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窗前對
“好吃嗎?”
“你做的……”
“算了,你這話起頭兒就不客觀。”
“我就是喜歡嘛!”
“哼哼……”
“話說,你今天去陳老爺子家,他收了學費了嗎?”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已。我想千金市馬骨,陳老爺子雖然更關心拍戲本身的事情,但他還是明白的。”
“明白?”
“這錢,要是偷偷給他,他是不會要的,就像陸衍前幾次寄過去那樣;但光明正大地送過去,就是另一迴事兒了。”
“你之前就想到了……是吧?”
“哼哼……”
“啊,說起來,你拍《風華正茂》,到底掙了多少錢?”
“那不是我掙了多少。我是以文華公司的名義和nhk電視台交涉的。”
“文華公司……日本分公司吧?雖然是合資企業,但相比個人,其實收入反而更多?”
“賬麵上的收入,不過是小頭。”
“……大頭是什麽?”
“哥倫比亞公司同意文華公司引進生產線。你說過,國內目前的磁帶產業,技術上和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
“……僅僅如此嗎?”
“當然還是很多其他的,但你大概不想了解得太深。”
“好吧……生產線引進之後,是我們自己建一個生產車間,還是和中唱合作?畢竟我們一開始依附中唱的生產能力,和空手套白狼差不了多少。現在如果拋開中唱單幹……終歸是一段閑話。”
“……你很愛惜羽毛?”
“羽毛……羽毛是遮風避雨,然後才是吸引人的。”
“哈哈!其實……聽說了音協聯合公安部打擊盜版的構思之後,我也有了一個構思。”
“哦?說說?”
“由公安部牽頭,在地方開卡拉ok廳,逐漸取締其他歌舞廳什麽的。可以先在京城、申城、羊城試點。”
“……”
“文謙?你是覺得不靠譜嗎?”
“倒不是……可是,原因?目的?”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喜歡去歌舞廳玩兒了。但那裏又往往是容易滋生打架鬥毆事件的場所。國家定過調子,‘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矛盾’。我們不可能把群眾從歌舞廳裏趕出去。”
“所以……就由國家來開?那,為什麽是公安部?”
“因為有很多開歌舞廳的人,本來就是間接甚至直接和當地公安局有背景的。這種藏在暗處的關係,既多了一層食利的人,又容易造成群眾的不滿,甚至出現對犯罪行為視而不見以至於包庇的惡劣問題。這些不好的現象,必須要改變——但公安係統裏已經存在了既得利益的人了——你和王京雲想要推動打擊盜版的政策,不適合把本該是助力的變成製肘。所以,幹脆把某些暗處的東西,直接搬到明處來。公安局下屬的卡拉ok廳出了案件,他們總不可能推諉。”
“真的不會推諉?”
“嗬嗬……所以我說了,從京城、申城、羊城開始試點。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好的政策也能被搞成惡政的虎皮,但在大城市裏,卻沒那麽容易一手遮天。”
“……黎華,你說的這些,真的在我的意料之外。”
“但這是一個好機會啊!公安部長新上任,而且是一個很跟得上改革開放步伐的幹部。又是國家允許軍隊經商的大背景,軍隊幹得,公安係統自然也幹得。而且,文謙,你寧願花錢統計群眾對於歌手演唱的反饋意見,那麽,通過卡拉ok係統統計群眾自己喜歡唱什麽歌,不是更事半功倍嗎?”
“黎華……當初你在東京的公司裏弄卡拉ok房的時候,就在醞釀這些了……吧?”
“醞釀,是啊!醞釀。當時我還想不到這麽遠。”
“我也沒有……”
“所以,我和你商量,想想如何補充。”
“與其說補充……我倒更擔心……畢竟軍隊經商,說得不好聽,是飲鴆止渴的辦法。將來肯定會逐漸禁止的。”
“所以,這件事情,我們需要把音協和公安部緊密聯係在一起。既要在經濟層麵上雙方透明,又要在日常運營中雙方參與。既讓兩個係統都獲得利益,又讓群眾喜聞樂見。隻有這樣,將來才有巋然不動的可能。”
“巋然……所以你和我都不希望我牽涉太多的事情。”
“哼哼……”
“那你具體有些什麽規劃了嗎?我就怕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了。”
“又在胡說什麽呢!我目前想的,是規定每一個卡拉ok廳,每天都安排兩個當地歌舞團的人員,或者音樂院校的學生值班,主要負責指導來唱歌的群眾。這個崗位的收入,取決於當天的營業收入,由單位和個人對半分賬。公安局負責卡拉ok廳的運營和安保,以及相關活動的舉辦。”
“還有活動?”
