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行看王柯他們開始忙碌,自己在這裏,大家都不自在,連忙帶著親兵去軍校看望那幫軍校生了。
軍校的帳篷十分整齊有序,像隊列一般,10個一排,一共10排,構成一個四四方方的正方塊。
現在還沒有校舍,學生們有的在練習馬術,有的在練習刀槍,還有50人,排成5個10人的隊伍,坐在草地上,前麵一個教官拿著一根白教鞭,點指著身後的白木板,正在給學生上課。
江河行走了過來,那教官看江河行走近,連忙放下教鞭,迎了過來,學生一起起立敬禮。
江河行還一軍禮,問那教官道:“你現在教些什麽?”
那教官報告道:“和王,正在講《孫子兵法》,我有個請求。”
江河行點頭道:“有什麽請求,你盡管說,雖然現在還沒有校舍,估計要過一段苦日子,再過一段就好了。有什麽要求說吧,缺什麽你盡管提。”
那教官道:“和王,我不是缺東西求你,我是想讓你來講《孫子兵法》。”
江河行一愣,笑道:“你教也蠻好的啊,這書無非是讓他們明白,具體用,還要靠他們以後慢慢領悟。”
那教官道:“我也是想先跟著和王學學,以後也好跟他們講。我本來去找過張參謀長了,他說他太忙,實在沒時間,他讓我晚上去找你呢,這不,你來了,我就直接請求你了。”
江河行哈哈一笑道:“張參謀長倒是會甩包袱啊,好吧,我就來講講。學生都有書嗎,講到哪裏了?”
那教官迴答道:“學生人手一本,我想他們都看過了,畢竟這書名氣很大,可要理解完全,似乎有很大困難,能用我看就更難了。現在我也是剛開始教,正講開頭呢,所以,和王盡管從頭講起。”
江河行點點頭,徑直來到講台上,那教官和江河行的來個親兵都和學生一起坐在草地上。
江河行拿過剛才教官放在台上的課本,打開看了看,都是新的白紙所抄寫,很是清晰,江河行看了一會,轉身衝著台下眾人道:“誰完整的看過這本書的,舉一下手,我看看。”
齊刷刷的胳膊舉起,全部都看過,就連江河行的兩個親兵都看過。
江河行滿意的點點頭道:“不錯嘛,看來大家都愛學習啊。不過呢,我今天要先給你們講講如何讀書,如何學習的事。”
江河行踱著方步,在白木板前走來走去,眼睛看著下麵的學生。
大家一副狐疑的態度,看著江河行。
江河行接著說道:“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覺得這話不錯,我們學習中就是要先學會如何思考。用什麽思考呢?用理性,用事實去思考。
有思考,學習才能有所得,不然縱使孫子兵法背的滾瓜爛熟,也不會有太大的用處。讀書同樣如此,也要學會邊讀,邊思考,把各種問題想透徹。下麵我就孫子兵法給你們講講如何讀書與學習。”
江河行說道這裏,隨手點指一位學生,先讓他將孫子兵法第一篇識計篇讀一遍。
那學生站起來,拿起書本,非常熟練的讀道:“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
江河行很高興的讚揚道:“很熟練,看來下麵也讀過不少遍,表現很好,值得大家學習。”
剛才那學生頭仰的高高的,臉上浮現得意之色。
江河行接著說道:“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認真對待。我們以現實舉例,王莽此次將漢地周邊匈奴也好,西域也好,我們平州也好,改換印章,改封王為封侯,這就是很輕率的將國家引入戰事。你們誰還能舉例,視兵事如兒戲的曆史故事。”
馬上有一人舉起手來,江河行一看認識,正是那少年英雄彭仲宇,點點頭道:“小彭,你來迴答。”
彭仲宇站起來,有些不自信的反問道:“烽火戲諸侯算嗎?”
