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一會兒,士兵走出帳篷,將眾人請入了帳內。
眾人來到帥帳,隻見一個威武的將軍,穿著鎧甲鐵衣端坐在主帥座上,兩邊卻坐著幾個異邦裝扮的年輕男子,與之平起平坐。
侍衛對那主帥說道:“稟報嚇盧元帥,大羅城派來的使者到了。”
楊廷藝帶頭拱手作揖說道:“靜海節度使麾下副帥楊廷藝,拜見嚇盧元帥。”
這時,杜遷抬頭發現,坐在那嚇盧元帥身邊的人,果然有他認識的高綿王子,和室利佛逝將軍。杜遷看了看二人,又用招手的方式,悄悄向二人問好。二人見到杜遷在特使隊列,都感到十分驚訝。
那嚇盧元帥得意洋洋地說道:“怎麽?曲承美怕了?如今我占婆攜四國聯軍直逼大羅城。要是他曲承美怕了的話,趁早帶領文武家小,過江而來跪地投降,或許本元帥可以考慮留他一條全屍。”
楊廷藝沒有答話,隻是雙手呈上將和談書:“這是我家主公的親筆書函,還請元帥過目。”
嚇盧接過士兵遞上的書函,不耐煩地開始翻看。
這時,楊廷藝開口說道:“在下奉我家主公之命,前來與嚇盧元帥和談罷兵,還望嚇盧元帥能以兩國百姓利益為重,撤去大軍,世代友好。”
嚇盧合上書函,斥責道:“罷兵言和?世代友好?你安南何時有這個意思了?他曲承美若真有和談之意,為何又要連日以來,在兩國邊境調兵遣將,劍拔弩張?現在見我四國威武正義之師壓境,你們才做這緩兵之計。你以為本帥是傻瓜,看不出來嗎?”
楊廷藝連忙說道:“嚇盧元帥,您可能誤會了,我們之所以調兵遣將,隻是為了想解決與割據在壤鏘山的壤鏘人問題,並不是想攻打占城的意思,還望元帥能明察。”
嚇盧元帥道:“胡言亂語,是見我大軍壓境大羅城,怕了吧?”
楊廷藝道:“在下絕不是胡言亂語,若是嚇盧元帥不信的話,請看這位。”楊廷藝將杜遷拉過來,繼續對嚇盧元帥說道:“元帥請看,這位就是壤鏘首領的世子,杜遷杜公子。如今杜公子已與安南和解,他聽說此事以後,也要和我一起來跟嚇盧元帥解釋清楚。”
杜遷道:“在下壤鏘人杜遷,見過嚇盧元帥。楊將軍說得沒錯,之前我們之間的確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如今壤鏘人與安南的恩怨,都已經一筆勾銷了。還請嚇盧元帥能明察,不要誤傷了黎明百姓。”
嚇盧元帥疑惑地問道:“我怎麽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有何憑證說你就是壤鏘部落的世子?”
杜遷說道:“這個簡單,你這裏就有人就可以為我作證。”
嚇盧元帥瞪大眼睛問道:“我們這裏?我們這裏誰能為你作證?”
杜遷指著嚇盧身邊椅子上坐著的一位二十來歲,穿著華麗的異邦服飾男子說道:“這位是高綿沙拔王子,我們之前一直都是故交。沙拔王子,請問你可否還認得在下?”
那王子聽了杜遷的話,有些尷尬的說道:“這…沒錯,咱們的確見過幾次。但是…”
杜遷道:“沒關係,你記得不清楚也沒關係。還有這位室利佛逝的摩笸大將軍。上次咱們再吳哥城一敘,將軍與在下的父親相談甚歡。不知將軍可否還記得?”
摩笸將軍也尷尬地說道:“沒錯,我想起來了,上次在吳哥城,為高綿國王祝壽時,咱們見過的。請問世子的父親還好吧?”
杜遷道:“我的父親已經身登極樂了,多謝將軍掛念!”
