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飛揚點了點頭,單純從經濟角度考慮,有巨大的腹地支撐,距離日韓又不遠,浦江港成為東北亞的轉運中心機會很大,但實際上後世的浦江就算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港,國際轉運量依然不大,始終未能成為國際轉運樞紐。
這一方麵跟陽山港的建設力度不夠,國內港口的競爭有關,但政治因素的影響也非常大,日韓的近洋航班更願意選擇釜山進行中轉,哪怕到浦江轉運的效率更高、滿載可能性更大,遠洋航班也更願意選擇在新城靠泊進行周轉,而不是浦江,甚至有的還會選擇在高雄靠泊……
雖然這種選擇並不是最經濟,但經濟始終要受到政治的影響,華國在崛起成為大國的過程中,少不了要受到現在這些發達國家的刁難和阻撓。但滔滔大勢,畢竟是誰也阻擋不了的,華國依然將會崛起,浦江港也依然會成為世界第一大港,隻要陽山港的建設標準夠高,也必然會吸引更多國際中轉業務。
不僅僅是包飛揚堅信這一點,楊成林等人其實也有這樣的信心,華國過往的發展也說明了這一點,但決策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也需要更謹慎。
“我們與新城的關係,總體上還是不錯的,雖然兩國建交的時間比較晚,但實際上新城對我們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影響非常大,而我們與東南亞之間的關係,對我們的國際關係影響又非常大,馬六甲更是我國經濟的命脈,所以雙方友好合作,這個局麵還是要保持的……”楊成林說道。
楊成林沒有說得很明白,不過包飛揚很清楚他的意思,這也是趙根正提醒過他的一點。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利益,華國和巴基的關係為什麽一直都很鐵?因為兩國都有一個共同的對手,那就是印月國,印月國擁有與華國差不多的國土,僅次於華國但是卻增長更快的人口,兩國又是鄰居,不過是地緣政治還是領土糾紛,都決定了兩國之間的激烈競爭。
西方發達國家為什麽要壓製華國的發展?所謂的意識形態爭端隨著華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華國的發展,會影響這些國家的利益。他們更願意華國作為他們的商品傾銷的市場,或者供應廉價勞動力的生產基地,但是華國要崛起,就會跟他們搶奪市場,在一個又一個領域追趕他們、超過他們,讓他們在華國賺錢變得越來越難,最後搶奪他們在國際上的市場,甚至是國內市場。
新城出於地緣和國際關係的需要,一直對與華關係保持著審慎的態度,還是東南亞各國當中,最晚與華建交的國家。雖然兩國的關係有過蜜月期,現在也基本上是在蜜月期內,因為新城是華人國家,這種關係在蜜月期就顯得很特殊。新城對華國發展的幫助很大,而華國的發展,讓馬六甲的航線變得異常繁忙,雙方可謂是互利互惠。但浦江建設樞紐港的計劃或許讓新城第一次感受到華國發展可能對新城造成的威脅,陽山深水港方案更是顯露出一絲殺氣,新城人從中應該能夠明白華國謀求的不僅僅是擺脫貧窮落後的發展,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華國就算不想稱霸,但也必然要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總體上來說,華國的發展和崛起對馬六甲海峽的地位提升是有好處的,因為一個國家的崛起,勢必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但華國的崛起也不會容許自己的咽喉被別人抓在手裏。
因為特殊的地緣關係,新城與世界霸主美國之間向來走得比較近。新城撮爾小國,相比之下馬國和爪哇就是超級大國,如果有可能的話,這兩個國家都不介意將新城一口吞下。尤其新城本來就是從馬國獨立出去的,作為擁有相同地理條件的馬國和爪哇,發展程度卻不如新城,兩國對新城可謂是垂涎已久。
所以新城在國家安上一直仰賴美國,美國也需要通過新城控製馬六甲,保證對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兩國可謂一拍即合,盟友關係非常牢固。
在現階段,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新城與美國的這種盟友關係都是不可取代的。而隨著華國國力的提升,在和平共處、相互依賴的大前提下,華美之間的對立和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美國會不斷尋求對華遏製,美新之間的這種盟友關係就會形成對華的威脅,華國也必然會尋求特殊狀況下,擺脫馬六甲海峽對華威脅的途徑,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而這一點更會讓新國感覺到威脅。
浦江港發展國際中轉業務,並不會直接動搖馬六甲海峽和新城港的地位和作用,但隻要浦江港掌控了足夠多的航班航線,就有可能拋開馬六甲,重新規劃航線,比如在太國開辟克拉地峽運河,繞開馬六甲,從克拉地峽進入印度洋。
雖然說這時候華國還沒有這樣的意圖,但是對新國來說,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命門,新城港要成為國際樞紐港,就不會願意看到自己主要的貨源地和轉運目的地出現一個比自己更加強勢的轉運港。這樣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到新城的業務,甚至還可能直接顛覆新城港和馬六甲的地位。