江河行滿意的點點頭道:“當然算,你迴到的很好。你們以後讀書就要這樣,學會考慮現實中和曆史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或者反例,爭取學會舉一反三。”
下麵的學生很是高興,尤其是彭仲宇,更是開心。
江河行接著講道:“下麵孫子講的五事七計,我先分下類別。道、天、地,將、法這五事,按照主觀與客觀要求來說,道、將、法三類可算作主觀要求,天、地隻能算做客觀要求。有此可見,孫子在分類的時候是不是有疏忽啊?將主觀的跟客觀的混淆一談。我這裏不是做批判,我是教你們讀書的時候,應該用自己的腦子去想,用自己所學所見去判斷,而不是一位盲從。
下麵再說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大家看,這個七計是五事的延伸或說明。”
江河行正準備講下去,這個時候一個學生舉起手來,江河行看那人十分白淨,猶如秀才一般。
江河行點頭道:“有什麽問題盡管問,我說的也是我一家之言,你們有什麽看法盡管說。這位同學有什麽問題說吧。”
那學生站起來,胸脯挺的很直,開口道:“和王,我覺的你說的似乎有些問題?”
江河行還沒來的及說話,那教官站起來,眼瞪著杜飛聲色俱厲道:“杜飛,就你話多啊,難道和王還會有錯?”
那學生聽教官語氣嚴肅無比,感覺有些慌張,低下頭來,手不斷搓著衣角。
江河行道:“我的課堂不是一言堂,大家有看法盡管提,有什麽意見盡管說,隻要是你認真思考的結果,我都願意一起討論。
江河行一邊說,一邊扭頭對教官道:“以後不可壓製學生了。”
那教官悻悻然的坐下。
江河行笑嗬嗬的對杜飛道:“你是叫杜飛,很好,你繼續講你的看法。”
杜飛在江河行的鼓勵之下,說道:“和王,這個天地之說跟上麵的五事我看稍有不同,上麵的意思可以按和王之理解,其實也可以將天地看著將領的主觀要求,意思是將領要懂得關於天地的各種情況。”
江河行看看原文,覺的杜飛之理解未嚐不可,連連讚歎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教官立戰功一級,你教的學生有出息,肯思考。”
那教官剛才難堪的表情一掃而空,樂嗬嗬的看著杜飛。
江河行接著問杜飛道:“杜飛,那以你看這五事七計可怎麽解釋?”
杜飛頭一揚道:“這個五事七計,太過繁複,我看可以改為‘有道,將能,兵勇,兵多。’天地法賞罰等都可算做將領的能力,兵要熟悉操練,兵越多越好。”
江河行道:“好你個杜飛,果然是能總結,孫子兵法的五事七計,都被你改成4點了。很好,我很欣賞,未來的將軍有你一個。”
江河行一番誇獎,爭強好勝的軍校生們,各個開始沉思,那個肯落後於人呢,可要想有這杜飛的能力,顯然有點困難。
各個學生正做無可奈何之時,彭仲宇舉手問道:“和王,如果我們什麽都占據,比如有道,將能,兵勇,兵多,肯定能打勝仗。但是就像我們和匈奴一般,各有優劣,比如他們兵就比我們多,地利上他們占據太多的優勢,我們怎麽才能知道是會勝利還是失敗呢?”
江河行看下彭仲宇,又看看台下眾人,緩緩的說道:“戰爭無論怎麽計算,想絕對的勝利都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那怕是各方麵都有優勢,結果也未必會真的勝利。戰爭不是算出來的,更多是打出來的。中間過程就需要將領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針對敵人的弱勢來打,所謂揚長避短就是。
戰爭是個動態的過程,雙方不斷的根據戰場形勢進行調整,一開始的優勢未必能保證最後的勝利。還有戰爭中會有很多意外之因素,尤其是天氣,雖說我們爭取多了解,可不代表我們就真的就能全部預判。戰爭不打到最後,對於雙方都是不確定性的,所以你們要慢慢體會這個過程。
還有戰爭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孫子兵法沒有提,我這裏跟你們說一下。”
軍校的帳篷十分整齊有序,像隊列一般,10個一排,一共10排,構成一個四四方方的正方塊。
現在還沒有校舍,學生們有的在練習馬術,有的在練習刀槍,還有50人,排成5個10人的隊伍,坐在草地上,前麵一個教官拿著一根白教鞭,點指著身後的白木板,正在給學生上課。
江河行走了過來,那教官看江河行走近,連忙放下教鞭,迎了過來,學生一起起立敬禮。
江河行還一軍禮,問那教官道:“你現在教些什麽?”
