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日元國際化
黎華已經說得足夠多,再細的,就不是電話裏能說清楚的了。
換句話說,畢文謙有些擔心,黎華究竟有沒有清醒地意識到,她的遭遇背後的脈絡。
“黎華,讓我思考一下……”
擱下電話,畢文謙一屁股坐到床上,放鬆身體躺倒,擺著大字,盯著天花板。
日元國際化……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大事情。
“曆史”上,rb政府雄心勃勃地……玩兒脫了。然後便是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
為了寫論文,畢文謙上輩子研究、思考過rb流行音樂興衰脈絡背後的成因——經濟狀況,總會是文化產業的背景。
良久,畢文謙伸出手,把床頭櫃上的聽筒抓到耳邊。
“黎華。”
“我在。”
“準備錄音機……”
“已經準備好了。”
伴隨著隱隱的摁鍵聲,電話裏是黎華溫溫的笑。
愣了愣,畢文謙自己也默契地笑了起來。
“好吧!我隻是說說我自己的想法。具體如何,需要有第一手原始資料為基礎。”
“文謙,說吧。”
畢文謙組織了一下語言。
“……從概念上來說,日元國際化的概念,開端於60年代,在rb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經合組織之後。但除了在歐洲發行日元計價的外債之外,這個方向並沒有實質性的步伐。”
“換句話說,一個在自身國土上還有大量外國軍事基地的戰敗國,根本沒有資格談金融主權,一個沒有真正金融主權的國家,談貨幣國際化?不過是奢侈的暢想罷了。 6、70年代的rb政府,是謹慎而負責任的。這和80年代中後期的rb政府大不相同,裏外都不同。”
“80年代初,歐美國家紛紛開始了金融自由化的進程。rb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如果不改變相對封閉,管製嚴格的金融體係,必然會漸漸失血……”
忽然,黎華出聲打斷了畢文謙的話:“等等,文謙。”
“怎麽?”
“我不太明白。”
“什麽不明白?”
“……你的意思,應該是說歐美金融自由化導致rb被迫改變自身金融政策?這其中的邏輯,我不明白。”
“哦……這個啊!”畢文謙輕聲笑了笑,“黎華,還記得當初我在四合院裏對你們說過的嗎?為什麽自有資本主義必然會淘汰封建主義,為什麽國家資本主義必然會淘汰自有資本主義,為什麽社會主義必然會淘汰國家資本主義?”
“那個我當然記得,可是……”
“黎華,不知道你學習過高等數學沒有,在那裏麵,關於數學分析這一塊兒,有一個非常基礎的問題——關於極限的定義。為了給出嚴謹的數學證明,曆史上,不同的數學家各自想過不同的證明方法,而最終,不同的方法是殊途同歸的。”
“數學是最複雜同時也最嚴謹的哲學,它可以一切,前提是你能明白。那一次,我是從科技發展的角度告訴你不同社會製度優勝劣汰的必然,這一次,我從經濟的角度再和你講一次好了。”
沒錯,數學啊……數學真是個好東西,可惜太難。
“黎華,我們中國是有著濃厚的農業傳統底蘊的國家,你知道的,封建主義時代,經濟增長的主幹,來自於農業,確切地說,是主糧。在沒有工業化肥的反哺時,一年一熟,一年兩熟,甚至氣候和緯度條件非常理想,一年三熟,了不得了。也就是說,封建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的周期,受自然條件限製,是比較漫長而相對固定的。”
“而自有資本主義呢?它的經濟增長主要在於工業。工業的經濟增長周期,會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而數量級提升。相比於農業,這是天壤之別。”
“也就是說,如果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自有資本主義,一個是封建主義,哪怕一開始國力在同一個起跑線,隻要它們之間有著廣泛而持續的貿易往來,那麽即使不發生戰爭,封建國家也會逐漸被徹底碾壓。而如果主動斷絕貿易……可以翻開曆史書,看看滿清的下場。”
“無論是曆史書上的痛苦教訓,還是工業剪刀差的提法,從經濟規律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那麽,為什麽自由資本主義會被國家資本主義淘汰呢?”
