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師兄師姐的情形暫且表過不提,單言李慕玄一路向峰頂行去,景色甚是怡人,但見:
青鬆翠竹,鬱鬱蒼蒼,奇花異草,爭奇鬥豔。道家福地,仙鶴唳時霄漢遠;蓬萊勝景,瑞鸞翔處彩雲飛。賞不盡仙家之景,道不完心曠神怡。
李慕玄猶記得小時常常被季霏師姐和王卓師兄帶著遊覽宗門盛景,三大福地,十二洞天曾令李慕玄驚歎不已,永世難忘。單說三大福地:
古月福地,其中無日夜之分,始終隻有六輪紫月輪轉,六輪紫月明暗不一,交替生落。每當三年之期,六月齊出,高掛天穹,紫氣氤氳,瑰麗萬分,真乃震心憾神之景!那時在其中打坐煉氣,更能接引紫氣煉體,具洗髓之奇效;
踏空福地,其中永是黃昏之境,雲霞漫天,壯麗磅礴之景非言語可及,在其中恍如擺脫塵羈,凡人都可蹈空而行,李慕玄曾在其中“禦劍飛行”,速度奇快,念動即至,福地中全無陸地,唯有茫茫雲氣,卻也孕育出許多奇異的生物,令人大開眼界;
定星福地,其中無數星辰周列,運行變動無方,傳聞可使人悟道,又傳聞精通易數的修士可在其中窺得天機,易天改命,神秘萬分。各個洞天也是奇妙非常,景致各異,且各有其特殊的功用。
玉清峰上奇景無窮,處處可見金丹宗師們的洞府、藥園、茶亭、棋舍,又有異獸、珍禽、童子、仕女漫步其中。或有二三道友,坐而論道,或有兩兩玄客,究古談今……
李慕玄每見此情此景,總忍不住心生羨豔:若是有朝一日,我也能有此修為,千載歲月,逍遙自在,方才不枉修道一場!
移步換景,已至峰頂,玉清峰頂平坦異常,卻有四道門戶懸於空中,若隱若現,分立四方,正是門中四位元嬰老祖的洞府所在。李慕玄拿出一麵灰色玉牌,向其中打入一道法訣,玉牌靈光一閃,少頃,一道接引光柱打下,罩住李慕玄,倏忽杳無痕跡。
李慕玄從傳送陣法中走出來,便來到了一個幽深的山洞之外,洞頂用古篆刻著“雲水”二字,篆字好似雲霧環繞朦朧難辨,又仿若水流變化無有常形,顯然包含著雲水道人對於水係一道的領悟和注解,玄奧莫測。
“慕玄,進來吧。”一道溫和的聲音響起,正是雲水道人,於是李慕玄依言走入山洞之中。
洞內十分明亮,就像身處陽光之下,然而環顧四周卻找不到任何光源。這曾一度令李慕玄十分困惑,後來才慢慢了解到,這是元嬰修士才能掌握的空間神通,像是儲物袋,就隻有元嬰修士才能將空間做的極大,普通儲物袋不過是用小塊空間屬性靈石煉成的小型空間罷了。
雲水道人的洞府十分簡單,不過一方矮桌,三隻蒲團,地麵以青磚鋪就,四壁似乎還保持著山洞的原貌,有些坑窪不平。
洞府中還有三間石室,分別是煉丹、煉器和修行的所在,另外還有一處巨大的藥園,隱於峰頂虛空之中,同樣是以空間神通開辟的一處秘園,其中天地靈氣濃鬱非常。
矮桌旁坐著一位穿著灰色道袍,隨意披散頭發,麵目恬淡的中年道人,和一位金冠玉帶,身著玄金色道袍的年輕人,正是雲水道人和二師兄王卓,都微笑著向他望來。
“拜見師父,見過二師兄!”李慕玄躬身行禮。
