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氣氛熱絡起來,小皇帝大約是吃好了,一個個問起今年的頭名。


    隔岸的絲竹聲應景的小了些許。


    沈情坐直了身子,手指捏著衣邊兒,等著小皇帝點名。


    果然,與唱報順序一樣,律法科頭名也是在最後才被提及。


    沈情走上前去,行了跪禮:“下官沈情,今年律法科頭名,大理寺司直。”


    “大理寺?”小皇帝敲擊著椅柱的手指一頓,杏核眼慢慢睜大,一絲亮光一閃而過,奶聲奶氣道,“朕聽聞,你是沈相的學生?你起來迴話。”


    沈情站了起來,抬起頭看向她,眼中含笑。


    她就有個毛病,看見好看的人,總要不由自主盯著人家看,目光倒也不灼熱,純粹像是要弄明白,這些美貌的人是如何長出來的一樣。


    “是,正因有沈相,學生才能讀書識字,報效君恩。”


    眾人交口稱讚,不住點頭,誇讚沈非。


    聖太後輕聲細語道:“此乃大善,非兒你種下的善因,如今有了善果,也是一大喜事。”


    沈非莞爾,拂衣起身,踱步而來。


    她不及沈情高,但氣勢十足,單手背後,上下看了沈情,才道:“我都把這事給忘了,不久前,崖州的舊親寫信來,我才知道當初收留的水患遺孤上京考試來了,竟然能中頭名,不錯,不錯。”


    她點了兩下頭,又道:“你是叫沈情?”


    “是。”沈情恭敬行禮,“學生單名情,是昭懿太子所起,字知恩,是青崖書院的先生所取。意為知恩圖報,不負恩情。”


    沈情自然地將昭懿太子四個字說出來,宮宴上一時寂靜,程啟悠悠喝茶,並無反應。


    沈非挑了下眉,這下是完全記起了,這學生哪來的。


    而來參加宮宴的劉桐聽到沈情的話,差點失手打翻茶碗。


    不等沈非開口,聖太後掏出手帕,輕輕擦拭眼淚。


    慈眉善目的神女垂淚時,如花蕊泣露,那兩行清淚,似將她的美鍍了層金光,她輕聲道:“我的淩兒……”


    沈情麵上雖不顯,可心中頗為疑惑。


    聖太後是那年天災後,先帝南巡至崖州抬進宮的民女,迴宮不久就封了皇後,她做皇後時,樓皇後已逝去一年有餘,至於昭懿太子,已有八歲了。


    此外,昭懿太子病逝時也才十歲,算起來,這聖太後也就與昭懿太子相處過一年,怎會感情深厚到,提到昭懿太子掉眼淚?口中還念昭懿太子的名字?


    要是做戲……那是做給誰看?昭懿太子已經沒了,福神公主也早做了皇帝,聖太後還有必要做戲給臣子們看嗎?


    沈非微微垂首,說道:“太後莫傷了玉體。”


    沈情偷眼看向程啟,隻見程啟垂眼盯著茶,仍是一言不發。


    小皇帝懨懨道:“這麽說,你是我哥哥當年親自跳下水去救上來的孩子?”


    不知為何,小皇帝的語氣令沈情唿吸一滯,頭皮竟有些發麻,她迴道:“正是下官。”


    “朕要賞你。”小皇帝說完,看向聖太後,用一副商量的口吻,軟聲道,“母後,朕可以賞她嗎?”


    聖太後收拾好情緒,雙眼微紅,含笑點頭,道:“自然是要賞的,竟如此爭氣,不僅好端端長大了,還考了頭名,做了司直。淮兒要賞她什麽?說來讓母後聽聽。”


    “賞她一首曲子。”小皇帝抬起下巴,“傅溫珩,你把昨日給朕彈的,彈給她聽。”


    小皇帝像是炫耀自己的玩具,指了指身旁一位少年。


    少年一身藍衣,氣質幹淨,像雪中孤鶴,取了背上的琴,席地而坐,閉上眼睛,手指在弦上一撥,如龍吟聲,錚的一聲,滌蕩心靈。


    沈情驚住。


    小皇帝很滿意她的反應,點了點頭,道:“仔細聽了,朕送你的。”


    沈情不是很懂琴,但隻要她不聾,就知道這位少年的琴彈的極好。


    她不知道這是什麽曲子,一會兒激烈,一會兒溫柔的。聽著聽著,沈情皺起了眉頭,目光落在琴上,這個琴聲……


    直到少年按住琴弦,緩緩放下手,沈情才收起目光,呆愣愣站著,似在迴味什麽。


    小皇帝傾了身子,細眉挑起,笑問道:“你可知,這是首什麽曲子?”


    沈情愣了一下,說道:“下官……不怎麽聽琴,因而……”


    小皇帝嘖了一聲,興致缺缺地擺了擺手。


    沈非笑道打圓場:“知恩,你不知,這曲子,叫《黃金台》,正是陛下想與你說的。”


    曲子是沒聽過,但《黃金台》,沈情還是知道的。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沈情神色一凜,忙跪下謝恩:“臣定牢記於心,不忘陛下恩情!”


    “朕與你沒什麽恩情可言。”小皇帝道,“你要記得哥哥的恩情,莫要寒了母後的心。是吧,母後?”


    聖太後微微一笑,眼神欣慰極了,伸出手,輕輕撫著小皇帝的頭發。


    “淮兒懂事了,你哥哥,一定很開心。”


    小皇帝彎起嘴角,大大的眼睛眯起,成兩道彎彎的黑線,給聖太後笑了笑。


    沈情悄悄用餘光看著程啟,程啟喝著茶,仍是一臉平靜。


    沈情心中滿是解不開的疑惑,心知,當年涉及昭懿太子和樓皇後病逝的事,一定不簡單。


    還有多少,是自己不知道的?