“道理是相似的: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建立在工業的基礎上,而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建立在金融的基礎上。工業的增長周期至少需要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突破來實現,而金融的增長周期,則純粹是一個數學建模問題了。說個不僅僅是笑話的笑話——思想有多快,它就敢有多快。”
“一旦這樣兩個不同性質的國家建立起廣泛而持續的貿易往來,自由資本主義被國家資本主義碾壓就是注定的了。”
“黎華,有一段冰冷而殘酷的曆史,也許你以前並沒有思考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國,哦,當時還是民國,從國家經濟層麵來說,對我們這片土地傷害最大的,或許並不是從1931年到1945年的rb侵華戰爭,而是1934年美國推行的白銀法案。這個法案,不僅直接導致了當時是銀本位國家的中國的白銀崩瀉式的外流,全國通貨緊縮,外貿惡化,大批企業倒閉。同時,還給了rb利用時代背景,一方麵瘋狂在中國走私白銀,要知道,當時中國的銀價是每盎司40.5美分,而世界銀價是65美分;另一方麵,當時的rb正金銀行,也就是現在的東京銀行的前身,對中國的外匯進行突擊掠奪性的購買。這些借白銀法案的機會從中國掠奪走的錢,最終成為了rb侵華機器的血液。而這樣一個法案,是羅斯福為了讓美國走出經濟危機而力推的政策,即使運輸大隊長哀求羅斯福高抬貴手,羅斯福也始終不為所動。”
“美國的白銀法案,導致了中國的銀本位崩潰,民國政府被迫在1935年推行幣製改革,使用法幣。但那種被一刀放血到要死不活時的被動改革,怎麽可能立竿見影地扭轉局麵?何況,到了1937年,rb就正式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了。”
“我們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曆史書上隻有一個言簡意賅的形容詞:一窮二白。在這個詞的背後,有多少必須記在小本本上的黑賬!”
“算了,跑題了。總之,30年代的白銀法案,就是一個國家用金融武器對另一個國家進行瘋狂掠奪的血淋淋的案例。而在今天,技術水平正值國家資本主義如日中天的今天,一個國家的金融主權,關係著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崩潰為標誌,曆史的車輪開進了這個階段。歐美國家推行的所謂金融自由化,不過是美國以金融為武器向全世界的又一輪侵略過程。甚至,相比當初的白銀法案,這一輪的掠奪方式,會更加的隱秘而殘酷。”
由於正在錄音,畢文謙不必擔心黎華理解不了的問題,喝了一大口水,繼續滔滔地說了下去。
“黎華,我先給你舉一點兒假設吧!”
“你是一個企業家,你有價值100萬的工廠,每年能掙10萬。現在,你麵對著擴大生產以及產業升級的機會,但資本不夠,需要貸款,也不算離譜,前後借30萬就可以了,利息是每年10%,而你預期產業升級會花3年,完成之後每年能掙20萬。這樣的選擇,你的同行,競爭者,也麵臨著。很顯然,從工業發展的角度看,你必須貸款,如果不那麽做,獲得貸款的對手會在技術革新之後,規模會越來越大,最終用更多更便宜的產品,將你擠出市場,而你,隻能慢慢破產。”
“於是,你貸款了,每年借10萬。日子按部就班地過兩年。這時候,有一家銀行,推出了一種金融證券。買了這個證券,每年的迴報率有15%,於是,貸款給你的人,第3年把錢買證券去了,不再貸款給你。你隻能去找其他人貸款,卻發現,所有有餘錢的人都把錢買了證券。最終,你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工廠,資金鏈斷裂,開不了工了。”
“這時候,那家推出證券的銀行出現在你麵前,願意以50萬的價格購買你的工廠。你不願意。銀行也不強求,走了。日子,卻得繼續過。工廠開不了工,工人,也包括你,每天卻需要衣食住行。你的工廠眼看著坐吃山空。過了一個月,銀行又來了,願意以40萬的價格購買你的工廠。同樣的,無論你賣不賣,人家都不強求。隻是它願意出的價格,越來越低。最終,坐吃山空的日子沒法兒過了。沒撐到一年,你隻能賣廠,賣成30萬,或者20萬,不,多半不會是20萬,因為你前兩年的貸款你得連本帶利地還,那得是24萬。”
“好了,現在來算算,整個事情的結果——3年之內,你失去了本來價值100萬的工廠,如果你賣廠賣得晚,連24萬都沒賣到,那你就破產了。之前貸款給你的人,獲得了來自於你的4萬塊的利息,以及來自銀行的3萬塊的利息,一共賺了7萬。而銀行呢?付出了3萬塊的利息,以及不到50萬的錢,獲得了本來價值100萬的工廠,不,它隻需要再投入10萬,完成已經進行了大半的產業升級計劃,繼續開工,工廠的價值,就不僅僅是100萬了。”
“那麽現在,黎華,我再告訴你,如果當初給你貸款的人,是銀行雇的演員呢?”
