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女主病,炮灰命[快穿] 作者:蔣小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信上,僅有三個字。
——來接我。
她仿佛不在意能不能將信送到, 小廝告退後, 她再沒提起。
那小廝從流翠苑出去後, 果然被攔住,來人二話不說,搶過他手裏那不曾封口的信, 諂媚地呈至安王爺眼前。
安王爺今日有大事要做,並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他隻就著那下人的手瞥了一眼,便道:「讓他去送。」
不是不在意。
而是,既然他這裏逮不著柳問梅、暫時也沒有人力精力去逮,陸之韻既要令柳問梅前來自投羅網,他自然求之不得。
對安王爺而言,世人皆讚嘆柳問梅之才華以及其性情之清高狷介,他卻嫌其身為男子卻過柔,沒有男兒郎的風範。
從前他請柳問梅進王府,不過是為了臉麵。
倒沒想過,反見臉麵搭了進去。
他是看不起柳問梅的,因此並不認為柳問梅會成為一個變數。在他眼裏,柳問梅已經是一個死人了,而他很樂意看到陸之韻痛失所愛時的痛苦。
這是她欠他的。
她該還。
他從不覺得自己自以為是,以前沒有覺得,現在依然不覺得。
「跟著他。」
下人應下後,將那花箋裝迴信封裏,扔給那送信的小廝,看著那小孩子猴兒一樣的背影,不由得嗤笑那小廝看著精明,為人卻癡傻,不中用,不知道選誰做靠山,一生都不得發達。
小廝的影從王府的後門躥了出去,過了幾條街,敲響了一戶人家的房門,將信交到一位女子手上。
當他迴到王府時,未及向陸之韻迴話,便被陸之韻手底下一位管事的男人拉走,隻見幾輛華貴的車從王府出來,車子兩邊跟著數十位著綾羅的宮娥和數十個小廝,一行人浩浩湯湯地往宮裏去。
朱雀門。
太子和姚率早已在宮城的城牆上等候。
安王騎馬,陸之韻和蘇如玉乘車,都往朱雀門來。恐其他側妃壞事,都被安王安排從另一門入,先去尋靜貴妃。
昨夜,為蘇如玉與安王爺安王妃一同走朱雀門還是蘇如玉同其他側妃一起走白虎門,安王爺同蘇如玉很是爭執了一番。
為了蘇如玉的安危,安王爺堅持令蘇如玉走白虎門。但,蘇如玉卻道:「妾信王爺。王爺既知朱雀門有危險,想必早已準備好對策,必定萬無一失。」
安王爺沉凝道:「戰場上瞬息萬變,沒有絕對的萬無一失。」
蘇如玉顯得格外深明大義,也格外情深:「那又如何?縱使性命攸關,妾也要與王爺同生共死。妾不想隻在安全無虞的地方提心弔膽空等消息。明日王爺必定成事,那毒婦想必以為夫榮妻貴,且想看著。明日她有多高興,將來她便有多悽慘。」
從她進王府以來,陸之韻對於折磨她極盡之能事。令其他妃妾排擠她、在生活用度上剋扣她,甚至陷害她落胎……她從沒有過一日舒心日子,平日裏全靠安王爺撐腰,會芳園的各項用度也都是安王爺用私房補給她的。
她要看著,要看惡人如今得意,要看惡人終有惡報。
此話一出,安王爺再不能拒絕,隻道:「明日你要小心。外麵若打起來,你就往人後躲,不要被亂箭所傷。」
「王爺放心,妾一定謹遵王爺吩咐。」
一路上,聽著馬車轔轔的聲音,仿佛分外沉重,又仿佛分外輕快。
