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中國流行音樂聯賽第一輪(一)
舞台上的主持人,是一位燙著波浪發的中年女人,一身白西裝,立在中央,字正腔圓。
對於她在台上說的話,畢文謙倒興趣不大,反而悄聲問劉三劍:“這是誰啊?”
“你不知道?”劉三劍稍微想了想,釋然地笑,“也是,你平時也很少看電視。她曾經是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主持《新聞聯播》,和你一樣,是江州人。”
新聞聯播?
畢文謙不由朝著台上仔細端詳起來,結果,卻仍然無果:“我是真沒印象……還有,江州人是幾個意思?別說選她來主持比賽和我有關係。”
“你都沒見過她,肯定沒有直接關係的。”劉三劍捂著嘴,無聲地笑,笑過之後,卻是歎息,“不過,真要說,間接關係倒真是有的。”
“什麽意思?”
“將近十年前,鄧老訪日的時候,她就是跟隨播報的人之一。當時在rb她穿的也是這一身,在那個時候的rb引起過一點兒轟動。後來,國內的一些關於她的不實的謠言傳說,被rb的一些不負責任的報紙,對她做了一些添油加醋又信誓旦旦的報道,那些報道後來又傳迴了國內,甚至轉載上了《參考要聞》。一來二去,給她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問題。黎副經理在電視台裏,偶然聽說了她的傳聞,當然,也是負麵的說法。她當時就覺得很離奇,於是深入了解了一下。最後,黎副經理和王京雲研究之後,推薦由這位呂阿姨來主持聯賽。原本,人家還不想答應,甚至已經起了出國的打算。黎副經理和她談過幾次,才做通了工作。”
聽了劉三劍的解釋,畢文謙看著台上的人,總覺得劉三劍並沒有把話說透。
“僅僅如此的話,也太間接了吧?”
“經理,你要知道,《參考要聞》是範圍影響覆蓋全國的東西,連它都轉載過不實報道,這本身就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了。然而,無論是黎副經理,還是王京雲,以及我,都沒有能力去對這份報紙指手劃腳。何況,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別人看來,我們也沒有立場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打抱不平,特別在是很多事情,一旦深究起來,免不得牽連甚廣的時候。”
“這些我能理解。可……還是和我談不上間接關係吧?”
“所以,會推薦她來當主持人啊!如果什麽波瀾都不掀起,那固然好,也算是為這為呂阿姨正一次名了;如果因此掀起了什麽波瀾,那就更好不過了。以前的事情,突兀的舊事重提,哪怕自己隻是處於義憤,也往往會被當成別有用心。而如果是有人自己來針對聯賽說些捕風捉影的閑話,那就得讓他把那些風那些影都搞個清楚明白了。不然,任由國內的宣傳機構,連《參考要聞》這樣本該穩重的報紙都喪失操守了,那可是對國家不負責啊!”
聽到這裏,畢文謙總覺得這不是適合說這些的場合。他不由迴頭瞧了瞧,坐在後麵的,都是一些小孩子,或者說,中學生。他又越過劉三劍,看向坐在她另一邊的人,卻是一個儀容端正的中年男人,正目不斜視地看著舞台,一臉凝重,仿佛陷入了沉思。
就在此時,劉三劍忽然湊得更近,對畢文謙耳語道:“經理,你也是上過《參考要聞》的,不止一次。”
畢文謙一個激靈。
劉三劍卻在稍微分開一點兒後繼續說道:“所以,也許,事實上這位呂阿姨,她對於很多事情並沒有清醒的認識,雖然在本業上有著國家級的水平,但本質上,很一些文藝工作者一樣,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天真。無論如何,終歸有過一些在她看來無妄的事情發生在她身上,這些事情,她始終不明白前因後果,隻覺得不公,卻又找不到落罪的地方,哪怕隻是一個替罪羊。最終,滿腹的委屈和怨懟,就衝向了整個國家,以至於她想出國。”
停頓了一會兒,劉三劍沉沉地看著畢文謙。
“這樣的事情,是黎副經理不願意看到的,也是王京雲,也是我不願意看到的。相信,也是經理你不願看到的。”
終於,舞台上的呂阿姨介紹完了開場白。隨著一陣掌聲,從第一排正中,兩個人起身往舞台上走去。
卻是李渙之和王坤。
隨著他們上台,工作人員推著一張安了滑輪的桌子來,桌子上擺的卻是一副圍棋。
畢文謙看得不明所以:“他們……這是要幹什麽?”
“哦,”劉三劍卻笑了,“原來是要現場抽簽啊!”
“什麽意思?”
話音未落,又有一些人正裝款款,從左右走向了舞台中央。數數,正好十個……
似乎,有些人看上眼熟……等等,連黎華也在其中!
“黎華?她也要抽簽?”
劉三劍莞爾:“她是文華公司的黨委書記。流行音樂聯賽第一次開賽,她不來抽簽,那就得是經理你上去了啊!”
