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朝廷內部對於皇位更替的超強適應能力,民間則對此表示不太容易接受,皇帝突然宣布退位,然後突然禪位,新皇帝登基,老皇帝離開了皇宮,去三原縣的行宮居住,雖然在那之前三原縣已經有一處比較幽靜的地方被一群士兵圍住,不讓沒有許可的人通過,三原縣的人們也在好奇,不過這種事情在之前的三原縣已經發生過不少次,所以並沒有人對此表示太過疑慮。
隻不過三原縣的人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居然是李二陛下禪位之後的養老之所,李二陛下居然選擇了三原縣做為他的養老之所,而不是皇宮裏的某一處,直到退位詔書頒布,人們才意識到三原縣這裏修建的不是一般的住所,而是皇帝的養老宮殿。
所有人都知道三原縣是什麽地方,可以說三原縣是大唐傳奇的開始,從三原縣被賜給蘇寧作為封地之後就一直是這樣,傳奇的三原縣,傳奇的蘇侯爺,傳奇的大唐崛起之路,誰敢說這不是皇帝對於蘇侯爺一直以來的功勞的迴報?所以才選擇了三原縣作為養老之所,距離蘇家莊子還不到一個時辰的路途,非常近,甚至站在蘇家莊子裏的小山坡上就可以看到占地並不廣闊的行宮。
而且百姓們對於李二陛下突然禪位有些不太適應,他們已經適應了李二陛下二十年來的統治,他們認同這種統治,最後的大風暴僅僅是局限於朝廷內部,連長安城都沒有處,地方官員更是沒有受到波及,百姓們並沒有遭到任何影響,震恐的是官員,而非百姓,李二陛下不願意把百姓牽扯到這種事情裏麵,所以百姓們對於李二陛下突然的禪位很不理解。
甚至還有人發起萬民書行動,希望李二陛下可以不要做出輕率的舉動,而引發大唐皇朝的動蕩,他們很支持李二陛下的施政方略,而且李二陛下春秋正盛,為什麽要這樣著急的禪位呢?這封萬民書被呈給了李二陛下,就在他禪位之前的三天,他很得意地拿著萬民書給李承乾看,告訴他,等你禪位的時候,如果也有百姓給你上這樣的萬民書,你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否則你就是一個無能之君!
李二陛下離開皇宮的時候是昂頭挺胸的離開的,一臉的驕傲,毫無挫敗感,他把萬民書留給了李承乾,作為他永遠的鞭策,李承乾在那個時候就發誓,至少也要兩萬民書才能夠讓自己滿足,然後退位,否則,自己也太沒有麵子了,既然父親做出了表率,那麽自己也不能落後才是,並且最後的那個晚上,李二陛下告訴李承乾,隻有皇帝主動禪位,才是目前可以找到的保證大唐千秋萬代的最好方式。
蘇寧甚至還小聲的說什麽嫡長子並非一定要繼承皇位,應該是立賢不立長的,結果被李二陛下一拍腦袋瓜子,蘇寧立刻改口說長者最賢那是最好的,李二陛下這才放過蘇寧,但是這句話卻在李承乾的心裏麵留下了很重要的影響,他開始考慮,如果之後自己的長子李象並不能夠達到自己的要求和保證大唐帝國安定的要求,是否自己依然要禪位於他,而不是其他的兒子?
他自認在治國上,眾兄弟沒有一人是他的對手,雖然自己在學問上不如李泰,在勇武剛毅上不如李恪,但是綜合看來,自己是最強最適合做皇帝的,但是,如果自己立下的皇太子並不能夠擁有足夠的能力治理國家,自己是否還要拘泥於嫡長子繼承製呢?對於國家來說,嫡長子是否一定是那麽重要的?