“沒錯,黎華,這就是國家資本主義掠奪自有資本主義,這就是金融掠奪工業。”
“放心,黎華,剛才我說的,僅僅是一個比喻,現實中,很難發生。因為,對於國家資本主義來說,花3年時間巧取豪奪一個區區100萬的工廠,簡直有失身份,簡直是恥辱。真正上檔次的掠奪,更為複雜,也更為高效——人家操縱的,是貨幣。首先,把美元確立為國際貨幣,然後,為你提供大量貸款,給你擴大生產,產業升級的機會,當你上鉤之後,通過操縱金融市場,半渡而擊,讓你整個國家通貨緊縮,大批企業資金鏈斷裂,甚至國家貨幣對外匯率巨大震蕩,對外貿易一落千丈,你原本優質的資產很快變得不值錢了,此時,它以救世主的麵目粉墨登場,以一個在以前幾乎是侮辱性的收購價,仿佛救命稻草一般拋到你麵前,讓你以感恩戴德的心態賤賣你全國人民經年累月奮鬥的財產。”
“想一想,為什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裏,美國始終擁有一票否決權?看一看,那些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裏貸過款的發展中國家,哪一個真正落了好?”
“為什麽法國在發聲五月風暴?風暴之後為什麽會放棄金融主權?因為美國的軍隊以北約的形式在歐洲到處駐紮著軍隊。沒錯,美國的金融霸權,建立在其遍布全球一半以上地區的軍事霸權之上。就像當初的滿清政府,連拒絕交易的權利都沒有。”
“軍事霸權所到之處,盡是待宰羔羊。”
“在這個技術水平正值國家資本主義如日中天的時代,一個國家的金融主權,關係著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崩潰為標誌,曆史的車輪開進了這個階段。所謂金融自由化,不過是美國以金融為武器向全世界的又一輪侵略過程。越是自由的金融體係,金融掠奪就越方便,越快捷,越隱蔽。”
“而rb政府,也許他們並沒有看清這一切,但曆史的經驗教訓,資本的敏感性,都讓他們堅定了推行日元國際化的決心。”
“看看時間,rb實施《外匯法》的時間,和歐美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時間,一脈相承。但rb畢竟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它沒有真正的金融主權,它必須麵對來自美國的獠牙,作出應對。
“所以,無奈麵對自己本土遍布美軍基地的現狀的rb人,無法直接反抗美國的rb政府,會希望我們支持日元國際化,會在文華分公司並沒有真實付出什麽的情況下,把中森名菜這樣一個rb頂級藝人的前途,把一個藝人事務所的社長的尊嚴,作為見麵禮,送到你麵前。”
一席話說完,電話裏,唯有兩人此起彼伏的唿吸聲。
良久。
“文謙,如之奈何?”