“坐吧。”雲水道人說著,而後一揮袖子,變出了一套茶具來。隻見他慢條斯理地將茶具擺好,向壺中慢慢注滿了水,然後對王卓說道:“卓兒,上次我讓你煉化的異火‘爆炎熾金’煉化的如何?這次便以它來烹茶吧。”
“是。”王卓一臉苦色,這爆炎熾金火乃是天地奇物,熾烈陽剛,與水係一道簡直背道而馳,雲水道人卻偏偏讓專研水係的王卓煉化此火,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隻見王卓屈指一彈,一縷赤金火焰就覆滿了壺底,徐徐加熱。
“卓兒,似你這般,何時才能喝上茶啊?為師可是等急了。”雲水道人拈須而笑,意有所指。隻聽轟的一聲,赤金火焰熊熊而起,包裹著茶壺,恍若一團金色火球,顯然是二師兄發力了。
“卓兒,差不多了。你這一番施為,茶倒是好了,隻是這木桌就快點著了。”雲水道人說道,語調裏帶著幾分笑意。
火焰忽地熄滅了,也不見雲水道人有何動作,隻見茶壺緩緩浮空而起,壺底深褐色的矮桌上出現了一塊拇指大的黑斑。
王卓見此,微微臉紅,若有所思。三人靜默了一會兒,雲水道人提起茶壺,給每人的玉杯裏倒滿了茶。
茶色深綠,晶瑩剔透,好似凝成冰塊,香氣清新,沁人心脾。李慕玄端起玉杯,甫一入口,隻覺苦澀異常,入口又有冷熱交融之感,頗為奇異。
“修道之人,首重心性,次則靈性,再次根骨,最末外物,卻又缺一不可。心性不到,外魔重重;靈性不足,寸步難進;根骨不佳,事倍功半;外物縈懷,根基崩壞。此四者,皆為道途之本,亦可化為道途猛虎,噬人無數。我輩修者不可不察,不可不慎……”雲水道人悠悠道來,似在自語,又似慨歎。
王卓和李慕玄俱是靜心聆聽,沉思不語。
“觀慕玄今日,心氣浮躁,是否已至瓶頸?不思反躬自省,一心想著求助為師?夫道者,戒驕戒躁,不假外求,叩問本心,以身印證,千錘百煉,方得圓滿……”
“如今慕玄你隻曆二八歲月便已至煉氣八層修為,雖則靈性根骨俱佳,又有外物輔助,一路高歌猛進,卻終不免曆練太少,心性不到。須知我傳你那《日月同輝訣》乃是本門最強輔助功法,借助日月偉力淬煉法力,吸納靈氣,最終形成神通。而今你在短短時間修至二重巔峰,已是根基不穩,還不警醒嗎!”
說至最後,雲水道人生出一股莫名威勢,直如當頭棒喝!
李慕玄聽罷,悚然而驚。反思之前種種心行,不覺汗透青衫。良久之後,方才重重唿出一口氣,頗有再世為人之感。
“唔,孺子可教也!”看到李慕玄的反應,雲水道人顯得十分安慰。
待得李慕玄迴過神來,又笑眯眯的遞給他一隻儲物袋,說道:“裏麵有一枚陰陽道火的火種,再附上些許“水火奇樹”的樹葉,迴去後你依玉簡之中的煉火術,先煉化此火,再以火烹茶,細細品味,庶幾有得。然則,切記時時自省!”
“是,師父。慕玄明白了。今朝聽得師父一席話,如晨鍾暮鼓,震心憾神,又如醍醐灌頂,豁然開通……”
“好啦好啦,去吧。你這拍馬屁的修為,可比為師當年差遠啦,就不要獻醜了。去洞府好生修煉吧,莫要懈怠,卻也莫要枯坐。”雲水道人先是戲謔的調笑,隨後又勉勵了幾句。
於是李慕玄拿起儲物袋,起身拜別了師父師兄,下山去了。卻是不知在他走後,洞府裏的師徒二人還在談論他的修行。
“卓兒,你可是有些不解?”