不過目前考慮這些還是有些早了,自己才二十七歲,比父親繼承皇位的時候還要年輕一歲,自己至少也要做二十年皇帝才好,才不至於輸給父親,反正在精力不濟之前,李承乾沒有打算退位,李象僅僅八歲,怎麽可能做得好皇帝?那是不現實的。
李承乾朝氣蓬勃的成為了皇帝,氣勢恢宏的承和之治也就此展開,後人對於承和之治的評價並不是貞觀遺風,而是比之貞觀時代更加蓬勃向上的時代,雖然承和時代在武功上沒有貞觀時代那麽耀眼,大唐在承和年間進行的戰爭次數也比不上貞觀時代那麽頻繁,那麽猛烈,幾乎年年有戰,但是承和時代卻是被人們評為最名副其實的時代。
李承乾登位之初,就在新皇帝登基的大朝會上告訴所有臣子,貞觀二十年以來,我們大唐將國土拓展了三倍不止,遠超神州曾經達到的所有範圍,遠邁秦漢,這是大唐所創下的前所未有的輝煌,也是太上皇李二陛下的最大功績,但是在兇猛的拓邊戰爭之後,我們所進行的新近占領土地的治理卻落了下乘,消化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占領的速度,所以朕即位以後,將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些土地和外族人的治理上,而非是繼續拓邊。
如果這些土地不能治理好,那麽當我們與更加遙遠的敵人作戰的時候,本該成為我軍後方的這些新近土地就會爆發一輪又一輪的造反事件,我們一邊打仗一邊鎮壓造反,那是兩路作戰,得不償失,所以與其急功近利的繼續拓邊,還不如靜下心來,將這些占據的土地慢慢的消化掉,然後等到積累了足夠的國力和軍力之後,迅猛拓邊,給敵人致命一擊,使他們根本反應不過來。
對於安西都護府提出的波斯攻略計劃被李承乾下令暫時凍結,安西都護府和安西軍不得主動挑起和波斯人的戰爭,當然了,如果波斯人主動挑釁我們,我們也要毫不猶豫的反擊,打疼他們,讓他們不敢繼續和我們打,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波斯帝國雖然已經接近崩潰,但是卻處於一個崩而不潰的過程,這個過程裏麵,我們不要參合,波斯平民要來,我們接收,但是軍隊要來,定殺不饒!
我們要慢慢的發展自己,慢慢地等待波斯全麵崩潰的時刻,等到那個時刻,我們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然後和最強的羅馬帝國決戰,另外,對於阿拉伯特區的控製一定要加強,如果阿拉伯特區並不能夠保證絕對的控製,那麽我們和羅馬帝國的交戰就會處於下風,所以李承乾秘密下令血滴子抽調絕對骨幹和精英全麵經營阿拉伯特區,必不使其脫離大唐的實際掌控。
我們和阿拉伯的戰爭已經造成了十餘萬大唐子弟兵的戰隕,我們雖然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也痛失十餘萬優秀的兒郎和近千名優秀的軍事大學學子軍官,這是我們無法彌補的損失,這是他們的父母永遠的痛,他們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和平發展的時機,我們就要用絕對的成績告慰他們在天之靈,而不是繼續毫無意義的戰爭。
李承乾一聲令下,傳令鐵騎四出長安,帶著象征皇帝兵權的兵符,前往邊關各地重兵集結之處傳達李承乾的命令,停止繼續向外拓展國土,就地駐紮,建立堡壘,保證國土的安全,然後以重兵保護國土安全,卻並不會主動出擊,抽調主力迴師內地,平定新近占領地區不斷出現的叛亂現象,協助地方文官保證地方安全,並且不要幹預地方文官的治理措施,軍隊沒有皇帝和州刺史以及縣令的三重允許,不可以入城,必須在城池外安營紮寨。
貞觀年以來的大拓邊行動暫時中止,與此同時,強烈的對內鎮壓造反行動開始展開,在李承乾的政策命令之下,對於那些新近占據領土的治理行動占據了整個大唐的行動主流,對外戰爭不再是最主要的軍事行動,而新近占據領土上的那些異族叛亂才是軍隊的主要行動對象,常備戰鬥軍四處平叛,常備守備軍則是隨著戰鬥軍一起行動,戰鬥軍打到哪裏,他們就駐紮到哪裏。
為了對地方兵權進行規範,使得不至於出現地方官員或將領擁兵自重的情況,也不至於出現地方防備鬆弛,將領輪換製度被很好的執行,軍隊輪換製度也即將被執行,而且地方軍如果要調動,比如有剿匪需要的時候,必須要參謀總部、州刺史的雙重允許,然後縣令拿著命令去軍營交給統兵將領,將領調動兵馬開始進行任務,任務完結以後該迴哪兒去就迴哪兒去,將軍的個人行動不得帶超過五十名士兵隨行,且除了自己的親衛兵,不得調動戰鬥兵員進行私人活動。