摩笸道:“那實在可惜,我與世子父親一見如故,如今他功德圓滿,我也隻能遙祝他永享極樂了。”
杜遷點點頭:“感謝摩笸將軍,二位故友這次親自領大軍北上,不知所為何事?”
杜遷突然開口逼問,沙拔與摩笸兩人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應答。
這時,旁邊另一位三十多歲,全副盔甲的男子說道:“這次我們三國聯起來,助占城教訓安南來了。”
杜遷道:“請問這位將軍是哪國人,應當怎麽稱唿?”
那將軍說道:“我是南奔人,名喚皮羅修,是這次南奔大軍的頭領,奉國王之命前來相助占城。”
杜遷道:“嚇盧元帥,二位舊友,還有皮羅修將軍。不知能否聽在下一言。這次的事情,純屬一場誤會,還請嚇盧元帥以及各位朋友,看在在下麵子上,能否罷兵言和?”
嚇盧元帥道:“你算老幾?我四國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日夜兼程,就是為了出其不意,奇襲大羅城,將你們全部趕迴北邊。就憑你一個無名小卒,三言兩語就想讓我四國大軍罷兵?休想。”
摩笸將軍附和道:“是啊,嚇盧元帥說得對,我們這次也都是奉命行事,這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是杜世子能說和的。”
杜遷看著沙拔王子問道:“那沙拔王子你呢?你可是高棉王子啊,在戰場上有指揮進退的權力。你該不會也想與安南為敵吧?”
沙拔有些為難地說道:“杜兄切莫激動,我這次的確是奉父王之命,前來增援占城,你們不能怪我們,要怪隻能怪那靜海節度使太過分了,若不是他先咄咄逼人,事情也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你說什麽也沒用了。”
摩笸將軍補充道:“是啊杜世子,你們壤鏘人過去一直都被漢人欺負,我看這次不如你站在我們這邊,若是攻下大羅城,我們四國聯軍也絕不會為難你們壤鏘人的。”
杜遷道:“各位,在下已經說過了,這件事情是個誤會。打仗不是兒戲,萬骨積山,血流成河。各位不妨問問你們的士兵,看他們究竟像不像打仗?”
嚇盧元帥道:“誰都不想打仗,但今天這一切都是被你們逼的。”
杜遷道:“沒錯,誰都不想打仗。我此次前來並不是隻為求和,我是想告訴你們,不要輕易開戰,若是你們執意要打這一仗,誰勝誰負還未可知曉。”
沙拔王子問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杜遷見機會來了,於是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實話告訴你們,據我所知,其實安南早已有所準備。已經聯合了西麵的大長和國和北麵南漢一同抵禦。同時也向中原大梁請援,若一有戰事,中原出兵三十萬增援。現在大長和國和南漢的使者都已經來了,若是你們執意要打的話,不妨聽聽兩國使者怎麽說吧。”
摩笸將軍問道:“兩國使者?使者在哪裏?”
杜遷將陳允生一把拉過來說道:“這位就是大長和國的使者,陳先生。”
摩笸見陳允生昂首挺胸,氣度不凡,於是疑惑地問道:“閣下可是奉了大長和國皇帝聖旨,前來與我四國大軍作對?”
陳允生道:“不敢不敢,要說作對,那就談不上。不過我大長和國與安南,乃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皇上說過,若是有誰敢貿然攻打安南,我大大長和國定不會袖手旁觀。”
摩笸道:“聽陳先生口音,倒像是大長和國的人士不假,但不知有何證據,證明您就是大長和國皇帝派來的使者?”
楊廷藝聽了摩笸的話,都急得直冒冷汗。而陳允生卻淡定地從懷裏掏出一枚刻有一個大大的‘通’字金牌說道:“元帥請看,這就是我大長和國皇上,欽賜的通關金牌。各位若是不相信,可親自上前查驗。”
摩笸接過金牌看了看說道:“沒錯,這的確是大長和國的通關金牌。”說罷,將金牌還給陳允生。接著問道:“那請問南漢國的使者,又在哪裏呢?”
