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是被燒死在有點偏僻的廢棄的小木屋的,那個時候那裏應該沒什麽人。
現場都被燒成了灰燼,唯一留下東西的是在窗戶附近下麵的玉鐲子,可以證明女死者的身份,確實是林家的兒媳婦,邱成歡。
男子的身份不明,目前沒有發現關於男子的線索。
窗戶下麵除了玉鐲子,還有一小堆兒衣衫被燒的灰燼,看麵料是邱成歡身上穿的衣服。
在離小木屋不遠處的空地上,散落著一個葉脈麵具,是小攤上賣的那種。
這是現場所有可以稱之為線索的東西。
可疑之處,有兩個人,一個是女死者的丈夫,林嘉樹,還有一個是女死者的陪嫁丫鬟,采薇,他們兩個是同時趕到現場的,並且直接一口咬定女死者是邱成歡。
林府似乎沒有什麽比較清晰的線索,但卻存在著可疑之處。
劉伯的身份,還有劉伯手中那個手工雕刻的葉脈麵具,以及林嘉樹對劉伯的態度。
還有就是魚初笙從丫鬟那裏聽來的,林嘉樹和他父親林老爺關係似乎有些緊張。
邱成歡背著林嘉樹來往的男子又是誰,林府似乎對這件事情諱莫如深。
人們口中的那個男子,和跟邱成歡一起被燒死的男子,又是不是一個人。
魚初笙想了半天,覺得如今可以獲得更多線索的關鍵人物,是劉伯,林嘉樹,采薇,和她還沒有見過麵的林老爺。
林嘉樹和采薇似乎在隱瞞什麽,他們一定不會願意真的配合調查。
那就從剩下的人這裏入手。至於線索,魚初笙覺得那個麵具非常重要,似乎把這幾個人全都連起來了。
案情有些明晰了。魚初笙起床,唐天唐風已經送來了早餐。她簡單地吃了一些,把自己昨晚就收拾好的東西,交給了唐風唐天。
昨晚洛雲清說,若是她不喜歡皇宮,就先在安寧王府住著,府裏已經收拾出來了,還是以前的樣子。
魚初笙又猛的想起鳳華托她把手絹交給蕭七的事情來,就讓洛雲清派人在打聽,總歸是出不了大光的,既然是常樂長公主招迴去的,現在一定在楚山河的人裏麵。
魚初笙先出發去了府衙,唐風唐天兩個人跟跟屁蟲一樣,怎麽都甩不掉。
沒想到張二辦事效率還挺高,魚初笙昨天給他交代的事情,竟然都差不多辦好了。
不過好像起不到什麽太大的作用。
已經了解了江南邱家的現狀,邱家現在沒落了,實力遠遠不如林家,現狀可以說是很不好。
據說是宣文帝在位時打壓邱家,現在邱家跟普通官宦人家沒有什麽差別。
張二買通了林府的一個下人,打聽到,劉伯確實曾經是林府的管家,很受林老爺的重用。
但是林老爺其實除了林嘉樹,還有一個大兒子,叫做林良木,和林嘉樹不是一個母親生的。
林良木的母親是林老爺的原配夫人,兩個人很相愛,成婚不久後,原來的林夫人就懷了孩子,但是命也挺苦。
林夫人在生林良木的時候,沒能挺過去,難產死掉了。
而林嘉樹是林老爺的通房丫鬟生的,林嘉樹的娘懷上林嘉樹,也是在林夫人懷孕期間。
據說那通房丫鬟是使了手段,才讓自己懷了林老爺的孩子。
林夫人生下林良木死掉以後,林嘉樹的母親又因為懷了林嘉樹,從一個通房,被抬成了姨娘。
林良木隻比林嘉樹大幾個月而已。
就這麽過了幾年,林夫人的位置又空缺,林老爺看林嘉樹的母親挺賢惠,於是,她從姨娘,又晉升為了林夫人。
林老爺因為林良木母親的死,一直心存愧疚,自然一直對林良木很好。
但是沒有想到,在林良木四歲的時候,身上開始出奇奇怪怪的膿包,找了很多名醫,開了很多好藥,但是還是無法醫治。
更可怕的是,他一暴露在陽光下,膿包就會變得更紅更大,甚至裏麵的膿水流在皮膚的其他地方,會生出新的膿包。