陸之韻端坐在馬車內,被這一身行頭壓得脖頸酸痛,渾身都不舒適。但她仍舊在端坐著,今天,是她戴這身枷鎖的最後一天。
朱雀門越來越近。
安王爺神情整肅,如臨大敵,卻臨危不亂。
蘇如玉在等,滿心都是期待。
丫鬟小廝們都跟著,浩浩湯湯,幾乎有一百多人。小廝們均由安王府培養的死士偽裝,越靠近朱雀門,他們越是嚴陣以待。
跟著陸之韻的,一個流翠苑的人都沒喲,隻有柳問梅給陸之韻的兩個人。
其他丫鬟不明所以,柳問梅給陸之韻的兩個丫頭卻越發小心謹慎,唯恐有利箭破空而來。
時間在此刻過得極慢。
車轔轔。
馬蕭蕭。
在朱雀門外的一層門時,眾人皆依宮規下車下馬。浩浩湯湯的一百多人頓時銳減成十數人。
一步步,無人敢說一句廢話。
終於,當初陽破曉時,天邊的雲都染上了瑰麗的色彩。
像血,又像火。
朱雀門到了。
前後左右,城牆上冒出數千弓箭手,箭指在兩道門正中一片巨大空地的上的安王一行手無寸鐵的人,仿佛他們是待宰的羔羊。
但。
安王和蘇如玉半點不慌,因為在過去的數日,他們已策反姚率,悄無聲息地將所有禁衛軍全換成了他的人。
今日,這裏,是太子的喪命場。
太子站在朱雀門的城門樓上,揚聲歷數安王之數條罪狀,陳詞慷慨激昂,檄文寫得洋洋灑灑文采非凡。
最後,在甲兵之中,外形儒雅但工於心計的太子傲然而立,神情威嚴,聲若洪鍾:「你可認罪!」
安王爺臨危不亂,頗有胸有成竹之氣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蘇如玉從未見過這樣的陣仗,腿已有些軟了,扶著丫鬟的手,開始有些後悔,後悔不該同安王爺來這裏,她應當同其他側妃一同去見靜貴妃,而不是在這裏,看四周都是人,利器在朝陽的照射下,冒著鋒利的寒光。
</br>
信上,僅有三個字。
——來接我。
她仿佛不在意能不能將信送到, 小廝告退後, 她再沒提起。
那小廝從流翠苑出去後, 果然被攔住,來人二話不說,搶過他手裏那不曾封口的信, 諂媚地呈至安王爺眼前。
安王爺今日有大事要做,並不在意這些細枝末節。他隻就著那下人的手瞥了一眼,便道:「讓他去送。」
不是不在意。
而是,既然他這裏逮不著柳問梅、暫時也沒有人力精力去逮,陸之韻既要令柳問梅前來自投羅網,他自然求之不得。
對安王爺而言,世人皆讚嘆柳問梅之才華以及其性情之清高狷介,他卻嫌其身為男子卻過柔,沒有男兒郎的風範。
從前他請柳問梅進王府,不過是為了臉麵。
倒沒想過,反見臉麵搭了進去。
他是看不起柳問梅的,因此並不認為柳問梅會成為一個變數。在他眼裏,柳問梅已經是一個死人了,而他很樂意看到陸之韻痛失所愛時的痛苦。
這是她欠他的。
她該還。
他從不覺得自己自以為是,以前沒有覺得,現在依然不覺得。
「跟著他。」
下人應下後,將那花箋裝迴信封裏,扔給那送信的小廝,看著那小孩子猴兒一樣的背影,不由得嗤笑那小廝看著精明,為人卻癡傻,不中用,不知道選誰做靠山,一生都不得發達。
小廝的影從王府的後門躥了出去,過了幾條街,敲響了一戶人家的房門,將信交到一位女子手上。
當他迴到王府時,未及向陸之韻迴話,便被陸之韻手底下一位管事的男人拉走,隻見幾輛華貴的車從王府出來,車子兩邊跟著數十位著綾羅的宮娥和數十個小廝,一行人浩浩湯湯地往宮裏去。
