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敗的古廟裏,木石傾頹、神像碎裂,再也看不出昔日麵目。西邊的牆壁坍塌了一半,屋頂處處破洞,顯出陰沉的暮色來……
李慕玄有些為難的看著廟裏厚厚的灰塵,本是隨手招來一陣大風便可全部吹走的事情,如今不想動用法力,便隻好老老實實的動手清潔。
好在李慕玄有星辰法袍,雖然如今變化成黑色勁裝模樣,但是本質未變,隨即用衣袖慢慢拂走灰塵,清出一片立足之地。
一般來說,修士即使露宿在外,也應該布置好臨時法陣用以警戒。這是因為修煉界奇功密藝所在多有,休息打坐之時五感難免要打上折扣,單憑入定的靈覺容易遭到暗算。
李慕玄的魔心中倒是有幾個合用的陣盤,拿出來便能使用,隻是之前既然決心不動用法力,以凡人身份遊曆,這時自然不能布陣;況且李慕玄與小吱吱都是靈覺超凡之輩,加上此時易裝打扮為凡人俠客,也就不再布下陣法。
李慕玄看著黑馬吃完了草,便上前為它疏通經絡。自從吱吱傳授給黑馬入門修煉之法以後,黑馬在懵懵懂懂間持續的運氣修行,竟然效果極好。
大黑馬日常所食的草料漸漸減少,對飲水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全身毛孔日漸張開,有如唿吸一般,各種感官也更加的敏銳,靈智有所提高……簡直是脫胎換骨,讓李慕玄嘖嘖稱奇。
這段時間,李慕玄在幫助黑馬疏通經絡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究著妖獸和人的脈絡差異:
各門各派的修煉功法把人體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前中後三脈、八輪脈等等氣脈經絡闡發的極為繁複,這些形態各異的主脈,再加上無窮無盡的細微經脈,可謂玄奧莫測、浩如煙海。
正因人體經脈複雜,即使同一道統也往往有許多不同的修煉方法,憑依不同經脈顯化道行。據星君傳承所言,最佳的方法便是天地人三才共鳴,一舉築基,借助無量偉力,瞬間通達全部氣脈經絡,方能真正圓融無礙、淨無瑕穢、氣質純一……
隨著李慕玄這些時日的探知,這黑馬體內卻隻有主要經絡七條,呈片帶狀相互連結,貫通全身,算是簡單至極。而吱吱體內卻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漩渦狀脈絡,一直衍生到最細微處,何止千萬!這又比人體脈絡要繁複無數倍。
李慕玄一時有些茫然,眾生體質相差如此之大,有時卻能修煉同樣的功法,人與妖獸甚至野獸似乎並無高下之分,這是何故呢?
李慕玄即使絞盡腦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也敏銳的意識到,這其中可能包含著修煉的精微訣要,一旦明悟,可能便是天大的機緣。
以精純靈氣梳理完黑馬的經脈,大黑馬舒服的走幾步,便懶洋洋的閉上眼睛,站在廟門口睡著了。
李慕玄迴到廟中,將一塊破舊的木板放平,抱劍仰臥。吱吱縮在他的衣袍中,和他有一搭沒一搭的在心念中閑聊著……
李慕玄修行將近十一載春秋,從不懈怠,行住坐臥間莫不契合修煉意境,念念不忘、念念不滯,可稱天生道體,因而才能有如今成就。
這一個月來,他卻不再動用任何法力,日常也不再運轉法力,連每日子午時分從未斷絕的吐納煉氣都停下了,每晚黃昏時分便會入睡。
但是沉寂下來的全身法力不但沒有變的滯澀,反倒越發活潑靈動起來,即使不顯於外,也讓李慕玄顯得神采飛揚,和光同塵決都難以掩蓋這幾分英華之色!
