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進入內殿之中的人無論是身份還是權勢自然都能算得上頂尖之人,但世界是如此,內殿之中的席位依然等級分明,尊卑有序,高作堂前正對著內殿殿門的自然是皇帝陛下與帝後的席位,此刻的兩人並席而坐,雖然年齡差異,但是放眼望去還真有點夫唱婦隨的感覺,羨煞了不少人。


    畢竟此刻坐在帝後之位上的楊氏貴妃,是公認的大唐第一美人,這點毋庸置疑,雖然韋嫣語一出現就吸引了不少的目光,看上去讓人驚豔,但若是與此刻高座帝位之上的楊貴妃比起來,還是要遜色半籌,這半籌並不是敗在容顏氣質上麵,而是因為唐朝唐朝是個以胖為美的時代。


    楊玉環身材雍容,凹凸有致,韋嫣語身材高挑,十指纖長,兩相對比之下,在場的很多人自然更傾向於前者。


    內殿之中大約安排一百多個席位,諸皇子和沒有實權隻有勳官在身的皇親國戚在右,文武百官和京師五大頂級門閥的子弟在左,右手位坐在首位的自然是一身明黃衣袍的成熟淡然的當朝太子和太子妃,太子之下,棣王李琰,永王李璘,令李清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席位竟然被安排在第四位,這可是自己沒有料到的。


    畢竟排在自己後麵的還有延王和盛王兩人,若要論起權勢,自己此刻在長安城中的微薄力量根本無法跟位列“十王”之中的盛王和延王兩人相媲美,很明顯,這樣的安排是出自此刻高座帝位之上的李隆基的示意。


    至於劍南諸將的席位在安排在稍外一層,李清席位的後麵,這樣安排倒也沒有絲毫意外,畢竟以他們的官職和身份就算是外殿都不能踏入,此刻能夠進入內殿已是皇帝特許,他們的席位相比於李清等人自然安排的相對偏僻。


    李清雖然風光不再,但是畢竟掛著“一等親王”的頭銜,此刻能夠位列諸皇子之中第四位雖然突兀,但是想想倒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在邊令誠的引領之下,李清邁起腳步向著事先為自己預留的席位走去,走到席位李清並未立即坐下,而是對著帝位之上一臉和氣的李隆基躬身問候道:“參見父皇和貴妃娘娘!由於是普通的宮廷夜宴,規矩自然沒有含元殿那般多,李清也僅僅隻是上身略彎,行了一個簡單的問候禮,並沒下跪!”


    有著李清的帶頭,身旁的韋嫣語三女以及劍南諸將同樣行禮道:“參見陛下,參見貴妃!”


    此刻的李隆基似乎十分高興,相比於早朝時,此刻的李隆基渾身上下少了幾分威儀,多了幾分親和,但是即使如此,那份帝王之威依然讓人不敢冒犯。


    與韋嫣語並席坐下之後,李清自然也將對麵的文武百官盡收眼底,坐在首位的不出預料的是今日早朝之上立於百官之首的華發老者,與老者並席而坐的是一位年紀看上去二十五六一襲青衫雙眼炯炯有神的低調青年,對於此人李清不用想也知道恐怕就是貴為長安第一貴公子的李岫,這個看上去讓人十分舒服並沒有因為有著身為宰相之子而有半分倨傲之色。


    以此刻李林甫的權勢,李岫身為李林甫的獨子,京師五大頂級門閥李家唯一的繼承人,若要論起手中權勢,李岫恐怕比起一般的皇子都要高上半籌,即使第一次見麵,但李清也能夠感覺到此刻眼眸半閉的青衫男子性格要隨和許多。


    也許是察覺到李清注視的目光,李岫原本半閉的眼眸微微睜開,遠遠地對著李清善意的點頭示意。


    察覺到李岫的示好,李清自然點頭迴以善意,雖然來到長安僅僅隻有兩天,但是短短的兩天之內,李清卻是把朝野之中的三哥權勢滔天的皇子全都得醉個遍,先是早朝之時與太子和盛王當朝對峙,方才又在蓬萊殿外與永王發生衝突,如此時刻多一個朋友無疑要多一條路。


    此刻若是能夠取得李岫這個長安第一貴公子交好,李清的現狀無疑要好上許多,雖然有著李林甫這層關係,這個李岫定然不會成為自己的敵人,但若是這個李岫看自己不順眼,以他在李家的地位,真的能夠影響到李林甫的決策。


    簡單的點頭示意之後,李清再次將目光收迴去,坐在李林甫父子下首位的一個年齡看上去五十歲左右上身微陀華發和黑發參半,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副相李林甫,雖然貴為副相,名義上與宰相李林甫一同主張揆閣,但是對於這個****烈李清倒也聽說過一二,為人沒有主見,善於趨炎附勢,名義上雖然貴為副相,但是在場的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烈也就是掛個虛職,此刻的揆閣完全就是華發老者的一言堂。


    ****烈之後,並不是做的不是六部尚書,不是大理寺鴻臚寺等重要機構的一把手,而是此刻身兼二十餘職貴為楊家家主和禦史中丞的楊釗,原本以楊釗禦史中丞的身份自然不能夠幫助他位列如此席位,但是相比於六部尚書也鴻臚寺卿、大理寺丞楊釗卻勝在手無實權,身兼多職,更是楊家家主,相比於六部尚書,他們頂多掌握一部人的生死,在自己的衙門一言九鼎,但是與身兼多職掌管著如今大唐一般財政的楊釗比起來卻是要遜色不少。


    原本按照曆史的發展,天寶五載雖然楊釗逐漸崛起,但是卻並沒有如同現在這般權勢滔天,畢竟原本的曆史軌跡有著王鉷與楊釗平分秋色,共同管理著大唐的財政大權,而且曆史當中的王鉷巔峰時刻更是兼任禦史中丞,所以說,此刻的楊國忠能夠今天的這份權勢,可以說,李清有著一半的功勞。


    楊釗之後,自然是六部尚書和長安之中的顯貴人物,這些人李清有的認識,有的不認識,不過放眼望去,李清發現,還是不認識的人居多。(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我為唐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豬拱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豬拱拱並收藏重生之我為唐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