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防盜章
下車見到本尊, 那楚世子長得倒是人模狗樣, 不過眉目和燕王殿下並無相似之處,董曉悅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誰也不知道燕王殿下在夢裏會不會換一張臉。
魯國一行人在楚國宮城東南的一處客館中休整了三天,董曉悅這個山寨魯姬爭分奪秒地臨時抱佛腳, 把楚國昏禮的禮儀流程學了個半通不通。
終於到了昏禮之日。
楚國王廷中焚起了椒柏之類的香木,宮殿外的曠地上支起了碩大無朋的錦廬, 廬中燈火煌煌,賓客齊聚一堂, 都伸長了脖子等著一睹魯姬的風采。
董曉悅頭上頂著一堆金玉, 額前墜著鴿子蛋大的明珠,穿著迤邐的廣袖衣裙, 端著手,平視前方,在禮官的導引下款款走入錦廬中。
她身後還跟著一溜五個女子,個個是綺年玉貌的名門淑媛, 隻不過衣飾比她低調不少。這些都是世子今天同時要娶的媵妾,陳國一對媯姓的雙胞胎年紀最小, 才滿十四歲, 最大的蔡國女子也才十六歲。
董曉悅到了楚國才知道世子一次性要娶六個, 不禁有點擔心這位世子殿下的腎。
人群中發出輕輕的讚歎聲, 金玉其外的董小姐不開口的時候還是很能唬人的。
“子之清揚, 揚且之顏也。”楚世子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驚豔之色, 忍不住引了一句詩。
角落裏的史官趕緊在絹帛上匆匆記錄:“世子迎魯姬於青廬, 誦君子偕老之詩曰‘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楚國尚紅,楚世子著一身紅衣玄裳的九章冕服,襯得越發修眉俊眼,一表人才。雖然沒有燕王殿下美得那麽淩厲,也是十分可圈可點了。
到底是不是呢?董曉悅端詳著楚世子的臉蛋暗自盤算,半晌才察覺眾人都在看她。
身為禮官之一的魯大夫輕輕咳了三聲,董曉悅猛然意識到,這是在等她迴答呢!楚世子引了一句詩,於情於理她都該用詩經作答。
可是三天時間光拿來記那些繁瑣的昏禮流程都不夠,哪裏有時間補習文化知識。
董曉悅隻好從貧瘠的知識儲備中搜刮來搜刮去,刮了半天也就那麽兩三句,明知道牛頭不對馬嘴,也隻好湊合著用了。
她硬著頭皮開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眾賓客一愣,這魯姬倒是一點也不客氣,人家誇她長得美,她不說禮尚往來,倒自賣自誇起來。史官捏著筆管陷入了兩難,這要不要如實記上呢?
楚國上數幾代還是化外的戎狄,以華夏自居也就是這兩代的事,楚君父子欠缺文化自信,不禁麵麵相覷,不知那來自文化強國的媳婦兒有什麽深意。
董曉悅見全場鴉雀無聲,知道自己答得不對,便接著搜索:“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話音剛落,人群裏有人“撲哧”一樂,董曉悅循聲望去,忽見黑壓壓的賓客中有一高挑身影鶴立雞群,冷峻的眉目加上不可一世的神情,不是梁玄又是哪個?
這下楚王老大不高興了,得虧他有點城府,不至於在兒子昏禮上掀桌子,這魯姬簡直欺人太甚!仗著自己是正兒八經的姬姓,先是借詩諷他們楚國沒文化,高攀周室血脈,接著又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與那晉國庶公子眉目傳情,真當他羋奇是吃素的?
