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張捷帶著大隊人馬趕到這裏,才有人告訴張捷。李孝全病倒了,張捷嚇了一跳,立刻叫來醫匠,立刻診治,好在沒什麽大的問題要休息幾天。
張捷立刻將人馬在此休整,把消息告訴飛馬告訴江河行。很快江河行傳下令來,讓張捷在此地靠近大河之處,建城,命名為承武,讓李孝全將來領此城,俘虜不必要往顯武送了,新兵也在承武編練。江河行派來一些工匠,承武一切仿顯武而建,城修得有了基礎之後,再考慮繼續進兵。
幾天後,李孝全身體完全康複,他對城建沒什麽興趣,寫信告訴江河行,自己願繼續帶兵掃平烏桓,解救漢奴。
江河行迴信到了,意思是李孝全繼續領兵,待烏桓平定後,李孝全守此城,屏障顯武,不是讓他現在在城裏守著不動,江河行信裏罵了李孝全一頓,罵他不愛惜自己,不愛惜兄弟,殺戮過重。李孝全接到信後,大喜,看來不是解除自己兵權就好。
休整有半個月了,馬彪的隊伍也找出一批騎馬很好的人,在吳奎的帶領下,命名為長槍突擊隊,以後就和馬刀隊並駕齊驅了。李孝全也不全是休息,趁機將自己的騎兵隊擴充到1500人,雖然新手不那麽在行,畢竟都是有些騎射基礎的,馬刀不太熟悉,但上戰場不成大的問題,畢竟很多人以前什麽都不會就上戰場了。
張捷現在統帥將近6000多人,就連弓箭手居然也給他湊了有500人,畢竟邊郡這些奴隸很多像張捷一樣從小就練習這些的,現在從烏桓手裏獲取弓箭也很多。
張捷再次帶隊出征,不到半個月就把遼西郡附近的烏桓人清空了,又向右北平郡和漁陽郡附近的烏桓人進攻了,這次李孝武帶著彰武的兵也一起出征了。
戰場上沒什麽意外,意外出現在顯武。
江河行最近一直忙於城建的事,鼓勵商貿,推廣新式家具,推廣水泥的運用,眼看著水泥大量使用,顯武城修的有模有樣,貿易已經做開了,遼東郡的糧食食鹽開始從遼河運輸過來。前線的捷報不斷傳來,顯武日子越來越安穩,已經初顯繁華跡象。
江河行看基礎做的差不多,準備找人將兵器所和研究所成立起來,他正在尋找合適的工匠。
這一日,有親兵來報,說夫餘王帶素派遣使者而來,現在已在門口。
江河行心中疑惑,還是請使者進來。來了一個高個使者,一身白色漢服,長發束冠,乍一看好似一個富家讀書公子般,年紀30不到,穩重又瀟灑。
江河行很有好感道:“不知使者如何稱唿,來此何事?”
那使者昂頭道:“在下乃夫餘王帶素之弟玄和,奉我王之命來與顯武城主江先生會談,主要是想希望江先生重新劃分地界,我夫餘之南境距此200裏,我王地域過於狹小,因此想與先生談談,我南境向南150裏,以後江先生的北麵由我們來保護,你看可好?”
江先生氣的樂了,嗬嗬一笑道:“玄和王子,你還有什麽要求嗎,一並說來,我看是否能否一起答應你。”
這個玄和王子還當真道:“若是江先生有意,可歸順我夫餘王,將來我保先生至少得馬加、牛加之官。”
“那是什麽官職啊”
“我夫餘之大官,管馬的加馬加,管牛的叫牛加,管狗的就叫狗加。”
江河行繼續笑道:“王子,我想問你,你夫餘可有漢奴啊?”
那王子愈發得意起來,胸脯一挺道:“江先生,你可能不知,我夫餘各位馬加,牛加這樣的豪族富戶,手下盡是奴仆,漢奴也有很多,去年我們還從烏桓買來不少漢奴呢。若先生臣服我夫餘,我自己就可做主賞於先生奴仆,你要多少?”
