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對於今年的大漢國來說尤其如此。


    在往年,由於打仗的緣故,很多田地在春耕完畢之後就會被敵軍光顧,秋收?


    不存在的。


    即便春耕之後敵軍沒有打到這裏,但是家家戶戶都要抽調勞動力去從軍,這平時少了人在田間照料,糧食同樣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歉收。


    但今年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從軍的雖然還是會有歉收,但是家家戶戶都得到了比往年更多的賞賜。


    家裏沒有勞動力從軍的,一方麵是不歉收了,另外一方麵雖然沒有軍功賞賜,但是趙括還減免了一年的稅賦呢。


    這稅賦平時就是用糧食衝抵的,現在不需要上交糧食當稅賦了,也等於是多了一份收成。


    所以今年的華夏各地,除去剛剛經受了滅楚之戰的楚地各郡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是喜氣洋洋。


    即便是楚地各郡,由於減免了稅賦的原因,氣氛雖然說不上多麽的高昂,但其實也恢複了不少。


    秋收結束之後,趙括看著呈報上來的數字,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收成還是挺不錯的,但是……這糧食的產量,終究還是低了點。”


    聽到趙括的話之後,站在趙括麵前的農業部長呂不韋表情不由一僵。


    現在的大漢國,普遍的情況是一畝田產出一石半的糧食,在這個時代如果橫向和其他亞歐國家比較的話已經屬於非常不錯的水平了。


    就在呂不韋開始考慮要不要跪下請罪的時候,趙括已經合上奏章,對著呂不韋和副部長許行笑道:“不要誤會,朕並不是說你們兩個做的不好,你們兩個已經做得非常不錯的,隻不過我們大漢國的糧食種類確實是應該更新一下了。”


    對於趙括來說,這麽點糧食產量確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趙括心目之中的人口可是三億起步,這麽多張嘴巴那可不得要更多的糧食嗎?


    呂不韋聽完之後,倒是鬆一口氣,不過一旁的農業副部長許行多少就有些不服氣了。


    這個許行是誰呢?


    他其實屬於那種“技術型”的官員,在出任這個職位之前乃是學宮諸多學派之中“農家”的大師級人物。


    農家,顧名思義就是和農業相關的流派,許行作為農家的大師,那可是浸淫農業幾十年,自認為是這個世界上對農業最熟悉的人。


    於是許行忍不住開口說道:“不瞞大王說,老臣真的已經竭盡所能了,難道大王還有什麽更加有效的提升產量的辦法嗎?”


    許行不服氣,所以說話的時候口氣也不是很好。


    對於這些專業人士來說,陛下當然是要尊重的,但是他們心中對於自家專業的這種自信更是不容別人有任何的質疑,哪怕是陛下也不行。


    趙括看著一臉不爽的許行,倒是不以為意。


    技術專家嘛,脾氣大點很正常。


    而且趙括也是知道,這許行是真正的技術狂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三百六十天是在下地,可以說是超級勞模了。


    如果大漢國的官員個個都有許行這麽勤勞,那大漢國早就起飛了。


    趙括隻是嗬嗬一笑,耐心的對著許行解釋:“許行愛卿啊,朕在南征的時候聽到有楚國南邊的蠻子說了,在南邊的百越有一種叫做水稻的東西,產量比起現在咱們種的這些糧食都要更高。


    朕已經讓人著手去嚐試看看能不能獲得水稻了,等水稻拿到之後再繼續鋪開,產量應該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水稻在曆史上傳入華夏,那還要到北宋時期,因推廣占城稻,北宋人口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的3710萬迅速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億2600萬人。


    要知道北宋在最鼎盛時期的疆域也才350萬平方公裏,大部分時間的疆域隻有280萬平方公裏,甚至都不如現在大漢朝疆域的一半呢,這就足以證明水稻的產量是如何的厲害了。


    許行聽到趙括的話之後,也是愣了一下,隨後有些不以為然的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這些楚國的蠻子一直以來就喜歡吹噓,這一次陛下肯定是被他們給誤導了。”


    對於許行來說,他是覺得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應該都在華夏大地之上了,那些南邊的異族們土地上能長出什麽好東西來?


