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顧委係統
終於,畢文謙重新把目光投向了波瀾不興的薄書存。
“薄副主任,對於中顧委裏的前輩,我作為一個享受著新中國建設的一切而成長的後人,始終心懷感激;對於其中大多數人,我都在不同程度上視為榜樣。而對於中顧委這個製度,辯證地看,一方麵,我堅信顧委的製度,將是在很長的時期內具有先進性的製度;另一方麵,現今的中顧委的許多具體的細節,存在著許多需要改變或者明確的問題,不然,長此下去,真不見得對國家利大於弊。”
一直靜靜聆聽的薄書存繼續琢磨了一會兒,才悠悠地開口問:“那麽,利,有哪些,如何發揚?弊,又有那些,如何規避?”
雖然吹著電風扇,但今天,畢文謙總覺得這個辦公室裏熱……黎華額頭上的汗可以作證。
他放下杯子,把紅木鎮紙抓在手裏,慢慢把玩著,中指無意識地從上麵一下下逗弄著那龍頭,仿佛在撥鼠標中間的滾輪……好吧,穿越以來,曾經使用電腦的日子,畢文謙已經漸漸不去主動追憶了,但每一次無意間想起,總是格外懷念。
80年代的電腦,對於畢文謙來說,或許根本不配稱為電腦。
這個時代,有著黎華,也許,即使麵對迴到“過去”的機會,畢文謙也會選擇留在這裏。
沒有了電腦,可以一步步造;沒有了黎華,卻難以遇到這麽漂亮的人了。
這,是自己和黎華一起奮鬥的世界線。
凝視著黎華的花容,畢文謙漸漸放開了關於所謂世界線的改變的糾結。
“薄副主任,也許您知道,我說過,新中國建國以來,我們整個國家不斷創造著奇跡般的成果。這是在人類史上也璀璨奪目的。這一切的背後,是不斷的戰爭,以慘烈的淘汰為代價,用時間與鮮血選拔出來的中國最了不起的人才。也許,在這樣的淘汰中,損失了更多的優秀的人才,但像您這樣,一路艱苦卓絕不停走來的人,卻絕不會是孬種。戰爭,是最教育人的。但我也說過,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可能為了教育人民而主動引發全麵戰爭。所以,我們不可能強求你們那一代人漸漸凋零之後,繼承者的整體水平保持在和你們同一個檔次。”
“可凋零不可避免。所以,讓你們逐漸離開第一線的工作崗位,量力而行的發揮餘熱到終點,既是對整個國家的曆史使命負責,同樣也符合你們大多數人畢生的理想。其實,在建國之後,小規模的戰爭,我們經曆過一些,朝鮮戰場上的考驗,中印……啊,不,那段曆史就不必在這個場合提了。之後的珍寶島,規模太小了點兒。但近年來的中越邊境反擊戰,其實也算是一個鍛煉人的熔爐。”
“換句話說,真正寶貴的,是經曆過一般在和平環境裏很難接受到的教育的人。在你們這一代人裏,中顧委的難題之一是適合的人太多,難以選擇;而如果今後中顧委繼續存在,而選擇的標準不下滑的話,那麽將來的難題,將會是合適的人太少,恐怕湊不足數。”
“再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疑慮的一個因素是,如果中顧委成為常製,那麽如何保證入選的標準的嚴格性、不變性?誰來保證?”看著薄書存一身端正的中山裝,畢文謙不禁歎了一口氣,“也許,你們之中,有很多具有曆史責任感的人,之所以希望中顧委隻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組織,這樣的擔心,就是其中不小的原因。如果隻從這個角度去看問題,那麽,中顧委這個組織,的確不應該成為常製。”
“不過,剛才我說了,問題,需要辯證地看。簡單的廢除一個組織機構,固然可以一了百了地杜絕很多潛在的大問題,但也可能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畢文謙放下紅木鎮紙,喝了一口水,看了看黎華,繼續緩緩對薄書存說道:“當初,從申城到京城的第一天,我就說過,‘這條偉大的道路上,既永無止境,也沒有退休的說法。’雖然當時說的道路有所不同,但偉大,是相同的。我堅決反對幹部終身製,但原則上我也不希望看到國家寶貴的財富藏在家中地窖做那‘千斤沒奈何’。都說蠟炬成灰淚始幹,燭光變得微弱,不能再憑一己之力照亮整個房子,自然需要換上新蠟燭,但這並不該成為就此把老蠟燭粗暴吹熄的原因。”
“薄副主任,直接地說,目前,中顧委這個組織,因為一開始就隻考慮著過渡,其整個架構,考慮的重點是短期內實用,這種思路下選出來的中顧委,在合格候選人太多的今天,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合格候選人太少的明天,是會出大問題的。所以,我的意見是,從下一屆起,中顧委,應該在保留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嚴格,甚至於苛刻的入選門檻,不僅要看黨齡,更要看經曆和實績,不僅如此,在中顧委的框架下,應該增加地顧委作為補充,進一步明確整個顧委係統的權限和責任。”
“地顧委?”薄書存目光微微閃動,身子略前傾道,“具體說說?”