    又過不久,小皇帝乏了,寬大的玄色衣袖掩住半張臉,打了幾個哈欠。


    聖太後見狀,輕聲問了,小皇帝點了點頭,聖太後命人擺駕迴宮。


    這時,程啟開口喚了一聲:“陛下。”


    緊跟著小皇帝的背琴少年停下,與小皇帝做了幾個手勢,指了指程啟身旁一臉盼望的小女兒。


    小皇帝道:“你去吧,結束後迴就可。”


    那少年一笑,眉眼彎彎,輕輕躍下台階,走到程啟前,先敬了茶,才又滿臉笑容地彎腰抱起程啟的小女兒。


    沈情猛然醒神,這個剛剛給她撫琴的藍衣少年叫傅溫珩,姓傅!


    這位應該就是程啟的長子!十五六歲年紀,果然如程啟所說,與她年紀相仿。


    原來他在宮裏……但看其穿戴,不像禦前侍衛,雖背著把琴,但堂堂朔陽侯的長子,不可能進宮做琴師吧?


    奇怪……好生奇怪。


    小皇帝麵無表情看著傅溫珩喂妹妹吃點心,轉頭與太後說:“朕想起一事。”


    聖太後笑得溫柔:“淮兒想做什麽?”


    “朕也想多一些人陪,隻溫珩哥哥不夠。”小皇帝道,“他雖能以琴應答朕,但不能言語,朕覺得沒意思。朕想讓更多的哥哥姐姐進宮陪伴朕,母後,行嗎?”


    “這樣啊……”聖太後看向沈非。


    沈非端起茶杯,喝茶時,微微點了頭。


    聖太後道:“那就讓沈相去辦這事。”


    “朕要四品官以上的。”小皇帝道,“多多益善。”


    皇帝和太後離開之後,眾官員放開了些許,開始敬酒敬茶,走動關係。


    沈情瞧不出這些門道,放心交給梁文先體味去了,而她,則慢慢靠近程啟。


    不得不說,程啟的長子傅溫珩,已經勾起了她的好奇。


    看樣子……像是不能開口說話的,他盤坐在地懷裏抱著妹妹,時不時做幾個手勢,妹妹咯咯笑完,慢吞吞說想他,想娘。


    “少卿大人……”沈情弱弱開口,目光忍不住往傅溫珩身上飄。


    程啟:“嗯。這是我兒子,傅溫珩。”


    沈情:“傅……”不知官位,不好稱唿,沈情隻好說道:“您琴彈的真好。”


    傅溫珩朝沈情這邊看過來,給程啟打了個手勢。


    程啟道:“她自然記得。”


    傅溫珩又比劃了幾下,程啟歎了口氣,對沈情說道:“他問你準備何時去皇陵,你要去,現在就跟沈非說,不然等你出了宮,十有八\\九是見不到她的。”


    沈情:“知道了。”


    盡管不想,但她是一定要去問候沈非的,沈情端起茶,朝對麵的人堆裏紮去。


    傅溫珩收迴目光,手指動了動,點了點唇角,搖了搖頭。


    程啟道:“你且信她,知恩兩個字,不是白叫的。”


    傅溫珩無聲歎息,又換了副笑臉,與幼妹玩耍起來。


    沈情好不容易擠進人堆,見了沈非,不好開口就問何時去皇陵讓她謝恩,隻好硬著頭皮,端著茶水,先見過沈非與聖恭侯。


    沈非與聖恭侯是對恩愛夫妻,不知真實情況如何,總之在民間聲望極高,尤其信奉神女教的人,對此深信不疑,崖州甚至還有她夫妻二人的廟宇,傳說他倆是神女教中的結緣神,跪拜神像,就能結一樁好姻緣,夫妻二人恩愛白頭。


    沈情目光落在沈非與聖恭侯十指緊扣的手上,又訕訕收了迴去。


    沈非見到她,又是那副和善笑容,溫聲道:“知恩,待陛下的恩賜到了,你收拾好府邸,就隨我到皇陵拜謝昭懿太子。”


    太好了,省去她好多口舌。


    沈情應道:“是。”


    “你自己記下,本相上了年歲,記性不太好。”沈非和顏悅色道,“到時候我要忘了,你可要提醒我,侯府或是相府,遞牌子就是。”


    “哎,多謝沈相,謝聖恭侯。”


    “如今甚少見不忘恩情之輩了。”聖恭侯看向沈非,眼神溫柔道,“你倒是運氣好,收了個好孩子。”


    沈非:“神女眷顧。”


    宮宴結束後,已是申時三刻。


    從昭陽宮出來,迴到大理寺後院,沈情已是身心俱疲。


    離房間越近,腳步就越沉重。


    要拐彎時,忽然聞見一股香味,沈情笑了笑,拐了路,推開西院虛掩的小木門,輕輕叩了兩下,定睛一瞧,怔在原地。


    月掛柳梢,柳樹下燃著一盞燈,照著樹下人。


    喬仵作跪坐在樹下,抬了頭,長發一傾而下,掩去半邊臉,他輕輕拂過長發,抬起那雙漂亮的眼睛,驚訝又好笑的望向沈情。


    他道:“沈大人鼻子好靈,比大理寺的貓都靈。”


    “你……又在吃什麽?”


    “春筍。”小喬說,“要嚐嚐嗎?從你院中挖出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斷案之河清海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久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久安並收藏斷案之河清海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