這麽一說……那裏,李穀乙和朱逢薄也在其中。
“也就是說,這些人都是參賽隊伍的領導?”見劉三劍微笑點頭,畢文謙繼續問道,“那他們怎麽抽簽?用圍棋?”
“的確有趁著東風,和圍棋相互推廣的一點兒意思在裏麵。這是王京雲多方諮詢之後設計的抽簽方法。”劉三劍朝台上努努嘴兒,“抽簽的先後隨意,抽的時候,麵朝觀眾,背對棋盤,從棋盒裏抓兩把棋子,然後主持人再同樣抓一把,全部放在棋盤上,然後數子,加起來起碼要30枚以上才算數。然後,看這個數目能不能被10整除,如果能,這個隊伍就第10個出場;如果不能,那就看能不能被9整除,以此類推。直到確定。後麵的隊伍同樣方式抓子,隻是把之前已經確定的整除數字排除。”
畢文謙沉思起來——也恰是台上主持人解釋抽簽規則的時候。很顯然,相比劉三劍的言簡意賅,主持人說得耐心多了。
“王京雲從哪兒想出來的奇葩辦法啊?”
“也許是從清華園吧?”劉三劍嘿嘿地笑,“又要和圍棋扯上關係,又要在原理上連小學畢業的都搞得懂,又要公正公開,能讓所有電視觀眾看得清楚明白,又要盡量杜絕暗箱操作的可能。”
“暗箱操作?”畢文謙心裏一凜。
“是啊!”劉三劍微微抬手,指著台上第一個準備抓子的中年男人,戴著眼鏡,黑衣白領結,背著抓子的動作看上去有點兒滑稽,表情卻是正經,“他是華星唱片公司的代表,據說是香港那邊有名的才子。當初邀請的時候,他就有過反對的意見。後來,我姐姐去拜訪他,才知道,前幾年,他當到粵省的一個歌唱比賽當過評委,結果,評委一致給了高分的歌手名落孫山,大家打分都不高的人卻得了第一。從此,他就對我們內地音樂比賽的公正性有了成見。一定程度上,這個抽簽的辦法,就是他逼出來的。”
攝像師正舉著裝備,近距離的全程拍著那中年男人,特別是他的手,直到抓完之後,由他親自數子完畢,都沒有斷過。
也正是這時候,畢文謙突然把這人認了出來——黃湛。
忽然間,畢文謙望著舞台,像黎華經常那樣,哼哼地笑了。
舞台上的主持人,是一位燙著波浪發的中年女人,一身白西裝,立在中央,字正腔圓。
對於她在台上說的話,畢文謙倒興趣不大,反而悄聲問劉三劍:“這是誰啊?”
“你不知道?”劉三劍稍微想了想,釋然地笑,“也是,你平時也很少看電視。她曾經是中央電視台的主持人,主持《新聞聯播》,和你一樣,是江州人。”
新聞聯播?
畢文謙不由朝著台上仔細端詳起來,結果,卻仍然無果:“我是真沒印象……還有,江州人是幾個意思?別說選她來主持比賽和我有關係。”
“你都沒見過她,肯定沒有直接關係的。”劉三劍捂著嘴,無聲地笑,笑過之後,卻是歎息,“不過,真要說,間接關係倒真是有的。”
“什麽意思?”
“將近十年前,鄧老訪日的時候,她就是跟隨播報的人之一。當時在rb她穿的也是這一身,在那個時候的rb引起過一點兒轟動。後來,國內的一些關於她的不實的謠言傳說,被rb的一些不負責任的報紙,對她做了一些添油加醋又信誓旦旦的報道,那些報道後來又傳迴了國內,甚至轉載上了《參考要聞》。一來二去,給她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問題。黎副經理在電視台裏,偶然聽說了她的傳聞,當然,也是負麵的說法。她當時就覺得很離奇,於是深入了解了一下。最後,黎副經理和王京雲研究之後,推薦由這位呂阿姨來主持聯賽。原本,人家還不想答應,甚至已經起了出國的打算。黎副經理和她談過幾次,才做通了工作。”
聽了劉三劍的解釋,畢文謙看著台上的人,總覺得劉三劍並沒有把話說透。
“僅僅如此的話,也太間接了吧?”
“經理,你要知道,《參考要聞》是範圍影響覆蓋全國的東西,連它都轉載過不實報道,這本身就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了。然而,無論是黎副經理,還是王京雲,以及我,都沒有能力去對這份報紙指手劃腳。何況,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別人看來,我們也沒有立場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打抱不平,特別在是很多事情,一旦深究起來,免不得牽連甚廣的時候。”
“這些我能理解。可……還是和我談不上間接關係吧?”
