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境內,群雄並立,其中又以大夏王朝為中原正統。


    那被稱為“中州龍脈”的淮水,便從大夏王都樊邑穿城而過,與純陽仙山遙相唿應,浩浩蕩蕩自天邊流去。


    說起純陽仙山,便不得不提名動中州的純陽宗。


    北魏末年,大夏太祖楚無量在淮水之畔舉兵起事。連戰連敗,走投無路之時,便登柏桐山解悶,在山間偶遇一個老道與一頭黑虎相持。


    楚無量宅心仁厚,不忍見老道喪命虎口,於是便箭射兇虎,將老道救下。


    他正欲上前搭話,卻見那老道仰天打個哈哈,跨仙鶴徑自離去,而那頭黑虎的屍體也是不見蹤影,隻餘下一部薄薄的牛皮書。


    當時天色已晚,楚無量見此景隻道是雲海翻滾,天生異象。也未曾細看,將牛皮書收入懷中,下山而去。


    結果夜間入眠,居然夢見黑虎口吐人言,衝楚無量猛撲而來,竟是要讓他償命,楚無量連連求饒,苦苦哀求,那黑虎隻是不應。


    正當那黑虎將要撲到楚無量身上之時,楚無量胸口突然金光大作,黑虎遇此金光,立刻化作一道黑煙,遁逃而去。


    楚無量猛地驚起,才發覺天邊已是露出了魚肚白,而南柯一夢倒將他驚出了一身冷汗。


    待楚無量換衣之時,懷中那本牛皮書也隨之掉了出來,一瞥之下,發現封皮上寫著四個大字——‘純陽天策!’


    迴想起夢中的古怪,楚無量便將那本《純陽天策》撿起來細細觀看,一翻之下,便是喜不自禁。


    原來那本奇書乃是老神仙純陽子所作,詭道兵法,治軍奇策皆是包含其中,而太祖楚無量也便是憑著這本奇書無往不利,最終打下了這諾大的江山。


    楚無量建立大夏以後,念及當時老神仙助他之情,便定都在柏桐山下的樊邑,將那柏桐山賜名純陽山,在大夏境內遍尋純陽子及其弟子後人,卻是一無所得,而那本《純陽天策》,也不知所蹤。


    楚無量見此,亦是落落寡歡,鬱鬱而終。


    臨終前,楚無量召諸皇子提起此事,諸皇子誰都不信這等離奇誕事,隻當父親老糊塗了。


    而他最小的七子楚建文卻是少年心性,對這等軼聞上了心,待楚無量薨逝,其大哥楚建雲繼位稱文王之後,便派人暗暗追查純陽一脈的下落。


    正在事情有了眉目之時,文王懦弱,外戚皇甫嵩弄權,那轟轟烈烈的七王之亂便也爆發了。


    諸子之中,楚建文當時被封於偏隅的南陽郡,稱南陽郡王,對於皇甫嵩一事鞭長莫及。


    而楚建文二哥楚建功、三哥楚建誌封地卻是距樊邑最近的禹安、泗肥二郡,那裏物產豐饒,多產鹽鐵。


    二者見有可趁之機,便打出‘清君側,誅奸邪’的名號,堂而皇之的起兵。


    皇甫嵩也是老辣狠練之輩,以雷霆手段控製了樊邑軍權之後,便將潺弱的文王賜死,建元‘後魏’,自號‘魏王’,亦是打著對大夏取而代之的算盤。


    楚建文其他幾個哥哥目睹此況,便也有樣學樣的起兵謀反,亂世的大幕就這樣被拉開了。


    七王互相傾軌,兵禍連年,天下修道宗門也是派出弟子摻雜其中,而北燕離陽二國更是對大夏虎視眈眈。


    正在大夏內憂外患之時,一個自號‘紫陽子’的老道,走進了離陽郡王楚建文的視野。


    原來純陽老神仙早就料到北魏此番氣數未盡,楚無量箭射黑虎,取北魏而代之必會留下後禍,那黑虎則轉世為皇甫嵩前來尋仇。


    於是另傳有儒典《純陽治世錄》,讓紫陽子在大亂之時持書現身,而一向對此事興趣頗濃的楚建文,自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借著奇書和紫陽子的相助,這‘七王之亂’也被其迅速安定下來。


    待世局平定之後,楚建文也是長了心眼。好說歹說將紫陽子留了下來,更是將整座純陽山賜給了紫陽子,在純陽山上大修玄觀天宮,準其開宗立派,而紫陽子便成了純陽宗的第一任宗主和開宗之人。