漫天繁星之下,小吱吱已是熟睡,李慕玄透過屋頂的破洞,怔怔看著夜空。
他自小便喜愛星空,同時又有些恐懼:說是喜愛,自然是喜歡星空的寧靜深邃、神秘莫測,有些恐懼,是因為無數萬年來,無數星辰都如這般漠然俯視,讓他有種渺若微塵、朝生夕死之感。
此時此刻,李慕玄以凡人遊俠般的心態仰望星空,看著屋頂破洞中灑下的、仿佛永恆不變的的清亮星輝,反而變了種感觸:隻覺心若冰清,無有恐怖。
凡人百年身世,朝露日曦。既然世間變幻不定,無從把握,倒不如騎寶馬、持名劍、飲醇酒、擁美人!這大概便是江湖遊俠的灑脫之處吧?
先賢有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份灑然淡泊的情懷當真高明!由此觀之,快意恩仇的遊俠豪客倒比窮守皮囊的修行中人更加灑脫哩!
正在李慕玄紛念潮湧、昏昏欲睡之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馬蹄之聲,懷裏的吱吱動了動,在心念中說了一句:“沒有修士妖獸的氣息。”便再次睡去了。
片刻之後,密集的馬蹄聲響起,連沉睡中的黑馬也驚醒過來,打了個響鼻,前蹄刨動了幾下。李慕玄從它緊繃的體態中,察覺到來人可能有些敵意,讓它本能感覺到不安。
“克!”
一道幹脆利落的口令響起,廟門口直衝而來的兩匹栗色大馬猛然停下,動作整齊劃一,顯示出了無比精良的素質。
兩位一看便是軍人的精幹漢子從馬上翻身躍下,一前一後的向廟中走來,觀其步伐與節奏,韻律儼然,隱含某種合擊之法,前後間相互照應、互為表裏,顯然是軍中百裏挑一的精兵!
兩位軍漢大步流星踏入破廟,兇神惡煞般看向躺在木板上的李慕玄,似乎有一種血勇之氣撲麵而來!
李慕玄還是仰頭望天,看也未看進來的兩人,仿佛對絲毫沒有察覺似的。
這兩個漢子同時皺了皺眉,為首的大漢剛想嗬斥,卻沒來由的想起廟門口那匹黑色大馬,神駿非凡、鞍韉全無,再仔細打量一番眼前的少年遊俠,隻覺英氣勃勃,令人心折。
為首的軍漢頓時不敢托大,抱了抱拳,高聲說道:“我們是路過的府兵,途徑此地。敢問少俠是何身份?因何夜間露宿在此?”
李慕玄看了他一眼,半坐起身子,有些懶散的迴道:“我自是五陵遊俠兒,行遊至此,有什麽好問。”
軍漢聽了他隨口一言,竟然認真的點頭道:“少俠一開口,我便知確是玉京人士,官話說得圓正!我等趕路晚了,也在此歇一宿,可否?”
李慕玄見他說話直率,便答道:“夜中趕路甚是不便,這廟子也不是我的,自然可以。”
這軍漢道了聲謝,對著旁邊的漢子命令道:“常三,點起火把,將廟裏好好照一遍!我去稟報少主!”
說著,便匆匆走出,跨上馬兒,疾馳而去。
剩下的那位常三也立刻迴到馬旁,自側袋中取出一隻火把,將其點燃後,打著火把將寺廟裏每一處角落都查看了一遍,仔細的觀察摸索著牆邊、地下有無暗器暗門,手段極為老練。
片刻之後,馬蹄疾響,李慕玄稍稍一聽,約有六騎。
檢查完畢的常三快步走了出去。稍後,六個手持火把的軍人簇擁著一位錦衣玉冠的貴族公子走進廟中。
李慕玄見這公子頭戴玉冠,便知其人應是貴族:皇朝律令,除修煉之人、天潢貴胄、爵位加身三類,不得著玉冠、服玉佩,違者杖八十、徙六千裏。
這位公子年紀不過二十許,不是修煉之人,便隻能是貴族了。
走過來的錦衣公子好奇的打量著四處漏風的破廟,接著看到隨意坐在木板上的李慕玄,見他神態自若、懷抱寶劍,不由眼前一亮,快走幾步,和聲說道:
“這位少兄請了!在下李維恩,玉京人士,因為貪著趕路,錯過了宿處,打擾之處,還請少兄見諒!”