“我覺得可以每個月辦一次群眾比賽,促進群眾來唱歌的熱情。”
“想法不錯。可以拿出營業額的一部分,比如,10%,作為獎金……不,最好不要完全是現金,少量現金加上音樂相關的實物比較好。參賽資格嘛……隻要不是音樂從業者就行,當然,至少要在卡拉ok廳裏唱過一次歌……等等,黎華,你說……這樣的卡拉ok廳,雖然是公安局的附屬,但原則上,是不是也算國企?全國連鎖的國企?”
“莫非你覺得不是國企?”
“我記得,國企的利潤上繳往往比較多?”
“不然呢?對陳老爺子那樣的個人,可以動之以情;但想推動國家層麵的事情,總得誘之以利啊!文謙,你也知道,現在國家有多窮!”
“我知道,當然知道。所以,我很擔心。無論我們今晚在四合院裏規劃得再美好,具體實行起來,要是有人擴大化,怎麽辦?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不,最怕神一樣的對手裝成豬一樣的隊友啊!”
“哈哈!說些什麽呢!安心把最後一顆獅子頭吃了,一會兒出來跑步。”
“這都已經涼了……”
“別學小孩子撒嬌……要不,等我配完音有空了,專門也給你做一頓?”
“……咱們真的能空下來嗎?”
“寸心知而已。”
“……呐,今天在電視台,有什麽成果?”
“算不上什麽成果吧……《紅樓夢》提前播出,緊接著就播《風華正茂》。時間挺緊。”
“為什麽?”
“張靜林。”
“以及劉三劍?”
“嗬嗬,都是為了公司好。隻不過,我叫劉三劍把兩件事情分開宣傳了。”
“……你是對的。”
“另外,前段時間,王京雲以及劉三劍後續的,在中央電視台給李靈玉接了一個活兒。”
“什麽?”
“《西遊記》的劇組要一個能歌善舞而且長的漂亮的女演員,她們選中了李靈玉。過兩天,李靈玉就要去滇省拍戲了。今天在電視台,我和他們的領導談了談進展,也許會讓她唱一首插曲。”
“……他們沒有告訴我。”
“事情是去年年底開始溝通的。你想想,當時你在幹什麽?”
“好像……很忙?”
“你才開了個大炮,然後縮起來給夏林補課。王京雲當時覺得反正隻是拍戲,又不是唱歌,也就沒告訴你。”
“……怪不得,昨天李靈玉好像有什麽想和我說……”
“好吃嗎?”
“你做的……”
“算了,你這話起頭兒就不客觀。”
“我就是喜歡嘛!”
“哼哼……”
“話說,你今天去陳老爺子家,他收了學費了嗎?”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而已。我想千金市馬骨,陳老爺子雖然更關心拍戲本身的事情,但他還是明白的。”
“明白?”
“這錢,要是偷偷給他,他是不會要的,就像陸衍前幾次寄過去那樣;但光明正大地送過去,就是另一迴事兒了。”
“你之前就想到了……是吧?”
“哼哼……”
“啊,說起來,你拍《風華正茂》,到底掙了多少錢?”
“那不是我掙了多少。我是以文華公司的名義和nhk電視台交涉的。”
“文華公司……日本分公司吧?雖然是合資企業,但相比個人,其實收入反而更多?”
“賬麵上的收入,不過是小頭。”
“……大頭是什麽?”
“哥倫比亞公司同意文華公司引進生產線。你說過,國內目前的磁帶產業,技術上和發達國家有不小的差距。”
“……僅僅如此嗎?”
“當然還是很多其他的,但你大概不想了解得太深。”
“好吧……生產線引進之後,是我們自己建一個生產車間,還是和中唱合作?畢竟我們一開始依附中唱的生產能力,和空手套白狼差不了多少。現在如果拋開中唱單幹……終歸是一段閑話。”
“……你很愛惜羽毛?”
“羽毛……羽毛是遮風避雨,然後才是吸引人的。”
“哈哈!其實……聽說了音協聯合公安部打擊盜版的構思之後,我也有了一個構思。”
“哦?說說?”
“由公安部牽頭,在地方開卡拉ok廳,逐漸取締其他歌舞廳什麽的。可以先在京城、申城、羊城試點。”
“……”
“文謙?你是覺得不靠譜嗎?”
“倒不是……可是,原因?目的?”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喜歡去歌舞廳玩兒了。但那裏又往往是容易滋生打架鬥毆事件的場所。國家定過調子,‘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社會生產力相對落後的矛盾’。我們不可能把群眾從歌舞廳裏趕出去。”
“所以……就由國家來開?那,為什麽是公安部?”