林良木被嫌棄了,所有人都說,他得的病太怪了,還說他的病會傳染,一碰他就也會得這樣的怪病。
林老爺雖然一向偏愛林良木,但也沒有辦法。
他不能見陽光,又有那樣的怪病。大夫說建議讓他住在陰涼的地方,白天不要出門,即使出門也要包的嚴一點。
林老爺把林良木安排進了那個宅院,讓他最信任的劉伯去照顧林良木。
那個院子成了林府的禁地,外麵的人不能進去,林良木在裏麵,也不被允許出來。
見劉伯的時候,他包的那樣嚴,應該也是被傳染了那種病吧。
魚初笙聽張二說完這些的時候,又仔細地考慮了一番,她似乎明白了什麽,但是還不夠清楚。
她又問了張二京都李家怎麽樣,她記得聽林府的丫鬟說了,林嘉樹想娶李家的姑娘。
事實讓魚初笙大跌眼鏡。聽說李家的姑娘性子惡劣,驕橫無理,已經年芳十八,至今沒有人去提親。
但是她的家世很硬,母親是官宦世家出來的,舅舅在朝中做官,父親是經商的,是京都數一數二的富豪。
林嘉樹非要娶她,肯定不是因為愛情。
魚初笙也聽說了,邱成歡性子很好,溫良賢淑,知書達理。
林嘉樹想要休掉她,去娶李家的姑娘,一定是因為邱成歡對他來說沒有利用價值了。
林嘉樹有野心。隻是他用錯了方法去成就自己的野心。
魚初笙大概了解了這些,對張二道:“我們現在就得再去林府,一來是拜訪一下林老爺,二來,是再問劉伯些事情。”
魚初笙突然明白了昨日劉伯嘴裏一直在念叨著的少爺不見了的意思了。
劉伯說的不是林嘉樹不見了,而是林良木不見了。
那個跟邱成歡一起被燒死的男子,正好還不知道身份。
林良木在麵對劉伯時的態度,也很不正常。
如果那個被燒死的男子就是林良木的話,他跟邱成歡又是什麽關係?
是林嘉樹故意用來掩人耳目,而是背後藏著陰謀。
現場都被燒成了灰燼,唯一留下東西的是在窗戶附近下麵的玉鐲子,可以證明女死者的身份,確實是林家的兒媳婦,邱成歡。
男子的身份不明,目前沒有發現關於男子的線索。
窗戶下麵除了玉鐲子,還有一小堆兒衣衫被燒的灰燼,看麵料是邱成歡身上穿的衣服。
在離小木屋不遠處的空地上,散落著一個葉脈麵具,是小攤上賣的那種。
這是現場所有可以稱之為線索的東西。
可疑之處,有兩個人,一個是女死者的丈夫,林嘉樹,還有一個是女死者的陪嫁丫鬟,采薇,他們兩個是同時趕到現場的,並且直接一口咬定女死者是邱成歡。
林府似乎沒有什麽比較清晰的線索,但卻存在著可疑之處。
劉伯的身份,還有劉伯手中那個手工雕刻的葉脈麵具,以及林嘉樹對劉伯的態度。
還有就是魚初笙從丫鬟那裏聽來的,林嘉樹和他父親林老爺關係似乎有些緊張。
邱成歡背著林嘉樹來往的男子又是誰,林府似乎對這件事情諱莫如深。
人們口中的那個男子,和跟邱成歡一起被燒死的男子,又是不是一個人。
魚初笙想了半天,覺得如今可以獲得更多線索的關鍵人物,是劉伯,林嘉樹,采薇,和她還沒有見過麵的林老爺。
林嘉樹和采薇似乎在隱瞞什麽,他們一定不會願意真的配合調查。
那就從剩下的人這裏入手。至於線索,魚初笙覺得那個麵具非常重要,似乎把這幾個人全都連起來了。
案情有些明晰了。魚初笙起床,唐天唐風已經送來了早餐。她簡單地吃了一些,把自己昨晚就收拾好的東西,交給了唐風唐天。
昨晚洛雲清說,若是她不喜歡皇宮,就先在安寧王府住著,府裏已經收拾出來了,還是以前的樣子。
魚初笙又猛的想起鳳華托她把手絹交給蕭七的事情來,就讓洛雲清派人在打聽,總歸是出不了大光的,既然是常樂長公主招迴去的,現在一定在楚山河的人裏麵。