“是,師父。陰陽道火雖非奇珍異寶,卻也是難得之物,水火奇樹的樹葉更能助水火屬性者悟道,但這些終是旁門左道。以這兩樣外物輔助小師弟修行,我擔心拔苗助長,反而不利於夯實道基。”
“卓兒,我就知你有此疑。慕玄此子,與眾人不同:中正平和,心性絕頂,天資不凡,根骨上佳,雖是稚子,卻堪受長久閉關之苦,簡直是為修道而生。水火靈根相輔相成,即使進境神速,法力卻凝實渾樸,堪比築基,此種情況為師也聞所未聞,大為驚歎。況且,我略通易數,隱隱算出此子前途,不可限量,更可能是光大本門的唯一契機,我又怎敢輕忽呢!”
“師父,小師弟固是驚才絕豔,我自歎不如。可大師兄也是天資傲人,冠絕當世,已然是光大本門了。”
“哈哈,卓兒,你雖言自愧,實有自矜。修道一途,從來莫測,別說是我,就算是太古大能、化神道君,也不敢斷言未來。況且天道無常,古往今來多少天才人物,誰又敢說大道在手,得大自在。”
“卓兒你的靈性根骨也是上佳,更兼體質特異,可是心性修為卻是稚嫩不堪。修道至今,一百六十載春秋,卻對為師、對宗門太過依戀了,外出曆練,每多淪為形式。可有多少生死一線,痛貫肝腸,柔情百結,豪氣幹雲之時?”
“欲要修道,先要入世,於滾滾紅塵之中洞明萬物、體察萬情,方是千錘百煉,大道之機。你心如赤子,愛憎分明,固然專心向道,但是不經大死大生,終難窺見道徑,登堂入室。依為師之見,當遊曆百年,方能更上一層樓!”
王卓默然良久,對著師父深深一躬,飄然而去。隻有一聲輕歎,似乎環繞在洞府之中,久久不散……
玉清峰頂之上,萬載靈鬆承雲接露,擁霞繞彩,於萬載不變的青翠中,悄然抽出了一絲新綠……
青鬆翠竹,鬱鬱蒼蒼,奇花異草,爭奇鬥豔。道家福地,仙鶴唳時霄漢遠;蓬萊勝景,瑞鸞翔處彩雲飛。賞不盡仙家之景,道不完心曠神怡。
李慕玄猶記得小時常常被季霏師姐和王卓師兄帶著遊覽宗門盛景,三大福地,十二洞天曾令李慕玄驚歎不已,永世難忘。單說三大福地:
古月福地,其中無日夜之分,始終隻有六輪紫月輪轉,六輪紫月明暗不一,交替生落。每當三年之期,六月齊出,高掛天穹,紫氣氤氳,瑰麗萬分,真乃震心憾神之景!那時在其中打坐煉氣,更能接引紫氣煉體,具洗髓之奇效;
踏空福地,其中永是黃昏之境,雲霞漫天,壯麗磅礴之景非言語可及,在其中恍如擺脫塵羈,凡人都可蹈空而行,李慕玄曾在其中“禦劍飛行”,速度奇快,念動即至,福地中全無陸地,唯有茫茫雲氣,卻也孕育出許多奇異的生物,令人大開眼界;
定星福地,其中無數星辰周列,運行變動無方,傳聞可使人悟道,又傳聞精通易數的修士可在其中窺得天機,易天改命,神秘萬分。各個洞天也是奇妙非常,景致各異,且各有其特殊的功用。
玉清峰上奇景無窮,處處可見金丹宗師們的洞府、藥園、茶亭、棋舍,又有異獸、珍禽、童子、仕女漫步其中。或有二三道友,坐而論道,或有兩兩玄客,究古談今……
李慕玄每見此情此景,總忍不住心生羨豔:若是有朝一日,我也能有此修為,千載歲月,逍遙自在,方才不枉修道一場!