朱雀門。
太子和姚率早已在宮城的城牆上等候。
安王騎馬,陸之韻和蘇如玉乘車,都往朱雀門來。恐其他側妃壞事,都被安王安排從另一門入,先去尋靜貴妃。
昨夜,為蘇如玉與安王爺安王妃一同走朱雀門還是蘇如玉同其他側妃一起走白虎門,安王爺同蘇如玉很是爭執了一番。
為了蘇如玉的安危,安王爺堅持令蘇如玉走白虎門。但,蘇如玉卻道:「妾信王爺。王爺既知朱雀門有危險,想必早已準備好對策,必定萬無一失。」
安王爺沉凝道:「戰場上瞬息萬變,沒有絕對的萬無一失。」
蘇如玉顯得格外深明大義,也格外情深:「那又如何?縱使性命攸關,妾也要與王爺同生共死。妾不想隻在安全無虞的地方提心弔膽空等消息。明日王爺必定成事,那毒婦想必以為夫榮妻貴,且想看著。明日她有多高興,將來她便有多悽慘。」
從她進王府以來,陸之韻對於折磨她極盡之能事。令其他妃妾排擠她、在生活用度上剋扣她,甚至陷害她落胎……她從沒有過一日舒心日子,平日裏全靠安王爺撐腰,會芳園的各項用度也都是安王爺用私房補給她的。
她要看著,要看惡人如今得意,要看惡人終有惡報。
此話一出,安王爺再不能拒絕,隻道:「明日你要小心。外麵若打起來,你就往人後躲,不要被亂箭所傷。」
「王爺放心,妾一定謹遵王爺吩咐。」
一路上,聽著馬車轔轔的聲音,仿佛分外沉重,又仿佛分外輕快。
陸之韻端坐在馬車內,被這一身行頭壓得脖頸酸痛,渾身都不舒適。但她仍舊在端坐著,今天,是她戴這身枷鎖的最後一天。
朱雀門越來越近。
安王爺神情整肅,如臨大敵,卻臨危不亂。
蘇如玉在等,滿心都是期待。
丫鬟小廝們都跟著,浩浩湯湯,幾乎有一百多人。小廝們均由安王府培養的死士偽裝,越靠近朱雀門,他們越是嚴陣以待。
跟著陸之韻的,一個流翠苑的人都沒喲,隻有柳問梅給陸之韻的兩個人。
其他丫鬟不明所以,柳問梅給陸之韻的兩個丫頭卻越發小心謹慎,唯恐有利箭破空而來。
時間在此刻過得極慢。
車轔轔。
馬蕭蕭。
在朱雀門外的一層門時,眾人皆依宮規下車下馬。浩浩湯湯的一百多人頓時銳減成十數人。
一步步,無人敢說一句廢話。
終於,當初陽破曉時,天邊的雲都染上了瑰麗的色彩。
像血,又像火。
朱雀門到了。
前後左右,城牆上冒出數千弓箭手,箭指在兩道門正中一片巨大空地的上的安王一行手無寸鐵的人,仿佛他們是待宰的羔羊。
但。
安王和蘇如玉半點不慌,因為在過去的數日,他們已策反姚率,悄無聲息地將所有禁衛軍全換成了他的人。
今日,這裏,是太子的喪命場。
太子站在朱雀門的城門樓上,揚聲歷數安王之數條罪狀,陳詞慷慨激昂,檄文寫得洋洋灑灑文采非凡。
最後,在甲兵之中,外形儒雅但工於心計的太子傲然而立,神情威嚴,聲若洪鍾:「你可認罪!」
安王爺臨危不亂,頗有胸有成竹之氣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蘇如玉從未見過這樣的陣仗,腿已有些軟了,扶著丫鬟的手,開始有些後悔,後悔不該同安王爺來這裏,她應當同其他側妃一同去見靜貴妃,而不是在這裏,看四周都是人,利器在朝陽的照射下,冒著鋒利的寒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