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這玄燁,三歲起,便是淩晨三點起床,洗漱後,用過早點去上課時天都沒亮呢!所以人家能在歷史上留下盛名,那也是豁出命去幹好這份職業的。
而他的兒子,那位雍正大帝就更別說了。簡直就是個工作狂,雖然最後嗑yao,但人家不是想多活幾年好繼續為大清服務嗎?
至於幹隆大帝嘛……雖然奢侈了些,但人家也不懶啊!而且文采一流,一個人就寫了一萬多首詩詞。甭管質量如何,換成一般人能寫一萬多首嗎?而且也有一些精品的,尤其是悼念他那髮妻的那幾首,當真是催人淚下吶!
朱和墉望著跟自己同歲的玄燁心裏有點複雜。
看起來,除了髮型不同,他跟自己也沒什麽不同。當然,因為生過天花,所以他臉上有許多麻子。但是,想想他之前也是天子,可如今卻匍匐在自己腳下,雖說心裏有點高興,可想想他畏懼著的人並不是自己後,又有些索然無味了。
他下意識地瞄了左弗一眼,那個人雖是風淡雲輕,可卻能攪動天下風雲。大清的皇帝如今匍匐在他的腳下,可自己何嚐又不是匍匐在左弗腳下呢?
在生活上,她自然沒虧待自己,甚至也不幹涉他的事情,依然派了師父教導自己學問。隻是以前那些師父都被她趕走了,整日教導的也不再是四書五經,而是外交禮儀,宮廷禮儀以及各種科學知識。
文化課也是有上的,但比例大大減少。除此之外,樂器課又加了一門古琴。身為大明帝國的天子怎麽可以隻會鋼琴呢?傳統的東西依然要學的。
所以從麵上來看,似乎跟過去的生活也沒什麽區別。相反,因著四書五經這些課程的減少,他反而覺得輕鬆了。
畢竟像數學這些東西會了就是會了,不用像文化課那樣需要反覆背。而他好像在這方麵還挺有天賦,數學學得挺好的,其他例如像自然課程這些也挺有趣,不像文化課那樣枯燥。
有時想想好像左弗待自己還是一樣的,可有時又會感覺不一樣。母親死去前的容貌總是浮現在他眼前,讓他不知所措。他不知母親的猜測到底對不對,可聽宮裏老人說,其實這多年了,一直是他母親找左大人晦氣,原因就是當年他那小舅舅不守法,強搶民女,被左先生杖責了。
連帶著,他外公因想徇私,擾亂公堂,母親到場後左先生也沒有給麵子,依然治罪了外公,仇恨便是由此產生的。
而左先生當年也被父親罰了,寒冬臘月跪在宮門前,還被母親派去的人潑了一盆洗腳水,差點丟了小命……
其實他不大敢相信自己的母親以及外祖家竟是這樣的人。但聽過這些老宮人的話後,慢慢冷靜下來後,他想想,便很糾結。因為母親臨死前的話很可能隻是她自己瞎想,左先生若有這等手段,為何要等到那時再報仇?更別提……
父皇為何從小將自己從母親身邊抱走?而且……自己還聽說了,其實父親留下了密旨,要母親殉葬的……但左先生沒有這樣做……
所以真相到底是什麽?!
第691章 孫家兩朵花
玄燁與孝莊一行人住進了左弗特意為他們建造的房子內。這是一套三層高的別墅,總麵積加起來也有一千多平米了,外加一個一百二十平的小花園,在這新城區內也算是一景了。
到底是前清的皇帝嘛,而且人家也很老實,清單上的東西一件都沒拿,所以咱也不能太苛待了別人不是?
為了表達對玄燁識大體的感謝,朱和墉在大臣們的建議下給他封了個公爵,封號為安平。
安天下之太平,雖不是馬上得太平,但是清廷這樣的妥協的確是讓天下太平了,所以給一個安平的封號倒也不為過。
從天子變成國公,看起來差距挺大的,但就他們的處境來看也不錯了。如果沒什麽才能,起碼有朝廷俸祿可拿,也不會餓死。
不過原本的千古一帝顯然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在大明待了一段時間後,他便提出想去左弗開辦的學校上學。
這個請求立刻得到了同意。不過因為他的科學自然課程的基礎不是很好,所以得先在家裏上一段時間課,補上課程後才能去學校學習。
玄燁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因為他的頭髮還沒長出來,如果就這樣去學校,可能會被同學排擠。
於是,他便跟著自己的老祖母以及幾個僕人在這兒住下了。至於他那老父親留下的其他兄弟與庶母們則都住在其他片區。離著倒也不遠,不過沒讓他們成為鄰居,顯然明廷對他們並不放心。
玄燁倒不擔心他們,因為私人物品是可以帶出宮的,而且除了國庫上的錢,內庫的錢明廷是允許他們帶走的一部分的。
所以在出宮前,在祖母的主持下對他們做出了安排,每人都分到了不少錢,足夠他們在大明重新開始了。
至於其他皇室子弟則是安排不了那多了。他們早就分府出去過了,手裏自然有錢,也用不著他來操心這些問題。
其他幾個兄弟,還活著的也隻剩下了福全,常寧,奇綬,隆禧,永幹。而自己的姊妹中也隻有一個姐姐還活著了。至於其他三個,都是父親的養女,出宮前也給了她們一筆錢,明廷也給他們安排了住處,有得力的老嬤嬤跟著,想來也能應付來的。
這些兄弟姊妹都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現在大清沒了,也就剩這幾個血脈上最親近的人了,所以如果可以,玄燁還是希望大家能當鄰居的,好歹有個照應。
</br>
而他的兒子,那位雍正大帝就更別說了。簡直就是個工作狂,雖然最後嗑yao,但人家不是想多活幾年好繼續為大清服務嗎?