魚初笙先出發去了府衙,唐風唐天兩個人跟跟屁蟲一樣,怎麽都甩不掉。
沒想到張二辦事效率還挺高,魚初笙昨天給他交代的事情,竟然都差不多辦好了。
不過好像起不到什麽太大的作用。
已經了解了江南邱家的現狀,邱家現在沒落了,實力遠遠不如林家,現狀可以說是很不好。
據說是宣文帝在位時打壓邱家,現在邱家跟普通官宦人家沒有什麽差別。
張二買通了林府的一個下人,打聽到,劉伯確實曾經是林府的管家,很受林老爺的重用。
但是林老爺其實除了林嘉樹,還有一個大兒子,叫做林良木,和林嘉樹不是一個母親生的。
林良木的母親是林老爺的原配夫人,兩個人很相愛,成婚不久後,原來的林夫人就懷了孩子,但是命也挺苦。
林夫人在生林良木的時候,沒能挺過去,難產死掉了。
而林嘉樹是林老爺的通房丫鬟生的,林嘉樹的娘懷上林嘉樹,也是在林夫人懷孕期間。
據說那通房丫鬟是使了手段,才讓自己懷了林老爺的孩子。
林夫人生下林良木死掉以後,林嘉樹的母親又因為懷了林嘉樹,從一個通房,被抬成了姨娘。
林良木隻比林嘉樹大幾個月而已。
就這麽過了幾年,林夫人的位置又空缺,林老爺看林嘉樹的母親挺賢惠,於是,她從姨娘,又晉升為了林夫人。
林老爺因為林良木母親的死,一直心存愧疚,自然一直對林良木很好。
但是沒有想到,在林良木四歲的時候,身上開始出奇奇怪怪的膿包,找了很多名醫,開了很多好藥,但是還是無法醫治。
更可怕的是,他一暴露在陽光下,膿包就會變得更紅更大,甚至裏麵的膿水流在皮膚的其他地方,會生出新的膿包。
林良木被嫌棄了,所有人都說,他得的病太怪了,還說他的病會傳染,一碰他就也會得這樣的怪病。
林老爺雖然一向偏愛林良木,但也沒有辦法。
他不能見陽光,又有那樣的怪病。大夫說建議讓他住在陰涼的地方,白天不要出門,即使出門也要包的嚴一點。
林老爺把林良木安排進了那個宅院,讓他最信任的劉伯去照顧林良木。
那個院子成了林府的禁地,外麵的人不能進去,林良木在裏麵,也不被允許出來。
見劉伯的時候,他包的那樣嚴,應該也是被傳染了那種病吧。
魚初笙聽張二說完這些的時候,又仔細地考慮了一番,她似乎明白了什麽,但是還不夠清楚。
她又問了張二京都李家怎麽樣,她記得聽林府的丫鬟說了,林嘉樹想娶李家的姑娘。
事實讓魚初笙大跌眼鏡。聽說李家的姑娘性子惡劣,驕橫無理,已經年芳十八,至今沒有人去提親。
但是她的家世很硬,母親是官宦世家出來的,舅舅在朝中做官,父親是經商的,是京都數一數二的富豪。
林嘉樹非要娶她,肯定不是因為愛情。
魚初笙也聽說了,邱成歡性子很好,溫良賢淑,知書達理。
林嘉樹想要休掉她,去娶李家的姑娘,一定是因為邱成歡對他來說沒有利用價值了。
林嘉樹有野心。隻是他用錯了方法去成就自己的野心。
魚初笙大概了解了這些,對張二道:“我們現在就得再去林府,一來是拜訪一下林老爺,二來,是再問劉伯些事情。”
魚初笙突然明白了昨日劉伯嘴裏一直在念叨著的少爺不見了的意思了。
劉伯說的不是林嘉樹不見了,而是林良木不見了。
那個跟邱成歡一起被燒死的男子,正好還不知道身份。
林良木在麵對劉伯時的態度,也很不正常。
如果那個被燒死的男子就是林良木的話,他跟邱成歡又是什麽關係?
是林嘉樹故意用來掩人耳目,而是背後藏著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