但是一旦進入戰時,比如一州一縣遭到了敵軍進攻,那麽這個縣或者州就要進入戰時狀態,這個時候,一個縣的駐軍將領或者一個州的總兵,就有權力宣布這個州這個縣進入了戰時狀態,這個時候,文官必須服從武將的指令,關於一切有利於抵抗敵人進攻的指令,文官縣令必須執行,不得有任何拖延,否則,武將甚至有權緊急罷免文官刺史縣令,成為一州一縣之主宰。
當然了,這是戰時狀態,平常時節,武將不得幹預政務,否則州刺史和縣令有權罷免統兵主將,將之逮捕下獄,交給上級處理,武人不幹政,文人不掌軍,這是鐵律,李二陛下時期不斷強調,乃至於為此罷免軟禁了大唐第一任參謀總長侯君集至今,李承乾登基以後則恢複了侯君集的自由,但是僅僅保留其國公爵位和一個名義上的一品大員官位,並沒有實權,更別提軍權了,所以侯君集等於是直接養老了。
李承乾繼承李二陛下對於武人不幹政,文人不掌軍政策的貫徹和推行,繼續鞏固參謀總部的權力,鞏固軍中參謀製度的推行,不允許軍中出現公幹之外的文官,當然也不會讓現役的武將參與國家治理,文人就老老實實的治國,武人就老老實實的打仗,沒別的。
蘇寧也不是例外,將軍銜被收迴,隻剩下官位爵位和勳位,原先的將軍虛銜掛著,象征曾經的赫赫軍功,不過在這樣一個注重軍政分開的時代,蘇寧主動交出將軍虛銜,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文官,縱橫部尚書,二品大員,不再參與軍中征戰之事,雖然蘇寧被很多人視為軍中戰神,是可以繼承李靖軍神稱號的人。
隨著蘇寧的退出,這個稱號的繼承者是誰,就變得有些不太確定,因為除了蘇寧這顆軍中巨星以外,符合這個軍神條件的人似乎也不少,無論是瘋將軍杜荷,還是最強武將薛仁貴,薛仁貴的老師蘇定方,參謀總部總長兼軍事大學祭酒李世績,海軍大將張亮張士貴李大亮等等,似乎都是戰功赫赫之輩,缺少蘇寧這顆太過耀眼的巨星,其餘的星星也爭相發光,軍神的稱號有些不知歸屬,雖然這個稱號不是官方認證的,但是誰都知道,繼承這個稱號的人,是可以被軍隊承認,成為軍隊靈魂的。
這是每一個將軍夢寐以求的稱號。
蘇寧不再參與軍中事物,代表著武官身份的一切都被收迴,成為一個徹底的文官,人們隻是記住了曾經在戰場上叱詫風雲,以區區十萬兵力拓地千裏,殲敵數十萬的蘇將軍,遼東軍們也記住了曾經的遼東軍統帥,在最危急的時刻擔負起最嚴峻的任務的蘇將軍,從此以後,蘇將軍隻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蘇尚書才是蘇寧真正的代號。
隻不過三原縣的人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居然是李二陛下禪位之後的養老之所,李二陛下居然選擇了三原縣做為他的養老之所,而不是皇宮裏的某一處,直到退位詔書頒布,人們才意識到三原縣這裏修建的不是一般的住所,而是皇帝的養老宮殿。
所有人都知道三原縣是什麽地方,可以說三原縣是大唐傳奇的開始,從三原縣被賜給蘇寧作為封地之後就一直是這樣,傳奇的三原縣,傳奇的蘇侯爺,傳奇的大唐崛起之路,誰敢說這不是皇帝對於蘇侯爺一直以來的功勞的迴報?所以才選擇了三原縣作為養老之所,距離蘇家莊子還不到一個時辰的路途,非常近,甚至站在蘇家莊子裏的小山坡上就可以看到占地並不廣闊的行宮。
而且百姓們對於李二陛下突然禪位有些不太適應,他們已經適應了李二陛下二十年來的統治,他們認同這種統治,最後的大風暴僅僅是局限於朝廷內部,連長安城都沒有處,地方官員更是沒有受到波及,百姓們並沒有遭到任何影響,震恐的是官員,而非百姓,李二陛下不願意把百姓牽扯到這種事情裏麵,所以百姓們對於李二陛下突然的禪位很不理解。
甚至還有人發起萬民書行動,希望李二陛下可以不要做出輕率的舉動,而引發大唐皇朝的動蕩,他們很支持李二陛下的施政方略,而且李二陛下春秋正盛,為什麽要這樣著急的禪位呢?這封萬民書被呈給了李二陛下,就在他禪位之前的三天,他很得意地拿著萬民書給李承乾看,告訴他,等你禪位的時候,如果也有百姓給你上這樣的萬民書,你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否則你就是一個無能之君!
