麵頓時有所緩解。一時之間,竟短暫的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麵。
而這種局麵,雖說並不是最理想的,卻也讓謝無忌焦急的心情,平複了下來。俗話說,凡事都有兩麵性,中原大地的局勢雖然緊張,卻也使得元庭再無暇顧及其他,卻也給予了他繼續擴張的大好良機。
元庭和中原武林的這種相持不下局麵,短時間還好說,但時間一長,元庭確是首先堅持不住了。元庭供奉的那些邪道高手,畢竟也隻是招攬來的,說到底還都是外人,不可能人人都和元庭一條心,會義無反顧的甘願為元庭去死。甚至說,在這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著其他的小心思。
與之相比,中原武林的情況卻是恰恰相反。畢竟,中原大地是他們的根,他們退無可退,除非他們願意向元庭投降。可惜,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是以,他們就算也或多或少各有私心,卻也不得不抗爭到底。時間拖得越長,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愈堅。
這種相持不下的局麵,終於在小半年之後,元庭首先堅持不住,不得不被迫發起了大決戰。中原武林自然也是不甘示弱,悍然迎擊。
這一場大戰,持續了七天七夜,戰況之激烈,可謂是天地變色,仿若世界末日一般。說起來,自忽必烈攻克宋朝,建立元庭以來,雙方都一直彼此十分克製,即便時有摩擦,也都控製在小範圍之內。
這場大決戰的結果,不言而喻,自然是毫無退路,可謂是背水一戰中原武林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雖然,也隻是慘勝。
中原武林方麵,無論是以六大門派為首的名門正派,還是明教,都損失慘重,高手損失了不少。但論明教,天地風雷四門的門主,三死一重傷,唯一僥幸生還的風萬裏,也將於半年之後,不治身亡。或許,唯有武當派和少林寺,勉強算是全身而退,但出戰的諸高手,也都是受傷不輕,至少需要修養個一年半載。
至於元庭方麵,所招攬、供奉的邪道高手,死傷高達七成,不可謂損失不慘重。無論是西藏密宗,還是西域金剛門,高手都折損了不少。也唯有汝陽王府,或許是因為他派出的都是高手,這才雖說人人負傷,卻也並無傷亡。
時光悠悠,距離謝無忌占領東察合台汗國,已過了一年半有餘。現如今的別什八裏城,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單從規模上來看,就足足比之前擴大了4倍不止。並且,城牆高達十米有餘,都是由巨石壘砌而成,比之原本黃土牆,堅實了絕不是一星半點。遠遠的看去,完全就是一座戰爭堡壘。就好似一個荒野巨獸,必能將所有來犯之敵,盡數吞噬個一幹二淨。
而從繁榮程度上來講,比之之前更不可同日而語。舊時的別什八裏城,作為別什八裏汗國的王城,還是整個東察合台汗國境內最大的城邦之一,自然是奢華熱鬧,但由於那群墮落的王族、貴族的橫征暴斂,卻少有商旅敢來此經商,是以這種奢華熱鬧也隻不過是浮於表麵,虛有其表,更絕稱不上繁榮。而如今的新別什八裏城,人潮湧動,有漢人,有維吾爾部族,有哈薩克部族,有柯爾克孜部族,還有蒙兀兒等部族,各個民族和平共處,並沒有任何隔閡。不僅如此,街麵上各色商鋪此起彼落,往來的商客絡繹不絕,叫買的,叫賣的,完全是一副盛世繁榮的鏡像。
時至今日,這種景象,不僅僅存在於別什八裏城,整個東察合台汗國境內的大小城邦,都是頗為繁華熱鬧。當然,這都全都歸功於謝無忌等人嘔心的治理。
在這一年半多來,東察合台汗國從起初的波瀾不驚,到徹底迎來了移民浪潮。自打莊錚等人返迴中原,親自坐鎮,主持遷移漢民的事宜。不遠千裏,跋山涉水,遷移而來的漢民,是一波接著一波。這其中,自然有莊錚等人主持的功勞,有五行旗上下一心的努力,但最大的原因,還要歸功元庭的糜爛。現如今的中原大地,在元庭的橫征暴斂和殘暴的統治之下,百姓民不聊生,饑民遍地。而遷移到西域,雖不遠千裏,路途並不好走,但隻要能吃飽飯,隻要能像個人一樣生存下去,那些個已沒有活路的饑民,又豈會放過這或許就是最後的機會呢?索性,沿途之上,各州城府縣,都有五行旗各分壇,又或是其他抗元組織接應,是以這一路雖然艱辛難行,但他們大多數人還是成功挺了過來,成功遷移到了西域,謝無忌所統治的東察合台汗國。