甚至可以說隨著華國的崛起,這樣的局麵將會成為必然。除非新城願意改旗易幟,讓華國取代美國,成為新國的盟友,讓華 首長
這一方麵跟陽山港的建設力度不夠,國內港口的競爭有關,但政治因素的影響也非常大,日韓的近洋航班更願意選擇釜山進行中轉,哪怕到浦江轉運的效率更高、滿載可能性更大,遠洋航班也更願意選擇在新城靠泊進行周轉,而不是浦江,甚至有的還會選擇在高雄靠泊……
雖然這種選擇並不是最經濟,但經濟始終要受到政治的影響,華國在崛起成為大國的過程中,少不了要受到現在這些發達國家的刁難和阻撓。但滔滔大勢,畢竟是誰也阻擋不了的,華國依然將會崛起,浦江港也依然會成為世界第一大港,隻要陽山港的建設標準夠高,也必然會吸引更多國際中轉業務。
不僅僅是包飛揚堅信這一點,楊成林等人其實也有這樣的信心,華國過往的發展也說明了這一點,但決策需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也需要更謹慎。
“我們與新城的關係,總體上還是不錯的,雖然兩國建交的時間比較晚,但實際上新城對我們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關係影響非常大,而我們與東南亞之間的關係,對我們的國際關係影響又非常大,馬六甲更是我國經濟的命脈,所以雙方友好合作,這個局麵還是要保持的……”楊成林說道。
楊成林沒有說得很明白,不過包飛揚很清楚他的意思,這也是趙根正提醒過他的一點。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是利益,華國和巴基的關係為什麽一直都很鐵?因為兩國都有一個共同的對手,那就是印月國,印月國擁有與華國差不多的國土,僅次於華國但是卻增長更快的人口,兩國又是鄰居,不過是地緣政治還是領土糾紛,都決定了兩國之間的激烈競爭。
西方發達國家為什麽要壓製華國的發展?所謂的意識形態爭端隨著華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華國的發展,會影響這些國家的利益。他們更願意華國作為他們的商品傾銷的市場,或者供應廉價勞動力的生產基地,但是華國要崛起,就會跟他們搶奪市場,在一個又一個領域追趕他們、超過他們,讓他們在華國賺錢變得越來越難,最後搶奪他們在國際上的市場,甚至是國內市場。
新城出於地緣和國際關係的需要,一直對與華關係保持著審慎的態度,還是東南亞各國當中,最晚與華建交的國家。雖然兩國的關係有過蜜月期,現在也基本上是在蜜月期內,因為新城是華人國家,這種關係在蜜月期就顯得很特殊。新城對華國發展的幫助很大,而華國的發展,讓馬六甲的航線變得異常繁忙,雙方可謂是互利互惠。但浦江建設樞紐港的計劃或許讓新城第一次感受到華國發展可能對新城造成的威脅,陽山深水港方案更是顯露出一絲殺氣,新城人從中應該能夠明白華國謀求的不僅僅是擺脫貧窮落後的發展,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華國就算不想稱霸,但也必然要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總體上來說,華國的發展和崛起對馬六甲海峽的地位提升是有好處的,因為一個國家的崛起,勢必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但華國的崛起也不會容許自己的咽喉被別人抓在手裏。
因為特殊的地緣關係,新城與世界霸主美國之間向來走得比較近。新城撮爾小國,相比之下馬國和爪哇就是超級大國,如果有可能的話,這兩個國家都不介意將新城一口吞下。尤其新城本來就是從馬國獨立出去的,作為擁有相同地理條件的馬國和爪哇,發展程度卻不如新城,兩國對新城可謂是垂涎已久。
所以新城在國家安上一直仰賴美國,美國也需要通過新城控製馬六甲,保證對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兩國可謂一拍即合,盟友關係非常牢固。
在現階段,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新城與美國的這種盟友關係都是不可取代的。而隨著華國國力的提升,在和平共處、相互依賴的大前提下,華美之間的對立和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美國會不斷尋求對華遏製,美新之間的這種盟友關係就會形成對華的威脅,華國也必然會尋求特殊狀況下,擺脫馬六甲海峽對華威脅的途徑,降低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而這一點更會讓新國感覺到威脅。
浦江港發展國際中轉業務,並不會直接動搖馬六甲海峽和新城港的地位和作用,但隻要浦江港掌控了足夠多的航班航線,就有可能拋開馬六甲,重新規劃航線,比如在太國開辟克拉地峽運河,繞開馬六甲,從克拉地峽進入印度洋。
雖然說這時候華國還沒有這樣的意圖,但是對新國來說,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命門,新城港要成為國際樞紐港,就不會願意看到自己主要的貨源地和轉運目的地出現一個比自己更加強勢的轉運港。這樣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到新城的業務,甚至還可能直接顛覆新城港和馬六甲的地位。
甚至可以說隨著華國的崛起,這樣的局麵將會成為必然。除非新城願意改旗易幟,讓華國取代美國,成為新國的盟友,讓華 首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