江河行陡然變色,一拍桌子道:“迴去告訴你王,將漢奴全部釋放,不然你們夫餘就全部洗幹淨脖子吧。我們的刀不夠快,怕砍起來有麻煩,隻會讓你們更加疼痛。”
那玄和王子倒也硬氣道:“隻怕先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吧,據我所知,現在顯武城有的
隻有新兵,也隻有2000人吧。我夫餘方圓兩千裏,兵精糧足。家家有鎧甲,戶戶有刀槍,人口有10萬戶,成10萬之軍,隻在我王一念之間,望先生三思。”
江河行再也不願跟他廢話,將手裏的杯子一摔道:“你再囉嗦半句,我現在就殺了你,趕緊給我滾,迴去盡快釋放漢奴,不然我殺的你們後悔終生。”
玄和王子發現出現不少親兵,各個刀劍出鞘,怒目而視,不敢耽擱,帶著隨從立馬灰溜溜的走了。江河行私下派人跟蹤他們,看看他們還有什麽不軌之行動沒有。
玄和王子走後,江河行仔細考慮一下,現在顯武兵力是不太足,編練弓箭手太慢,火藥又用完了。打仗很是被動,麵對弓箭手的硬攻,總是傷亡慘重。
江河行給李孝文寫信一封,然後給張凱也寫信一封,派親兵帶50個騎兵,一人雙馬先去給李孝文送信,然後在彰武休整,讓李孝文安排走小道,避開戰場,盡快趕到代郡。趕到代郡之後,讓張凱送人過來,並收集硫磺和硝石,最好是把舒邑縣的方士給叫來。
安排完之後,江河行考慮在顯武北險要之地設立一城堡,一是監視夫餘,二是防守夫餘。
這時,監視玄和王子之人迴來稟報,說玄和已經迴去了,隻是他們在顯武東北70之地,一座大山裏徘徊良久,拿起石頭來迴看,監視之人將他們仔細看的石頭也帶迴來幾塊。江河行一看,心裏很是感激這個玄和王子,原來是鐵礦石。
怪不得他要這塊地呢,很大是因為鐵礦吧,江河行不去多想,立刻派人去控製這座山,開采鐵礦石,並征集烏桓奴隸修從顯武到鐵礦山之路,同時在顯武城北修高爐,開始大煉鋼鐵。同時在靠近夫餘地界派出警戒哨探,想夫餘沒有兩個月也難以集合隊伍,夫餘畢竟不是職業軍隊,養兵於民,豈能朝夕之間集中。
張捷的隊伍再也沒有硬敵,繼承武之後,在承武西500裏左右,與漁陽郡的正北麵修城明武,以震懾烏桓西南地區。這樣,大部分的烏桓已經被清掃,漢奴解救有幾萬人,剩下的烏桓人,要麽去了漢地,要麽去了鮮卑,要麽去了匈奴,總之在幾路大軍來迴縱橫之下,幾乎難以立足。
天已入秋,一天涼爽過一天,樹葉已有開始泛黃的,片片飄落。這時候,江河行的命令到了,抽調人馬協防顯武,傳令之人,講訴了前一段江河行會見夫餘的事情,各個將領氣憤非常。李孝全第一個跳出來,衝張捷道:“打夫餘我是一定要去的,欺負到我們頭上了,也不看看自己是誰,哼,真是不知道我們的厲害。”
正說到這裏,李孝武咳嗽了一聲,李孝全看到他哥哥臉色不善,眼睛隻盯著自己看,感覺自己可能有些過了,忙站到一邊去了。
眾人看到李孝全看到李孝武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全不見平時的跋扈,想樂又有點不敢,一個個憋著笑。
張捷講江河行的觀點,漢地這邊,幾乎滅了烏桓,將來要跟漢朝解釋,大的戰爭應該不會的,承武與繼武之城建,已備萬一之用,目前主要做商貿,現在由李孝文來管,因彰武城要防備鮮卑和匈奴城之敵,由李孝武負責。
其餘的人馬,留足這幾個城市守備之用,盡皆調往顯武,準備打前所未有之大仗,打前所未有之惡仗。