李二陛下離開皇宮的時候是昂頭挺胸的離開的,一臉的驕傲,毫無挫敗感,他把萬民書留給了李承乾,作為他永遠的鞭策,李承乾在那個時候就發誓,至少也要兩萬民書才能夠讓自己滿足,然後退位,否則,自己也太沒有麵子了,既然父親做出了表率,那麽自己也不能落後才是,並且最後的那個晚上,李二陛下告訴李承乾,隻有皇帝主動禪位,才是目前可以找到的保證大唐千秋萬代的最好方式。
蘇寧甚至還小聲的說什麽嫡長子並非一定要繼承皇位,應該是立賢不立長的,結果被李二陛下一拍腦袋瓜子,蘇寧立刻改口說長者最賢那是最好的,李二陛下這才放過蘇寧,但是這句話卻在李承乾的心裏麵留下了很重要的影響,他開始考慮,如果之後自己的長子李象並不能夠達到自己的要求和保證大唐帝國安定的要求,是否自己依然要禪位於他,而不是其他的兒子?
他自認在治國上,眾兄弟沒有一人是他的對手,雖然自己在學問上不如李泰,在勇武剛毅上不如李恪,但是綜合看來,自己是最強最適合做皇帝的,但是,如果自己立下的皇太子並不能夠擁有足夠的能力治理國家,自己是否還要拘泥於嫡長子繼承製呢?對於國家來說,嫡長子是否一定是那麽重要的?
不過目前考慮這些還是有些早了,自己才二十七歲,比父親繼承皇位的時候還要年輕一歲,自己至少也要做二十年皇帝才好,才不至於輸給父親,反正在精力不濟之前,李承乾沒有打算退位,李象僅僅八歲,怎麽可能做得好皇帝?那是不現實的。
李承乾朝氣蓬勃的成為了皇帝,氣勢恢宏的承和之治也就此展開,後人對於承和之治的評價並不是貞觀遺風,而是比之貞觀時代更加蓬勃向上的時代,雖然承和時代在武功上沒有貞觀時代那麽耀眼,大唐在承和年間進行的戰爭次數也比不上貞觀時代那麽頻繁,那麽猛烈,幾乎年年有戰,但是承和時代卻是被人們評為最名副其實的時代。
李承乾登位之初,就在新皇帝登基的大朝會上告訴所有臣子,貞觀二十年以來,我們大唐將國土拓展了三倍不止,遠超神州曾經達到的所有範圍,遠邁秦漢,這是大唐所創下的前所未有的輝煌,也是太上皇李二陛下的最大功績,但是在兇猛的拓邊戰爭之後,我們所進行的新近占領土地的治理卻落了下乘,消化的速度遠遠趕不上占領的速度,所以朕即位以後,將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些土地和外族人的治理上,而非是繼續拓邊。
如果這些土地不能治理好,那麽當我們與更加遙遠的敵人作戰的時候,本該成為我軍後方的這些新近土地就會爆發一輪又一輪的造反事件,我們一邊打仗一邊鎮壓造反,那是兩路作戰,得不償失,所以與其急功近利的繼續拓邊,還不如靜下心來,將這些占據的土地慢慢的消化掉,然後等到積累了足夠的國力和軍力之後,迅猛拓邊,給敵人致命一擊,使他們根本反應不過來。
對於安西都護府提出的波斯攻略計劃被李承乾下令暫時凍結,安西都護府和安西軍不得主動挑起和波斯人的戰爭,當然了,如果波斯人主動挑釁我們,我們也要毫不猶豫的反擊,打疼他們,讓他們不敢繼續和我們打,俗話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波斯帝國雖然已經接近崩潰,但是卻處於一個崩而不潰的過程,這個過程裏麵,我們不要參合,波斯平民要來,我們接收,但是軍隊要來,定殺不饒!