“所以,會推薦她來當主持人啊!如果什麽波瀾都不掀起,那固然好,也算是為這為呂阿姨正一次名了;如果因此掀起了什麽波瀾,那就更好不過了。以前的事情,突兀的舊事重提,哪怕自己隻是處於義憤,也往往會被當成別有用心。而如果是有人自己來針對聯賽說些捕風捉影的閑話,那就得讓他把那些風那些影都搞個清楚明白了。不然,任由國內的宣傳機構,連《參考要聞》這樣本該穩重的報紙都喪失操守了,那可是對國家不負責啊!”
聽到這裏,畢文謙總覺得這不是適合說這些的場合。他不由迴頭瞧了瞧,坐在後麵的,都是一些小孩子,或者說,中學生。他又越過劉三劍,看向坐在她另一邊的人,卻是一個儀容端正的中年男人,正目不斜視地看著舞台,一臉凝重,仿佛陷入了沉思。
就在此時,劉三劍忽然湊得更近,對畢文謙耳語道:“經理,你也是上過《參考要聞》的,不止一次。”
畢文謙一個激靈。
劉三劍卻在稍微分開一點兒後繼續說道:“所以,也許,事實上這位呂阿姨,她對於很多事情並沒有清醒的認識,雖然在本業上有著國家級的水平,但本質上,很一些文藝工作者一樣,保持著一定程度的天真。無論如何,終歸有過一些在她看來無妄的事情發生在她身上,這些事情,她始終不明白前因後果,隻覺得不公,卻又找不到落罪的地方,哪怕隻是一個替罪羊。最終,滿腹的委屈和怨懟,就衝向了整個國家,以至於她想出國。”
停頓了一會兒,劉三劍沉沉地看著畢文謙。
“這樣的事情,是黎副經理不願意看到的,也是王京雲,也是我不願意看到的。相信,也是經理你不願看到的。”
終於,舞台上的呂阿姨介紹完了開場白。隨著一陣掌聲,從第一排正中,兩個人起身往舞台上走去。
卻是李渙之和王坤。
隨著他們上台,工作人員推著一張安了滑輪的桌子來,桌子上擺的卻是一副圍棋。
畢文謙看得不明所以:“他們……這是要幹什麽?”
“哦,”劉三劍卻笑了,“原來是要現場抽簽啊!”
“什麽意思?”
話音未落,又有一些人正裝款款,從左右走向了舞台中央。數數,正好十個……
似乎,有些人看上眼熟……等等,連黎華也在其中!
“黎華?她也要抽簽?”
劉三劍莞爾:“她是文華公司的黨委書記。流行音樂聯賽第一次開賽,她不來抽簽,那就得是經理你上去了啊!”
這麽一說……那裏,李穀乙和朱逢薄也在其中。
“也就是說,這些人都是參賽隊伍的領導?”見劉三劍微笑點頭,畢文謙繼續問道,“那他們怎麽抽簽?用圍棋?”
“的確有趁著東風,和圍棋相互推廣的一點兒意思在裏麵。這是王京雲多方諮詢之後設計的抽簽方法。”劉三劍朝台上努努嘴兒,“抽簽的先後隨意,抽的時候,麵朝觀眾,背對棋盤,從棋盒裏抓兩把棋子,然後主持人再同樣抓一把,全部放在棋盤上,然後數子,加起來起碼要30枚以上才算數。然後,看這個數目能不能被10整除,如果能,這個隊伍就第10個出場;如果不能,那就看能不能被9整除,以此類推。直到確定。後麵的隊伍同樣方式抓子,隻是把之前已經確定的整除數字排除。”
畢文謙沉思起來——也恰是台上主持人解釋抽簽規則的時候。很顯然,相比劉三劍的言簡意賅,主持人說得耐心多了。
“王京雲從哪兒想出來的奇葩辦法啊?”
“也許是從清華園吧?”劉三劍嘿嘿地笑,“又要和圍棋扯上關係,又要在原理上連小學畢業的都搞得懂,又要公正公開,能讓所有電視觀眾看得清楚明白,又要盡量杜絕暗箱操作的可能。”
“暗箱操作?”畢文謙心裏一凜。
“是啊!”劉三劍微微抬手,指著台上第一個準備抓子的中年男人,戴著眼鏡,黑衣白領結,背著抓子的動作看上去有點兒滑稽,表情卻是正經,“他是華星唱片公司的代表,據說是香港那邊有名的才子。當初邀請的時候,他就有過反對的意見。後來,我姐姐去拜訪他,才知道,前幾年,他當到粵省的一個歌唱比賽當過評委,結果,評委一致給了高分的歌手名落孫山,大家打分都不高的人卻得了第一。從此,他就對我們內地音樂比賽的公正性有了成見。一定程度上,這個抽簽的辦法,就是他逼出來的。”
攝像師正舉著裝備,近距離的全程拍著那中年男人,特別是他的手,直到抓完之後,由他親自數子完畢,都沒有斷過。
也正是這時候,畢文謙突然把這人認了出來——黃湛。
忽然間,畢文謙望著舞台,像黎華經常那樣,哼哼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