那教官報告道:“和王,正在講《孫子兵法》,我有個請求。”
江河行點頭道:“有什麽請求,你盡管說,雖然現在還沒有校舍,估計要過一段苦日子,再過一段就好了。有什麽要求說吧,缺什麽你盡管提。”
那教官道:“和王,我不是缺東西求你,我是想讓你來講《孫子兵法》。”
江河行一愣,笑道:“你教也蠻好的啊,這書無非是讓他們明白,具體用,還要靠他們以後慢慢領悟。”
那教官道:“我也是想先跟著和王學學,以後也好跟他們講。我本來去找過張參謀長了,他說他太忙,實在沒時間,他讓我晚上去找你呢,這不,你來了,我就直接請求你了。”
江河行哈哈一笑道:“張參謀長倒是會甩包袱啊,好吧,我就來講講。學生都有書嗎,講到哪裏了?”
那教官迴答道:“學生人手一本,我想他們都看過了,畢竟這書名氣很大,可要理解完全,似乎有很大困難,能用我看就更難了。現在我也是剛開始教,正講開頭呢,所以,和王盡管從頭講起。”
江河行點點頭,徑直來到講台上,那教官和江河行的來個親兵都和學生一起坐在草地上。
江河行拿過剛才教官放在台上的課本,打開看了看,都是新的白紙所抄寫,很是清晰,江河行看了一會,轉身衝著台下眾人道:“誰完整的看過這本書的,舉一下手,我看看。”
齊刷刷的胳膊舉起,全部都看過,就連江河行的兩個親兵都看過。
江河行滿意的點點頭道:“不錯嘛,看來大家都愛學習啊。不過呢,我今天要先給你們講講如何讀書,如何學習的事。”
江河行踱著方步,在白木板前走來走去,眼睛看著下麵的學生。
大家一副狐疑的態度,看著江河行。
江河行接著說道:“孔子曾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覺得這話不錯,我們學習中就是要先學會如何思考。用什麽思考呢?用理性,用事實去思考。
有思考,學習才能有所得,不然縱使孫子兵法背的滾瓜爛熟,也不會有太大的用處。讀書同樣如此,也要學會邊讀,邊思考,把各種問題想透徹。下麵我就孫子兵法給你們講講如何讀書與學習。”
江河行說道這裏,隨手點指一位學生,先讓他將孫子兵法第一篇識計篇讀一遍。
那學生站起來,拿起書本,非常熟練的讀道:“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
江河行很高興的讚揚道:“很熟練,看來下麵也讀過不少遍,表現很好,值得大家學習。”
剛才那學生頭仰的高高的,臉上浮現得意之色。
江河行接著說道:“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認真對待。我們以現實舉例,王莽此次將漢地周邊匈奴也好,西域也好,我們平州也好,改換印章,改封王為封侯,這就是很輕率的將國家引入戰事。你們誰還能舉例,視兵事如兒戲的曆史故事。”
馬上有一人舉起手來,江河行一看認識,正是那少年英雄彭仲宇,點點頭道:“小彭,你來迴答。”
彭仲宇站起來,有些不自信的反問道:“烽火戲諸侯算嗎?”