    自純陽宗成立以來,嚴謹收徒,門下弟子皆是仙風道骨,俠義心腸。


    純陽宗亦時時派出弟子下山曆練,斬妖除魔,懸壺濟世。


    一時間純陽宗聲名鵲起,儼然有天下道宗領袖的氣派,其他諸如蜀山鐵劍等宗門,因在‘七王之亂’時擇主不明,也是無法與純陽宗相提並論。


    經曆‘七王之亂’後,楚建文吸取教訓,建立‘為龍閣’與‘天人學宮,’前者吸納皇族及各地宗門優秀弟子,用以處理威脅大夏王國的妖邪事件。


    後者則錄收寒門儒生子弟,以《純陽治世錄》為本,授之以天人儒學、治世之策,穩固大夏統治。


    多年發展之後,為龍閣、純陽宗、龍象般若寺、霸刀門、天人學宮五大勢力成為了大夏王國內最為繁盛的修真門派。


    伊始,釋道儒各方勢力修煉之時不講互通,均是以各自之法證道。


    佛門講求修習金剛破體境,以禪入道,無欲苦修,煉體為主。


    那金剛破體境若是修至第十八重,人身百骸之內便有金剛加持,十龍十象之力,驅諸邪破魔神,乃是無上之法。


    道門則以不嗔不惱,不懼不恨為宗,修煉逍遙無為境,吐納天地之靈增強人體六藏,煉丹藥修神器,奪造化渡雷劫。


    其中更有引雷祈雨、禦劍畫符、操縱傀儡、役使陰兵之道,端的是博大精深,玄妙無比。


    而儒生則認為九為至尊,天人合一,苦修天人合一境。


    讀詩明理,蘊浩然正氣與九竅之內,明睛強神,通貫周天,一聲罡喝,褚邪不侵,更有祝巫禱告,占星卜卦,治世良策,禦出奇兵,倒也是大道之內,讀書居多,無比興盛。


    而但凡修真煉體者,卻都是為尋那傳說之中的無上蒼生道而去。


    人乃萬靈之尊,靈智早啟,自古便懼大限之後,肉爛魂滅。有些人則意外撿到上古洪荒封神後的遺留之物,按照所載法門苦加修煉,方證那無上蒼生道,羽化飛升,做了壽逾千載的陸地神仙。


    釋道儒三者修到極致,便會窺得天道,這種行徑自然是為上蒼所不能容忍。


    於是便有了釋家的梵天業火劫、道宗的九天雷霄劫、及儒道的業障心魔劫,隻有渡過此劫,方能步入無上蒼生道。


    釋道儒皆形成自己的修煉之法,數百年間雖極少有人步入無上蒼生道,羽化飛升,倒是人才輩出。


    而為龍閣則是苦於沒有獨一無二的修煉法門,隻好處於尷尬無比的境地。


    各大宗門也不願將弟子送去浪費光陰,所以就漸漸式微。


    直到五百年後,為龍閣出現了一個了不得的人物,這局麵方才被打破。


    話說為龍閣傳到第十一代閣主林萬業手中,已經是江河日下,無力迴天。


    連大夏王朝也是將月供時斷時續,閣內弟子睹此慘狀,大都另覓出路。


    林萬業每念及為龍閣列祖列宗,不免要大唿慚愧罪過,順帶求祖師爺庇佑,為龍閣能重振門楣。


    許是飛升的祖師爺聽見了林萬業的哀求,又許是上蒼不想絕為龍閣,這林萬業,竟在有生之年收了個曠世奇才!


    正當林萬業百念絕生,心灰意冷之時,一個名為陸都的少年投到了為龍閣中。


    那少年天資絕倫,以儒入道,後引渡雷霄,將龍象般若門的金剛破體境修滿之後,竟然初窺那無上蒼生道。


    此後更在宗門大會上大放異彩,連克蜀山、龍虎、鐵劍、純陽、天人五宗之中的青年高手,即使龍象般若寺的圓慧大師,都堪堪與其鬥了個旗鼓相當,將諸宗門的老家夥們嚇的麵色大變。


    林萬業見到這般這般光景,心中淤積的一口氣唿出,大笑三聲後,居然當場羽化。


    這一變化令眾人目瞪口呆,措手不及。


    百般商議之後,那陸都便以二十三歲的年紀做了為龍閣最年輕的閣主。


    此後他勵精圖治,銳意革新,將自己所思所得整理成冊,取名《大蒼生》,更是規定若有想來為龍閣求道修真的少年弟子,不管是哪宗哪派,必須在閣內曆練五年,方能來去自便,否則將視之為叛宗之人,天下修道之人共棄之。


    各大宗門見為龍閣重振,也是樂意將門下有望突破無上蒼生道的弟子們送去閣中曆練,以求增加本宗實力。


    那些各大宗門弟子正當韶華之歲,在為龍閣內曆練五年,即使離閣迴宗之後,亦是對閣中生活念念不忘。


    而為龍閣培養皆是各宗精英之流,在宗門內大都有不小的權利,自然是對有這培養之恩的為龍閣心懷感激,所以這為龍閣方才又振興起來。


    純陽宗作為天下道統,祖上又與為龍閣淵源頗深,自然也是受益匪淺,送子女來純陽仙山求道的人更是絡繹不絕。


    從此以後,這仙山,便成了大夏的標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蒼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都並收藏大蒼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