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天下,時逢大亂,康熙的清廷、吳三桂的大周王朝和鄭克藏的明鄭王朝,三分天下。占領táiwān、fjzjgdgxjxah和js等八省的明鄭王朝,盡得天下反清複明義士的由衷擁戴,其勢隱隱還蓋過了吳三桂的大周王朝,不僅成為了清廷眼下最大的心腹大患,對於大周王朝亦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將來勢必會有一戰。但可是,由於鄭克藏之前多番謀劃,康熙認定吳三桂是他的殺父仇人,吳三桂同樣以為與康熙有殺子之仇,所謂殺父、殺子之仇不共戴天,雙方積怨已深,即便如今有了明鄭王朝這個巨大的威脅,短時間內亦難以說罷手,就罷手。雙方在湖廣的hnhb二省的戰爭,不僅絲毫沒有停戰的意思,反而戰況愈發激烈,似乎雙方都打定了主意,不奪下湖廣之地誓不罷休。
明鄭王朝的駐守各省的地方軍隊進駐到新得的五省之後,鄭克藏並未班師返迴fj省,而是率領錦衣衛駐紮進了js省的首府南京府。並急招陳嫣兒、陳近南、劉國軒、劉誌彬、張文傑、董鬱和吳六奇等重臣,以及滿朝文武前來南京府議政。不日間,諸位重臣,滿朝文武盡數趕至南京府。鄭克藏定下,朝會將於第二日,於南京的紫禁城召開。說起這南京紫禁城,始建於明洪武廿六年,明洪武廿五年基本竣工,遷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是為明初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
是夜,鄭克藏先與陳嫣兒、陳近南、劉國軒、劉誌彬、張文傑、董鬱和吳六奇等重臣碰頭議事,提前溝通明日朝會諸事宜。待下人奉上香茗退下後,鄭克藏笑道:“諸位,本王欲定都在這南京府,不知諸位有何意見?”陳近南沉吟道:“南京府是我大明朝驅逐蒙元,開國建都的中興之地,定都於此確是妥當,隻不過……”欲言又止。
鄭克藏笑道:“今日將諸位召集至此,就是為了集思廣益,看看本王是否還有什麽思慮不周之處。諸位不必有何顧慮,不妨直言。”董鬱看了眼陳近南後,接口說道:“定都一事幹係重大,不僅要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況且我朝剛剛占領五省不久,立足還尚不算太穩,若是此時貿然遷都,恐怕清廷和吳三桂都不會讓我們如願。”劉誌彬搖頭反駁道:“依微臣之見,丞相和董大人的擔憂雖有道理,卻是無礙。定都南京確是對我朝有百利而無一害,即便耗費再大的人力、物力都是有值得的。至於清廷和吳三桂兩方,眼下正於湖廣之地打得火熱,無暇他顧,隻要我朝防備得當,想來也不會給我朝遷都之事造成什麽太大的麻煩。”眾人聞言,無不微微點頭,讚同劉誌彬此觀點。
眼見陳近南和董鬱二人仍是眉頭微鎖,陳嫣兒說道:“父親和董大人可是擔憂大義方麵的問題?”說著,不待二人迴答,又繼續道:“南京城是前明皇朝的開國建都之地,確非我朝可貿然定都之所在。王爺如今隻是郡王爵位,大義方麵還欠缺不少。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若我朝強行定都南京,恐怕難以服眾。”劉國軒聞言,卻是大為不以為然,沉聲道:“這也簡單,隻要王爺稱王,不就可以名正言順了嗎?如今我朝占八省之地,兵多將廣,其勢毫不弱於清廷和吳三桂,吳三桂都可稱周王,王爺又如何不能?”