“顧名思義,中顧委是中央顧·問委員會,那麽,地顧委就是地方顧問委員會。”畢文謙輕輕點了點頭,“從中顧委建立到現在,私下裏有過一些難以考證源頭的說法,說什麽,顧問顧問,又顧又問,退休退休,退而不休。這顯然不是什麽好話。新老交替,年輕幹部肩負了擔子,有很多人想施展自己的抱負,這是很平常的事情。退居二線的老前輩看到了不同以往的思路,覺得不妥,出言相勸,也理所當然。問題是,這樣的爭論,一方麵會導致職權不明,從而降低了整個國家的效率,增加了內部運行的損耗,另一方麵,更嚴重的是,這會在客觀上給別有用心的人以權謀私的行為提供掩護——以權謀私的欲望,可不以年齡為區分。其實,路線上的爭論,並不可怕,可一旦參雜了私心,哪怕隻是一部分私心,其可能造成的破壞,將是難以估量和承受的。”
“所以,我覺得,將來的中顧委,在門檻和職權上,應該有所限製和明確。常務委員貴精不貴多,不僅需要有長時間的曆史檢驗,還必須是經曆過戰場的洗禮,或者在某一個領域有過奇跡般的突破貢獻的人,同時,必須是既具有一定高度的全局理論水平,又對基層實際情況有過深刻了解的人,才有入選的資格。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而一般的中顧·委委員,在此基礎上,則隻需要在全局理論水平和了解基層實際之間滿足其一就可以了。”
“而新建立的地顧委,分為省、市、區縣三級。彼此之間沒有上下級關係,都直接對中顧委負責。其中,區縣顧委都是個人委員,不設常務委員會,需要著重考慮的,是了解基層的水平,要麽,是其生長的區縣,要麽,是其長期工作過的區縣,而入選的資格門檻,在其他方麵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可以50歲就從一線崗位轉入地顧委。區縣顧委的職責是與時俱進地了解基層情況,發現新生成的問題,察覺潛在的問題,切實做好深入基層調研、巡視的工作,整理成個人報告,一式三份,一份提交當地市顧委參考,一份提交當地省顧委匯總梳理,一份提交中顧委留檔備案。”
“我們都知道,一個政府的行政,必然是有等級製度的。但一個發展中的社會,政府不可能在所有細節上都正確,所以,必然會存在越級上訪的現象。毫無疑問,越級上訪,會妨礙正常的行政秩序,影響政府運行效率,歸根結底,是大多數基層群眾幹部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不能提倡。但如果僅僅是禁止越級上訪,那就成了無視問題,掩蓋問題,甚至包庇問題了。所以,在不提倡越級上訪的同時,我們應該鼓勵幹部越級下訪,了解基層接地氣。如果說一線崗位上的幹部分身乏術,那麽,就讓身體條件允許的那些退居二線的幹部來履行這個使命好了。全國奔波不過來,就在自己身邊、腳下的一個區,一個縣,在不做硬性要求的前提下,總該是能做一些事情的。”
“與區縣顧委相對的,是市顧委。市顧委同樣是個人委員,不設常務委員會,需要著重考慮的,是全局理論水平,要麽,在一個部門領域裏有實實在在的建樹,要麽有過長期的一個級別上的全局一把手的工作經驗。市顧委可以親自下基層了解情況,但主要的工作的匯總當地區縣顧委提交的報告,以及當地一線幹部實際執行的政策方針及其落實情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對整個城市範圍的全局發展,做出高屋建瓴的規劃建議,整理出來的個人報告,同樣一式三份,一份迴饋當地各區縣顧委傳閱研究,一份提交當地省顧委匯總梳理,一份提交中顧委參考。市顧委的入選資格門檻,應該比區縣顧委的要求更嚴格一點兒,但因為更側重於理論工作,可以一些能力比較突出但身體情況不太好,不適合一線工作的幹部,在50歲以上轉入市顧委。”