有人歡喜有人憂,在李孝全、吳奎等“屠夫”慶賀還有惡仗可打之時,後勤李明頭疼的很,原以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這下可好更大的敵人又快來了。又要無數的錢糧,無數的工匠,無數的牛羊消耗。一想起要準備這,要準備那,李明隻感覺有些發怵,雖然他的家人已經得以解救了,但還有很多漢奴在夫餘手裏。更重要的時,江河行是自己外甥女婿,別人還可以打退堂鼓,自己卻萬萬不可。李明收拾一下手裏的工作,和大隊人馬一起,開赴顯武城北駐紮。
部隊駐紮完畢,江河行也到了,傳下令來,整編部隊,繼續稱飛虎軍,軍下設置師,一軍三師,一師三團,一團三營,一營三連,一連三排,一排三班,一班12人。另外設置一個獨立旅,大批表現卓越的小隊長中隊長被提拔,全軍歡動。江河行改稱司令,軍長為張捷,李孝武,李孝全,馬彪皆為師長,吳奎因戰功卓著,授予獨立旅旅長,平時無特令之下,受馬彪節製,配合馬彪作戰。
全軍開展大練兵活動,還是法度、力度、速度三方麵要求,不過開始要求各兵種配合作戰了,騎兵開始練習騎射了,尤其是在馬鐙上,來迴奔跑之際的射箭。俘獲的鎧甲配給一部分軍隊,基本是軍官有,普通的士兵還是麻布衣服,前一段從各個商家定的皮靴,羊皮衣服開始配發全軍,隨著天氣變涼,此地的鹿皮靴子,還是保暖的好東西。
練兵由各個基層軍官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睿智的將領,江河行將營長以上軍官召集起來,開始進行輪訓。江河行雖然不是軍事專業,後作為後世之人,見識原非這些人可比。他對戰爭的解讀也是簡單:就是力量的碰撞。在一定時間空間內,誰的力量更大,誰的組織更嚴密,誰的持續性強,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當然真正戰爭中,還要看誰會借力,借助地形,天氣,借助流言等不一而足,看誰如何借,這才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之解讀,如何化一切之力量為自己的力量,這要看經驗,看機智,也要膽量,畢竟絕對優勢的勝仗幾乎不存在的,敵人若知道你絕對優勢還不跑,那隻能說明他死有餘辜。可這樣的敵人總是不多的,大多數仗很多勝負都在未定之間,還要有足夠的勇氣,尤其為帥者,要勇,要在任何時候解讀戰場信息,心一亂,再好的局麵都有可能輸掉。
江河行還好是曆史老師,滿肚子都是曆史故事,當然他沒辦法告訴眾位將領這些故事那裏來的。從用水,用火,要藥,用毒,用恐嚇,用離間等,眾位將領腦子猶如開了一扇窗般,結合自己的戰例,感覺自己都提升不少。
雖說講戰例,提高警覺,畢竟力量還是第一位的,兵器還是特別關鍵的,誰兵器好,誰力量就大。好在前一段的高爐出鋼了,現在江河行的高爐燒的是焦炭,自己有煤炭,很早就要李孝文組織人馬運過來。煤做焦炭很簡單,土法煉焦在江河行的時代簡直成了常識,新聞天天有講,很早就造好的焦炭。雖然小爐窯汙染大了些,但這個時代似乎沒那麽大影響,江河行勉強安慰自己道現在空氣好,不礙事的。
有了焦炭,煉鋼時候用熟鐵在爐子裏,爐口用火鉗夾著生鐵板子來迴擺動,高溫下,生鐵液不斷滴下,均勻的澆灌在爐子裏熟鐵裏,這樣質量均勻的鋼就出現了。
飛虎軍的馬刀也全部改成鋼刀,以前這種馬刀為了更快讓新兵接受,隻教授刺一個動作,不教劈,不教砍,以後開始教習劈砍的動作了,以前老是擔心劈砍的多了,會卷刃,影響使用。即使教了劈砍的動作,不過還是以刺為主,這樣殺傷力更大。