陳近南搖頭道:“國軒,你想得太過簡單,吳三桂稱周王,天下間又有誰人認可?”劉國軒不屑道:“那怎相同?吳三桂是何人?不過是一反複無常的反賊罷了。王爺乃武王、文王之後,現如今天下反清複明的當之無愧首領,又如何不能稱王?”眼見二人爭論越演越烈,吳六奇插言打斷,笑道:“二位所言具有道理,微臣倒是覺得,要解決此事卻也不難。明日朝會,我們不妨邀請天下反清義士一同參加,到時隻要共同恭請王爺稱王,即可做到名正言順。至於如何說服天下反清義士,今夜還長,想來應該可以做到。”眾人聞言,俱都雙目一亮,這確是最佳的辦法。於是乎,眾人也不再耽擱時間,紛紛離去,分頭趕往駐留南京城內的其他反清勢力的落腳點,遊說其參與明日朝會,並共同推舉鄭克藏稱王事宜。
第二日,朝會之上,丞相陳近南和大將軍劉國軒當先開言,曆數鄭克藏功績,敬請鄭克藏稱王。二人的這一提議,得到了滿朝文武的由衷擁戴,若是鄭克藏能夠稱王,他們自然也將水漲船高,又豈有不願之理。表麵的文章鄭克藏即便再不願,也還是要做,當即假意推辭。陳近南、劉國軒和滿朝文武再度恭請,就連武王鄭成功的遺孀,文王鄭經的生母,不知又打著何種算計的董太夫人亦也出麵,鄭克藏仍是不允。直到第三次,以陳近南、劉國軒為首的滿朝文武,董太夫人,乃至駐留南京城的各方反清勢力共同恭請,鄭克藏方才勉強同意。
三日之後,鄭克藏登壇祭天,稱鄭王,定都南京,號大鄭王朝!消息傳遍天下,天下震動,擔憂者有之,高興者有之,內心五味雜陳者亦有之。這擔憂者自不必多言,定是那清廷和吳三桂的大周王朝;高興者,除了原本明鄭王朝,現今的大鄭王朝外,再有就是天下間矢誌反清的義士,以及那些飽受清廷壓迫、戰火之苦的百姓們;而內心五味雜陳者,同樣也是那些矢誌反清複明的義士,明鄭王朝和大鄭王朝雖隻有一字之差,但心思精明者又如不能預見,即便推翻清廷,亦將不複大明,而是新生的鄭氏皇朝。
稱王之後的第一個朝會,鄭克藏連下數道任命,以確保各省軍政事務,以及遷都之事的順利進行。
任命吳六奇為兩廣總督,統理gdgx二省。吳六奇治軍有方,能征善戰,這與吳三桂的大周王朝接壤的兩廣之地,有他來坐鎮,鄭克藏甚為放心。鄭克藏之所以將吳六奇安排在此,除了防備吳三桂外,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吳六奇更可便宜行事,直接進軍攻打吳三桂的大周王朝。相信,以吳六奇之大才,必不會讓鄭克藏失望。
任命顧礽為閩浙總督,統理fjzj二省。顧礽,字南金,zj台州府太平縣鬆門人。當代大儒,政務通達,對商貿之事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閩浙之地無論與清廷,還是吳三桂的大周王朝都不接壤,故暫無戰事所擾,又毗鄰大海,是為大鄭王朝接下來發展經濟,對海外貿易,增強大鄭王朝財政的重要之地。故而,鄭克藏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將此處交由顧礽負責。
任命劉誌彬為兩江總督,統理jxah二省。劉文傑為鄭克藏麾下心腹愛將,文韜武略,乃天下少有的將帥之才,是以鄭克藏才會將這與清廷勢力接壤的,在接下來很長時間裏都需與清軍對持的兩江之地交由他來鎮守。這兩江之地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整個大鄭王朝,能擔負此重責者屈指可數,吳六奇坐鎮兩廣之地,無暇分身;陳近南和劉國軒二人,一為當朝丞相,二為當朝大將軍,身負治理大鄭王朝軍政大事的要務,顯然並非合適的人選;如此一來,兩江之地所能托付的人,就隻剩下劉誌彬一人。但也因此,成為地方大員的劉誌彬,已不再合適擔任錦衣衛副指揮使之職,不得不卸任此職。