易丹淡定地上前一步說道:“在下便是南漢使者,從番禺而來。”(未完待續。)m。
不一會兒,士兵走出帳篷,將眾人請入了帳內。
眾人來到帥帳,隻見一個威武的將軍,穿著鎧甲鐵衣端坐在主帥座上,兩邊卻坐著幾個異邦裝扮的年輕男子,與之平起平坐。
侍衛對那主帥說道:“稟報嚇盧元帥,大羅城派來的使者到了。”
楊廷藝帶頭拱手作揖說道:“靜海節度使麾下副帥楊廷藝,拜見嚇盧元帥。”
這時,杜遷抬頭發現,坐在那嚇盧元帥身邊的人,果然有他認識的高綿王子,和室利佛逝將軍。杜遷看了看二人,又用招手的方式,悄悄向二人問好。二人見到杜遷在特使隊列,都感到十分驚訝。
那嚇盧元帥得意洋洋地說道:“怎麽?曲承美怕了?如今我占婆攜四國聯軍直逼大羅城。要是他曲承美怕了的話,趁早帶領文武家小,過江而來跪地投降,或許本元帥可以考慮留他一條全屍。”
楊廷藝沒有答話,隻是雙手呈上將和談書:“這是我家主公的親筆書函,還請元帥過目。”
嚇盧接過士兵遞上的書函,不耐煩地開始翻看。
這時,楊廷藝開口說道:“在下奉我家主公之命,前來與嚇盧元帥和談罷兵,還望嚇盧元帥能以兩國百姓利益為重,撤去大軍,世代友好。”
嚇盧合上書函,斥責道:“罷兵言和?世代友好?你安南何時有這個意思了?他曲承美若真有和談之意,為何又要連日以來,在兩國邊境調兵遣將,劍拔弩張?現在見我四國威武正義之師壓境,你們才做這緩兵之計。你以為本帥是傻瓜,看不出來嗎?”
楊廷藝連忙說道:“嚇盧元帥,您可能誤會了,我們之所以調兵遣將,隻是為了想解決與割據在壤鏘山的壤鏘人問題,並不是想攻打占城的意思,還望元帥能明察。”
嚇盧元帥道:“胡言亂語,是見我大軍壓境大羅城,怕了吧?”
楊廷藝道:“在下絕不是胡言亂語,若是嚇盧元帥不信的話,請看這位。”楊廷藝將杜遷拉過來,繼續對嚇盧元帥說道:“元帥請看,這位就是壤鏘首領的世子,杜遷杜公子。如今杜公子已與安南和解,他聽說此事以後,也要和我一起來跟嚇盧元帥解釋清楚。”
杜遷道:“在下壤鏘人杜遷,見過嚇盧元帥。楊將軍說得沒錯,之前我們之間的確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如今壤鏘人與安南的恩怨,都已經一筆勾銷了。還請嚇盧元帥能明察,不要誤傷了黎明百姓。”
嚇盧元帥疑惑地問道:“我怎麽知道是不是真的,你有何憑證說你就是壤鏘部落的世子?”
杜遷說道:“這個簡單,你這裏就有人就可以為我作證。”
嚇盧元帥瞪大眼睛問道:“我們這裏?我們這裏誰能為你作證?”
杜遷指著嚇盧身邊椅子上坐著的一位二十來歲,穿著華麗的異邦服飾男子說道:“這位是高綿沙拔王子,我們之前一直都是故交。沙拔王子,請問你可否還認得在下?”
那王子聽了杜遷的話,有些尷尬的說道:“這…沒錯,咱們的確見過幾次。但是…”
杜遷道:“沒關係,你記得不清楚也沒關係。還有這位室利佛逝的摩笸大將軍。上次咱們再吳哥城一敘,將軍與在下的父親相談甚歡。不知將軍可否還記得?”
摩笸將軍也尷尬地說道:“沒錯,我想起來了,上次在吳哥城,為高綿國王祝壽時,咱們見過的。請問世子的父親還好吧?”
杜遷道:“我的父親已經身登極樂了,多謝將軍掛念!”