“因為有很多開歌舞廳的人,本來就是間接甚至直接和當地公安局有背景的。這種藏在暗處的關係,既多了一層食利的人,又容易造成群眾的不滿,甚至出現對犯罪行為視而不見以至於包庇的惡劣問題。這些不好的現象,必須要改變——但公安係統裏已經存在了既得利益的人了——你和王京雲想要推動打擊盜版的政策,不適合把本該是助力的變成製肘。所以,幹脆把某些暗處的東西,直接搬到明處來。公安局下屬的卡拉ok廳出了案件,他們總不可能推諉。”
“真的不會推諉?”
“嗬嗬……所以我說了,從京城、申城、羊城開始試點。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好的政策也能被搞成惡政的虎皮,但在大城市裏,卻沒那麽容易一手遮天。”
“……黎華,你說的這些,真的在我的意料之外。”
“但這是一個好機會啊!公安部長新上任,而且是一個很跟得上改革開放步伐的幹部。又是國家允許軍隊經商的大背景,軍隊幹得,公安係統自然也幹得。而且,文謙,你寧願花錢統計群眾對於歌手演唱的反饋意見,那麽,通過卡拉ok係統統計群眾自己喜歡唱什麽歌,不是更事半功倍嗎?”
“黎華……當初你在東京的公司裏弄卡拉ok房的時候,就在醞釀這些了……吧?”
“醞釀,是啊!醞釀。當時我還想不到這麽遠。”
“我也沒有……”
“所以,我和你商量,想想如何補充。”
“與其說補充……我倒更擔心……畢竟軍隊經商,說得不好聽,是飲鴆止渴的辦法。將來肯定會逐漸禁止的。”
“所以,這件事情,我們需要把音協和公安部緊密聯係在一起。既要在經濟層麵上雙方透明,又要在日常運營中雙方參與。既讓兩個係統都獲得利益,又讓群眾喜聞樂見。隻有這樣,將來才有巋然不動的可能。”
“巋然……所以你和我都不希望我牽涉太多的事情。”
“哼哼……”
“那你具體有些什麽規劃了嗎?我就怕步子邁得太大,扯著蛋了。”
“又在胡說什麽呢!我目前想的,是規定每一個卡拉ok廳,每天都安排兩個當地歌舞團的人員,或者音樂院校的學生值班,主要負責指導來唱歌的群眾。這個崗位的收入,取決於當天的營業收入,由單位和個人對半分賬。公安局負責卡拉ok廳的運營和安保,以及相關活動的舉辦。”
“還有活動?”
“我覺得可以每個月辦一次群眾比賽,促進群眾來唱歌的熱情。”
“想法不錯。可以拿出營業額的一部分,比如,10%,作為獎金……不,最好不要完全是現金,少量現金加上音樂相關的實物比較好。參賽資格嘛……隻要不是音樂從業者就行,當然,至少要在卡拉ok廳裏唱過一次歌……等等,黎華,你說……這樣的卡拉ok廳,雖然是公安局的附屬,但原則上,是不是也算國企?全國連鎖的國企?”
“莫非你覺得不是國企?”
“我記得,國企的利潤上繳往往比較多?”
“不然呢?對陳老爺子那樣的個人,可以動之以情;但想推動國家層麵的事情,總得誘之以利啊!文謙,你也知道,現在國家有多窮!”
“我知道,當然知道。所以,我很擔心。無論我們今晚在四合院裏規劃得再美好,具體實行起來,要是有人擴大化,怎麽辦?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不,最怕神一樣的對手裝成豬一樣的隊友啊!”
“哈哈!說些什麽呢!安心把最後一顆獅子頭吃了,一會兒出來跑步。”
“這都已經涼了……”
“別學小孩子撒嬌……要不,等我配完音有空了,專門也給你做一頓?”
“……咱們真的能空下來嗎?”
“寸心知而已。”
“……呐,今天在電視台,有什麽成果?”
“算不上什麽成果吧……《紅樓夢》提前播出,緊接著就播《風華正茂》。時間挺緊。”
“為什麽?”
“張靜林。”
“以及劉三劍?”
“嗬嗬,都是為了公司好。隻不過,我叫劉三劍把兩件事情分開宣傳了。”
“……你是對的。”
“另外,前段時間,王京雲以及劉三劍後續的,在中央電視台給李靈玉接了一個活兒。”
“什麽?”
“《西遊記》的劇組要一個能歌善舞而且長的漂亮的女演員,她們選中了李靈玉。過兩天,李靈玉就要去滇省拍戲了。今天在電視台,我和他們的領導談了談進展,也許會讓她唱一首插曲。”
“……他們沒有告訴我。”
“事情是去年年底開始溝通的。你想想,當時你在幹什麽?”
“好像……很忙?”
“你才開了個大炮,然後縮起來給夏林補課。王京雲當時覺得反正隻是拍戲,又不是唱歌,也就沒告訴你。”
“……怪不得,昨天李靈玉好像有什麽想和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