馬刀,長槍,都換新的,幾個將軍也為他們定製特製兵器。關於盾牌,江河行還是步兵采用羅馬大盾的樣式,做了木盾,這個輕便,不會太吃力,防禦力也是極好。騎兵盾牌就稍微小一些,圓形的,方便馬上拿放。
這一日,江河行叫幾個主要將官來看給他們定製的武器。到了演武廳,李孝全眼睛開始放光,他訂製的大刀就擺在那裏,約有一丈長,刀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近的前來,寒氣逼人,刀把很長,镔鐵製的,跟一般大槍粗細,李孝行提起大刀來,一上手,感覺特別合手,以前的馬刀老感覺輕飄飄,沒什麽味道,這個大刀,三尖兩刃,可刺可砍,李孝全舞了兩下,滿意的再也不肯放下,怕別人搶走似的。
吳奎選了一把點鋼槍,通身漆黑,槍尖精鋼所製,吳奎拿在手裏,輕輕耍了耍,旁邊的馬彪的大槍和吳奎的很像,槍身顏色淡一些。他看吳奎玩的好,也拿過吳奎的槍,一拿不要緊,感覺槍直往下沉,馬彪腦子轉的快:“這個不好,還是我的好。”立馬把槍給了吳奎,吳奎接過,他知道他這個頂頭上司沒有他那麽大力氣,玩不來,當然也不會當麵揭破。
張捷作為主帥,特意給他打製加長加寬的馬刀,以做指揮刀用,當然也是寶刀,無論是刺是砍,都是所向無敵的。
張捷立刻將人馬在此休整,把消息告訴飛馬告訴江河行。很快江河行傳下令來,讓張捷在此地靠近大河之處,建城,命名為承武,讓李孝全將來領此城,俘虜不必要往顯武送了,新兵也在承武編練。江河行派來一些工匠,承武一切仿顯武而建,城修得有了基礎之後,再考慮繼續進兵。
幾天後,李孝全身體完全康複,他對城建沒什麽興趣,寫信告訴江河行,自己願繼續帶兵掃平烏桓,解救漢奴。
江河行迴信到了,意思是李孝全繼續領兵,待烏桓平定後,李孝全守此城,屏障顯武,不是讓他現在在城裏守著不動,江河行信裏罵了李孝全一頓,罵他不愛惜自己,不愛惜兄弟,殺戮過重。李孝全接到信後,大喜,看來不是解除自己兵權就好。
休整有半個月了,馬彪的隊伍也找出一批騎馬很好的人,在吳奎的帶領下,命名為長槍突擊隊,以後就和馬刀隊並駕齊驅了。李孝全也不全是休息,趁機將自己的騎兵隊擴充到1500人,雖然新手不那麽在行,畢竟都是有些騎射基礎的,馬刀不太熟悉,但上戰場不成大的問題,畢竟很多人以前什麽都不會就上戰場了。
張捷現在統帥將近6000多人,就連弓箭手居然也給他湊了有500人,畢竟邊郡這些奴隸很多像張捷一樣從小就練習這些的,現在從烏桓手裏獲取弓箭也很多。
張捷再次帶隊出征,不到半個月就把遼西郡附近的烏桓人清空了,又向右北平郡和漁陽郡附近的烏桓人進攻了,這次李孝武帶著彰武的兵也一起出征了。
戰場上沒什麽意外,意外出現在顯武。
江河行最近一直忙於城建的事,鼓勵商貿,推廣新式家具,推廣水泥的運用,眼看著水泥大量使用,顯武城修的有模有樣,貿易已經做開了,遼東郡的糧食食鹽開始從遼河運輸過來。前線的捷報不斷傳來,顯武日子越來越安穩,已經初顯繁華跡象。
江河行看基礎做的差不多,準備找人將兵器所和研究所成立起來,他正在尋找合適的工匠。
這一日,有親兵來報,說夫餘王帶素派遣使者而來,現在已在門口。
江河行心中疑惑,還是請使者進來。來了一個高個使者,一身白色漢服,長發束冠,乍一看好似一個富家讀書公子般,年紀30不到,穩重又瀟灑。
江河行很有好感道:“不知使者如何稱唿,來此何事?”