摩笸道:“那實在可惜,我與世子父親一見如故,如今他功德圓滿,我也隻能遙祝他永享極樂了。”
杜遷點點頭:“感謝摩笸將軍,二位故友這次親自領大軍北上,不知所為何事?”
杜遷突然開口逼問,沙拔與摩笸兩人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應答。
這時,旁邊另一位三十多歲,全副盔甲的男子說道:“這次我們三國聯起來,助占城教訓安南來了。”
杜遷道:“請問這位將軍是哪國人,應當怎麽稱唿?”
那將軍說道:“我是南奔人,名喚皮羅修,是這次南奔大軍的頭領,奉國王之命前來相助占城。”
杜遷道:“嚇盧元帥,二位舊友,還有皮羅修將軍。不知能否聽在下一言。這次的事情,純屬一場誤會,還請嚇盧元帥以及各位朋友,看在在下麵子上,能否罷兵言和?”
嚇盧元帥道:“你算老幾?我四國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日夜兼程,就是為了出其不意,奇襲大羅城,將你們全部趕迴北邊。就憑你一個無名小卒,三言兩語就想讓我四國大軍罷兵?休想。”
摩笸將軍附和道:“是啊,嚇盧元帥說得對,我們這次也都是奉命行事,這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不是杜世子能說和的。”
杜遷看著沙拔王子問道:“那沙拔王子你呢?你可是高棉王子啊,在戰場上有指揮進退的權力。你該不會也想與安南為敵吧?”
沙拔有些為難地說道:“杜兄切莫激動,我這次的確是奉父王之命,前來增援占城,你們不能怪我們,要怪隻能怪那靜海節度使太過分了,若不是他先咄咄逼人,事情也不會發展到這個地步。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你說什麽也沒用了。”
摩笸將軍補充道:“是啊杜世子,你們壤鏘人過去一直都被漢人欺負,我看這次不如你站在我們這邊,若是攻下大羅城,我們四國聯軍也絕不會為難你們壤鏘人的。”
杜遷道:“各位,在下已經說過了,這件事情是個誤會。打仗不是兒戲,萬骨積山,血流成河。各位不妨問問你們的士兵,看他們究竟像不像打仗?”
嚇盧元帥道:“誰都不想打仗,但今天這一切都是被你們逼的。”
杜遷道:“沒錯,誰都不想打仗。我此次前來並不是隻為求和,我是想告訴你們,不要輕易開戰,若是你們執意要打這一仗,誰勝誰負還未可知曉。”
沙拔王子問道:“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杜遷見機會來了,於是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實話告訴你們,據我所知,其實安南早已有所準備。已經聯合了西麵的大長和國和北麵南漢一同抵禦。同時也向中原大梁請援,若一有戰事,中原出兵三十萬增援。現在大長和國和南漢的使者都已經來了,若是你們執意要打的話,不妨聽聽兩國使者怎麽說吧。”
摩笸將軍問道:“兩國使者?使者在哪裏?”
杜遷將陳允生一把拉過來說道:“這位就是大長和國的使者,陳先生。”
摩笸見陳允生昂首挺胸,氣度不凡,於是疑惑地問道:“閣下可是奉了大長和國皇帝聖旨,前來與我四國大軍作對?”
陳允生道:“不敢不敢,要說作對,那就談不上。不過我大長和國與安南,乃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皇上說過,若是有誰敢貿然攻打安南,我大大長和國定不會袖手旁觀。”
摩笸道:“聽陳先生口音,倒像是大長和國的人士不假,但不知有何證據,證明您就是大長和國皇帝派來的使者?”
楊廷藝聽了摩笸的話,都急得直冒冷汗。而陳允生卻淡定地從懷裏掏出一枚刻有一個大大的‘通’字金牌說道:“元帥請看,這就是我大長和國皇上,欽賜的通關金牌。各位若是不相信,可親自上前查驗。”
摩笸接過金牌看了看說道:“沒錯,這的確是大長和國的通關金牌。”說罷,將金牌還給陳允生。接著問道:“那請問南漢國的使者,又在哪裏呢?”
易丹淡定地上前一步說道:“在下便是南漢使者,從番禺而來。”(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