至於幹隆大帝嘛……雖然奢侈了些,但人家也不懶啊!而且文采一流,一個人就寫了一萬多首詩詞。甭管質量如何,換成一般人能寫一萬多首嗎?而且也有一些精品的,尤其是悼念他那髮妻的那幾首,當真是催人淚下吶!
朱和墉望著跟自己同歲的玄燁心裏有點複雜。
看起來,除了髮型不同,他跟自己也沒什麽不同。當然,因為生過天花,所以他臉上有許多麻子。但是,想想他之前也是天子,可如今卻匍匐在自己腳下,雖說心裏有點高興,可想想他畏懼著的人並不是自己後,又有些索然無味了。
他下意識地瞄了左弗一眼,那個人雖是風淡雲輕,可卻能攪動天下風雲。大清的皇帝如今匍匐在他的腳下,可自己何嚐又不是匍匐在左弗腳下呢?
在生活上,她自然沒虧待自己,甚至也不幹涉他的事情,依然派了師父教導自己學問。隻是以前那些師父都被她趕走了,整日教導的也不再是四書五經,而是外交禮儀,宮廷禮儀以及各種科學知識。
文化課也是有上的,但比例大大減少。除此之外,樂器課又加了一門古琴。身為大明帝國的天子怎麽可以隻會鋼琴呢?傳統的東西依然要學的。
所以從麵上來看,似乎跟過去的生活也沒什麽區別。相反,因著四書五經這些課程的減少,他反而覺得輕鬆了。
畢竟像數學這些東西會了就是會了,不用像文化課那樣需要反覆背。而他好像在這方麵還挺有天賦,數學學得挺好的,其他例如像自然課程這些也挺有趣,不像文化課那樣枯燥。
有時想想好像左弗待自己還是一樣的,可有時又會感覺不一樣。母親死去前的容貌總是浮現在他眼前,讓他不知所措。他不知母親的猜測到底對不對,可聽宮裏老人說,其實這多年了,一直是他母親找左大人晦氣,原因就是當年他那小舅舅不守法,強搶民女,被左先生杖責了。
連帶著,他外公因想徇私,擾亂公堂,母親到場後左先生也沒有給麵子,依然治罪了外公,仇恨便是由此產生的。
而左先生當年也被父親罰了,寒冬臘月跪在宮門前,還被母親派去的人潑了一盆洗腳水,差點丟了小命……
其實他不大敢相信自己的母親以及外祖家竟是這樣的人。但聽過這些老宮人的話後,慢慢冷靜下來後,他想想,便很糾結。因為母親臨死前的話很可能隻是她自己瞎想,左先生若有這等手段,為何要等到那時再報仇?更別提……
父皇為何從小將自己從母親身邊抱走?而且……自己還聽說了,其實父親留下了密旨,要母親殉葬的……但左先生沒有這樣做……
所以真相到底是什麽?!
第691章 孫家兩朵花
玄燁與孝莊一行人住進了左弗特意為他們建造的房子內。這是一套三層高的別墅,總麵積加起來也有一千多平米了,外加一個一百二十平的小花園,在這新城區內也算是一景了。
到底是前清的皇帝嘛,而且人家也很老實,清單上的東西一件都沒拿,所以咱也不能太苛待了別人不是?
為了表達對玄燁識大體的感謝,朱和墉在大臣們的建議下給他封了個公爵,封號為安平。
安天下之太平,雖不是馬上得太平,但是清廷這樣的妥協的確是讓天下太平了,所以給一個安平的封號倒也不為過。
從天子變成國公,看起來差距挺大的,但就他們的處境來看也不錯了。如果沒什麽才能,起碼有朝廷俸祿可拿,也不會餓死。
不過原本的千古一帝顯然不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在大明待了一段時間後,他便提出想去左弗開辦的學校上學。
這個請求立刻得到了同意。不過因為他的科學自然課程的基礎不是很好,所以得先在家裏上一段時間課,補上課程後才能去學校學習。
玄燁覺得這樣也挺好的。因為他的頭髮還沒長出來,如果就這樣去學校,可能會被同學排擠。
於是,他便跟著自己的老祖母以及幾個僕人在這兒住下了。至於他那老父親留下的其他兄弟與庶母們則都住在其他片區。離著倒也不遠,不過沒讓他們成為鄰居,顯然明廷對他們並不放心。
玄燁倒不擔心他們,因為私人物品是可以帶出宮的,而且除了國庫上的錢,內庫的錢明廷是允許他們帶走的一部分的。
所以在出宮前,在祖母的主持下對他們做出了安排,每人都分到了不少錢,足夠他們在大明重新開始了。
至於其他皇室子弟則是安排不了那多了。他們早就分府出去過了,手裏自然有錢,也用不著他來操心這些問題。
其他幾個兄弟,還活著的也隻剩下了福全,常寧,奇綬,隆禧,永幹。而自己的姊妹中也隻有一個姐姐還活著了。至於其他三個,都是父親的養女,出宮前也給了她們一筆錢,明廷也給他們安排了住處,有得力的老嬤嬤跟著,想來也能應付來的。
這些兄弟姊妹都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現在大清沒了,也就剩這幾個血脈上最親近的人了,所以如果可以,玄燁還是希望大家能當鄰居的,好歹有個照應。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