提到錦衣衛,就不得不說,在大鄭王朝成立後,狼衛的職責都有所改變,血狼營肩負起保護紫禁城,保護鄭克藏和陳嫣兒,及其親眷的重責,即大內侍衛。至於餘下八營狼衛,則化身成為四萬禁軍,乃鄭克藏的親軍,隻需對鄭克藏一人負責,再無需聽從其他任何人,包含大將軍的調遣。與此同時,張文傑亦脫去錦衣衛副指揮使之職,被鄭克藏任命為禁軍統領,兼大內侍衛總管。至於五營鷹衛,將直接對陳嫣兒負責,再加上各營都有鎮撫使,運轉如常,監查天下。
最後,鄭克藏任命董鬱為遷都大使,全權負責遷都的各項事宜,並將冥鷹、獵鷹、暗鷹營臨時調撥給他指揮。董鬱指揮若定,大事、小情更是親曆親為,耗時近三個月,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總算不負眾望,圓滿的完成遷都事宜。在這期間,或許是因為無論是兩廣總督吳六奇,還是兩江總督劉誌彬,都陳兵邊界嚴防吳三桂和清廷兩方尋釁滋事,更未給兩方任何可趁之機;又或是,三營鷹衛恪盡職守,嚴密監視、排查各省中一切勢力的動向,有任何不對的苗頭,都扼殺於萌芽之中,雖過程難免血腥,更造了不少的殺孽,但也成功嚇退了某些人或勢力的別樣心思,總算確保遷都之事順利進行。
遷都、定都事成,鄭克藏心懷大暢,當即頒布政令,免除八省賦稅十年。政令下達到各省州府、縣城,百姓無不歡唿雀躍,民心初附。至於說,接下來十年間的大鄭王朝的財政收入何來?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賦稅才是一個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但這些,對於鄭克藏來講,確並非太大的難題,在他對國策的規劃中,不僅僅是接下來十年間,即便更長久的未來,大鄭王朝的財政的主要來源都不再是賦稅,而是逐步引導到商貿,以及商貿稅收之上。這不僅要求大鄭王朝自身要更加重視商貿,乃至海外商貿,更要鼓勵其治下的商貿行業。
而要鼓勵商貿行業,鄭克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商人的地位問題。所謂,士、農、工、商,自古有之,商人的地位曆來最低,最不被世人所重視。即便到了當下,商人的地位雖說有所緩解,但仍未解決根本性問題。還好現如今時逢天下大亂,鄭克藏在大鄭王朝更可謂乾綱獨斷,推行起此事雖仍受傳統觀念的重重阻礙,但卻並非太過艱難。在與陳嫣兒、陳近南、董鬱等重臣多番商議後,此事便交由新任商部侍郎董鬱全權負責,陳近南和統轄六部的全力支持。
時光飛逝,轉眼已過了兩年,到了康熙十五年,經過這兩年的勵精圖治,大鄭王朝有了日新月異的變換,不僅政令暢通,治內百姓安居樂業;軍隊方麵,刨除錦衣衛,也擴軍三十餘萬,其中十萬屯兵兩廣之地,十萬屯兵兩江之地,五萬陳兵js省,餘下五萬分布於餘下各省;而鄭克藏最重視的商貿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治下商貿行業發達,今年所貢獻的財政,是之前的數倍不止,這也是大鄭王朝發展如此之快的重要基石。時至今日,商人的地位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與農民、工人平級,再無有被世人看低的情況。