移步換景,已至峰頂,玉清峰頂平坦異常,卻有四道門戶懸於空中,若隱若現,分立四方,正是門中四位元嬰老祖的洞府所在。李慕玄拿出一麵灰色玉牌,向其中打入一道法訣,玉牌靈光一閃,少頃,一道接引光柱打下,罩住李慕玄,倏忽杳無痕跡。
李慕玄從傳送陣法中走出來,便來到了一個幽深的山洞之外,洞頂用古篆刻著“雲水”二字,篆字好似雲霧環繞朦朧難辨,又仿若水流變化無有常形,顯然包含著雲水道人對於水係一道的領悟和注解,玄奧莫測。
“慕玄,進來吧。”一道溫和的聲音響起,正是雲水道人,於是李慕玄依言走入山洞之中。
洞內十分明亮,就像身處陽光之下,然而環顧四周卻找不到任何光源。這曾一度令李慕玄十分困惑,後來才慢慢了解到,這是元嬰修士才能掌握的空間神通,像是儲物袋,就隻有元嬰修士才能將空間做的極大,普通儲物袋不過是用小塊空間屬性靈石煉成的小型空間罷了。
雲水道人的洞府十分簡單,不過一方矮桌,三隻蒲團,地麵以青磚鋪就,四壁似乎還保持著山洞的原貌,有些坑窪不平。
洞府中還有三間石室,分別是煉丹、煉器和修行的所在,另外還有一處巨大的藥園,隱於峰頂虛空之中,同樣是以空間神通開辟的一處秘園,其中天地靈氣濃鬱非常。
矮桌旁坐著一位穿著灰色道袍,隨意披散頭發,麵目恬淡的中年道人,和一位金冠玉帶,身著玄金色道袍的年輕人,正是雲水道人和二師兄王卓,都微笑著向他望來。
“拜見師父,見過二師兄!”李慕玄躬身行禮。
“坐吧。”雲水道人說著,而後一揮袖子,變出了一套茶具來。隻見他慢條斯理地將茶具擺好,向壺中慢慢注滿了水,然後對王卓說道:“卓兒,上次我讓你煉化的異火‘爆炎熾金’煉化的如何?這次便以它來烹茶吧。”
“是。”王卓一臉苦色,這爆炎熾金火乃是天地奇物,熾烈陽剛,與水係一道簡直背道而馳,雲水道人卻偏偏讓專研水係的王卓煉化此火,可以說是吃盡了苦頭。隻見王卓屈指一彈,一縷赤金火焰就覆滿了壺底,徐徐加熱。
“卓兒,似你這般,何時才能喝上茶啊?為師可是等急了。”雲水道人拈須而笑,意有所指。隻聽轟的一聲,赤金火焰熊熊而起,包裹著茶壺,恍若一團金色火球,顯然是二師兄發力了。
“卓兒,差不多了。你這一番施為,茶倒是好了,隻是這木桌就快點著了。”雲水道人說道,語調裏帶著幾分笑意。
火焰忽地熄滅了,也不見雲水道人有何動作,隻見茶壺緩緩浮空而起,壺底深褐色的矮桌上出現了一塊拇指大的黑斑。
王卓見此,微微臉紅,若有所思。三人靜默了一會兒,雲水道人提起茶壺,給每人的玉杯裏倒滿了茶。
茶色深綠,晶瑩剔透,好似凝成冰塊,香氣清新,沁人心脾。李慕玄端起玉杯,甫一入口,隻覺苦澀異常,入口又有冷熱交融之感,頗為奇異。
“修道之人,首重心性,次則靈性,再次根骨,最末外物,卻又缺一不可。心性不到,外魔重重;靈性不足,寸步難進;根骨不佳,事倍功半;外物縈懷,根基崩壞。此四者,皆為道途之本,亦可化為道途猛虎,噬人無數。我輩修者不可不察,不可不慎……”雲水道人悠悠道來,似在自語,又似慨歎。
王卓和李慕玄俱是靜心聆聽,沉思不語。
“觀慕玄今日,心氣浮躁,是否已至瓶頸?不思反躬自省,一心想著求助為師?夫道者,戒驕戒躁,不假外求,叩問本心,以身印證,千錘百煉,方得圓滿……”
“如今慕玄你隻曆二八歲月便已至煉氣八層修為,雖則靈性根骨俱佳,又有外物輔助,一路高歌猛進,卻終不免曆練太少,心性不到。須知我傳你那《日月同輝訣》乃是本門最強輔助功法,借助日月偉力淬煉法力,吸納靈氣,最終形成神通。而今你在短短時間修至二重巔峰,已是根基不穩,還不警醒嗎!”
