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有一個習慣,原本是沒有的,後來因為經曆了太多的戰爭和權力鬥爭,在這些有硝煙的戰場上和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的經曆使得蘇寧養成了這個習慣,無論何時,都會給自己留下後手,他深刻的明白古人所說的狡兔三窟是什麽意思,有什麽必要,在吃了不少大虧之後,他開始營造自己的三窟。

    他還認為,作為人類,三窟明顯不夠用,尤其是在伴君如伴虎的時代裏麵,一個臣子若要在擁有權力的同時保證自己的身家性命,那就不是三窟可以辦成的,或許需要四窟,五窟,乃至於六窟,大唐開拓江南嶺南和海外的隊伍裏麵,都有蘇家的人手,蘇寧借助自己的權力暗中為自己布置了不少可以用來避禍的地方,無論將來發生什麽,他都可以保證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雖然自己是傳國侯爵,雖然自己的夫人是郡主,但是那又如何?隻要皇帝願意,下定決心,誰逃的掉?除非你幹掉皇帝,自己當皇帝,比如朱棣,幹掉了建文帝,自己做了皇帝,那他就安全了,蘇寧不會這樣做,腦袋壞了才會去當皇帝,可是當皇家威脅到自己的安全的時候,總得有個後手才是,皇帝不會完全信任蘇寧,蘇寧也不會對皇帝完全放心,尤其是在麵對李二陛下這位如狼似虎的皇帝的時候。

    李承乾即位以後,對國家政策的改動不是很大,比較顯著的改動就是對民間更加溫和,對官員更加嚴苛,對民間采取了蘇寧提出的官與民共治的設想,民間自主推舉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三老為代理人,與官府共治地方,三老為本地人,深明本地情況,外地官員來此上任若是做出不利於當地發展的錯誤決策,三老可以予以駁斥,不遵行政令,請求更高一級的官府予以仲裁。

    同時,為了防止強龍不壓地頭蛇,使得地方割據勢力產生,反而使得官員要依賴地方三老,造成實際上的國中之國現象發生,各地的駐軍也就是防患於未然的準備,三老的輪換製度,官員的輪換調職製度,推舉三老的過程,都將由更高一級乃至於中央官員來到當地進行主持和決策,相互製衡。

    官員勢力太強造成官員魚肉百姓,那是不行的,地方豪強勢力太強造成官員無法施政也是不可以的,尤其是在戰事逐漸銷聲匿跡的神州本土,經濟發達,百姓富裕,一旦富裕起來,就會多出許許多多的不該發生的事情,法律的完善很有必要,而權力的相互製衡也很有必要。

    李承乾對此秉持著謹慎且溫和的態度,對民間多有撫慰,對官員多有監察,作為承和改製的推動者,蘇寧也是在第一時間放棄了武職,專心做一個文官,可是僅僅是如此,又如何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家人的安全呢?三十歲的蘇寧對此有了更加深刻的看法,在李承乾登基之後,蘇寧實際上已經做好了離開的準備。

    不為別的,隻為保全情義,保全迴憶,保全一切,總有人要讓步,皇帝是不可能的,要讓步,隻有自己,若是說一開始還有所疑慮,那麽到了現在,蘇寧已經明白,離開的時候到了,如果不離開,如果放棄離開,那麽對於蘇寧來說,對於整個蘇氏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

    所以蘇寧才沒有走遠,他一早就洞悉了崔孝義的想法和行動,甚至於已經在心裏麵鎖定了懷疑的目標,但是他不願意相信,他也不願意去想,細細的迴想,那麽多年的曆程中太多太多的可疑之處都被自己所刻意忽略,他不願意相信這一切真的是真的,他不願意相信那麽多年以來自己都在生死邊緣徘徊而一無所知,更不願意相信枕邊人居然就是一切的起源。

    那個抱著自己讓自己喊她“夢兒”的女子,那個告訴自己本名叫做迎夢的女子,蘇寧斷斷想不到,她的姓氏,是李,李世民的李,李建成的李,李承乾的李,李淵的李。

    一切都可以明白了,一切都搞明白了,蘇寧帶著四大護衛出現在月光底下的時候,用難以捉摸的眼神看著十數年的伴侶的時候,心中是如何想的,估計沒有人可以明白,四目相對,那個時候那個女子的眼神和情感,蘇寧似乎明白了,這件事情到底應該如何解決,或者根本就沒有解決的方式。

    沒人知道那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夜晚究竟發生了什麽,人們隻知道在不知道某一天的夜晚似乎聽到了匆忙的腳步聲和唿喝之聲,似乎還有兵器相交之聲,還有喊殺之聲,這在已經承平日久的長安城似乎是非常意外的事情,但是那個時候仍然是宵禁時期,皇帝李承乾的宵禁指令沒有解除,所有人都很明智的沒有去管這些事情。

    那個夜晚之後的第三天,皇帝李承乾下令宵禁製度廢止,長安城從此以後不再需要宵禁製度,至於各地城池是否需要宵禁製度那就要看各地官府的實際決策和三老的民意,一切都是地方自行決斷,除了邊關軍事重鎮依舊維持宵禁之外,不需要上報皇帝決斷。

