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初笙沒有想到,一大早張二竟然派人去王府告訴魚初笙,劉府被燒這個案子已經結了。
明明昨天線索還是一團亂,她還在絞盡腦汁想從哪裏入手。
魚初笙問送口信兒的衙役才知道,原來今天一大早,李鴛就去衙門認罪了。
說是她就是兇手,她放火燒了整個劉府。
再加上劉府那個下人指證前天晚上確實在府中確實看到了李鴛,還有玉佩那一茬,這下她又親口承認,所以案子就這樣結了。
魚初笙不信,她不信李鴛是兇手。
但是一個昨天還拒不承認自己是罪犯的人,怎麽就過了一夜,早上就來認罪了呢?
會不會是發生了什麽事?魚初笙連早飯也沒吃,就趕去了府衙。
她不想放過任何一個罪人,當然,也不願意冤枉一個無罪的人。
到的時候,衙役正押著李鴛準備入獄,而劉忝和一個男人站在那裏。男人和劉忝長得挺像,所以魚初笙想那應該是劉員外。
男人看起來四五十歲,不過身子看起來倒挺精壯,隻是臉色有些憔悴。
魚初笙剛到,就聽到那男人很不可置信地問了一句:“鴛兒,真的是你嗎?”
李鴛點了點頭,眼神裏似乎沒有任何感情。
男人歎了口氣,語氣有些悲痛:“原來你們一直還是恨我,是不是?”
李鴛沒有迴答,隻是看了劉忝一眼,見男子神色一直很淡,便垂了垂眸,準備跟著衙役走。
“你們”?指的是誰?又為什麽要恨他?魚初笙有些不明白劉員外說的話是什麽意思。
但是立刻叫住了:“等等。”
張二看到魚初笙來了,迎了過來,三言兩語就說清楚了,跟送口信的衙役說的一樣,李鴛今天早上來認罪了。
人證物證又都齊全,李鴛自己也承認了,所以這個案子可以結了。
魚初笙朝著張二點了點頭,卻朝著李鴛走了過去,道:“李鴛,你真的是兇手嗎?”
李鴛垂著頭,稍稍遲疑了一下,眼神不自覺地往劉忝那裏瞟了一眼,隨即篤定道:“我是兇手,是我放火燒了劉府。”
她在撒謊。魚初笙不揭穿她,隻是繼續問:“為什麽要這樣做?”
李鴛遲疑了一會兒,似乎為什麽要這樣做還需要思索。
不一會兒,她想起了什麽,猛的抬起了頭,看向劉員外,道:“因為我恨他。”指著劉員外。
看來這其中真的有緣由?
魚初笙暫時先拋卻了真兇是誰這個想法,問道:“為什麽恨他?你們兩家關係不是很好?”
舊事重提。
原來劉家和李家關係一直很好,劉員外和李鴛的爹也是拜把子兄弟,早年的時候,兩家還一起做過生意,跟親兄弟一般無二。
可以說是同甘共苦了,所以甚至給兩家的兒女指腹為婚。
但是五年前,劉員外和李鴛的爹一起去外地,跟調查市場差不多,去看一下哪種布料最受歡迎。
兩家曾經一個是開織布作坊的,另一個是開染坊的。
兩個人帶的盤纏差不多用完的時候,開始從外地往京都歸來,誰知途徑山林的時候,竟然遇到了土匪。
那些土匪看他們的身上帶的值錢的東西少,但又看他們穿的挺好,就想問他們要更多的銀子。
土匪說留下一個人當人質,另一個迴去取黃金,給他們送到土匪窩兒。
李鴛的父親留在土匪窩裏當了人質,而劉員外則被放迴去,給土匪取銀子。
但土匪人多勢眾,而劉員外其實也是一個很小氣的人,土匪要的銀子,簡直可以讓兩家傾家蕩產。
劉員外一直在矛盾著,那時候京都的官大人還是個官風不正的,他知道找了官府的也沒用,他自己也不敢貿然再去土匪窩兒,那可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土匪。
再加上劉員外那時候一時鬼迷心竅,為了保住錢財,他矛盾了很久,到底沒跟李家人說。
而是騙李家人,李鴛的父親在外地還有些事兒,過些日子才能迴來。
跟土匪約定的時間很快就過了,劉員外在惶恐中,到底沒把這件事說出來。
不久,有人在山林間發現了李鴛父親的屍體,被土匪砍得稀巴爛。
後來李家派人查清楚了事實,而李鴛的母親,也因為這件事鬱鬱而終。
劉員外也是心懷愧疚,那時候李鴛還沒跟劉忝成親,劉員外就把李鴛接到了劉府,李府的下人全被遣散了,可能也是因為愧疚,不敢再去李府,李府就這麽被閑置了下來。
如今李鴛不過也才十七八歲,五年前,也還是個小丫頭,劉員外大概是沒有想到,李鴛一直記恨著這件事情,也記恨著他。
他這些年其實也很愧疚,所以每逢李鴛父親的忌日,總是在墓地裏待很久。
李鴛的父親跟她的母親感情很好,所以他們兩個被葬到了一起,忌日也算作了一天。
魚初笙聽完,卻還是覺得疑點重重。
如果李鴛真的像她自己說的那麽恨劉員外,又為什麽在放了火之後,匆匆去書房救劉忝,還救了劉員外呢?