軟軟的聲音讓畢文謙心頭一跳,十個腳趾頭仿佛抽了筋。
他大約知道黎華想問的是什麽,但這就不是電話裏,更不是他們兩個人能決斷的了。
“黎華,等我從歐洲迴來吧!很久沒見你了,很想你。至於現在……現在的rb,,這個國家,是一個漸漸膨脹到迷之自信的國家,無論上下左右,在恨美國這一點上,絕大多數人是一致的。越是有雄心的rb人,越是如此。”
黎華已經說得足夠多,再細的,就不是電話裏能說清楚的了。
換句話說,畢文謙有些擔心,黎華究竟有沒有清醒地意識到,她的遭遇背後的脈絡。
“黎華,讓我思考一下……”
擱下電話,畢文謙一屁股坐到床上,放鬆身體躺倒,擺著大字,盯著天花板。
日元國際化……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大事情。
“曆史”上,rb政府雄心勃勃地……玩兒脫了。然後便是失去的十年、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
為了寫論文,畢文謙上輩子研究、思考過rb流行音樂興衰脈絡背後的成因——經濟狀況,總會是文化產業的背景。
良久,畢文謙伸出手,把床頭櫃上的聽筒抓到耳邊。
“黎華。”
“我在。”
“準備錄音機……”
“已經準備好了。”
伴隨著隱隱的摁鍵聲,電話裏是黎華溫溫的笑。
愣了愣,畢文謙自己也默契地笑了起來。
“好吧!我隻是說說我自己的想法。具體如何,需要有第一手原始資料為基礎。”
“文謙,說吧。”
畢文謙組織了一下語言。
“……從概念上來說,日元國際化的概念,開端於60年代,在rb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經合組織之後。但除了在歐洲發行日元計價的外債之外,這個方向並沒有實質性的步伐。”
“換句話說,一個在自身國土上還有大量外國軍事基地的戰敗國,根本沒有資格談金融主權,一個沒有真正金融主權的國家,談貨幣國際化?不過是奢侈的暢想罷了。 6、70年代的rb政府,是謹慎而負責任的。這和80年代中後期的rb政府大不相同,裏外都不同。”
“80年代初,歐美國家紛紛開始了金融自由化的進程。rb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的國家,如果不改變相對封閉,管製嚴格的金融體係,必然會漸漸失血……”
忽然,黎華出聲打斷了畢文謙的話:“等等,文謙。”
“怎麽?”
“我不太明白。”
“什麽不明白?”
“……你的意思,應該是說歐美金融自由化導致rb被迫改變自身金融政策?這其中的邏輯,我不明白。”
“哦……這個啊!”畢文謙輕聲笑了笑,“黎華,還記得當初我在四合院裏對你們說過的嗎?為什麽自有資本主義必然會淘汰封建主義,為什麽國家資本主義必然會淘汰自有資本主義,為什麽社會主義必然會淘汰國家資本主義?”
“那個我當然記得,可是……”
“黎華,不知道你學習過高等數學沒有,在那裏麵,關於數學分析這一塊兒,有一個非常基礎的問題——關於極限的定義。為了給出嚴謹的數學證明,曆史上,不同的數學家各自想過不同的證明方法,而最終,不同的方法是殊途同歸的。”
“數學是最複雜同時也最嚴謹的哲學,它可以一切,前提是你能明白。那一次,我是從科技發展的角度告訴你不同社會製度優勝劣汰的必然,這一次,我從經濟的角度再和你講一次好了。”
沒錯,數學啊……數學真是個好東西,可惜太難。
“黎華,我們中國是有著濃厚的農業傳統底蘊的國家,你知道的,封建主義時代,經濟增長的主幹,來自於農業,確切地說,是主糧。在沒有工業化肥的反哺時,一年一熟,一年兩熟,甚至氣候和緯度條件非常理想,一年三熟,了不得了。也就是說,封建主義國家,經濟增長的周期,受自然條件限製,是比較漫長而相對固定的。”
“而自有資本主義呢?它的經濟增長主要在於工業。工業的經濟增長周期,會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而數量級提升。相比於農業,這是天壤之別。”
“也就是說,如果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自有資本主義,一個是封建主義,哪怕一開始國力在同一個起跑線,隻要它們之間有著廣泛而持續的貿易往來,那麽即使不發生戰爭,封建國家也會逐漸被徹底碾壓。而如果主動斷絕貿易……可以翻開曆史書,看看滿清的下場。”
“無論是曆史書上的痛苦教訓,還是工業剪刀差的提法,從經濟規律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那麽,為什麽自由資本主義會被國家資本主義淘汰呢?”