    趙括笑了笑,也不反對許行,而是道:“之前讓你們推廣的糞肥,效果如何了?”


    許行一聽到這裏,眼睛頓時就亮了,趕忙說道:“不瞞陛下,您說的這個糞肥的辦法實在是太有用了,經過我們農業部實驗田的嚐試種植,今年的產量比起去年足足多了兩成多。


    老臣已經和呂部長商議過了,今年就在大漢全國境內推廣糞肥法,想必明年一定會讓大漢國的糧食產量更上一層樓!”


    在這個時代,人們其實就已經意識到了土地肥力的重要性,也開始嚐試用各種動植物的屍體來製作肥料。


    但是限於時代和科技的落後,這個時候的肥料其實是相當不行的。


    而且糞便這種東西,尤其是人類的糞便,那可不是說你直接倒在田地裏麵就能當肥料用的,那樣的話隻會直接把莊稼全部殺死。


    糞便是需要一個“漚”的過程,然後再經過一些簡單的處理,才能夠變成肥料放入田地之中,起到增加土地肥力,從而增加糧食產量的結果。


    趙括作為穿越者,他所帶來的這種糞肥漚製的辦法雖然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華夏人們在幾千年的文明之中慢慢獲得的經驗,自然是比現在這時代的肥料經驗要強了太多。


    趙括聞言,也是滿意點頭,叮囑道:“雖然我們大漢國是很重視商業和經濟發展的,但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農業才是真正能夠支撐起整個國家根基的行業。


    希望你們兩人能夠再接再厲,幫助我們大漢國的農業更上一層樓。”


    聽到了趙括的鼓勵之後,呂不韋和許行自然也是滿臉喜色,連稱臣等會繼續努力。


    農業的事情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商業。


    對於商業部分,趙括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操心。


    這是因為之前的趙國本身就是一個商業氣氛十分濃厚的國家,如今的帝京城之前還叫做陶邑的時候更是天底下數一數二的商業大城,這方麵的很多東西其實都屬於有跡可循,隻需要合理的製定政策即可。


    而且趙括的大漢國原本就是脫胎於之前的趙國,絕大部分大漢國的官員之前也都是漢國的官員,對於商業這方麵具備十分豐富的經驗,自然就更不必擔心了。


    大漢國現在有一個和後世不同的點就是它的經濟是屬於閉塞的,完全沒有和外界任何的國度有著大規模的商業溝通,所以隻需要管好大漢國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也就基本上給解決了。


    說到和外界的溝通,趙括自然也是不可避免的過問了一下關於海軍的事情。


    大漢國的海軍,目前來說主要以之前的各國水軍班底為主。


    別看戰國七雄之中有海岸線的就燕國、齊國、楚國三個國家(曆史上的趙國是在戰國後期才有的海岸線,那時候距離滅亡也沒多久了),但事實上除了這三個國家之外,由於中原水網頗為便利的緣故,所以韓國和魏國也同樣有著一支規模不小的內陸水軍。


    趙括現在讓人做的就是以這五國之中的所有艦船為班底,把他們的號令、建製各方麵全部統一起來,然後在膠東、會稽兩個郡之中設置了北海、東海兩大海軍基地,緊鑼密鼓的組織工匠,在之前的基礎上建造新的遠洋戰艦。


    有人就要問了,這明明陸地上就能打到歐洲去,幹嘛一定要走海上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很有意思的,曆史上確實有一個很強大的帝國通過陸地一路從東亞打到了東歐和非洲,那就是蒙古帝國。


    蒙古帝國所依仗的就是強大的騎兵,這一點恰好大漢國也是有的。


    那麽為什麽大漢國不這麽做呢?