如果真是她自己放的火,她的臉為什麽還被燒傷了呢?
今日又為什麽心甘情願地認罪了?
魚初笙來不及問,衙役就押著李鴛,往天牢的方向走去。
隻是剛走了幾步,一陣清脆的聲音就傳了過來,魚初笙下意識地去看地上,見從李鴛衣袖裏掉出來了一塊兒東西。
魚初笙猛地一怔,跑了過去,而李鴛也蹲在地上,正在撿那塊兒東西。
李鴛慌慌忙忙地準備把東西往衣袖裏塞,被魚初笙按住了手。
跟昨天一模一樣的玉佩,不同的是,這塊兒玉佩是完好的,根本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
紅繩也是完好的,掛在淺青色的玉佩上,莫名的好看。
色澤很亮,看起來很潤,是上好的玉。上麵是糾纏的花紋,外邊一圈兒,裏麵也有,像個字兒,但張二說了,那不是字兒。
幹淨。
不是昨天的那塊兒。魚初笙想起什麽,昨天的玉佩她就在身上帶著呢,她從衣袖裏拿出來,看了李鴛一眼,問:“這是怎麽迴事?”
明明昨天線索還是一團亂,她還在絞盡腦汁想從哪裏入手。
魚初笙問送口信兒的衙役才知道,原來今天一大早,李鴛就去衙門認罪了。
說是她就是兇手,她放火燒了整個劉府。
再加上劉府那個下人指證前天晚上確實在府中確實看到了李鴛,還有玉佩那一茬,這下她又親口承認,所以案子就這樣結了。
魚初笙不信,她不信李鴛是兇手。
但是一個昨天還拒不承認自己是罪犯的人,怎麽就過了一夜,早上就來認罪了呢?
會不會是發生了什麽事?魚初笙連早飯也沒吃,就趕去了府衙。
她不想放過任何一個罪人,當然,也不願意冤枉一個無罪的人。
到的時候,衙役正押著李鴛準備入獄,而劉忝和一個男人站在那裏。男人和劉忝長得挺像,所以魚初笙想那應該是劉員外。
男人看起來四五十歲,不過身子看起來倒挺精壯,隻是臉色有些憔悴。
魚初笙剛到,就聽到那男人很不可置信地問了一句:“鴛兒,真的是你嗎?”
李鴛點了點頭,眼神裏似乎沒有任何感情。
男人歎了口氣,語氣有些悲痛:“原來你們一直還是恨我,是不是?”
李鴛沒有迴答,隻是看了劉忝一眼,見男子神色一直很淡,便垂了垂眸,準備跟著衙役走。
“你們”?指的是誰?又為什麽要恨他?魚初笙有些不明白劉員外說的話是什麽意思。
但是立刻叫住了:“等等。”
張二看到魚初笙來了,迎了過來,三言兩語就說清楚了,跟送口信的衙役說的一樣,李鴛今天早上來認罪了。
人證物證又都齊全,李鴛自己也承認了,所以這個案子可以結了。
魚初笙朝著張二點了點頭,卻朝著李鴛走了過去,道:“李鴛,你真的是兇手嗎?”
