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暢言(一)
又一件事情定了調子,黎華將目光在辦公室裏掃視了一圈,引出了下一個話題。
“文謙,你給的驚喜,在rb餘波不小。”
“哦?”畢文謙迅速把思路從紅旗車轉移了過來,雙手握著玻璃杯,身子下意識地朝前靠了靠,“你覺得……詩怎麽樣?”
似乎,兩個人的思路此刻並沒有在同一個頻道。黎華錯愕了一瞬,旋即咯咯地笑起來:“詩寫得一般般吧……連基本的平仄都不大對。雖然說寫詩這事情,隻看格律是落了下乘,但你這詩,說白了就是在拍馬屁嘛!能好到哪兒去?不過,在rb情況就不同了。你應該也是早知道的,rb人寫所謂的漢詩,是不考慮漢語的格律問題的。你這詩,在rb的評價,比在國內的評價,好上了許多……”
“等等,黎華,你是說,我那詩,在國內還有人評價?”畢文謙心裏一個咯噔。
“以你現在的名氣,又把詩放在中央電視台轉播的紅白歌會上被人念出來,還指望不被人評論?”黎華哼哼著,彎著眉毛看著畢文謙,“不過,考慮到你才十八歲,人們基本都說,你寫得不錯,還有……上升空間。”
“直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而且,這個比下,還是和孩子比,對吧?”畢文謙頓時在殘念中有些索然。
“無論如何,rb那邊,nhk電視台牽的頭,希望在兩國之間,辦一個漢詩交流會。”瞧著畢文謙那小表情,黎華莞爾地搖搖頭,“這歸根結底,也算是你寫那首馬屁詩的成績吧!”
馬屁詩……畢文謙囧然。
不過,這顯然不適合去計較,他也不願意在黎華麵前為這樣的問題計較——連忙轉移話題:“漢詩交流會是什麽東西?”
“我也不確定。目前,還隻是一個意向性的計劃。不過,連圍棋都可以辦中日擂台賽,漢詩交流會,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黎華的迴答,並沒有消解畢文謙的疑惑:“可是……為什麽?”
“文謙,你自己就說過的。在rb現在,有一股脫亞入歐的風潮。但是呢,以nhk電視台為首的rb文藝界,多數人並不希望這麽做。”
“我也說過,在rb這樣的批著資本主義皮的封建社會,文藝界這種圈子,上影響不了政局,下不能大規模接地氣……”
“但他們也能夠、也試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黎華凝視著畢文謙,伸手用中指在辦公桌上點了點,“文謙,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很多已到中年的人,能夠為了理想,再度嚐試,哪怕有些猶豫,哪怕有些瞻前顧後,隻要是在實實在在地做事情,就是值得讚賞的。”
“黎華……”
“你好好想想,一個rb的國立電視台,在紅白歌會這樣的平台上,極力邀請我去,同時否決掉了已經連續兩屆登場的鄧麗軍,哪怕僅僅是投桃報李,他們提出的倡議,我們就應該認真考慮一下。更何況,這件事情的起因,本就是由你而起。”
黎華的口吻不輕不重,畢文謙卻聽出了弦外之音。
“這麽說……這是一件雙方都樂見其成的事情了?那你專門和我提什麽?你都嘲笑是馬屁詩了,難道還要我量產啊?”
“喲,你還能量產馬屁詩啊?能耐啊!”黎華低頭笑了起來,不僅她,一旁的三個女孩子也頗是忍俊不禁的模樣,各不相同的笑聲持續了一會兒,黎華才抬頭總結道,“文謙,以後,別再搞這樣的驚喜了。我當時,真的嚇了一跳。要是我當時失態了什麽辦?”
“你不會。”畢文謙很篤定地說,“而且,你不也突然穿上了中山裝嗎?”
“你真覺得那僅僅是因為我當時的理由嗎?”
黎華的反問很含蓄,但畢文謙明白她的意思。他不想去細說,黎華也知道他不想細說。
無言以對之下,畢文謙索性慢吞吞地喝起水來。
“好啦!我要說的,已經說了。你呢?你叫我迴來,是想和我說什麽?”