同年,天下局勢亦有了新的變化,是清廷與吳三桂的大周王朝雙方的軍事形勢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
吳三桂興兵四年有餘,尤其是近兩年與清廷在湖廣之地的常年征戰,雖最終拿下了湖廣之地,卻也損失慘重,深感兵力、財力嚴重不足,再無力更進一步。而在其治下,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也開始紛紛離心離德,gs的高得節,sc的李本深,hn的李博,hb的王屏藩,各有圖謀,相互勾結,對吳三桂的命令逐漸開始陰奉陽違。在這其中,李博更是拜李本深為義父,以這一老一新兩股勢力為中心,四省之地勾結緊密,讓吳三桂不敢輕舉妄動。是以,大周王朝,吳三桂真真正正掌控的,也唯有yngz兩省之地。
至於滿清,雖與吳三桂爭奪湖廣之地暫時失利,但反而將兵力收縮於sxhn二省,握成兩隻重拳,再加之其身後的底蘊,絕非吳三桂所能比擬。相信,當清廷的這兩隻重拳再度揮出時,必定強而有力,再難會無功而返,不僅是吳三桂,即便是鄭克藏亦是甚為重視。
明鄭王朝的駐守各省的地方軍隊進駐到新得的五省之後,鄭克藏並未班師返迴fj省,而是率領錦衣衛駐紮進了js省的首府南京府。並急招陳嫣兒、陳近南、劉國軒、劉誌彬、張文傑、董鬱和吳六奇等重臣,以及滿朝文武前來南京府議政。不日間,諸位重臣,滿朝文武盡數趕至南京府。鄭克藏定下,朝會將於第二日,於南京的紫禁城召開。說起這南京紫禁城,始建於明洪武廿六年,明洪武廿五年基本竣工,遷三山填燕雀湖而建,是為明初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
是夜,鄭克藏先與陳嫣兒、陳近南、劉國軒、劉誌彬、張文傑、董鬱和吳六奇等重臣碰頭議事,提前溝通明日朝會諸事宜。待下人奉上香茗退下後,鄭克藏笑道:“諸位,本王欲定都在這南京府,不知諸位有何意見?”陳近南沉吟道:“南京府是我大明朝驅逐蒙元,開國建都的中興之地,定都於此確是妥當,隻不過……”欲言又止。
鄭克藏笑道:“今日將諸位召集至此,就是為了集思廣益,看看本王是否還有什麽思慮不周之處。諸位不必有何顧慮,不妨直言。”董鬱看了眼陳近南後,接口說道:“定都一事幹係重大,不僅要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況且我朝剛剛占領五省不久,立足還尚不算太穩,若是此時貿然遷都,恐怕清廷和吳三桂都不會讓我們如願。”劉誌彬搖頭反駁道:“依微臣之見,丞相和董大人的擔憂雖有道理,卻是無礙。定都南京確是對我朝有百利而無一害,即便耗費再大的人力、物力都是有值得的。至於清廷和吳三桂兩方,眼下正於湖廣之地打得火熱,無暇他顧,隻要我朝防備得當,想來也不會給我朝遷都之事造成什麽太大的麻煩。”眾人聞言,無不微微點頭,讚同劉誌彬此觀點。
眼見陳近南和董鬱二人仍是眉頭微鎖,陳嫣兒說道:“父親和董大人可是擔憂大義方麵的問題?”說著,不待二人迴答,又繼續道:“南京城是前明皇朝的開國建都之地,確非我朝可貿然定都之所在。王爺如今隻是郡王爵位,大義方麵還欠缺不少。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若我朝強行定都南京,恐怕難以服眾。”劉國軒聞言,卻是大為不以為然,沉聲道:“這也簡單,隻要王爺稱王,不就可以名正言順了嗎?如今我朝占八省之地,兵多將廣,其勢毫不弱於清廷和吳三桂,吳三桂都可稱周王,王爺又如何不能?”
