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女主病,炮灰命[快穿] 作者:蔣小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事當真是……聞所未聞!如此悖德忘倫,如何了得!」
……
甚至於,許多臣子連日去禦書房堵新帝,要他三思,要他多想想江山社稷,要他多顧著些兒祖宗定下來的規矩,甚至於,還有文臣死諫。
總之,哪怕壽王自己已經答應了,又得新帝賞了美人,又擇定了別家閨秀為妻,這些人依然反對新帝奪兒子的媳婦、將兒媳封為貴妃。
眾臣就差指著他的鼻子罵他是昏君了,將杳娘接進宮中封為貴妃之事眼見推行不下去,新帝鬧心得很,索性不見群臣了。
這廂,他在禦書房正生著悶氣,宮人進來通傳,還未說話,他便喝道:「不見!一個都不見!讓他們滾!」
宮人道:「是蕭相求見。」
蕭瓔的每一次出現,都是有目的的,且都能令他達成目的。
新帝立馬改了口:「快請進來。」
宮人應聲出去。
片刻後,蕭瓔從門口走進來,新帝看著他甚覺養眼。眼前人,一如初見時一般,嚴肅淩厲時,無人敢直攖其鋒,麵容平靜時,又如清風朗月。
容貌雖美,英武之氣卻盛,令常人不敢輕易冒犯。
新帝沒好氣道:「你來做什麽?難道也要勸吾熄了這念頭?」
蕭瓔彎腰行了一禮,站直身,一如當初他找上尚是康王的新帝時那樣淡靜若定:「臣是來為陛下排憂解難的。」
新帝大喜,連忙讓宮人為蕭瓔看座。
便是因蕭瓔權勢過大而對他頗多猜忌,此時新帝也不由自主地先放下了,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喜出望外道:「卿有何妙計?」
蕭瓔並不直接迴答。
他想起了陸之韻,麵部神情便柔和了些,道:「當初,陛下曾問我,為何選擇皇子當中最勢單力薄的輔佐,陛下可還記得?」
新帝雖著急,但還是按捺住性子道:「自然記得,卿曾說過,是因吾性情仁厚。」
蕭瓔頷首道:「還有一個緣由。」
「什麽緣由?」
「陛下是不受世俗禮法束縛的人,令臣深感敬佩。陛下看過《幽蘭操》,臣和陸三娘的事,陛下亦已知曉。」
新帝一愣,嘆息一聲道:「卿與陸三娘之事,實是造化弄人。」
蕭瓔道:「當初臣參與奪嫡之爭,全力扶持陛下,從來隻為一個人,一件事。」
新帝瞭然道:「是為陸三娘?」
蕭瓔頷首,冷峻的麵容上浮現出些許柔情:「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娶她。當時要顧全兩家人的家聲,我亦因勢單力孤護不住她,亦娶不了她,隻能暫且委曲求全。要打破這一僵局,令臣做成這件不可能的事,便需陛下賜婚。」
新帝負手而立,蹙眉道:「可是,這……」如今他要納杳娘為妃的事還沒解決,哪個有閑心去管他蕭瓔的姻緣?況且,兄嫂弟及,比起他要納杳娘這個兒媳為妃,其驚世駭俗的程度亦不遑多讓。
蕭瓔道:「陛下之事,轉機還在我和陸三娘身上。」
新帝仍舊愁眉不展,蕭瓔又道:「如今,驚世駭俗的,僅陛下一人,朝臣們自然口誅筆伐。倘或再添一人呢?蒙陛下青眼,許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此時不為陛下分憂,更待何時?」
新帝仍舊猶豫。