“而省顧委,在入選的資格上,要向中顧委的標準看齊。其實,我個人覺得,理論上沒必要設立省顧委,但目前這個時代,計算機的發展還很不夠,信息集散和處理的能力還比較原始,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在一定時期內,還是需要這麽一個級別的。省顧委設常務委員會,一方麵要匯總區縣和市顧委提交的報告,在此基礎上在一個省的全局視野中,進行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梳理,一方麵力所能及的在大方向上的有所把握和規劃,為給當地的一線幹部提供諮詢做準備,另一方麵和中顧委良好溝通,為中顧委的全國格局把握提供輔助。省顧委不必提供個人報告,但要周期性的提供集體報告,同樣一式三份,兩份下發區縣和市顧委傳閱,一份上交中顧委匯總研究。”
“三個級別的地顧委,都隻能對中顧委負責,既不能直接對一線崗位的幹部施加影響,更不該成為某些當地利益相關的一線幹部的背景傳聲筒——毫無疑問,一旦地顧委真的建立,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是不可能杜絕的。所以,在製度上,區縣顧委的每一份報告,都要具體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市顧委的每一份報告,都要以區縣顧委的報告,或者自己和區縣顧委一個標準的實地調查的報告為依據。落不到實處的個人報告,沒有向一線幹部提供協助的資格。而省顧委的報告,同樣需要以區縣、市顧委的個人報告為依據。在現實中,人情世故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索性,我們可以直接規定,地顧委的那些沒有實際報告為依據的建議,一線幹部可以不采納,既沒有實際依據,理論邏輯上也有漏洞的建議,一線幹部不能采納。”
說了一長氣,畢文謙中途停頓下來喝了一大口水。
“另外,無論是中顧委,還是地顧委,除了入選資格之外,還有一個擔當資格的問題——這個資格,由醫生說了算。像薄副主任你們這樣熱忱的人,有很多是為了國家不顧個人的。個人利益,可以不顧,但個人健康,不能不顧。如果醫生診斷的結果是身體的隱患連退居二線發揮餘熱的條件都不太具備了,那就退居三線好了——說句也許不怎麽入耳的話,你們,身體退化到了一定程度時,活著,比實際參與工作更重要,相對健康地活得盡可能長久,而不是躺在重症監護室裏理論上的活著,就是對國家極大的貢獻。”
“而在以上這些基礎之上,顧委將成為一個長期的係統,我們必須考慮運行成本的問題。我覺得,對於顧委,精神方麵的待遇要相對高一些,物質方麵的待遇要相對節製一些,節製不是限製,我們不能憑個人嗜好而去滿足,因為很多具體的個人物質嗜好,並不利於盡量活得更長久,即使這樣會導致很多老幹部個人的抵製,我們也不能妥協。比如,要培養和養成顧委們定時診療,遵行醫囑的意識。人在精神上要有與天公比高的氣概,但在物質上要服老,要遵循客觀的物質規律。”
“這樣一來,整個顧委係統的運行成本,可就不低了。畢竟,顧委是退居二線的,和一線崗位的幹部不同,國家是希望有寶貴能力和經驗老人發揮力所能及的餘熱,不會對他們的工作強度做硬性要求,也許,五年一屆的某個級別的顧委,幹了五年,隻提出了一、兩個報告,甚至連一個個人報告都沒有呢?所以,如我一開始所說的,入選的資格,一定要嚴格,在滿足條件的人數足夠的時候,名額也要結合當時的國家財政水平,進行合理的限製。”
“薄副主任,這些,就是我個人對於您的問題,持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我也隻是一說,適不適合,有沒有可行性,需要你們結合實際的情況去甄別思慮。如果實在不能做到各級標準的嚴格執行,那麽,一了百了地到時撤銷,也許才是老成持重的選擇。”
薄書存靜靜聽完,低頭緩緩也喝了好一會兒的水。然後,他看了看黎華,慢慢起身說:“畢文謙,你的意見,我會認真考慮,不僅是我個人,我也會轉述讓大家一起參考。我剛來的時候,你正在看書吧?你先迴去繼續學習吧!小彭說我是來視察的,那就抓她的丁,由她帶我,到處看看。今天有流行音樂聯賽,等晚上吃了飯,我們一起去看看,如何?”