那使者昂頭道:“在下乃夫餘王帶素之弟玄和,奉我王之命來與顯武城主江先生會談,主要是想希望江先生重新劃分地界,我夫餘之南境距此200裏,我王地域過於狹小,因此想與先生談談,我南境向南150裏,以後江先生的北麵由我們來保護,你看可好?”
江先生氣的樂了,嗬嗬一笑道:“玄和王子,你還有什麽要求嗎,一並說來,我看是否能否一起答應你。”
這個玄和王子還當真道:“若是江先生有意,可歸順我夫餘王,將來我保先生至少得馬加、牛加之官。”
“那是什麽官職啊”
“我夫餘之大官,管馬的加馬加,管牛的叫牛加,管狗的就叫狗加。”
江河行繼續笑道:“王子,我想問你,你夫餘可有漢奴啊?”
那王子愈發得意起來,胸脯一挺道:“江先生,你可能不知,我夫餘各位馬加,牛加這樣的豪族富戶,手下盡是奴仆,漢奴也有很多,去年我們還從烏桓買來不少漢奴呢。若先生臣服我夫餘,我自己就可做主賞於先生奴仆,你要多少?”
江河行陡然變色,一拍桌子道:“迴去告訴你王,將漢奴全部釋放,不然你們夫餘就全部洗幹淨脖子吧。我們的刀不夠快,怕砍起來有麻煩,隻會讓你們更加疼痛。”
那玄和王子倒也硬氣道:“隻怕先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吧,據我所知,現在顯武城有的
隻有新兵,也隻有2000人吧。我夫餘方圓兩千裏,兵精糧足。家家有鎧甲,戶戶有刀槍,人口有10萬戶,成10萬之軍,隻在我王一念之間,望先生三思。”
江河行再也不願跟他廢話,將手裏的杯子一摔道:“你再囉嗦半句,我現在就殺了你,趕緊給我滾,迴去盡快釋放漢奴,不然我殺的你們後悔終生。”
玄和王子發現出現不少親兵,各個刀劍出鞘,怒目而視,不敢耽擱,帶著隨從立馬灰溜溜的走了。江河行私下派人跟蹤他們,看看他們還有什麽不軌之行動沒有。
玄和王子走後,江河行仔細考慮一下,現在顯武兵力是不太足,編練弓箭手太慢,火藥又用完了。打仗很是被動,麵對弓箭手的硬攻,總是傷亡慘重。
江河行給李孝文寫信一封,然後給張凱也寫信一封,派親兵帶50個騎兵,一人雙馬先去給李孝文送信,然後在彰武休整,讓李孝文安排走小道,避開戰場,盡快趕到代郡。趕到代郡之後,讓張凱送人過來,並收集硫磺和硝石,最好是把舒邑縣的方士給叫來。
安排完之後,江河行考慮在顯武北險要之地設立一城堡,一是監視夫餘,二是防守夫餘。
這時,監視玄和王子之人迴來稟報,說玄和已經迴去了,隻是他們在顯武東北70之地,一座大山裏徘徊良久,拿起石頭來迴看,監視之人將他們仔細看的石頭也帶迴來幾塊。江河行一看,心裏很是感激這個玄和王子,原來是鐵礦石。
怪不得他要這塊地呢,很大是因為鐵礦吧,江河行不去多想,立刻派人去控製這座山,開采鐵礦石,並征集烏桓奴隸修從顯武到鐵礦山之路,同時在顯武城北修高爐,開始大煉鋼鐵。同時在靠近夫餘地界派出警戒哨探,想夫餘沒有兩個月也難以集合隊伍,夫餘畢竟不是職業軍隊,養兵於民,豈能朝夕之間集中。