魯國大夫趕緊出來打圓場:“魯姬既見君子,喜不自勝,若有失言,還望賢王與賢世子見諒。”
董曉悅渾然不覺一場外交危機悄然醞釀又被機智的魯大夫化解,隻顧著往梁玄那兒張望,隻是這要命的祖宗偏偏不朝她望過來。
楚世子深深看了新夫人一眼,對魯國大夫道:“賢大夫多禮了。”嘴角仍然噙著笑,可目光已經冷下來了。
董曉悅看了半天也沒能和梁玄對上眼,禮官宣布昏禮繼續,董曉悅不得不把目光收了迴來,規規矩矩地從侍者端來的金盤中依次拈起牛羊肺、肝、菜醬、肉醬等奇奇怪怪的食物吃下。
好不容易把一套繁複的流程走下來,最後一個環節是飲合巹酒,董曉悅和楚世子分別接過匏瓜形狀的黃金酒具,將其中的酒液一飲而盡,禮就算成了。
楚世子掀起眼皮看了看她:“永以為好。”
董曉悅心道好什麽好,今天晚上就要鬥個你死我亡,不過還是虛偽地朝他一笑,露出一對深深的酒窩:“與子偕老。”
楚世子冷冷地看她一眼,又朝賓客中間望了望,微不可聞地哼了一聲。
可供圍觀的部分到此結束,楚世子留下招待賓客宴飲,新夫人則在楚國女官的陪伴下先去新房更衣。
楚國世子的婚房十分軒敞氣派,屋內四角各立著一架枝形銅燈,總有二三十隻燈頭,半人高的金博山爐噴吐著嫋嫋香霧。室內張掛著重重疊疊的綾羅綢緞,滿目的大紅、朱紅、深紅、絳紅,燈光一打,真可謂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董曉悅一邊暗暗感歎她那便宜老公的壕氣,一邊東張西望勘探地形。
從魯國帶來的侍女按規矩在殿門外等候,那引路的楚國女官和幾名宮女將她帶到一架雲母屏風後,眼前赫然是一張足有三米見方的矮床。
女官讓侍女們守在屏風外,親自替董曉悅脫下禮服,小心翼翼地疊好,置於一邊的銀托盤上。
做完這些,她又跪下把絲墊鋪在董曉悅身前:“夫人請坐,奴婢替您解發。”
董曉悅依言坐下,女官俯下身,佯裝替她取耳璫,小聲在她耳邊道:“季孫令我帶句話給娘子,晌午的蜜羹中下了□□,今夜有勞娘子,事成之後解藥立即奉上。”
董曉悅在心裏把那個齊國奸細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壓低聲音冷笑著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貴國行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那齊國女間諜不羞不惱笑容不減:“還請娘子見諒,此藥於娘子貴體無礙,三日內服下解藥便可,娘子的寶刀藏於床褥下暗格之中,有勞。”
藏刀的事是先前計劃好的,魯國人無法把利器帶進楚宮,隻有動用齊國埋在楚國宮廷中的暗樁。董曉悅簡直無力吐槽,他們既然有那麽大的能耐在世子臥榻下藏刀,為什麽不把他直接捅了?
女間諜仿佛會讀心術,小聲給她答疑解惑:“楚世子武藝高強,冠絕諸國,唯有娘子可與之一較,托賴娘子了......”
“......”
“對了,”董曉悅忽然想起件大事,“剛才客人中間有個穿紫衣的,生得甚是俊美,你可知是誰?”
“娘子為何有此一問?”
“隨便問問。”
“此人乃是晉國庶公子子柔......”女官答道。
果然是他!進入這個夢境那麽久,總算看到了一線曙光。
“他平日......”