李慕玄見他神情誠懇,便也起身迴道:“卻是巧了,在下也姓李,喚名慕玄便是。大家同是行遊之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倒是談不上什麽打擾。”
這李維恩聽說是同宗,更兼鄉音親切,愈加心喜幾分,吩咐拿過兩隻坐墊,邀李慕玄一同坐下,攀談起來。
李維恩自小在玉京城長大,由於先天體弱,有些不足之症,一直生活在內宅之中。他今年才至及冠之年,卻不願再困居玉京,便向家裏提出四處遊學,第一站便想去大名鼎鼎的河洛匯流之處。
這確實太湊巧了,此處距離河洛城還有月餘路程,兩人竟然有著相同的目的地,也是緣法。
李慕玄心中這樣想到,便將自己也正要去觀摩河洛匯流的事情說了出來,李維恩自然欣喜萬分,隻覺這位剛剛結識的朋友好生有緣;他身後侍立的那位軍漢卻神色不善的打量李慕玄一眼,身上散發出陰冷的氣息。
這是將我當成了歹人?李慕玄敏銳的覺察到這股敵意,也不以為意。六位精兵護衛著一位貴公子,謹慎些也是正常,大不了明天各走各路罷了。
在一眾軍漢收拾破廟,安排休息的當口,李維恩不住向李慕玄詢問著旅途中的見聞,希望增長見聞。
李慕玄便將一路上經曆的留翠雪山、鏡湖花海、地下溶洞、南中穀等各具特色的美妙景致向他描述了一番,著實讓少經世事的李維恩激動萬分,眼中露出萬分向往的神色;連一旁貼身保護的軍官也有些沉浸其中,敵意衝淡了許多。
收拾完的幾人提醒著公子早些安寢,李維恩才察覺到夜已深了,不好再打擾李慕玄休息,向他道聲謝,走到為他準備好的避風角落,擁著厚厚的毛皮,沉沉睡去。
李慕玄有些為難的看著廟裏厚厚的灰塵,本是隨手招來一陣大風便可全部吹走的事情,如今不想動用法力,便隻好老老實實的動手清潔。
好在李慕玄有星辰法袍,雖然如今變化成黑色勁裝模樣,但是本質未變,隨即用衣袖慢慢拂走灰塵,清出一片立足之地。
一般來說,修士即使露宿在外,也應該布置好臨時法陣用以警戒。這是因為修煉界奇功密藝所在多有,休息打坐之時五感難免要打上折扣,單憑入定的靈覺容易遭到暗算。
李慕玄的魔心中倒是有幾個合用的陣盤,拿出來便能使用,隻是之前既然決心不動用法力,以凡人身份遊曆,這時自然不能布陣;況且李慕玄與小吱吱都是靈覺超凡之輩,加上此時易裝打扮為凡人俠客,也就不再布下陣法。
李慕玄看著黑馬吃完了草,便上前為它疏通經絡。自從吱吱傳授給黑馬入門修煉之法以後,黑馬在懵懵懂懂間持續的運氣修行,竟然效果極好。
大黑馬日常所食的草料漸漸減少,對飲水的需求大幅度減少,全身毛孔日漸張開,有如唿吸一般,各種感官也更加的敏銳,靈智有所提高……簡直是脫胎換骨,讓李慕玄嘖嘖稱奇。
這段時間,李慕玄在幫助黑馬疏通經絡的同時,也在不斷探究著妖獸和人的脈絡差異:
各門各派的修煉功法把人體十二正經、奇經八脈、前中後三脈、八輪脈等等氣脈經絡闡發的極為繁複,這些形態各異的主脈,再加上無窮無盡的細微經脈,可謂玄奧莫測、浩如煙海。
正因人體經脈複雜,即使同一道統也往往有許多不同的修煉方法,憑依不同經脈顯化道行。據星君傳承所言,最佳的方法便是天地人三才共鳴,一舉築基,借助無量偉力,瞬間通達全部氣脈經絡,方能真正圓融無礙、淨無瑕穢、氣質純一……
隨著李慕玄這些時日的探知,這黑馬體內卻隻有主要經絡七條,呈片帶狀相互連結,貫通全身,算是簡單至極。而吱吱體內卻有無數大大小小的漩渦狀脈絡,一直衍生到最細微處,何止千萬!這又比人體脈絡要繁複無數倍。
李慕玄一時有些茫然,眾生體質相差如此之大,有時卻能修煉同樣的功法,人與妖獸甚至野獸似乎並無高下之分,這是何故呢?