張捷的隊伍再也沒有硬敵,繼承武之後,在承武西500裏左右,與漁陽郡的正北麵修城明武,以震懾烏桓西南地區。這樣,大部分的烏桓已經被清掃,漢奴解救有幾萬人,剩下的烏桓人,要麽去了漢地,要麽去了鮮卑,要麽去了匈奴,總之在幾路大軍來迴縱橫之下,幾乎難以立足。
天已入秋,一天涼爽過一天,樹葉已有開始泛黃的,片片飄落。這時候,江河行的命令到了,抽調人馬協防顯武,傳令之人,講訴了前一段江河行會見夫餘的事情,各個將領氣憤非常。李孝全第一個跳出來,衝張捷道:“打夫餘我是一定要去的,欺負到我們頭上了,也不看看自己是誰,哼,真是不知道我們的厲害。”
正說到這裏,李孝武咳嗽了一聲,李孝全看到他哥哥臉色不善,眼睛隻盯著自己看,感覺自己可能有些過了,忙站到一邊去了。
眾人看到李孝全看到李孝武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全不見平時的跋扈,想樂又有點不敢,一個個憋著笑。
張捷講江河行的觀點,漢地這邊,幾乎滅了烏桓,將來要跟漢朝解釋,大的戰爭應該不會的,承武與繼武之城建,已備萬一之用,目前主要做商貿,現在由李孝文來管,因彰武城要防備鮮卑和匈奴城之敵,由李孝武負責。
其餘的人馬,留足這幾個城市守備之用,盡皆調往顯武,準備打前所未有之大仗,打前所未有之惡仗。
有人歡喜有人憂,在李孝全、吳奎等“屠夫”慶賀還有惡仗可打之時,後勤李明頭疼的很,原以為可以好好休息一下,這下可好更大的敵人又快來了。又要無數的錢糧,無數的工匠,無數的牛羊消耗。一想起要準備這,要準備那,李明隻感覺有些發怵,雖然他的家人已經得以解救了,但還有很多漢奴在夫餘手裏。更重要的時,江河行是自己外甥女婿,別人還可以打退堂鼓,自己卻萬萬不可。李明收拾一下手裏的工作,和大隊人馬一起,開赴顯武城北駐紮。
部隊駐紮完畢,江河行也到了,傳下令來,整編部隊,繼續稱飛虎軍,軍下設置師,一軍三師,一師三團,一團三營,一營三連,一連三排,一排三班,一班12人。另外設置一個獨立旅,大批表現卓越的小隊長中隊長被提拔,全軍歡動。江河行改稱司令,軍長為張捷,李孝武,李孝全,馬彪皆為師長,吳奎因戰功卓著,授予獨立旅旅長,平時無特令之下,受馬彪節製,配合馬彪作戰。
全軍開展大練兵活動,還是法度、力度、速度三方麵要求,不過開始要求各兵種配合作戰了,騎兵開始練習騎射了,尤其是在馬鐙上,來迴奔跑之際的射箭。俘獲的鎧甲配給一部分軍隊,基本是軍官有,普通的士兵還是麻布衣服,前一段從各個商家定的皮靴,羊皮衣服開始配發全軍,隨著天氣變涼,此地的鹿皮靴子,還是保暖的好東西。
練兵由各個基層軍官就能完成,更重要的是睿智的將領,江河行將營長以上軍官召集起來,開始進行輪訓。江河行雖然不是軍事專業,後作為後世之人,見識原非這些人可比。他對戰爭的解讀也是簡單:就是力量的碰撞。