終於,畢文謙重新把目光投向了波瀾不興的薄書存。
“薄副主任,對於中顧委裏的前輩,我作為一個享受著新中國建設的一切而成長的後人,始終心懷感激;對於其中大多數人,我都在不同程度上視為榜樣。而對於中顧委這個製度,辯證地看,一方麵,我堅信顧委的製度,將是在很長的時期內具有先進性的製度;另一方麵,現今的中顧委的許多具體的細節,存在著許多需要改變或者明確的問題,不然,長此下去,真不見得對國家利大於弊。”
一直靜靜聆聽的薄書存繼續琢磨了一會兒,才悠悠地開口問:“那麽,利,有哪些,如何發揚?弊,又有那些,如何規避?”
雖然吹著電風扇,但今天,畢文謙總覺得這個辦公室裏熱……黎華額頭上的汗可以作證。
他放下杯子,把紅木鎮紙抓在手裏,慢慢把玩著,中指無意識地從上麵一下下逗弄著那龍頭,仿佛在撥鼠標中間的滾輪……好吧,穿越以來,曾經使用電腦的日子,畢文謙已經漸漸不去主動追憶了,但每一次無意間想起,總是格外懷念。
80年代的電腦,對於畢文謙來說,或許根本不配稱為電腦。
這個時代,有著黎華,也許,即使麵對迴到“過去”的機會,畢文謙也會選擇留在這裏。
沒有了電腦,可以一步步造;沒有了黎華,卻難以遇到這麽漂亮的人了。
這,是自己和黎華一起奮鬥的世界線。
凝視著黎華的花容,畢文謙漸漸放開了關於所謂世界線的改變的糾結。
“薄副主任,也許您知道,我說過,新中國建國以來,我們整個國家不斷創造著奇跡般的成果。這是在人類史上也璀璨奪目的。這一切的背後,是不斷的戰爭,以慘烈的淘汰為代價,用時間與鮮血選拔出來的中國最了不起的人才。也許,在這樣的淘汰中,損失了更多的優秀的人才,但像您這樣,一路艱苦卓絕不停走來的人,卻絕不會是孬種。戰爭,是最教育人的。但我也說過,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可能為了教育人民而主動引發全麵戰爭。所以,我們不可能強求你們那一代人漸漸凋零之後,繼承者的整體水平保持在和你們同一個檔次。”
“可凋零不可避免。所以,讓你們逐漸離開第一線的工作崗位,量力而行的發揮餘熱到終點,既是對整個國家的曆史使命負責,同樣也符合你們大多數人畢生的理想。其實,在建國之後,小規模的戰爭,我們經曆過一些,朝鮮戰場上的考驗,中印……啊,不,那段曆史就不必在這個場合提了。之後的珍寶島,規模太小了點兒。但近年來的中越邊境反擊戰,其實也算是一個鍛煉人的熔爐。”
“換句話說,真正寶貴的,是經曆過一般在和平環境裏很難接受到的教育的人。在你們這一代人裏,中顧委的難題之一是適合的人太多,難以選擇;而如果今後中顧委繼續存在,而選擇的標準不下滑的話,那麽將來的難題,將會是合適的人太少,恐怕湊不足數。”
“再換句話說,我們需要疑慮的一個因素是,如果中顧委成為常製,那麽如何保證入選的標準的嚴格性、不變性?誰來保證?”看著薄書存一身端正的中山裝,畢文謙不禁歎了一口氣,“也許,你們之中,有很多具有曆史責任感的人,之所以希望中顧委隻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組織,這樣的擔心,就是其中不小的原因。如果隻從這個角度去看問題,那麽,中顧委這個組織,的確不應該成為常製。”
“不過,剛才我說了,問題,需要辯證地看。簡單的廢除一個組織機構,固然可以一了百了地杜絕很多潛在的大問題,但也可能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畢文謙放下紅木鎮紙,喝了一口水,看了看黎華,繼續緩緩對薄書存說道:“當初,從申城到京城的第一天,我就說過,‘這條偉大的道路上,既永無止境,也沒有退休的說法。’雖然當時說的道路有所不同,但偉大,是相同的。我堅決反對幹部終身製,但原則上我也不希望看到國家寶貴的財富藏在家中地窖做那‘千斤沒奈何’。都說蠟炬成灰淚始幹,燭光變得微弱,不能再憑一己之力照亮整個房子,自然需要換上新蠟燭,但這並不該成為就此把老蠟燭粗暴吹熄的原因。”
“薄副主任,直接地說,目前,中顧委這個組織,因為一開始就隻考慮著過渡,其整個架構,考慮的重點是短期內實用,這種思路下選出來的中顧委,在合格候選人太多的今天,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合格候選人太少的明天,是會出大問題的。所以,我的意見是,從下一屆起,中顧委,應該在保留的基礎上,明確提出嚴格,甚至於苛刻的入選門檻,不僅要看黨齡,更要看經曆和實績,不僅如此,在中顧委的框架下,應該增加地顧委作為補充,進一步明確整個顧委係統的權限和責任。”
“地顧委?”薄書存目光微微閃動,身子略前傾道,“具體說說?”