    人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讓皇帝再一次宣布停止宵禁,但是人們聯想到這一次的宵禁之所以開始,是因為太上皇遇刺事件,那麽宵禁解除,是不是也意味著太上皇遇刺事件得到了解決呢?事實上就是這樣,但是官方公布的調查結果,卻和大家這些日子所猜測的有所不同,這一次的太上皇遇刺事件,是吐蕃、吐穀渾和突厥的部分餘孽聯合起來設計的,他們憎恨大唐,憎恨太上皇,所以決定報複,經過一段時間的偵查,朝廷已經把這些犯案分子全部捉拿歸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宵禁予以解除,太上皇和太上皇後即將重迴三原縣行宮居住,萬民皆可安心,今後這種事情將再也不會出現,大唐將重新迴到當初的盛世局麵,所有人都不用擔心會有什麽別的意外發生,往日通行的政令繼續通行,東市西市的擴建計劃也被允許,即將展開。

    當時的人們很疑惑,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麽,後來的人們也很疑惑,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在後人查詢最為可靠的史書的時候,卻沒有發現有關於這一段曆史的詳細記載,甚至也隻是稍微提了提太上皇李世民在承和二年遭到了刺殺的事件和官方解釋——各族餘孽殘餘勢力……

    這樣的解釋顯然不能讓大家信服,所以大家隻能從一些當時的人和以後一段時間的文人墨客在野記雜文裏麵記載的一些揣測和猜想,以及民間傳說當中找尋蛛絲馬跡……

    而在這件事情之後,蘇寧也算是明白了曆史上許許多多的懸案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後人無法解開謎題的原因,因為一個千古迷案由自己一手締造,而且這個迷案的真相,將永遠不會被人所知。

    當時的人們最普遍的猜想就是此事和當初的三原縣侯蘇寧脫不開關係,或者還有人傳言說是當時的皇帝李承乾的所作所為,但是這都是野記雜文和猜想,以及民間傳說,沒有實際價值,而官方對此也運用了春秋筆法,這在以寫實而著名,就連李二陛下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問題都準確記載下來的唐朝史書中是難以想象的。

    人們更加懷疑這和當初的傳國三原侯蘇寧脫不開關係,可是在那之後,關於這件事情的任何討論都被禁止,朝臣沒有人在去討論這件事情,百姓們討論卻沒有人認為這有意義,而且在這之後的幾個月裏麵,大唐王朝發生了震驚天下的事件,將這個事情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名震天下的傳國三原侯、縱橫部尚書、上柱國蘇寧三次上表辭官。

    天下都為之震撼,為之不解,蘇寧如果是一個七老八十的人,那麽經曆這種事情之後上表辭官也是情有可原,畢竟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封地,如果發生了一些什麽,極度疲勞的老人家辭官很正常,可是蘇寧不是七老八十的人,而是僅僅三十餘歲。

    蘇寧的年紀放在滿朝文武大臣裏麵尚且屬於年輕的,還是三品以上文人高官裏麵最年輕的一個,年富力強,能力超群,是皇帝李承乾的左膀右臂,深得信賴,權勢通天,而且大唐剛剛在波斯打了大勝仗,大家都還指盼著蘇侯爺可以去治理那裏,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好處呢……

    大唐的社會裏,商人們還在指望著蘇侯爺出台新的政策好讓自己賺錢,文人士子們還指望著朝廷繼續開科取士,然後讓他們遠赴當地治理地方,軍隊還在指望著朝廷繼續戰爭,讓他們積累更多的軍功,獲取更大的獎勵,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蘇寧卻上表辭官,使得整個大唐的前進勢頭為之一頓,這是什麽情況?

    新皇帝登基不過兩年,蘇寧也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人們都知道蘇寧和新皇帝李承乾之間的關係,如果說這一朝天子裏麵最有前途的臣子是誰,肯定毫無疑問,是蘇寧,如果在貞觀十九年之前大家還不認為蘇寧有成為群臣領袖的能力,那麽在太上皇李世民的貞觀十九年最後的一次政治風暴之後,就沒人懷疑了。

    那個時候群臣震恐,部門淪陷,就剩下蘇寧挺住了朝廷的最後陣地,力抗奸佞之人,保護最後的忠良,繼而為太子的即位和撥亂反正鋪平了道路,把朝中奸佞一網打盡,積累了很高的威望和政治人望,很多大臣都對蘇寧心懷感念,暗暗的把蘇寧視作群臣領袖,他們都支持蘇寧在李承乾即位之後提出的很多建議。

    這種時候辭官?所有人可都等著看蘇寧成為宰相的那一天啊!流言終究是流言,長安百姓沒有人認為蘇寧會做出那樣大逆不道的事情,即使風言風語很多很多,就算事情的真相不是官方宣傳的那樣,也一定和蘇侯爺沒有關係……不過,這一次,他們猜錯了……

    蘇寧辭官事件和太上皇李世民遇刺事件一起成為了唐初最大疑案,官方對於此事的迴應含糊其辭,很多方麵看似合理,卻不能得到大家的信服,沒有人知道內幕究竟是什麽,隻知道後來發生的事情更加富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誰都不知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結果,這件事情的結局,居然如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禦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禦炎並收藏貞觀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