李慕玄即使絞盡腦計,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但他也敏銳的意識到,這其中可能包含著修煉的精微訣要,一旦明悟,可能便是天大的機緣。
以精純靈氣梳理完黑馬的經脈,大黑馬舒服的走幾步,便懶洋洋的閉上眼睛,站在廟門口睡著了。
李慕玄迴到廟中,將一塊破舊的木板放平,抱劍仰臥。吱吱縮在他的衣袍中,和他有一搭沒一搭的在心念中閑聊著……
李慕玄修行將近十一載春秋,從不懈怠,行住坐臥間莫不契合修煉意境,念念不忘、念念不滯,可稱天生道體,因而才能有如今成就。
這一個月來,他卻不再動用任何法力,日常也不再運轉法力,連每日子午時分從未斷絕的吐納煉氣都停下了,每晚黃昏時分便會入睡。
但是沉寂下來的全身法力不但沒有變的滯澀,反倒越發活潑靈動起來,即使不顯於外,也讓李慕玄顯得神采飛揚,和光同塵決都難以掩蓋這幾分英華之色!
漫天繁星之下,小吱吱已是熟睡,李慕玄透過屋頂的破洞,怔怔看著夜空。
他自小便喜愛星空,同時又有些恐懼:說是喜愛,自然是喜歡星空的寧靜深邃、神秘莫測,有些恐懼,是因為無數萬年來,無數星辰都如這般漠然俯視,讓他有種渺若微塵、朝生夕死之感。
此時此刻,李慕玄以凡人遊俠般的心態仰望星空,看著屋頂破洞中灑下的、仿佛永恆不變的的清亮星輝,反而變了種感觸:隻覺心若冰清,無有恐怖。
凡人百年身世,朝露日曦。既然世間變幻不定,無從把握,倒不如騎寶馬、持名劍、飲醇酒、擁美人!這大概便是江湖遊俠的灑脫之處吧?
先賢有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份灑然淡泊的情懷當真高明!由此觀之,快意恩仇的遊俠豪客倒比窮守皮囊的修行中人更加灑脫哩!
正在李慕玄紛念潮湧、昏昏欲睡之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馬蹄之聲,懷裏的吱吱動了動,在心念中說了一句:“沒有修士妖獸的氣息。”便再次睡去了。
片刻之後,密集的馬蹄聲響起,連沉睡中的黑馬也驚醒過來,打了個響鼻,前蹄刨動了幾下。李慕玄從它緊繃的體態中,察覺到來人可能有些敵意,讓它本能感覺到不安。
“克!”
一道幹脆利落的口令響起,廟門口直衝而來的兩匹栗色大馬猛然停下,動作整齊劃一,顯示出了無比精良的素質。
兩位一看便是軍人的精幹漢子從馬上翻身躍下,一前一後的向廟中走來,觀其步伐與節奏,韻律儼然,隱含某種合擊之法,前後間相互照應、互為表裏,顯然是軍中百裏挑一的精兵!
兩位軍漢大步流星踏入破廟,兇神惡煞般看向躺在木板上的李慕玄,似乎有一種血勇之氣撲麵而來!