在一定時間空間內,誰的力量更大,誰的組織更嚴密,誰的持續性強,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當然真正戰爭中,還要看誰會借力,借助地形,天氣,借助流言等不一而足,看誰如何借,這才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之解讀,如何化一切之力量為自己的力量,這要看經驗,看機智,也要膽量,畢竟絕對優勢的勝仗幾乎不存在的,敵人若知道你絕對優勢還不跑,那隻能說明他死有餘辜。可這樣的敵人總是不多的,大多數仗很多勝負都在未定之間,還要有足夠的勇氣,尤其為帥者,要勇,要在任何時候解讀戰場信息,心一亂,再好的局麵都有可能輸掉。
江河行還好是曆史老師,滿肚子都是曆史故事,當然他沒辦法告訴眾位將領這些故事那裏來的。從用水,用火,要藥,用毒,用恐嚇,用離間等,眾位將領腦子猶如開了一扇窗般,結合自己的戰例,感覺自己都提升不少。
雖說講戰例,提高警覺,畢竟力量還是第一位的,兵器還是特別關鍵的,誰兵器好,誰力量就大。好在前一段的高爐出鋼了,現在江河行的高爐燒的是焦炭,自己有煤炭,很早就要李孝文組織人馬運過來。煤做焦炭很簡單,土法煉焦在江河行的時代簡直成了常識,新聞天天有講,很早就造好的焦炭。雖然小爐窯汙染大了些,但這個時代似乎沒那麽大影響,江河行勉強安慰自己道現在空氣好,不礙事的。
有了焦炭,煉鋼時候用熟鐵在爐子裏,爐口用火鉗夾著生鐵板子來迴擺動,高溫下,生鐵液不斷滴下,均勻的澆灌在爐子裏熟鐵裏,這樣質量均勻的鋼就出現了。
飛虎軍的馬刀也全部改成鋼刀,以前這種馬刀為了更快讓新兵接受,隻教授刺一個動作,不教劈,不教砍,以後開始教習劈砍的動作了,以前老是擔心劈砍的多了,會卷刃,影響使用。即使教了劈砍的動作,不過還是以刺為主,這樣殺傷力更大。
馬刀,長槍,都換新的,幾個將軍也為他們定製特製兵器。關於盾牌,江河行還是步兵采用羅馬大盾的樣式,做了木盾,這個輕便,不會太吃力,防禦力也是極好。騎兵盾牌就稍微小一些,圓形的,方便馬上拿放。
這一日,江河行叫幾個主要將官來看給他們定製的武器。到了演武廳,李孝全眼睛開始放光,他訂製的大刀就擺在那裏,約有一丈長,刀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近的前來,寒氣逼人,刀把很長,镔鐵製的,跟一般大槍粗細,李孝行提起大刀來,一上手,感覺特別合手,以前的馬刀老感覺輕飄飄,沒什麽味道,這個大刀,三尖兩刃,可刺可砍,李孝全舞了兩下,滿意的再也不肯放下,怕別人搶走似的。
吳奎選了一把點鋼槍,通身漆黑,槍尖精鋼所製,吳奎拿在手裏,輕輕耍了耍,旁邊的馬彪的大槍和吳奎的很像,槍身顏色淡一些。他看吳奎玩的好,也拿過吳奎的槍,一拿不要緊,感覺槍直往下沉,馬彪腦子轉的快:“這個不好,還是我的好。”立馬把槍給了吳奎,吳奎接過,他知道他這個頂頭上司沒有他那麽大力氣,玩不來,當然也不會當麵揭破。
張捷作為主帥,特意給他打製加長加寬的馬刀,以做指揮刀用,當然也是寶刀,無論是刺是砍,都是所向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