畢文謙卻仍然沒有應聲。反而,他放下玻璃杯,偏頭看向劉三劍,看向小曉琳,最後,目光停在陸衍臉上。
“紅白歌會,是我拉著陸衍一起看的。”
“這個我知道,陸衍和大家都說過。”
“當時,我問她,麵對你我,和她之間的收入的巨大差距,她是怎麽看待的。陸衍給了我一個讓人喜歡的答案。”
“這個,我也知道,陸衍也和大家說過了。”
“可是,我很懷疑,如果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僅僅是任由一些事情,盲目地野蠻生長……一代人之後,這樣的想法、觀念,還會不會是占據多數。”
沉沉的話,引得黎華目光一凝。
“文謙,你想說什麽?”
“想說的,很多,也許,很雜。”畢文謙微微垂著目光,盯著黎華點在辦公桌上的中指,“你知道的,我一直都隻是說說。”
黎華轉頭和劉三劍對視了一眼。
“文謙,你說。”
“……從哪兒說起好呢?”畢文謙自言自語般地念叨了下,過了一會兒,緩緩喝盡了手裏的水,示意陸衍替自己續個杯,才繼續開口說道,“黎華,你給了我很多書籍資料,我看了許多,許多在這個年代,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如此全麵接觸的信息。我很珍惜這樣的機遇……”
正說著,陸衍把續好水的玻璃杯放在畢文謙手邊,黎華適時地插言道:“文謙,你我之間,不必鋪墊什麽。”
“也是啊……”畢文謙用指甲碰碰杯子,溫溫的,不燙,“黎華,我看過、思考過新中國建國以來所謂的走過的彎路。其實,客觀地說,如果從主觀的角度出發,僅僅站在中央的角度,很多事實上引起亂子的事情,中央其實並沒有做錯。這話聽起來也許有些絞,那我說得更明白一些——新中國以來的大多數彎路,並不是路定錯了,而是執行的過程中有著係統性的問題。”
經理辦公室裏一陣寂靜。
“……什麽問題?”
“中國的行政係統,你比我更了解。我這麽給你說個笑話吧:省裏有領導要到街道出席一個活動,省裏傳達的文件裏說,活動於早上9點開始,領導會準時到;市裏傳達的文件裏要求,活動在8點準備好;區裏傳達的文件裏要求,7點整所有人到場;最後,街道發的通知裏,要大家6點鍾集合。於是,與會的普通人紛紛5點鍾就起床洗漱生火。這隻是一個笑話,並沒有針對具體的誰。但這笑話的背後,卻道出了而今我們國家行政體製的一個係統性問題——等級樹所決定的晉升競爭,導致了信息在層級傳播過程中的逐漸扭曲。”
“毫無疑問,9點鍾開始的活動,是很正常的,甚至相比正常上班的時間晚了不少,是很為人著想的安排。但結果,卻是讓普通人5點就起床了。為人著想的事情成了讓人埋怨的事情,並且,造成了人力、時間等等資源的浪費。為什麽會這樣?因為……說好聽點兒吧,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是換一個說法,就是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如果說在一線生產中,隻要有能力肯鑽研,是能夠做出顯眼的成績的,那麽,在行政管理的係統裏,卻並沒有那麽多機會表現出能力。而行政管理,總是基層的多,中層的少,高層的更少——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一個行政幹部,想要往上走,就得在上級心裏留下印象,留下好印象,留下深刻的好印象。怎麽留?抓住每一次表現的機會,做好每一件事情,達到領導的要求?不,那是不夠的。也許你辦事是達到了上級的要求,但和你同級的別的幹部,卻超額完成了每一個任務。將來有了提拔的機會,領導,越是公正的領導,越會提拔超額完成任務的人,而不是僅僅達到要求的你。這種想法,並不出奇。可問題是,中國的體製,是國、省、市、縣、鄉、村,6個等級,6級,已經非常多了!在工作指標的傳達過程中,每一層超額一點兒,疊加起來,到實際工作者麵前時,往往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怎麽可能不出亂子呢?反過來說,如果中央製定計劃的時候,一開始就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為了一線工作者能實際完成任務而定下一個目標,那麽,這個目標很可能成為數學上的一個笑話了。”
“也就是說,當這個係統性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國家製定發展計劃,是不可能也不應該追求真正的精確的。真精確了,那反而會是一個錯誤。”
不覺間,除了侃侃而談的畢文謙,所有人都屏氣凝神起來,當他低頭喝水的時候,辦公室裏唯有劉三劍和陸衍低頭寫字的沙沙聲。
又一件事情定了調子,黎華將目光在辦公室裏掃視了一圈,引出了下一個話題。
“文謙,你給的驚喜,在rb餘波不小。”
“哦?”畢文謙迅速把思路從紅旗車轉移了過來,雙手握著玻璃杯,身子下意識地朝前靠了靠,“你覺得……詩怎麽樣?”