我們要慢慢的發展自己,慢慢地等待波斯全麵崩潰的時刻,等到那個時刻,我們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利益,然後和最強的羅馬帝國決戰,另外,對於阿拉伯特區的控製一定要加強,如果阿拉伯特區並不能夠保證絕對的控製,那麽我們和羅馬帝國的交戰就會處於下風,所以李承乾秘密下令血滴子抽調絕對骨幹和精英全麵經營阿拉伯特區,必不使其脫離大唐的實際掌控。
我們和阿拉伯的戰爭已經造成了十餘萬大唐子弟兵的戰隕,我們雖然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是也痛失十餘萬優秀的兒郎和近千名優秀的軍事大學學子軍官,這是我們無法彌補的損失,這是他們的父母永遠的痛,他們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換來了和平發展的時機,我們就要用絕對的成績告慰他們在天之靈,而不是繼續毫無意義的戰爭。
李承乾一聲令下,傳令鐵騎四出長安,帶著象征皇帝兵權的兵符,前往邊關各地重兵集結之處傳達李承乾的命令,停止繼續向外拓展國土,就地駐紮,建立堡壘,保證國土的安全,然後以重兵保護國土安全,卻並不會主動出擊,抽調主力迴師內地,平定新近占領地區不斷出現的叛亂現象,協助地方文官保證地方安全,並且不要幹預地方文官的治理措施,軍隊沒有皇帝和州刺史以及縣令的三重允許,不可以入城,必須在城池外安營紮寨。
貞觀年以來的大拓邊行動暫時中止,與此同時,強烈的對內鎮壓造反行動開始展開,在李承乾的政策命令之下,對於那些新近占據領土的治理行動占據了整個大唐的行動主流,對外戰爭不再是最主要的軍事行動,而新近占據領土上的那些異族叛亂才是軍隊的主要行動對象,常備戰鬥軍四處平叛,常備守備軍則是隨著戰鬥軍一起行動,戰鬥軍打到哪裏,他們就駐紮到哪裏。
為了對地方兵權進行規範,使得不至於出現地方官員或將領擁兵自重的情況,也不至於出現地方防備鬆弛,將領輪換製度被很好的執行,軍隊輪換製度也即將被執行,而且地方軍如果要調動,比如有剿匪需要的時候,必須要參謀總部、州刺史的雙重允許,然後縣令拿著命令去軍營交給統兵將領,將領調動兵馬開始進行任務,任務完結以後該迴哪兒去就迴哪兒去,將軍的個人行動不得帶超過五十名士兵隨行,且除了自己的親衛兵,不得調動戰鬥兵員進行私人活動。
但是一旦進入戰時,比如一州一縣遭到了敵軍進攻,那麽這個縣或者州就要進入戰時狀態,這個時候,一個縣的駐軍將領或者一個州的總兵,就有權力宣布這個州這個縣進入了戰時狀態,這個時候,文官必須服從武將的指令,關於一切有利於抵抗敵人進攻的指令,文官縣令必須執行,不得有任何拖延,否則,武將甚至有權緊急罷免文官刺史縣令,成為一州一縣之主宰。
當然了,這是戰時狀態,平常時節,武將不得幹預政務,否則州刺史和縣令有權罷免統兵主將,將之逮捕下獄,交給上級處理,武人不幹政,文人不掌軍,這是鐵律,李二陛下時期不斷強調,乃至於為此罷免軟禁了大唐第一任參謀總長侯君集至今,李承乾登基以後則恢複了侯君集的自由,但是僅僅保留其國公爵位和一個名義上的一品大員官位,並沒有實權,更別提軍權了,所以侯君集等於是直接養老了。
李承乾繼承李二陛下對於武人不幹政,文人不掌軍政策的貫徹和推行,繼續鞏固參謀總部的權力,鞏固軍中參謀製度的推行,不允許軍中出現公幹之外的文官,當然也不會讓現役的武將參與國家治理,文人就老老實實的治國,武人就老老實實的打仗,沒別的。
蘇寧也不是例外,將軍銜被收迴,隻剩下官位爵位和勳位,原先的將軍虛銜掛著,象征曾經的赫赫軍功,不過在這樣一個注重軍政分開的時代,蘇寧主動交出將軍虛銜,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文官,縱橫部尚書,二品大員,不再參與軍中征戰之事,雖然蘇寧被很多人視為軍中戰神,是可以繼承李靖軍神稱號的人。
隨著蘇寧的退出,這個稱號的繼承者是誰,就變得有些不太確定,因為除了蘇寧這顆軍中巨星以外,符合這個軍神條件的人似乎也不少,無論是瘋將軍杜荷,還是最強武將薛仁貴,薛仁貴的老師蘇定方,參謀總部總長兼軍事大學祭酒李世績,海軍大將張亮張士貴李大亮等等,似乎都是戰功赫赫之輩,缺少蘇寧這顆太過耀眼的巨星,其餘的星星也爭相發光,軍神的稱號有些不知歸屬,雖然這個稱號不是官方認證的,但是誰都知道,繼承這個稱號的人,是可以被軍隊承認,成為軍隊靈魂的。
這是每一個將軍夢寐以求的稱號。
蘇寧不再參與軍中事物,代表著武官身份的一切都被收迴,成為一個徹底的文官,人們隻是記住了曾經在戰場上叱詫風雲,以區區十萬兵力拓地千裏,殲敵數十萬的蘇將軍,遼東軍們也記住了曾經的遼東軍統帥,在最危急的時刻擔負起最嚴峻的任務的蘇將軍,從此以後,蘇將軍隻是茶餘飯後的談資,蘇尚書才是蘇寧真正的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