陳近南搖頭道:“國軒,你想得太過簡單,吳三桂稱周王,天下間又有誰人認可?”劉國軒不屑道:“那怎相同?吳三桂是何人?不過是一反複無常的反賊罷了。王爺乃武王、文王之後,現如今天下反清複明的當之無愧首領,又如何不能稱王?”眼見二人爭論越演越烈,吳六奇插言打斷,笑道:“二位所言具有道理,微臣倒是覺得,要解決此事卻也不難。明日朝會,我們不妨邀請天下反清義士一同參加,到時隻要共同恭請王爺稱王,即可做到名正言順。至於如何說服天下反清義士,今夜還長,想來應該可以做到。”眾人聞言,俱都雙目一亮,這確是最佳的辦法。於是乎,眾人也不再耽擱時間,紛紛離去,分頭趕往駐留南京城內的其他反清勢力的落腳點,遊說其參與明日朝會,並共同推舉鄭克藏稱王事宜。
第二日,朝會之上,丞相陳近南和大將軍劉國軒當先開言,曆數鄭克藏功績,敬請鄭克藏稱王。二人的這一提議,得到了滿朝文武的由衷擁戴,若是鄭克藏能夠稱王,他們自然也將水漲船高,又豈有不願之理。表麵的文章鄭克藏即便再不願,也還是要做,當即假意推辭。陳近南、劉國軒和滿朝文武再度恭請,就連武王鄭成功的遺孀,文王鄭經的生母,不知又打著何種算計的董太夫人亦也出麵,鄭克藏仍是不允。直到第三次,以陳近南、劉國軒為首的滿朝文武,董太夫人,乃至駐留南京城的各方反清勢力共同恭請,鄭克藏方才勉強同意。
三日之後,鄭克藏登壇祭天,稱鄭王,定都南京,號大鄭王朝!消息傳遍天下,天下震動,擔憂者有之,高興者有之,內心五味雜陳者亦有之。這擔憂者自不必多言,定是那清廷和吳三桂的大周王朝;高興者,除了原本明鄭王朝,現今的大鄭王朝外,再有就是天下間矢誌反清的義士,以及那些飽受清廷壓迫、戰火之苦的百姓們;而內心五味雜陳者,同樣也是那些矢誌反清複明的義士,明鄭王朝和大鄭王朝雖隻有一字之差,但心思精明者又如不能預見,即便推翻清廷,亦將不複大明,而是新生的鄭氏皇朝。
稱王之後的第一個朝會,鄭克藏連下數道任命,以確保各省軍政事務,以及遷都之事的順利進行。
任命吳六奇為兩廣總督,統理gdgx二省。吳六奇治軍有方,能征善戰,這與吳三桂的大周王朝接壤的兩廣之地,有他來坐鎮,鄭克藏甚為放心。鄭克藏之所以將吳六奇安排在此,除了防備吳三桂外,還有另一層深意,那就是有朝一日,時機成熟,吳六奇更可便宜行事,直接進軍攻打吳三桂的大周王朝。相信,以吳六奇之大才,必不會讓鄭克藏失望。
任命顧礽為閩浙總督,統理fjzj二省。顧礽,字南金,zj台州府太平縣鬆門人。當代大儒,政務通達,對商貿之事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閩浙之地無論與清廷,還是吳三桂的大周王朝都不接壤,故暫無戰事所擾,又毗鄰大海,是為大鄭王朝接下來發展經濟,對海外貿易,增強大鄭王朝財政的重要之地。故而,鄭克藏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將此處交由顧礽負責。
任命劉誌彬為兩江總督,統理jxah二省。劉文傑為鄭克藏麾下心腹愛將,文韜武略,乃天下少有的將帥之才,是以鄭克藏才會將這與清廷勢力接壤的,在接下來很長時間裏都需與清軍對持的兩江之地交由他來鎮守。這兩江之地的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整個大鄭王朝,能擔負此重責者屈指可數,吳六奇坐鎮兩廣之地,無暇分身;陳近南和劉國軒二人,一為當朝丞相,二為當朝大將軍,身負治理大鄭王朝軍政大事的要務,顯然並非合適的人選;如此一來,兩江之地所能托付的人,就隻剩下劉誌彬一人。但也因此,成為地方大員的劉誌彬,已不再合適擔任錦衣衛副指揮使之職,不得不卸任此職。
提到錦衣衛,就不得不說,在大鄭王朝成立後,狼衛的職責都有所改變,血狼營肩負起保護紫禁城,保護鄭克藏和陳嫣兒,及其親眷的重責,即大內侍衛。至於餘下八營狼衛,則化身成為四萬禁軍,乃鄭克藏的親軍,隻需對鄭克藏一人負責,再無需聽從其他任何人,包含大將軍的調遣。與此同時,張文傑亦脫去錦衣衛副指揮使之職,被鄭克藏任命為禁軍統領,兼大內侍衛總管。至於五營鷹衛,將直接對陳嫣兒負責,再加上各營都有鎮撫使,運轉如常,監查天下。