蕭瓔繼續添油加火:「再者,一旦陛下降旨,臣要娶陸三娘,至少,陸、蕭兩族人便和陛下站在一邊,再沒有自家有了這枉顧禮法的事反去諫陛下不要納妃的理。」
新帝道:「倘或他們跪在孤麵前,以死相逼,要孤收迴成命呢?」
蕭瓔淡淡然一笑,對新帝拱手行了一禮,道:「陛下是聖明天子,令行禁止,沒有收迴成命的道理。至少我蕭家會遵照旨意行事,托陛下的福,瓔有今日的地位,又是陛下賜婚,名正言順,陸家亦會樂見其成,不會有任何異議。」
剩下的,蕭瓔沒說,新帝也猜到了。
不得不說,讓蕭瓔娶陸三娘確然是一個轉機。隻要蕭瓔娶了陸三娘,那麽,蕭陸兩大世家,在朝堂為官者,沒有三十人也有二十人,至少這二十人絕不會再勸他改主意,甚至為了自家的家聲和利益,反倒要為他說話。
新帝心裏已經應下了,但還是道:「若群臣依舊反對呢?」
蕭瓔扯唇冷笑道:「陛下是天子,朝堂政事便也罷了,陛下肯為萬民謀福祉,是萬民之福,如今不過些許私事,與那些酸朽腐儒何幹?不過納一妃耳,何須看他們臉色?他們便是願意等著,便讓他們等著,要死諫的,陛下看在他不知婉轉但一心為君的份兒上,賞他一副薄棺。」
新帝聽得快意,撫掌大笑:「蕭瓔果真是蕭瓔,果然不負朕望!」
第二日,新帝便在朝堂之上下了旨,說是看了《幽蘭操》一齣戲,有感於蕭瓔與陸之韻的深情,亦深恨二人為命運所捉弄,不能長相廝守,他看蕭瓔為朝堂政事殫精竭慮,不願令他受感情之苦,並聲明法禮之外亦不外乎人情,故特意降旨,為二人賜婚。
朝堂之下,眾臣本來還在想著怎麽令新帝歇了納壽王妃為貴妃的念頭,忽聽他降了這麽一道旨,又譁然了,稱這一道聖旨不合禮法,要求新帝收迴成命。
然而,眾臣正紛紛下跪請新帝收迴成命時,蕭瓔卻跪下領旨謝恩。於是,群臣的矛頭頓時便轉向了蕭瓔。
</br>
……
甚至於,許多臣子連日去禦書房堵新帝,要他三思,要他多想想江山社稷,要他多顧著些兒祖宗定下來的規矩,甚至於,還有文臣死諫。
總之,哪怕壽王自己已經答應了,又得新帝賞了美人,又擇定了別家閨秀為妻,這些人依然反對新帝奪兒子的媳婦、將兒媳封為貴妃。
眾臣就差指著他的鼻子罵他是昏君了,將杳娘接進宮中封為貴妃之事眼見推行不下去,新帝鬧心得很,索性不見群臣了。
這廂,他在禦書房正生著悶氣,宮人進來通傳,還未說話,他便喝道:「不見!一個都不見!讓他們滾!」
宮人道:「是蕭相求見。」
蕭瓔的每一次出現,都是有目的的,且都能令他達成目的。
新帝立馬改了口:「快請進來。」
宮人應聲出去。
片刻後,蕭瓔從門口走進來,新帝看著他甚覺養眼。眼前人,一如初見時一般,嚴肅淩厲時,無人敢直攖其鋒,麵容平靜時,又如清風朗月。
容貌雖美,英武之氣卻盛,令常人不敢輕易冒犯。
新帝沒好氣道:「你來做什麽?難道也要勸吾熄了這念頭?」
蕭瓔彎腰行了一禮,站直身,一如當初他找上尚是康王的新帝時那樣淡靜若定:「臣是來為陛下排憂解難的。」
新帝大喜,連忙讓宮人為蕭瓔看座。
便是因蕭瓔權勢過大而對他頗多猜忌,此時新帝也不由自主地先放下了,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般,喜出望外道:「卿有何妙計?」
蕭瓔並不直接迴答。
他想起了陸之韻,麵部神情便柔和了些,道:「當初,陛下曾問我,為何選擇皇子當中最勢單力薄的輔佐,陛下可還記得?」