李鴛垂著頭,稍稍遲疑了一下,眼神不自覺地往劉忝那裏瞟了一眼,隨即篤定道:“我是兇手,是我放火燒了劉府。”
她在撒謊。魚初笙不揭穿她,隻是繼續問:“為什麽要這樣做?”
李鴛遲疑了一會兒,似乎為什麽要這樣做還需要思索。
不一會兒,她想起了什麽,猛的抬起了頭,看向劉員外,道:“因為我恨他。”指著劉員外。
看來這其中真的有緣由?
魚初笙暫時先拋卻了真兇是誰這個想法,問道:“為什麽恨他?你們兩家關係不是很好?”
舊事重提。
原來劉家和李家關係一直很好,劉員外和李鴛的爹也是拜把子兄弟,早年的時候,兩家還一起做過生意,跟親兄弟一般無二。
可以說是同甘共苦了,所以甚至給兩家的兒女指腹為婚。
但是五年前,劉員外和李鴛的爹一起去外地,跟調查市場差不多,去看一下哪種布料最受歡迎。
兩家曾經一個是開織布作坊的,另一個是開染坊的。
兩個人帶的盤纏差不多用完的時候,開始從外地往京都歸來,誰知途徑山林的時候,竟然遇到了土匪。
那些土匪看他們的身上帶的值錢的東西少,但又看他們穿的挺好,就想問他們要更多的銀子。
土匪說留下一個人當人質,另一個迴去取黃金,給他們送到土匪窩兒。
李鴛的父親留在土匪窩裏當了人質,而劉員外則被放迴去,給土匪取銀子。
但土匪人多勢眾,而劉員外其實也是一個很小氣的人,土匪要的銀子,簡直可以讓兩家傾家蕩產。
劉員外一直在矛盾著,那時候京都的官大人還是個官風不正的,他知道找了官府的也沒用,他自己也不敢貿然再去土匪窩兒,那可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土匪。
再加上劉員外那時候一時鬼迷心竅,為了保住錢財,他矛盾了很久,到底沒跟李家人說。
而是騙李家人,李鴛的父親在外地還有些事兒,過些日子才能迴來。
跟土匪約定的時間很快就過了,劉員外在惶恐中,到底沒把這件事說出來。
不久,有人在山林間發現了李鴛父親的屍體,被土匪砍得稀巴爛。
後來李家派人查清楚了事實,而李鴛的母親,也因為這件事鬱鬱而終。
劉員外也是心懷愧疚,那時候李鴛還沒跟劉忝成親,劉員外就把李鴛接到了劉府,李府的下人全被遣散了,可能也是因為愧疚,不敢再去李府,李府就這麽被閑置了下來。
如今李鴛不過也才十七八歲,五年前,也還是個小丫頭,劉員外大概是沒有想到,李鴛一直記恨著這件事情,也記恨著他。
他這些年其實也很愧疚,所以每逢李鴛父親的忌日,總是在墓地裏待很久。
李鴛的父親跟她的母親感情很好,所以他們兩個被葬到了一起,忌日也算作了一天。
魚初笙聽完,卻還是覺得疑點重重。
如果李鴛真的像她自己說的那麽恨劉員外,又為什麽在放了火之後,匆匆去書房救劉忝,還救了劉員外呢?
如果真是她自己放的火,她的臉為什麽還被燒傷了呢?
今日又為什麽心甘情願地認罪了?
魚初笙來不及問,衙役就押著李鴛,往天牢的方向走去。
隻是剛走了幾步,一陣清脆的聲音就傳了過來,魚初笙下意識地去看地上,見從李鴛衣袖裏掉出來了一塊兒東西。
魚初笙猛地一怔,跑了過去,而李鴛也蹲在地上,正在撿那塊兒東西。
李鴛慌慌忙忙地準備把東西往衣袖裏塞,被魚初笙按住了手。
跟昨天一模一樣的玉佩,不同的是,這塊兒玉佩是完好的,根本沒有被火燒過的痕跡。
紅繩也是完好的,掛在淺青色的玉佩上,莫名的好看。
色澤很亮,看起來很潤,是上好的玉。上麵是糾纏的花紋,外邊一圈兒,裏麵也有,像個字兒,但張二說了,那不是字兒。
幹淨。
不是昨天的那塊兒。魚初笙想起什麽,昨天的玉佩她就在身上帶著呢,她從衣袖裏拿出來,看了李鴛一眼,問:“這是怎麽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