江河行滿意的點點頭道:“當然算,你迴到的很好。你們以後讀書就要這樣,學會考慮現實中和曆史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或者反例,爭取學會舉一反三。”
下麵的學生很是高興,尤其是彭仲宇,更是開心。
江河行接著講道:“下麵孫子講的五事七計,我先分下類別。道、天、地,將、法這五事,按照主觀與客觀要求來說,道、將、法三類可算作主觀要求,天、地隻能算做客觀要求。有此可見,孫子在分類的時候是不是有疏忽啊?將主觀的跟客觀的混淆一談。我這裏不是做批判,我是教你們讀書的時候,應該用自己的腦子去想,用自己所學所見去判斷,而不是一位盲從。
下麵再說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大家看,這個七計是五事的延伸或說明。”
江河行正準備講下去,這個時候一個學生舉起手來,江河行看那人十分白淨,猶如秀才一般。
江河行點頭道:“有什麽問題盡管問,我說的也是我一家之言,你們有什麽看法盡管說。這位同學有什麽問題說吧。”
那學生站起來,胸脯挺的很直,開口道:“和王,我覺的你說的似乎有些問題?”
江河行還沒來的及說話,那教官站起來,眼瞪著杜飛聲色俱厲道:“杜飛,就你話多啊,難道和王還會有錯?”
那學生聽教官語氣嚴肅無比,感覺有些慌張,低下頭來,手不斷搓著衣角。
江河行道:“我的課堂不是一言堂,大家有看法盡管提,有什麽意見盡管說,隻要是你認真思考的結果,我都願意一起討論。
江河行一邊說,一邊扭頭對教官道:“以後不可壓製學生了。”
那教官悻悻然的坐下。
江河行笑嗬嗬的對杜飛道:“你是叫杜飛,很好,你繼續講你的看法。”
杜飛在江河行的鼓勵之下,說道:“和王,這個天地之說跟上麵的五事我看稍有不同,上麵的意思可以按和王之理解,其實也可以將天地看著將領的主觀要求,意思是將領要懂得關於天地的各種情況。”
江河行看看原文,覺的杜飛之理解未嚐不可,連連讚歎道:“後生可畏,後生可畏,教官立戰功一級,你教的學生有出息,肯思考。”
那教官剛才難堪的表情一掃而空,樂嗬嗬的看著杜飛。
江河行接著問杜飛道:“杜飛,那以你看這五事七計可怎麽解釋?”
杜飛頭一揚道:“這個五事七計,太過繁複,我看可以改為‘有道,將能,兵勇,兵多。’天地法賞罰等都可算做將領的能力,兵要熟悉操練,兵越多越好。”
江河行道:“好你個杜飛,果然是能總結,孫子兵法的五事七計,都被你改成4點了。很好,我很欣賞,未來的將軍有你一個。”
江河行一番誇獎,爭強好勝的軍校生們,各個開始沉思,那個肯落後於人呢,可要想有這杜飛的能力,顯然有點困難。
各個學生正做無可奈何之時,彭仲宇舉手問道:“和王,如果我們什麽都占據,比如有道,將能,兵勇,兵多,肯定能打勝仗。但是就像我們和匈奴一般,各有優劣,比如他們兵就比我們多,地利上他們占據太多的優勢,我們怎麽才能知道是會勝利還是失敗呢?”
江河行看下彭仲宇,又看看台下眾人,緩緩的說道:“戰爭無論怎麽計算,想絕對的勝利都是很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那怕是各方麵都有優勢,結果也未必會真的勝利。戰爭不是算出來的,更多是打出來的。中間過程就需要將領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針對敵人的弱勢來打,所謂揚長避短就是。
戰爭是個動態的過程,雙方不斷的根據戰場形勢進行調整,一開始的優勢未必能保證最後的勝利。還有戰爭中會有很多意外之因素,尤其是天氣,雖說我們爭取多了解,可不代表我們就真的就能全部預判。戰爭不打到最後,對於雙方都是不確定性的,所以你們要慢慢體會這個過程。
還有戰爭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孫子兵法沒有提,我這裏跟你們說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