似乎,兩個人的思路此刻並沒有在同一個頻道。黎華錯愕了一瞬,旋即咯咯地笑起來:“詩寫得一般般吧……連基本的平仄都不大對。雖然說寫詩這事情,隻看格律是落了下乘,但你這詩,說白了就是在拍馬屁嘛!能好到哪兒去?不過,在rb情況就不同了。你應該也是早知道的,rb人寫所謂的漢詩,是不考慮漢語的格律問題的。你這詩,在rb的評價,比在國內的評價,好上了許多……”
“等等,黎華,你是說,我那詩,在國內還有人評價?”畢文謙心裏一個咯噔。
“以你現在的名氣,又把詩放在中央電視台轉播的紅白歌會上被人念出來,還指望不被人評論?”黎華哼哼著,彎著眉毛看著畢文謙,“不過,考慮到你才十八歲,人們基本都說,你寫得不錯,還有……上升空間。”
“直說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而且,這個比下,還是和孩子比,對吧?”畢文謙頓時在殘念中有些索然。
“無論如何,rb那邊,nhk電視台牽的頭,希望在兩國之間,辦一個漢詩交流會。”瞧著畢文謙那小表情,黎華莞爾地搖搖頭,“這歸根結底,也算是你寫那首馬屁詩的成績吧!”
馬屁詩……畢文謙囧然。
不過,這顯然不適合去計較,他也不願意在黎華麵前為這樣的問題計較——連忙轉移話題:“漢詩交流會是什麽東西?”
“我也不確定。目前,還隻是一個意向性的計劃。不過,連圍棋都可以辦中日擂台賽,漢詩交流會,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事情。”
黎華的迴答,並沒有消解畢文謙的疑惑:“可是……為什麽?”
“文謙,你自己就說過的。在rb現在,有一股脫亞入歐的風潮。但是呢,以nhk電視台為首的rb文藝界,多數人並不希望這麽做。”
“我也說過,在rb這樣的批著資本主義皮的封建社會,文藝界這種圈子,上影響不了政局,下不能大規模接地氣……”
“但他們也能夠、也試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黎華凝視著畢文謙,伸手用中指在辦公桌上點了點,“文謙,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很多已到中年的人,能夠為了理想,再度嚐試,哪怕有些猶豫,哪怕有些瞻前顧後,隻要是在實實在在地做事情,就是值得讚賞的。”
“黎華……”
“你好好想想,一個rb的國立電視台,在紅白歌會這樣的平台上,極力邀請我去,同時否決掉了已經連續兩屆登場的鄧麗軍,哪怕僅僅是投桃報李,他們提出的倡議,我們就應該認真考慮一下。更何況,這件事情的起因,本就是由你而起。”
黎華的口吻不輕不重,畢文謙卻聽出了弦外之音。
“這麽說……這是一件雙方都樂見其成的事情了?那你專門和我提什麽?你都嘲笑是馬屁詩了,難道還要我量產啊?”
“喲,你還能量產馬屁詩啊?能耐啊!”黎華低頭笑了起來,不僅她,一旁的三個女孩子也頗是忍俊不禁的模樣,各不相同的笑聲持續了一會兒,黎華才抬頭總結道,“文謙,以後,別再搞這樣的驚喜了。我當時,真的嚇了一跳。要是我當時失態了什麽辦?”
“你不會。”畢文謙很篤定地說,“而且,你不也突然穿上了中山裝嗎?”
“你真覺得那僅僅是因為我當時的理由嗎?”
黎華的反問很含蓄,但畢文謙明白她的意思。他不想去細說,黎華也知道他不想細說。
無言以對之下,畢文謙索性慢吞吞地喝起水來。
“好啦!我要說的,已經說了。你呢?你叫我迴來,是想和我說什麽?”