“道理是相似的:自由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建立在工業的基礎上,而國家資本主義的經濟增長建立在金融的基礎上。工業的增長周期至少需要自然科學的理論和技術突破來實現,而金融的增長周期,則純粹是一個數學建模問題了。說個不僅僅是笑話的笑話——思想有多快,它就敢有多快。”
“一旦這樣兩個不同性質的國家建立起廣泛而持續的貿易往來,自由資本主義被國家資本主義碾壓就是注定的了。”
“黎華,有一段冰冷而殘酷的曆史,也許你以前並沒有思考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國,哦,當時還是民國,從國家經濟層麵來說,對我們這片土地傷害最大的,或許並不是從1931年到1945年的rb侵華戰爭,而是1934年美國推行的白銀法案。這個法案,不僅直接導致了當時是銀本位國家的中國的白銀崩瀉式的外流,全國通貨緊縮,外貿惡化,大批企業倒閉。同時,還給了rb利用時代背景,一方麵瘋狂在中國走私白銀,要知道,當時中國的銀價是每盎司40.5美分,而世界銀價是65美分;另一方麵,當時的rb正金銀行,也就是現在的東京銀行的前身,對中國的外匯進行突擊掠奪性的購買。這些借白銀法案的機會從中國掠奪走的錢,最終成為了rb侵華機器的血液。而這樣一個法案,是羅斯福為了讓美國走出經濟危機而力推的政策,即使運輸大隊長哀求羅斯福高抬貴手,羅斯福也始終不為所動。”
“美國的白銀法案,導致了中國的銀本位崩潰,民國政府被迫在1935年推行幣製改革,使用法幣。但那種被一刀放血到要死不活時的被動改革,怎麽可能立竿見影地扭轉局麵?何況,到了1937年,rb就正式發動全麵侵華戰爭了。”
“我們新中國建立的時候,曆史書上隻有一個言簡意賅的形容詞:一窮二白。在這個詞的背後,有多少必須記在小本本上的黑賬!”
“算了,跑題了。總之,30年代的白銀法案,就是一個國家用金融武器對另一個國家進行瘋狂掠奪的血淋淋的案例。而在今天,技術水平正值國家資本主義如日中天的今天,一個國家的金融主權,關係著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崩潰為標誌,曆史的車輪開進了這個階段。歐美國家推行的所謂金融自由化,不過是美國以金融為武器向全世界的又一輪侵略過程。甚至,相比當初的白銀法案,這一輪的掠奪方式,會更加的隱秘而殘酷。”
由於正在錄音,畢文謙不必擔心黎華理解不了的問題,喝了一大口水,繼續滔滔地說了下去。
“黎華,我先給你舉一點兒假設吧!”
“你是一個企業家,你有價值100萬的工廠,每年能掙10萬。現在,你麵對著擴大生產以及產業升級的機會,但資本不夠,需要貸款,也不算離譜,前後借30萬就可以了,利息是每年10%,而你預期產業升級會花3年,完成之後每年能掙20萬。這樣的選擇,你的同行,競爭者,也麵臨著。很顯然,從工業發展的角度看,你必須貸款,如果不那麽做,獲得貸款的對手會在技術革新之後,規模會越來越大,最終用更多更便宜的產品,將你擠出市場,而你,隻能慢慢破產。”
“於是,你貸款了,每年借10萬。日子按部就班地過兩年。這時候,有一家銀行,推出了一種金融證券。買了這個證券,每年的迴報率有15%,於是,貸款給你的人,第3年把錢買證券去了,不再貸款給你。你隻能去找其他人貸款,卻發現,所有有餘錢的人都把錢買了證券。最終,你隻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工廠,資金鏈斷裂,開不了工了。”
“這時候,那家推出證券的銀行出現在你麵前,願意以50萬的價格購買你的工廠。你不願意。銀行也不強求,走了。日子,卻得繼續過。工廠開不了工,工人,也包括你,每天卻需要衣食住行。你的工廠眼看著坐吃山空。過了一個月,銀行又來了,願意以40萬的價格購買你的工廠。同樣的,無論你賣不賣,人家都不強求。隻是它願意出的價格,越來越低。最終,坐吃山空的日子沒法兒過了。沒撐到一年,你隻能賣廠,賣成30萬,或者20萬,不,多半不會是20萬,因為你前兩年的貸款你得連本帶利地還,那得是24萬。”
“好了,現在來算算,整個事情的結果——3年之內,你失去了本來價值100萬的工廠,如果你賣廠賣得晚,連24萬都沒賣到,那你就破產了。之前貸款給你的人,獲得了來自於你的4萬塊的利息,以及來自銀行的3萬塊的利息,一共賺了7萬。而銀行呢?付出了3萬塊的利息,以及不到50萬的錢,獲得了本來價值100萬的工廠,不,它隻需要再投入10萬,完成已經進行了大半的產業升級計劃,繼續開工,工廠的價值,就不僅僅是100萬了。”
“那麽現在,黎華,我再告訴你,如果當初給你貸款的人,是銀行雇的演員呢?”