“噓!”女官朝她使了個眼色,“世子迴來了。”
董曉悅做賊心虛地抬起頭,果然見屏風外有個頎長的人影走近,外頭傳來侍女們請安的聲音。
不一會兒楚世子便繞過屏風來到董曉悅的麵前。
女官向夫婦倆恭恭敬敬地行了個頓首禮退了出去。
屏風裏隻剩下董曉悅和楚世子大眼瞪小眼。楚世子大約喝了不少酒,雙頰和眼眶都染了薄薄的酡色,看向董曉悅的目光有些直愣愣的,眼珠子卻格外的亮。
醉了好,醉了勝算大一點,董曉悅偷偷往衣服上擦了擦手心的薄汗。
屋子四角的燈一盞一盞地滅了,最後隻剩下案頭的一雙紅燭,帷幔的影子重重壓下來,原本寬敞的空間頓時顯得逼仄。明知道隻是個夢,這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又是在這樣尷尬的氣氛下,董曉悅破天荒地害起臊來,幾乎衝淡了被逼殺人的焦慮。
兩人僵持著不說話,唿吸卻都沉重起來。
最後還是董曉悅忍不住開口打破了沉默:“殿下要不要早點睡?”
楚世子無咎微微皺了皺眉頭,神色複雜地看了她一眼,不過還是慢慢地點了點頭,走到她跟前,平托起雙臂。
董曉悅不明就裏,這是喝醉了要抱抱的意思?
她隻猶豫了片刻,一咬牙上前抱住了男人的腰,關鍵時刻不宜打草驚蛇,隻好犧牲一下了。
世子身子一僵,良久才道:“孤是要更衣。”
到了那一早卜定的良辰吉日,楚國令尹帶著人馬車架前來親迎,禮畢,魯國的送嫁隊伍便浩浩蕩蕩地從曲阜啟程了。
按理是該由魯姬兄長,魯國世子親自送嫁,以示鄭重,不過臨行前突然抱恙,便由大夫代之,也是當時慣常的做法。
那世子早不病晚不病,董曉悅懷疑又是齊國人使了什麽手段。送親一行中除了她這個心懷鬼胎的刺客外,還有一名齊國奸細與她照應,乃是魯國大夫身邊的隨從。
從魯至楚需經宋、陳、蔡三國,楚國與陳、蔡向來不和,時不時有兵爭,好在兩國前陣子剛被楚軍削了一頓,這時候也不敢為難新娘子,他們便省了繞道的折騰。
下車見到本尊, 那楚世子長得倒是人模狗樣, 不過眉目和燕王殿下並無相似之處,董曉悅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誰也不知道燕王殿下在夢裏會不會換一張臉。
魯國一行人在楚國宮城東南的一處客館中休整了三天,董曉悅這個山寨魯姬爭分奪秒地臨時抱佛腳, 把楚國昏禮的禮儀流程學了個半通不通。
終於到了昏禮之日。
楚國王廷中焚起了椒柏之類的香木,宮殿外的曠地上支起了碩大無朋的錦廬, 廬中燈火煌煌,賓客齊聚一堂, 都伸長了脖子等著一睹魯姬的風采。
董曉悅頭上頂著一堆金玉, 額前墜著鴿子蛋大的明珠,穿著迤邐的廣袖衣裙, 端著手,平視前方,在禮官的導引下款款走入錦廬中。
她身後還跟著一溜五個女子,個個是綺年玉貌的名門淑媛, 隻不過衣飾比她低調不少。這些都是世子今天同時要娶的媵妾,陳國一對媯姓的雙胞胎年紀最小, 才滿十四歲, 最大的蔡國女子也才十六歲。
董曉悅到了楚國才知道世子一次性要娶六個, 不禁有點擔心這位世子殿下的腎。
人群中發出輕輕的讚歎聲, 金玉其外的董小姐不開口的時候還是很能唬人的。
“子之清揚, 揚且之顏也。”楚世子眼中流露出毫不掩飾的驚豔之色, 忍不住引了一句詩。
角落裏的史官趕緊在絹帛上匆匆記錄:“世子迎魯姬於青廬, 誦君子偕老之詩曰‘子之清揚,揚且之顏也。’”
楚國尚紅,楚世子著一身紅衣玄裳的九章冕服,襯得越發修眉俊眼,一表人才。雖然沒有燕王殿下美得那麽淩厲,也是十分可圈可點了。
到底是不是呢?董曉悅端詳著楚世子的臉蛋暗自盤算,半晌才察覺眾人都在看她。
身為禮官之一的魯大夫輕輕咳了三聲,董曉悅猛然意識到,這是在等她迴答呢!楚世子引了一句詩,於情於理她都該用詩經作答。
可是三天時間光拿來記那些繁瑣的昏禮流程都不夠,哪裏有時間補習文化知識。
董曉悅隻好從貧瘠的知識儲備中搜刮來搜刮去,刮了半天也就那麽兩三句,明知道牛頭不對馬嘴,也隻好湊合著用了。
她硬著頭皮開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眾賓客一愣,這魯姬倒是一點也不客氣,人家誇她長得美,她不說禮尚往來,倒自賣自誇起來。史官捏著筆管陷入了兩難,這要不要如實記上呢?