“顧名思義,中顧委是中央顧·問委員會,那麽,地顧委就是地方顧問委員會。”畢文謙輕輕點了點頭,“從中顧委建立到現在,私下裏有過一些難以考證源頭的說法,說什麽,顧問顧問,又顧又問,退休退休,退而不休。這顯然不是什麽好話。新老交替,年輕幹部肩負了擔子,有很多人想施展自己的抱負,這是很平常的事情。退居二線的老前輩看到了不同以往的思路,覺得不妥,出言相勸,也理所當然。問題是,這樣的爭論,一方麵會導致職權不明,從而降低了整個國家的效率,增加了內部運行的損耗,另一方麵,更嚴重的是,這會在客觀上給別有用心的人以權謀私的行為提供掩護——以權謀私的欲望,可不以年齡為區分。其實,路線上的爭論,並不可怕,可一旦參雜了私心,哪怕隻是一部分私心,其可能造成的破壞,將是難以估量和承受的。”
“所以,我覺得,將來的中顧委,在門檻和職權上,應該有所限製和明確。常務委員貴精不貴多,不僅需要有長時間的曆史檢驗,還必須是經曆過戰場的洗禮,或者在某一個領域有過奇跡般的突破貢獻的人,同時,必須是既具有一定高度的全局理論水平,又對基層實際情況有過深刻了解的人,才有入選的資格。也隻有這樣的人,才有資格。而一般的中顧·委委員,在此基礎上,則隻需要在全局理論水平和了解基層實際之間滿足其一就可以了。”
“而新建立的地顧委,分為省、市、區縣三級。彼此之間沒有上下級關係,都直接對中顧委負責。其中,區縣顧委都是個人委員,不設常務委員會,需要著重考慮的,是了解基層的水平,要麽,是其生長的區縣,要麽,是其長期工作過的區縣,而入選的資格門檻,在其他方麵的要求可以適當降低,可以50歲就從一線崗位轉入地顧委。區縣顧委的職責是與時俱進地了解基層情況,發現新生成的問題,察覺潛在的問題,切實做好深入基層調研、巡視的工作,整理成個人報告,一式三份,一份提交當地市顧委參考,一份提交當地省顧委匯總梳理,一份提交中顧委留檔備案。”
“我們都知道,一個政府的行政,必然是有等級製度的。但一個發展中的社會,政府不可能在所有細節上都正確,所以,必然會存在越級上訪的現象。毫無疑問,越級上訪,會妨礙正常的行政秩序,影響政府運行效率,歸根結底,是大多數基層群眾幹部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不能提倡。但如果僅僅是禁止越級上訪,那就成了無視問題,掩蓋問題,甚至包庇問題了。所以,在不提倡越級上訪的同時,我們應該鼓勵幹部越級下訪,了解基層接地氣。如果說一線崗位上的幹部分身乏術,那麽,就讓身體條件允許的那些退居二線的幹部來履行這個使命好了。全國奔波不過來,就在自己身邊、腳下的一個區,一個縣,在不做硬性要求的前提下,總該是能做一些事情的。”
“與區縣顧委相對的,是市顧委。市顧委同樣是個人委員,不設常務委員會,需要著重考慮的,是全局理論水平,要麽,在一個部門領域裏有實實在在的建樹,要麽有過長期的一個級別上的全局一把手的工作經驗。市顧委可以親自下基層了解情況,但主要的工作的匯總當地區縣顧委提交的報告,以及當地一線幹部實際執行的政策方針及其落實情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對整個城市範圍的全局發展,做出高屋建瓴的規劃建議,整理出來的個人報告,同樣一式三份,一份迴饋當地各區縣顧委傳閱研究,一份提交當地省顧委匯總梳理,一份提交中顧委參考。市顧委的入選資格門檻,應該比區縣顧委的要求更嚴格一點兒,但因為更側重於理論工作,可以一些能力比較突出但身體情況不太好,不適合一線工作的幹部,在50歲以上轉入市顧委。”