“沒錯,黎華,這就是國家資本主義掠奪自有資本主義,這就是金融掠奪工業。”
“放心,黎華,剛才我說的,僅僅是一個比喻,現實中,很難發生。因為,對於國家資本主義來說,花3年時間巧取豪奪一個區區100萬的工廠,簡直有失身份,簡直是恥辱。真正上檔次的掠奪,更為複雜,也更為高效——人家操縱的,是貨幣。首先,把美元確立為國際貨幣,然後,為你提供大量貸款,給你擴大生產,產業升級的機會,當你上鉤之後,通過操縱金融市場,半渡而擊,讓你整個國家通貨緊縮,大批企業資金鏈斷裂,甚至國家貨幣對外匯率巨大震蕩,對外貿易一落千丈,你原本優質的資產很快變得不值錢了,此時,它以救世主的麵目粉墨登場,以一個在以前幾乎是侮辱性的收購價,仿佛救命稻草一般拋到你麵前,讓你以感恩戴德的心態賤賣你全國人民經年累月奮鬥的財產。”
“想一想,為什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裏,美國始終擁有一票否決權?看一看,那些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裏貸過款的發展中國家,哪一個真正落了好?”
“為什麽法國在發聲五月風暴?風暴之後為什麽會放棄金融主權?因為美國的軍隊以北約的形式在歐洲到處駐紮著軍隊。沒錯,美國的金融霸權,建立在其遍布全球一半以上地區的軍事霸權之上。就像當初的滿清政府,連拒絕交易的權利都沒有。”
“軍事霸權所到之處,盡是待宰羔羊。”
“在這個技術水平正值國家資本主義如日中天的時代,一個國家的金融主權,關係著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布雷頓森林貨幣體係崩潰為標誌,曆史的車輪開進了這個階段。所謂金融自由化,不過是美國以金融為武器向全世界的又一輪侵略過程。越是自由的金融體係,金融掠奪就越方便,越快捷,越隱蔽。”
“而rb政府,也許他們並沒有看清這一切,但曆史的經驗教訓,資本的敏感性,都讓他們堅定了推行日元國際化的決心。”
“看看時間,rb實施《外匯法》的時間,和歐美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時間,一脈相承。但rb畢竟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它沒有真正的金融主權,它必須麵對來自美國的獠牙,作出應對。
“所以,無奈麵對自己本土遍布美軍基地的現狀的rb人,無法直接反抗美國的rb政府,會希望我們支持日元國際化,會在文華分公司並沒有真實付出什麽的情況下,把中森名菜這樣一個rb頂級藝人的前途,把一個藝人事務所的社長的尊嚴,作為見麵禮,送到你麵前。”
一席話說完,電話裏,唯有兩人此起彼伏的唿吸聲。
良久。
“文謙,如之奈何?”
軟軟的聲音讓畢文謙心頭一跳,十個腳趾頭仿佛抽了筋。
他大約知道黎華想問的是什麽,但這就不是電話裏,更不是他們兩個人能決斷的了。
“黎華,等我從歐洲迴來吧!很久沒見你了,很想你。至於現在……現在的rb,,這個國家,是一個漸漸膨脹到迷之自信的國家,無論上下左右,在恨美國這一點上,絕大多數人是一致的。越是有雄心的rb人,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