楚國上數幾代還是化外的戎狄,以華夏自居也就是這兩代的事,楚君父子欠缺文化自信,不禁麵麵相覷,不知那來自文化強國的媳婦兒有什麽深意。
董曉悅見全場鴉雀無聲,知道自己答得不對,便接著搜索:“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話音剛落,人群裏有人“撲哧”一樂,董曉悅循聲望去,忽見黑壓壓的賓客中有一高挑身影鶴立雞群,冷峻的眉目加上不可一世的神情,不是梁玄又是哪個?
這下楚王老大不高興了,得虧他有點城府,不至於在兒子昏禮上掀桌子,這魯姬簡直欺人太甚!仗著自己是正兒八經的姬姓,先是借詩諷他們楚國沒文化,高攀周室血脈,接著又在大庭廣眾之下公然與那晉國庶公子眉目傳情,真當他羋奇是吃素的?
魯國大夫趕緊出來打圓場:“魯姬既見君子,喜不自勝,若有失言,還望賢王與賢世子見諒。”
董曉悅渾然不覺一場外交危機悄然醞釀又被機智的魯大夫化解,隻顧著往梁玄那兒張望,隻是這要命的祖宗偏偏不朝她望過來。
楚世子深深看了新夫人一眼,對魯國大夫道:“賢大夫多禮了。”嘴角仍然噙著笑,可目光已經冷下來了。
董曉悅看了半天也沒能和梁玄對上眼,禮官宣布昏禮繼續,董曉悅不得不把目光收了迴來,規規矩矩地從侍者端來的金盤中依次拈起牛羊肺、肝、菜醬、肉醬等奇奇怪怪的食物吃下。
好不容易把一套繁複的流程走下來,最後一個環節是飲合巹酒,董曉悅和楚世子分別接過匏瓜形狀的黃金酒具,將其中的酒液一飲而盡,禮就算成了。
楚世子掀起眼皮看了看她:“永以為好。”
董曉悅心道好什麽好,今天晚上就要鬥個你死我亡,不過還是虛偽地朝他一笑,露出一對深深的酒窩:“與子偕老。”
楚世子冷冷地看她一眼,又朝賓客中間望了望,微不可聞地哼了一聲。
可供圍觀的部分到此結束,楚世子留下招待賓客宴飲,新夫人則在楚國女官的陪伴下先去新房更衣。
楚國世子的婚房十分軒敞氣派,屋內四角各立著一架枝形銅燈,總有二三十隻燈頭,半人高的金博山爐噴吐著嫋嫋香霧。室內張掛著重重疊疊的綾羅綢緞,滿目的大紅、朱紅、深紅、絳紅,燈光一打,真可謂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董曉悅一邊暗暗感歎她那便宜老公的壕氣,一邊東張西望勘探地形。
從魯國帶來的侍女按規矩在殿門外等候,那引路的楚國女官和幾名宮女將她帶到一架雲母屏風後,眼前赫然是一張足有三米見方的矮床。
女官讓侍女們守在屏風外,親自替董曉悅脫下禮服,小心翼翼地疊好,置於一邊的銀托盤上。
做完這些,她又跪下把絲墊鋪在董曉悅身前:“夫人請坐,奴婢替您解發。”
董曉悅依言坐下,女官俯下身,佯裝替她取耳璫,小聲在她耳邊道:“季孫令我帶句話給娘子,晌午的蜜羹中下了□□,今夜有勞娘子,事成之後解藥立即奉上。”
董曉悅在心裏把那個齊國奸細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壓低聲音冷笑著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貴國行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那齊國女間諜不羞不惱笑容不減:“還請娘子見諒,此藥於娘子貴體無礙,三日內服下解藥便可,娘子的寶刀藏於床褥下暗格之中,有勞。”
藏刀的事是先前計劃好的,魯國人無法把利器帶進楚宮,隻有動用齊國埋在楚國宮廷中的暗樁。董曉悅簡直無力吐槽,他們既然有那麽大的能耐在世子臥榻下藏刀,為什麽不把他直接捅了?