    答案是:趙括並不是不這麽做,而是要增加一個雙保險。


    簡單的說就是,陸軍趙括也要,海軍趙括也要。


    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就好比是啊三國所在的南亞次大陸,由於青藏高原屬於比較難走的路,所以一般的路線是從中原出發,經過河西走廊——西域——中亞,沿著青藏高原繞一大圈,然後才能抵達南亞次大陸的北部。


    但如果是走海陸的話,那麽隻需要乘坐船隻從嶺南出發,一路繞過馬六甲海峽再北上就行了,無論是距離還是時間,又或者是到達的難度上都要輕鬆太多。


    簡單的說,無論是陸地征服還是海洋征服,都有好處。


    趙括要做的就是把陸軍和海軍都發展好,適合陸地征服的就陸軍上,適合海洋征服的就海軍上,實在不行就海陸軍一起上,反正大漢國就是征服、征服、再征服!除去海軍之外,陸軍內部其實也在進行著大規模的改組。


    如今的大漢國,單單是常備軍就超過了六十萬人,考慮到大漢國才三千多萬人口,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所以擺在趙括麵前的就隻有兩個選擇,第一個就是趁著現在國庫還充盈的時候繼續發動戰爭,去其他國家之中獲得更多的財富和人口來供養軍隊,第二個選擇就是裁軍。


    裁軍?


    這種選擇趙括是想都不用想就直接放棄掉的,大漢國現在還沒有到刀歸府庫馬放南山的時候呢。


    所以,繼續發動戰爭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這其實也是曆史上秦始皇所麵對的情況,而秦始皇同樣也是選擇了發動戰爭以戰養戰,隻可惜秦始皇並不知道世界的全貌,所以他雖然征服了嶺南百越,但並沒有從百越那群落後的蠻子身上獲得什麽好處。


    如果曆史上的秦始皇不是選擇南征,而是選擇向西打敗月氏去征服西域的話,那麽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曆史上的匈奴之所以能夠在冒頓單於時代迅速的擴張並且強盛起來,一方麵是因為秦末中原內戰無暇顧及北方,另外一個極為中原的原因就是冒頓在打敗了月氏之後繼續向西征服了包括烏孫國的西域諸國,由此獲得了大量的武器、兵源以及財富,這才讓匈奴一舉成為了能夠壓製新生西漢王朝的強國。


    等到後來,漢武帝直接兵出西域,霍去病奪取了河西走廊這個至關重要的和西域連接點,匈奴再也無法穩定的從西域獲得各種資源,從此就陷入了衰落和崩潰。


    曆史上的大秦王朝如果西征的話,憑借著大秦王朝的武力同樣能夠在西域輕鬆獲得大量的財富和人口,或許曆史上的大秦就不會那麽快便崩潰了。


    曆史雖然沒有如果,但趙括作為穿越者,已經吸取了大秦王朝的教訓,自然就不可能再重蹈覆轍。


    由於北方的大漠已經被征服,所以現在趙括對陸軍的整合改組主要是把目標放在三個方向。


    第一個是西域,這部分以騎兵為主,基本上集合了大漢朝所有的騎兵部隊,稱為第一兵團,主要是由右丞相、太尉李牧負責整合。


    第二個是青藏高原,這部分屬於傳統的步騎混合,稱為第二兵團,主要由參謀部長司馬尚負責整合。


    第三個是南方的五嶺地帶,這部分地方都是山區、密林,完全不適合騎兵作戰,所以是純步兵。


    主要由總參謀長項燕負責整合,考慮到項燕的威望還是有些不足,所以特派正丞相許曆以“特約指導”來提供幫助。


    經過了半年多的整合,根據三人的奏章以及趙括所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基本上三個兵團都已經成型了。


    事情忙到這裏之後,趙括覺得也該是時候了。


    於是,在十二月初一這一天,趙括就召開了一次大漢國的軍事會議。


    統一天下,是舊的結束,也是新的開始。


    從這一次會議起,所有的華夏族人將不再內戰,而是在趙括的指揮下團結到一起,開始對其他民族的征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戰國當趙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堅並收藏迴到戰國當趙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