至此,東察合台汗國的人口急劇激增,漢民的比例更是達到三比一的恐怖程度。再加上謝無忌高壓與懷柔並重的治理方針,這迫使其他異族不得不與漢民和平共處,甚至是初步融合。當然,這過程中,自然也不乏一些頑固的種族主義者,企圖打破這種融和。而對於這種人,謝無忌可是絕不會心慈手軟,快刀斬亂麻,讓這些食古不化之人,通通都沒有再見過第二天的太陽。
在謝無忌的治理之下,再加上有個治世之能臣的丞相之才的劉基輔佐,東察合台漢國高速發展起來,甚至可說是一天一個變化。
而東察合台汗國越來越繁榮,自然而然吸引了周邊其他汗國的異族。在其他汗國中,可是還有著不少異族過著饑寒交迫,甚至是豬狗不如的奴隸生活。這些淪為奴隸的異族,自然十分願意遷移到如今的東察合台汗國生活,更會努力的去主動融入其中,不敢有任何尋釁滋事的舉動。
至此,東察合台漢國的移民浪潮,越來越盛。而有了異族的大量湧入,漢民的占比雖有所降低,但也足有二比一,仍是以漢民為主導地位。這恰恰也是謝無忌理心目中,最最理想的狀態。
人口的急速增長,不僅給東察合台汗國帶來了高速發展的契機,帶來了繁榮昌盛的局麵,它給謝無忌帶來更直觀的好處,那就是創造了大規模征兵的先覺條件。
時至今日,謝無忌麾下,除了最初的近五千五行旗精銳戰士,還多了整整三萬大軍,分別由徐達、常遇春和鄧友德統帥。這三萬大軍雖然僅僅經過了不到一年的突擊集訓,還遠沒有達到謝無忌心目中的無敵精銳之師,但也形成了不俗的戰力。這中間,自然有謝無忌所製定的科學的作訓計劃的功勞,以及徐達、常遇春和鄧友德三人的親曆親為,與軍士們同吃同住、甘苦與共的努力,當然也不無這三萬大軍都是來自於那些曆經艱辛窮苦大眾,又或是精狀的異族奴隸的原因,隻要肯給他們一絲絲希望,他們就必定會全力以赴。
且說,謝無忌等人在東察合台汗國的日子,自然過的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遠在中原大地,卻是波瀾洶湧,變故橫生。
對於明教五行旗從各行省遷移漢民的事情,元庭自然不可能沒有察覺。而元庭雖然腐朽,對待漢民更是殘暴、血腥,但這也隻不過是他們奴役漢民的手段,他們又豈會不知,人口基數龐大的漢民,才是他們統治地位的根基之所在,是絕對不容有失的。若是明教五行旗隻是小打小鬧,元庭或許根本懶得理會,但看五行旗的架勢,卻完全不是那麽迴事,元庭就是想不理會都不行。
對此,元庭馬上采取了相應的應對舉措,對五行旗,乃至整個明教,展開了一連串的打擊。
調動兵馬或許是阻止五行旗大舉遷移漢民行為最直接有效的舉措,但時間上,卻顯然有些慢了。
於是乎,元庭首先采用了最簡單粗暴,最直接迅速的舉措。那就是,派出他們所招攬、供奉的那些邪道高手,打擊五行旗各行省的分壇。這個舉措或許會有不小的效果,但卻絕對算不上是一個好辦法。元庭也十分清楚,這個舉措就是一把雙刃劍,傷敵的同時,還很可能會傷到己身。
長久以來,元廷所招攬、供奉的邪道高手,與整個中原武林,不論是以六大門派為首的名門正派,還是行事乖張,被稱之為魔教的明教,都存在著一種潛在的製衡的關係。二者之間,是有著一條看不見也摸不到,但雙方都心知肚明的紅線存在。一旦有任何一方跨過這條紅線,都必將會迎來另一方不遺餘力的反抗、打擊。其結果,將是雙方都最不願意看到的局麵。兩敗俱傷!或許就是唯一的結果吧?而如今,元庭所采取的這一舉措,就是踩到了這條紅線。至於說最終的結果會怎樣?或許也隻有天知道了。
就這樣,起初元庭所派出了的那些邪道高手,可謂是戰果頗豐,僅僅半個月間,就一舉搗毀了五行旗三個行省的分壇,這使得三個分壇損失慘重,進而讓那三個行省遷移漢民的事宜不得不停滯下來。
莊錚五人自然不會坐以待斃,立時做出應對,親自出馬,前往狙擊元庭的邪道高手。可惜,效果卻並不盡如人意,雖說莊錚等人成功阻止了元庭邪道高手的部分行動,更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損失,但莊錚等人畢竟人單勢孤,對於元庭邪道高手的大規模的行動,卻是有心無力。糟糕的局勢不僅沒有得到太大的緩解,反而還更惡劣了幾分。