女間諜仿佛會讀心術,小聲給她答疑解惑:“楚世子武藝高強,冠絕諸國,唯有娘子可與之一較,托賴娘子了......”
“......”
“對了,”董曉悅忽然想起件大事,“剛才客人中間有個穿紫衣的,生得甚是俊美,你可知是誰?”
“娘子為何有此一問?”
“隨便問問。”
“此人乃是晉國庶公子子柔......”女官答道。
果然是他!進入這個夢境那麽久,總算看到了一線曙光。
“他平日......”
“噓!”女官朝她使了個眼色,“世子迴來了。”
董曉悅做賊心虛地抬起頭,果然見屏風外有個頎長的人影走近,外頭傳來侍女們請安的聲音。
不一會兒楚世子便繞過屏風來到董曉悅的麵前。
女官向夫婦倆恭恭敬敬地行了個頓首禮退了出去。
屏風裏隻剩下董曉悅和楚世子大眼瞪小眼。楚世子大約喝了不少酒,雙頰和眼眶都染了薄薄的酡色,看向董曉悅的目光有些直愣愣的,眼珠子卻格外的亮。
醉了好,醉了勝算大一點,董曉悅偷偷往衣服上擦了擦手心的薄汗。
屋子四角的燈一盞一盞地滅了,最後隻剩下案頭的一雙紅燭,帷幔的影子重重壓下來,原本寬敞的空間頓時顯得逼仄。明知道隻是個夢,這孤男寡女共處一室,又是在這樣尷尬的氣氛下,董曉悅破天荒地害起臊來,幾乎衝淡了被逼殺人的焦慮。
兩人僵持著不說話,唿吸卻都沉重起來。
最後還是董曉悅忍不住開口打破了沉默:“殿下要不要早點睡?”
楚世子無咎微微皺了皺眉頭,神色複雜地看了她一眼,不過還是慢慢地點了點頭,走到她跟前,平托起雙臂。
董曉悅不明就裏,這是喝醉了要抱抱的意思?
她隻猶豫了片刻,一咬牙上前抱住了男人的腰,關鍵時刻不宜打草驚蛇,隻好犧牲一下了。
世子身子一僵,良久才道:“孤是要更衣。”
到了那一早卜定的良辰吉日,楚國令尹帶著人馬車架前來親迎,禮畢,魯國的送嫁隊伍便浩浩蕩蕩地從曲阜啟程了。
按理是該由魯姬兄長,魯國世子親自送嫁,以示鄭重,不過臨行前突然抱恙,便由大夫代之,也是當時慣常的做法。
那世子早不病晚不病,董曉悅懷疑又是齊國人使了什麽手段。送親一行中除了她這個心懷鬼胎的刺客外,還有一名齊國奸細與她照應,乃是魯國大夫身邊的隨從。
從魯至楚需經宋、陳、蔡三國,楚國與陳、蔡向來不和,時不時有兵爭,好在兩國前陣子剛被楚軍削了一頓,這時候也不敢為難新娘子,他們便省了繞道的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