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二天,劉慶,李孝文,吳漢,盧信、趙光等人在會議室內竊竊私語,現在平州府也沒多少重要人物在,能召集來的都叫來了。他們已經聽李孝文將意思講了,一邊討論,一邊等候江河行的到來。


    江河行正在密室見**,不為別的,將鄭三之事,提前跟他說說。江河行剛講完,**撲通就跪倒在地,不住的磕頭道:“和王,我父親他糊塗啊,怎麽能做如此之事呢,哎,哎。”


    江河行將**攙扶起來,拉著他坐到椅子上,拍拍他的肩膀道:“首先,你父親之事,也有我的一份責任。不過,你是你,他是他,你還是做好你的事就好。”


    **坐在椅子上,默默無語,淚水從眼睛不斷淌下來。


    江河行剛想講些什麽,**再次跪下道:“和王,我願意替父親贖罪。隻是現在心痛的厲害,能否這次會議我不參加。”


    江河行點點頭道:“可以,隻是工作不可懈怠,情報工作之重要,你比我更清楚意味著什麽,我不多說,你還安心的繼續幹。”


    **又磕頭,額頭流出鮮血,江河行連忙將他攙起,並把他送出密室,讓人送他迴去。


    江河行來到會議室,幾個人停止議論,江河行滿麵笑容道:“你們誰有什麽看法,盡管說出來?”


    李孝文站起來道:“和王,昨天我琢磨一晚上,心裏還是發虛,這樣做有三個大的弊端,我說說,你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一呢,稅收難保證。平州是很大,地域廣,可人少,收稅有六成靠顯武城,有兩成靠安武城。剩下的地方加一起才有兩成的稅。現在讓顯武城商會自我管理,如何保證稅收呢?這幫商人,恨不得不交一錢的稅。你將權力放到他們手上,誰能保證稅一定能夠足額上繳呢?


    二呢。法令難遵行。平州本有商法,是保護商人做生意的。對他們可謂仁至義盡,可人心不足蛇吞象,今天鄭三能犯錯,明天這些商人也一樣會把持不住自己。讓他們自己管自己。能好的了嗎?還不各個都上天啊。


    三呢,四民嚴重不平衡。顯武城雖以商貿為主,可士農工商四民都是有的,如此偏袒商人,必然使得做工做農的極度不平衡。和王,不平則怨啊,你要謹慎啊。足寒傷心,人怨傷國啊。”


    李孝文打開話匣子,濤濤不絕的講了一通。


    李孝文剛講完,趙光立馬站起來道:“賢婿啊。此事不可啊,這些商會都是巨商豪富啊,雖說現在隻是有錢,但以後可不一樣啊。以後安北還怎麽管束這些人啊?到時候隻怕是他們不光有錢,還會很有勢力。平州以後估計不安穩了。”


    平時一向不怎麽說話的盧信道:“李廳長,趙老師,我倒是有個看法,和王的主意未必不能可行。你們說這些無非是怕這些人將來難以製約唄,那我們提前先給他們約束好。他們的權利隻在我們允許範圍之內,我看怎麽也翻不了天。”


    盧信剛講到這裏。趙光死命的瞪著他,恨不得要把盧信吃掉一般。盧信又看看李孝文,臉色也是不善,馬上閉上嘴巴。再也不願意多說。


    江河行一直看著他們,靜靜的聽著,也不多說。


    李孝文看江河行也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心想,把吳漢爭取過來,也就是說。基本沒有同意江河行意見之人,到時候估計江河行就能打消這個荒唐的念頭。


    李孝文看看吳漢,吳漢像是睡著一樣,閉著眼睛,頭向後仰著,靠著椅子。


    李孝文大聲道:“吳漢,現在軍中就你一人在,你談談軍中會是什麽意思?”


    吳漢嗬嗬一笑道:“李廳長,我看你是多慮了。軍隊掌握在誰手裏,誰就是老大,那些商人能起什麽作用。和王之意,我看無非是讓商人製約商人,彼此有個牽製罷了。他們有錢就能如何啊?哼,刀駕在他脖子上,他立馬就是窮人一個。


    我看此事難度不在我們怎麽討論,我倒是擔心,那幫商人敢不敢答應自己管自己呢?顯武城沒個頭,我倒是擔心他們互相拆台,彼此互相不服氣,那時候什麽事就辦不成,還影響顯武的商貿。”


    李孝文道:“可是,可是,你想過沒有,這些人可是手下人員眾多,有些人可是富可敵國之輩啊,若是他們召集人馬,你想過什麽後果沒有?”


    吳漢道:“李廳長,你啊,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啊。說句不客氣之話,商人有錢就能如何如何,我們軍人看來,隻能是書生的想象。漢武帝時期,征伐各地,朝廷需要錢,怎麽辦?先出台一個“算緡令”,令有錢人出錢支持朝廷的戰爭,各個都稱自己是窮人,響應者寥寥無幾。


    後來,為推行“算緡令”,又出台一個“告緡令”,告發隱匿財產者,告發者得其一半財產,另一半由朝廷沒收。不用多久,朝廷的錢就多起來。告緡令是什麽,我看就是明目張膽的搶劫。靠什麽呢,靠的是這個。那個不聽,哪個敢不聽,哼!”


    吳漢一邊說,一邊拍拍腰裏垮的馬刀。


    吳漢接著說道:“漢武帝時期,據說富商很多,很多文景時期積累家產的富豪,有什麽行動嗎?沒聽說過吧。從此之後,那個富商敢在朝廷麵前猖狂,在武力麵前,這些富商有什麽可怕的?”


    趙光走過來,拉著吳漢之手道:“吳將軍,你還真是知道的不少啊。”


    吳漢嗬嗬一笑道:“趙先生,我以前在宛縣做過亭長,聽過一些老人家講過不少過去的事。”


    趙光接著問道:“那吳將軍你看,如果顯武給這些富商管理,不會出什麽大亂子吧?不會影響以後安北之事吧?”


    吳漢並不表態,也許這事過於敏感,趙光也問的過於直接,隱隱有拉攏吳漢為以後的江安北之意。


    吳漢不說話,眼睛看著江河行。


    江河行看就這幾個人,都做了表態。李孝文堅決反對,趙光是心裏沒譜,盧信是可以試試看,吳漢倒是擔心這些商人膽子過小,根本不敢接管。


    江河行說道:“這樣吧,要商人自治管理,先行這樣定下來,至於稅收還有法令之事,孝文講的也不是沒道理。我們再召集商人一起討論討論。總之,商會自治商業可行,管理一個顯武城應該問題不大。問題在於我們如何做,如何找到合適的辦法。”


    雖說意見沒有完全統一,江河行畢竟說話分量重很多,下麵就看如何跟顯武的商人商量此事。(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來到西漢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山孤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山孤舟並收藏來到西漢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