幸好,在對抗元庭的事情上,明教上下還是一致對外的。最先出手的,就是四大護教法王之一的“青翼蝠王”韋一笑,以及五散人;之後則是已宣稱退出明教,自創了天鷹教的原四大護教法王之一的“白眉鷹王”殷天正,以及天鷹教的其他高手;最後,就連光明右使楊逍,乃至鎮守光明頂的天地風雷四門都紛紛行動起來。此時的明教,雖遠不如教主陽頂天在世,光明左右使的逍遙二仙,四大護教法王齊聚時期的鼎盛,但也絕對不容小視,仍是一股勉強可與正道六大門派抗衡的大勢力。如今明教上上下下,全力以赴,自然戰果頗豐,元庭的那些邪道高手的囂張氣焰,立時被打壓了下去。
不過可惜,元庭也不是吃素的,第一時間派出了更多的邪道高手參戰。甚至連汝陽王察罕特穆爾麾下的一眾高手,都已經出動。這中間,最有名的當屬多年隱匿不出的玄冥二老。誰也沒有想到,當年兇名赫赫的兩個絕頂兇魔,竟會暗中投靠了汝陽王,做了元庭的走狗。除此之外,還有西藏密宗高手,西域金剛門的高手等等。此番,元庭還真是孤注一擲,將其這些年所積累的底蘊,傾巢派出。
一時之間,風雲激變,麵對元庭的來勢洶洶,僅憑明教,確是無法抵擋。畢竟,此時的明教,還真沒有一個能夠一錘定音的絕頂高手,就像是當年的教主陽頂天那樣無敵於世的絕世高手。而麵對元庭傾巢而出的一眾邪道高手,明教節節敗退,就連遠在西域的謝無忌都被驚動了。
而就當謝無忌打算暫緩他在西域繼續擴張的計劃,趕迴中原馳援時,雖然他明知道即便有了他的馳援,局勢也是杯水車薪,但他還是義無反顧。中原武林的那些名門正派,卻並沒有再繼續坐山觀虎鬥。畢竟,對抗元庭,他們也是義不容辭,當仁不讓。
最先出手的,是武當派,武當六俠紛紛下山,加入戰局。五俠張翠山已失蹤多年,自然就隻剩下了武當六俠。
既然武當派都已出手,同被號稱中原武林泰山北鬥的少林寺,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空字輩的高手,也都下了少室山,加入到了這場大戰。
隨之,六大門派中的餘下四家,峨嵋派、崆峒派、華山派和昆侖派,也都紛紛采取行動,盡派高手出山,對抗元庭。
至此,整個中原武林同心協力,共抗元庭,這使得不利的局麵頓時有所緩解。一時之間,竟短暫的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麵。
而這種局麵,雖說並不是最理想的,卻也讓謝無忌焦急的心情,平複了下來。俗話說,凡事都有兩麵性,中原大地的局勢雖然緊張,卻也使得元庭再無暇顧及其他,卻也給予了他繼續擴張的大好良機。
元庭和中原武林的這種相持不下局麵,短時間還好說,但時間一長,元庭確是首先堅持不住了。元庭供奉的那些邪道高手,畢竟也隻是招攬來的,說到底還都是外人,不可能人人都和元庭一條心,會義無反顧的甘願為元庭去死。甚至說,在這其中,絕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著其他的小心思。
與之相比,中原武林的情況卻是恰恰相反。畢竟,中原大地是他們的根,他們退無可退,除非他們願意向元庭投降。可惜,這是根本不可能的。是以,他們就算也或多或少各有私心,卻也不得不抗爭到底。時間拖得越長,他們死戰到底的決心愈堅。
這種相持不下的局麵,終於在小半年之後,元庭首先堅持不住,不得不被迫發起了大決戰。中原武林自然也是不甘示弱,悍然迎擊。
這一場大戰,持續了七天七夜,戰況之激烈,可謂是天地變色,仿若世界末日一般。說起來,自忽必烈攻克宋朝,建立元庭以來,雙方都一直彼此十分克製,即便時有摩擦,也都控製在小範圍之內。
這場大決戰的結果,不言而喻,自然是毫無退路,可謂是背水一戰中原武林獲得了最終的勝利。雖然,也隻是慘勝。
中原武林方麵,無論是以六大門派為首的名門正派,還是明教,都損失慘重,高手損失了不少。但論明教,天地風雷四門的門主,三死一重傷,唯一僥幸生還的風萬裏,也將於半年之後,不治身亡。或許,唯有武當派和少林寺,勉強算是全身而退,但出戰的諸高手,也都是受傷不輕,至少需要修養個一年半載。
至於元庭方麵,所招攬、供奉的邪道高手,死傷高達七成,不可謂損失不慘重。無論是西藏密宗,還是西域金剛門,高手都折損了不少。也唯有汝陽王府,或許是因為他派出的都是高手,這才雖說人人負傷,卻也並無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