新帝雖著急,但還是按捺住性子道:「自然記得,卿曾說過,是因吾性情仁厚。」
蕭瓔頷首道:「還有一個緣由。」
「什麽緣由?」
「陛下是不受世俗禮法束縛的人,令臣深感敬佩。陛下看過《幽蘭操》,臣和陸三娘的事,陛下亦已知曉。」
新帝一愣,嘆息一聲道:「卿與陸三娘之事,實是造化弄人。」
蕭瓔道:「當初臣參與奪嫡之爭,全力扶持陛下,從來隻為一個人,一件事。」
新帝瞭然道:「是為陸三娘?」
蕭瓔頷首,冷峻的麵容上浮現出些許柔情:「臣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娶她。當時要顧全兩家人的家聲,我亦因勢單力孤護不住她,亦娶不了她,隻能暫且委曲求全。要打破這一僵局,令臣做成這件不可能的事,便需陛下賜婚。」
新帝負手而立,蹙眉道:「可是,這……」如今他要納杳娘為妃的事還沒解決,哪個有閑心去管他蕭瓔的姻緣?況且,兄嫂弟及,比起他要納杳娘這個兒媳為妃,其驚世駭俗的程度亦不遑多讓。
蕭瓔道:「陛下之事,轉機還在我和陸三娘身上。」
新帝仍舊愁眉不展,蕭瓔又道:「如今,驚世駭俗的,僅陛下一人,朝臣們自然口誅筆伐。倘或再添一人呢?蒙陛下青眼,許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此時不為陛下分憂,更待何時?」
新帝仍舊猶豫。
蕭瓔繼續添油加火:「再者,一旦陛下降旨,臣要娶陸三娘,至少,陸、蕭兩族人便和陛下站在一邊,再沒有自家有了這枉顧禮法的事反去諫陛下不要納妃的理。」
新帝道:「倘或他們跪在孤麵前,以死相逼,要孤收迴成命呢?」
蕭瓔淡淡然一笑,對新帝拱手行了一禮,道:「陛下是聖明天子,令行禁止,沒有收迴成命的道理。至少我蕭家會遵照旨意行事,托陛下的福,瓔有今日的地位,又是陛下賜婚,名正言順,陸家亦會樂見其成,不會有任何異議。」
剩下的,蕭瓔沒說,新帝也猜到了。
不得不說,讓蕭瓔娶陸三娘確然是一個轉機。隻要蕭瓔娶了陸三娘,那麽,蕭陸兩大世家,在朝堂為官者,沒有三十人也有二十人,至少這二十人絕不會再勸他改主意,甚至為了自家的家聲和利益,反倒要為他說話。
新帝心裏已經應下了,但還是道:「若群臣依舊反對呢?」
蕭瓔扯唇冷笑道:「陛下是天子,朝堂政事便也罷了,陛下肯為萬民謀福祉,是萬民之福,如今不過些許私事,與那些酸朽腐儒何幹?不過納一妃耳,何須看他們臉色?他們便是願意等著,便讓他們等著,要死諫的,陛下看在他不知婉轉但一心為君的份兒上,賞他一副薄棺。」
新帝聽得快意,撫掌大笑:「蕭瓔果真是蕭瓔,果然不負朕望!」
第二日,新帝便在朝堂之上下了旨,說是看了《幽蘭操》一齣戲,有感於蕭瓔與陸之韻的深情,亦深恨二人為命運所捉弄,不能長相廝守,他看蕭瓔為朝堂政事殫精竭慮,不願令他受感情之苦,並聲明法禮之外亦不外乎人情,故特意降旨,為二人賜婚。
朝堂之下,眾臣本來還在想著怎麽令新帝歇了納壽王妃為貴妃的念頭,忽聽他降了這麽一道旨,又譁然了,稱這一道聖旨不合禮法,要求新帝收迴成命。
然而,眾臣正紛紛下跪請新帝收迴成命時,蕭瓔卻跪下領旨謝恩。於是,群臣的矛頭頓時便轉向了蕭瓔。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