最後,鄭克藏任命董鬱為遷都大使,全權負責遷都的各項事宜,並將冥鷹、獵鷹、暗鷹營臨時調撥給他指揮。董鬱指揮若定,大事、小情更是親曆親為,耗時近三個月,耗費無數人力、物力,總算不負眾望,圓滿的完成遷都事宜。在這期間,或許是因為無論是兩廣總督吳六奇,還是兩江總督劉誌彬,都陳兵邊界嚴防吳三桂和清廷兩方尋釁滋事,更未給兩方任何可趁之機;又或是,三營鷹衛恪盡職守,嚴密監視、排查各省中一切勢力的動向,有任何不對的苗頭,都扼殺於萌芽之中,雖過程難免血腥,更造了不少的殺孽,但也成功嚇退了某些人或勢力的別樣心思,總算確保遷都之事順利進行。
遷都、定都事成,鄭克藏心懷大暢,當即頒布政令,免除八省賦稅十年。政令下達到各省州府、縣城,百姓無不歡唿雀躍,民心初附。至於說,接下來十年間的大鄭王朝的財政收入何來?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賦稅才是一個國家財政的主要來源。但這些,對於鄭克藏來講,確並非太大的難題,在他對國策的規劃中,不僅僅是接下來十年間,即便更長久的未來,大鄭王朝的財政的主要來源都不再是賦稅,而是逐步引導到商貿,以及商貿稅收之上。這不僅要求大鄭王朝自身要更加重視商貿,乃至海外商貿,更要鼓勵其治下的商貿行業。
而要鼓勵商貿行業,鄭克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商人的地位問題。所謂,士、農、工、商,自古有之,商人的地位曆來最低,最不被世人所重視。即便到了當下,商人的地位雖說有所緩解,但仍未解決根本性問題。還好現如今時逢天下大亂,鄭克藏在大鄭王朝更可謂乾綱獨斷,推行起此事雖仍受傳統觀念的重重阻礙,但卻並非太過艱難。在與陳嫣兒、陳近南、董鬱等重臣多番商議後,此事便交由新任商部侍郎董鬱全權負責,陳近南和統轄六部的全力支持。
時光飛逝,轉眼已過了兩年,到了康熙十五年,經過這兩年的勵精圖治,大鄭王朝有了日新月異的變換,不僅政令暢通,治內百姓安居樂業;軍隊方麵,刨除錦衣衛,也擴軍三十餘萬,其中十萬屯兵兩廣之地,十萬屯兵兩江之地,五萬陳兵js省,餘下五萬分布於餘下各省;而鄭克藏最重視的商貿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治下商貿行業發達,今年所貢獻的財政,是之前的數倍不止,這也是大鄭王朝發展如此之快的重要基石。時至今日,商人的地位更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與農民、工人平級,再無有被世人看低的情況。
同年,天下局勢亦有了新的變化,是清廷與吳三桂的大周王朝雙方的軍事形勢發生重要轉折的一年。
吳三桂興兵四年有餘,尤其是近兩年與清廷在湖廣之地的常年征戰,雖最終拿下了湖廣之地,卻也損失慘重,深感兵力、財力嚴重不足,再無力更進一步。而在其治下,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也開始紛紛離心離德,gs的高得節,sc的李本深,hn的李博,hb的王屏藩,各有圖謀,相互勾結,對吳三桂的命令逐漸開始陰奉陽違。在這其中,李博更是拜李本深為義父,以這一老一新兩股勢力為中心,四省之地勾結緊密,讓吳三桂不敢輕舉妄動。是以,大周王朝,吳三桂真真正正掌控的,也唯有yngz兩省之地。
至於滿清,雖與吳三桂爭奪湖廣之地暫時失利,但反而將兵力收縮於sxhn二省,握成兩隻重拳,再加之其身後的底蘊,絕非吳三桂所能比擬。相信,當清廷的這兩隻重拳再度揮出時,必定強而有力,再難會無功而返,不僅是吳三桂,即便是鄭克藏亦是甚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