畢文謙卻仍然沒有應聲。反而,他放下玻璃杯,偏頭看向劉三劍,看向小曉琳,最後,目光停在陸衍臉上。
“紅白歌會,是我拉著陸衍一起看的。”
“這個我知道,陸衍和大家都說過。”
“當時,我問她,麵對你我,和她之間的收入的巨大差距,她是怎麽看待的。陸衍給了我一個讓人喜歡的答案。”
“這個,我也知道,陸衍也和大家說過了。”
“可是,我很懷疑,如果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僅僅是任由一些事情,盲目地野蠻生長……一代人之後,這樣的想法、觀念,還會不會是占據多數。”
沉沉的話,引得黎華目光一凝。
“文謙,你想說什麽?”
“想說的,很多,也許,很雜。”畢文謙微微垂著目光,盯著黎華點在辦公桌上的中指,“你知道的,我一直都隻是說說。”
黎華轉頭和劉三劍對視了一眼。
“文謙,你說。”
“……從哪兒說起好呢?”畢文謙自言自語般地念叨了下,過了一會兒,緩緩喝盡了手裏的水,示意陸衍替自己續個杯,才繼續開口說道,“黎華,你給了我很多書籍資料,我看了許多,許多在這個年代,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如此全麵接觸的信息。我很珍惜這樣的機遇……”
正說著,陸衍把續好水的玻璃杯放在畢文謙手邊,黎華適時地插言道:“文謙,你我之間,不必鋪墊什麽。”
“也是啊……”畢文謙用指甲碰碰杯子,溫溫的,不燙,“黎華,我看過、思考過新中國建國以來所謂的走過的彎路。其實,客觀地說,如果從主觀的角度出發,僅僅站在中央的角度,很多事實上引起亂子的事情,中央其實並沒有做錯。這話聽起來也許有些絞,那我說得更明白一些——新中國以來的大多數彎路,並不是路定錯了,而是執行的過程中有著係統性的問題。”
經理辦公室裏一陣寂靜。
“……什麽問題?”
“中國的行政係統,你比我更了解。我這麽給你說個笑話吧:省裏有領導要到街道出席一個活動,省裏傳達的文件裏說,活動於早上9點開始,領導會準時到;市裏傳達的文件裏要求,活動在8點準備好;區裏傳達的文件裏要求,7點整所有人到場;最後,街道發的通知裏,要大家6點鍾集合。於是,與會的普通人紛紛5點鍾就起床洗漱生火。這隻是一個笑話,並沒有針對具體的誰。但這笑話的背後,卻道出了而今我們國家行政體製的一個係統性問題——等級樹所決定的晉升競爭,導致了信息在層級傳播過程中的逐漸扭曲。”
“毫無疑問,9點鍾開始的活動,是很正常的,甚至相比正常上班的時間晚了不少,是很為人著想的安排。但結果,卻是讓普通人5點就起床了。為人著想的事情成了讓人埋怨的事情,並且,造成了人力、時間等等資源的浪費。為什麽會這樣?因為……說好聽點兒吧,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要是換一個說法,就是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如果說在一線生產中,隻要有能力肯鑽研,是能夠做出顯眼的成績的,那麽,在行政管理的係統裏,卻並沒有那麽多機會表現出能力。而行政管理,總是基層的多,中層的少,高層的更少——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一個行政幹部,想要往上走,就得在上級心裏留下印象,留下好印象,留下深刻的好印象。怎麽留?抓住每一次表現的機會,做好每一件事情,達到領導的要求?不,那是不夠的。也許你辦事是達到了上級的要求,但和你同級的別的幹部,卻超額完成了每一個任務。將來有了提拔的機會,領導,越是公正的領導,越會提拔超額完成任務的人,而不是僅僅達到要求的你。這種想法,並不出奇。可問題是,中國的體製,是國、省、市、縣、鄉、村,6個等級,6級,已經非常多了!在工作指標的傳達過程中,每一層超額一點兒,疊加起來,到實際工作者麵前時,往往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怎麽可能不出亂子呢?反過來說,如果中央製定計劃的時候,一開始就充分考慮了這個問題,為了一線工作者能實際完成任務而定下一個目標,那麽,這個目標很可能成為數學上的一個笑話了。”
“也就是說,當這個係統性的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時候,國家製定發展計劃,是不可能也不應該追求真正的精確的。真精確了,那反而會是一個錯誤。”
不覺間,除了侃侃而談的畢文謙,所有人都屏氣凝神起來,當他低頭喝水的時候,辦公室裏唯有劉三劍和陸衍低頭寫字的沙沙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