李慕玄還是仰頭望天,看也未看進來的兩人,仿佛對絲毫沒有察覺似的。
這兩個漢子同時皺了皺眉,為首的大漢剛想嗬斥,卻沒來由的想起廟門口那匹黑色大馬,神駿非凡、鞍韉全無,再仔細打量一番眼前的少年遊俠,隻覺英氣勃勃,令人心折。
為首的軍漢頓時不敢托大,抱了抱拳,高聲說道:“我們是路過的府兵,途徑此地。敢問少俠是何身份?因何夜間露宿在此?”
李慕玄看了他一眼,半坐起身子,有些懶散的迴道:“我自是五陵遊俠兒,行遊至此,有什麽好問。”
軍漢聽了他隨口一言,竟然認真的點頭道:“少俠一開口,我便知確是玉京人士,官話說得圓正!我等趕路晚了,也在此歇一宿,可否?”
李慕玄見他說話直率,便答道:“夜中趕路甚是不便,這廟子也不是我的,自然可以。”
這軍漢道了聲謝,對著旁邊的漢子命令道:“常三,點起火把,將廟裏好好照一遍!我去稟報少主!”
說著,便匆匆走出,跨上馬兒,疾馳而去。
剩下的那位常三也立刻迴到馬旁,自側袋中取出一隻火把,將其點燃後,打著火把將寺廟裏每一處角落都查看了一遍,仔細的觀察摸索著牆邊、地下有無暗器暗門,手段極為老練。
片刻之後,馬蹄疾響,李慕玄稍稍一聽,約有六騎。
檢查完畢的常三快步走了出去。稍後,六個手持火把的軍人簇擁著一位錦衣玉冠的貴族公子走進廟中。
李慕玄見這公子頭戴玉冠,便知其人應是貴族:皇朝律令,除修煉之人、天潢貴胄、爵位加身三類,不得著玉冠、服玉佩,違者杖八十、徙六千裏。
這位公子年紀不過二十許,不是修煉之人,便隻能是貴族了。
走過來的錦衣公子好奇的打量著四處漏風的破廟,接著看到隨意坐在木板上的李慕玄,見他神態自若、懷抱寶劍,不由眼前一亮,快走幾步,和聲說道:
“這位少兄請了!在下李維恩,玉京人士,因為貪著趕路,錯過了宿處,打擾之處,還請少兄見諒!”
李慕玄見他神情誠懇,便也起身迴道:“卻是巧了,在下也姓李,喚名慕玄便是。大家同是行遊之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倒是談不上什麽打擾。”
這李維恩聽說是同宗,更兼鄉音親切,愈加心喜幾分,吩咐拿過兩隻坐墊,邀李慕玄一同坐下,攀談起來。
李維恩自小在玉京城長大,由於先天體弱,有些不足之症,一直生活在內宅之中。他今年才至及冠之年,卻不願再困居玉京,便向家裏提出四處遊學,第一站便想去大名鼎鼎的河洛匯流之處。
這確實太湊巧了,此處距離河洛城還有月餘路程,兩人竟然有著相同的目的地,也是緣法。
李慕玄心中這樣想到,便將自己也正要去觀摩河洛匯流的事情說了出來,李維恩自然欣喜萬分,隻覺這位剛剛結識的朋友好生有緣;他身後侍立的那位軍漢卻神色不善的打量李慕玄一眼,身上散發出陰冷的氣息。
這是將我當成了歹人?李慕玄敏銳的覺察到這股敵意,也不以為意。六位精兵護衛著一位貴公子,謹慎些也是正常,大不了明天各走各路罷了。
在一眾軍漢收拾破廟,安排休息的當口,李維恩不住向李慕玄詢問著旅途中的見聞,希望增長見聞。
李慕玄便將一路上經曆的留翠雪山、鏡湖花海、地下溶洞、南中穀等各具特色的美妙景致向他描述了一番,著實讓少經世事的李維恩激動萬分,眼中露出萬分向往的神色;連一旁貼身保護的軍官也有些沉浸其中,敵意衝淡了許多。
收拾完的幾人提醒著公子早些安寢,李維恩才察覺到夜已深了,不好再打擾李慕玄休息,向他道聲謝,走到為他準備好的避風角落,擁著厚厚的毛皮,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