“而省顧委,在入選的資格上,要向中顧委的標準看齊。其實,我個人覺得,理論上沒必要設立省顧委,但目前這個時代,計算機的發展還很不夠,信息集散和處理的能力還比較原始,在中央和地方之間,在一定時期內,還是需要這麽一個級別的。省顧委設常務委員會,一方麵要匯總區縣和市顧委提交的報告,在此基礎上在一個省的全局視野中,進行實際與理論相結合的梳理,一方麵力所能及的在大方向上的有所把握和規劃,為給當地的一線幹部提供諮詢做準備,另一方麵和中顧委良好溝通,為中顧委的全國格局把握提供輔助。省顧委不必提供個人報告,但要周期性的提供集體報告,同樣一式三份,兩份下發區縣和市顧委傳閱,一份上交中顧委匯總研究。”
“三個級別的地顧委,都隻能對中顧委負責,既不能直接對一線崗位的幹部施加影響,更不該成為某些當地利益相關的一線幹部的背景傳聲筒——毫無疑問,一旦地顧委真的建立,這種狗屁倒灶的事情,是不可能杜絕的。所以,在製度上,區縣顧委的每一份報告,都要具體到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市顧委的每一份報告,都要以區縣顧委的報告,或者自己和區縣顧委一個標準的實地調查的報告為依據。落不到實處的個人報告,沒有向一線幹部提供協助的資格。而省顧委的報告,同樣需要以區縣、市顧委的個人報告為依據。在現實中,人情世故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索性,我們可以直接規定,地顧委的那些沒有實際報告為依據的建議,一線幹部可以不采納,既沒有實際依據,理論邏輯上也有漏洞的建議,一線幹部不能采納。”
說了一長氣,畢文謙中途停頓下來喝了一大口水。
“另外,無論是中顧委,還是地顧委,除了入選資格之外,還有一個擔當資格的問題——這個資格,由醫生說了算。像薄副主任你們這樣熱忱的人,有很多是為了國家不顧個人的。個人利益,可以不顧,但個人健康,不能不顧。如果醫生診斷的結果是身體的隱患連退居二線發揮餘熱的條件都不太具備了,那就退居三線好了——說句也許不怎麽入耳的話,你們,身體退化到了一定程度時,活著,比實際參與工作更重要,相對健康地活得盡可能長久,而不是躺在重症監護室裏理論上的活著,就是對國家極大的貢獻。”
“而在以上這些基礎之上,顧委將成為一個長期的係統,我們必須考慮運行成本的問題。我覺得,對於顧委,精神方麵的待遇要相對高一些,物質方麵的待遇要相對節製一些,節製不是限製,我們不能憑個人嗜好而去滿足,因為很多具體的個人物質嗜好,並不利於盡量活得更長久,即使這樣會導致很多老幹部個人的抵製,我們也不能妥協。比如,要培養和養成顧委們定時診療,遵行醫囑的意識。人在精神上要有與天公比高的氣概,但在物質上要服老,要遵循客觀的物質規律。”
“這樣一來,整個顧委係統的運行成本,可就不低了。畢竟,顧委是退居二線的,和一線崗位的幹部不同,國家是希望有寶貴能力和經驗老人發揮力所能及的餘熱,不會對他們的工作強度做硬性要求,也許,五年一屆的某個級別的顧委,幹了五年,隻提出了一、兩個報告,甚至連一個個人報告都沒有呢?所以,如我一開始所說的,入選的資格,一定要嚴格,在滿足條件的人數足夠的時候,名額也要結合當時的國家財政水平,進行合理的限製。”
“薄副主任,這些,就是我個人對於您的問題,持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我也隻是一說,適不適合,有沒有可行性,需要你們結合實際的情況去甄別思慮。如果實在不能做到各級標準的嚴格執行,那麽,一了百了地到時撤銷,也許才是老成持重的選擇。”
薄書存靜靜聽完,低頭緩緩也喝了好一會兒的水。然後,他看了看黎華,慢慢起身說:“畢文謙,你的意見,我會認真考慮,不僅是我個人,我也會轉述讓大家一起參考。我剛來的時候,你正在看書吧?你先迴去繼續學習吧!小彭說我是來視察的,那就抓她的丁,由她帶我,到處看看。今天有流行音樂聯賽,等晚上吃了飯,我們一起去看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