說至最後,雲水道人生出一股莫名威勢,直如當頭棒喝!
李慕玄聽罷,悚然而驚。反思之前種種心行,不覺汗透青衫。良久之後,方才重重唿出一口氣,頗有再世為人之感。
“唔,孺子可教也!”看到李慕玄的反應,雲水道人顯得十分安慰。
待得李慕玄迴過神來,又笑眯眯的遞給他一隻儲物袋,說道:“裏麵有一枚陰陽道火的火種,再附上些許“水火奇樹”的樹葉,迴去後你依玉簡之中的煉火術,先煉化此火,再以火烹茶,細細品味,庶幾有得。然則,切記時時自省!”
“是,師父。慕玄明白了。今朝聽得師父一席話,如晨鍾暮鼓,震心憾神,又如醍醐灌頂,豁然開通……”
“好啦好啦,去吧。你這拍馬屁的修為,可比為師當年差遠啦,就不要獻醜了。去洞府好生修煉吧,莫要懈怠,卻也莫要枯坐。”雲水道人先是戲謔的調笑,隨後又勉勵了幾句。
於是李慕玄拿起儲物袋,起身拜別了師父師兄,下山去了。卻是不知在他走後,洞府裏的師徒二人還在談論他的修行。
“卓兒,你可是有些不解?”
“是,師父。陰陽道火雖非奇珍異寶,卻也是難得之物,水火奇樹的樹葉更能助水火屬性者悟道,但這些終是旁門左道。以這兩樣外物輔助小師弟修行,我擔心拔苗助長,反而不利於夯實道基。”
“卓兒,我就知你有此疑。慕玄此子,與眾人不同:中正平和,心性絕頂,天資不凡,根骨上佳,雖是稚子,卻堪受長久閉關之苦,簡直是為修道而生。水火靈根相輔相成,即使進境神速,法力卻凝實渾樸,堪比築基,此種情況為師也聞所未聞,大為驚歎。況且,我略通易數,隱隱算出此子前途,不可限量,更可能是光大本門的唯一契機,我又怎敢輕忽呢!”
“師父,小師弟固是驚才絕豔,我自歎不如。可大師兄也是天資傲人,冠絕當世,已然是光大本門了。”
“哈哈,卓兒,你雖言自愧,實有自矜。修道一途,從來莫測,別說是我,就算是太古大能、化神道君,也不敢斷言未來。況且天道無常,古往今來多少天才人物,誰又敢說大道在手,得大自在。”
“卓兒你的靈性根骨也是上佳,更兼體質特異,可是心性修為卻是稚嫩不堪。修道至今,一百六十載春秋,卻對為師、對宗門太過依戀了,外出曆練,每多淪為形式。可有多少生死一線,痛貫肝腸,柔情百結,豪氣幹雲之時?”
“欲要修道,先要入世,於滾滾紅塵之中洞明萬物、體察萬情,方是千錘百煉,大道之機。你心如赤子,愛憎分明,固然專心向道,但是不經大死大生,終難窺見道徑,登堂入室。依為師之見,當遊曆百年,方能更上一層樓!”
王卓默然良久,對著師父深深一躬,飄然而去。隻有一聲輕歎,似乎環繞在洞府之中,久久不散……
玉清峰頂之上,萬載靈鬆承雲接露,擁霞繞彩,於萬載不變的青翠中,悄然抽出了一絲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