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征人
話是說出口了,但畢文謙並不知道該唱,或者說該“寫”什麽歌。
眼前的工藤鏡香很可愛,但畢文謙知道她人到中年之後那“毀容”級的樣子。即使她泛著星星眼,情不自禁地搖晃著自己的胳膊,他也談不上真正的悸動。
望著大海,畢文謙呆呆地一動不動。隨著身體的放鬆,重心慢慢後倒,終於,雙手撐在了沙子上,涼涼的,木木的,軟軟的,潤潤的。
視線也一下抬向了天空,那些說不清形狀的雲朵,軌跡難循的海鷗,空曠環境下的自然聲音,在畢文謙心裏渲染著海島的安謐,以及一點兒哀傷。
穿越以來,畢文謙絕大多數時間都宅在家裏,雖然這個“家”的地點轉移過,但都是狹小的空間。無論是前線的戰場,還是陝甘寧邊區,或者此刻,都是短暫的。
在那個火車上的夜晚,拉著孫雲的手,自己便決定了這一輩子的目標——歌神。那是一個很遙遠甚至還有些朦朧的概念,沒有人達到過,卻也正因如此,才配得上穿越者的傲骨。想要成為歌神,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一個自詡的偽學霸,畢文謙很清楚一個不完全是笑話的笑話——不怕天才,就怕天才比你更努力。
其實所謂天才,都是日積月累出來的——即使是那一瞬間的質變,也是建立在厚積薄發的基礎上。隻不過,大多數普通人看不到在他們眼裏顯得平凡的積澱過程,而隻津津樂道於那璀璨的結果。
花期短暫,卻遊人如雲。
百年前馬克·吐溫就吐槽過,所謂名著,就是人們希望讀過而不是讀的東西。然而,這裏的“人們”,是不包括天才的。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為他們享受著“讀”的過程,而不是希望“讀過”的結果——這才是天才和普通人最根本的區別之一。
在這基礎之上,再談天賦。
自己,毫無疑問,是一個唱歌的天才。裝逼也好,自我催眠也罷,基本功絕不能落下。宅,才是戰鬥力的保障!就像中國航空工業的照片裏的勞保手套一樣……
畢文謙的思緒不知不覺就跳脫了。工藤鏡香卻以為他在醞釀,抓著他胳膊的手早已隨著畢文謙突然的後撐而放開,環抱著自己的雙膝,偏頭望著他的側臉,星星眼也歸於了不明覺厲的平靜的期待。
耳邊又是車過的聲音……
突然,一道飛影在畢文謙的視線裏天降正義般地一閃而過。距離很近,近得嚇了他一跳。支著身子前傾,卻見腳邊多了一小坨……海鷗的米田共?
童話裏都是騙人的吧!天上的這些家夥……難得自己文藝一把就來搗亂。
腹誹著,畢文謙忽然笑了。
是啊!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無論自己是不是天才,想要安心漫步於歌神路上,首先,需要做的,是建設一條坦途,或者說,環境。上輩子所聞所見的流行音樂圈子,與其說是音樂圈,不如說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娛樂圈。有毒的土壤裏如何孕育得出神一般的事物呢?
所幸,自己邂逅了黎華。以及,她的朋友,朋友的朋友……
一個行業,一個良性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必然有著利益,可觀的利益。就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樣,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明爭暗鬥。孤單一人,成不了真正的氣候。
利益集團,是必然的結果。
自己不是時刻勾心鬥角的那塊料。可是,像黎華,或者萬鵬,以及王京雲,還有目前談不上了解的劉三劍,這些還帶著不少理想主義的熱血的年輕人,真的能夠凝聚成一個集團,建設出一個良性的行業嗎?
“這條路上,不僅有看得見的血腥,更有看不見的血腥;不僅有來自外部的敵人,更有來自內部的敵人。如果你失敗了,你可能會遺臭萬年,更可能被人遺忘無遺骸。如果你成功了,你就是國家功臣。但是……如果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蛻變成了你曾經消滅的敵人,那……”
“那不可能!”
——王京雲毫不猶豫的話斬釘截鐵,不覺間深刻在畢文謙的記憶裏。
就像黎華那張充滿朝氣的臉。
生活在10年代的畢雲詩不敢想像,穿越到80年代的畢文謙卻忐忑了。這個在10年代的資料和相傳中很是“神奇”的年代,畢文謙不是真正的過來人,不敢堅信自己葉公好龍的想法,卻又忍不住懷有希望。
特別是在自己無意間一言滅火,黎華一言澆油之後。
黎華啊!黎華!
畢文謙臉上浮現著幸福,還有希冀。
一首由工藤鏡香唱給黎華的歌?嗬嗬,就借工藤鏡香的口唱吧……道路方才啟步,自己畢竟還圖揚,遠不是親口去唱的時機。
把吉他移到身前,畢文謙伸了一個懶腰,望著空曠的天,更大幅度地把手撐在後麵,身子幾乎半躺了下去。
忽然,手腕被什麽碰到了,冰涼的感覺。
偏頭看去,卻是衣兜兒裏的口琴倒了出來。
撿起來,擦擦邊角上沾上的沙粒,畢文謙重新坐好,把口琴捧在手裏,低頭隨意吹了一口。
慢慢吐著氣,琴音單調而穩定,在海風裏飄散。
好吧,既然如此,就那首歌好了。反正,工藤鏡香的唱功,也不可能去唱難度太高的作品。
心念已下,口琴聲漸成了旋律。
悠揚而舒緩。
迴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懷著和古詩略有相似又不盡相同的情緒,畢文謙閉上了眼,腦海裏是黎華,遙遙而笑。
一曲吹罷。
工藤鏡香又忍不住拉著畢文謙的胳膊。
“文謙,我……我不想給黎醬唱這樣的歌。我怕她不再迴來了……”
“……鏡香森森說得對,這首歌不該過於憂傷,至少,唱的時候不該這樣。”把口琴放迴衣兜兒,畢文謙拍拍工藤鏡香的手,“我重新唱一遍,把歌詞唱出來。”
是啊,自己當初喜歡上這曲子,就是因為口琴的版本。但是,口琴吹出來的感覺,有著rb式的淡淡的哀愁,黎華會說好,但她不見得會喜歡。
工藤鏡香,也不似地道的rb人啊!
“那麽,我唱了。”
話是說出口了,但畢文謙並不知道該唱,或者說該“寫”什麽歌。
眼前的工藤鏡香很可愛,但畢文謙知道她人到中年之後那“毀容”級的樣子。即使她泛著星星眼,情不自禁地搖晃著自己的胳膊,他也談不上真正的悸動。
望著大海,畢文謙呆呆地一動不動。隨著身體的放鬆,重心慢慢後倒,終於,雙手撐在了沙子上,涼涼的,木木的,軟軟的,潤潤的。
視線也一下抬向了天空,那些說不清形狀的雲朵,軌跡難循的海鷗,空曠環境下的自然聲音,在畢文謙心裏渲染著海島的安謐,以及一點兒哀傷。
穿越以來,畢文謙絕大多數時間都宅在家裏,雖然這個“家”的地點轉移過,但都是狹小的空間。無論是前線的戰場,還是陝甘寧邊區,或者此刻,都是短暫的。
在那個火車上的夜晚,拉著孫雲的手,自己便決定了這一輩子的目標——歌神。那是一個很遙遠甚至還有些朦朧的概念,沒有人達到過,卻也正因如此,才配得上穿越者的傲骨。想要成為歌神,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
作為一個自詡的偽學霸,畢文謙很清楚一個不完全是笑話的笑話——不怕天才,就怕天才比你更努力。
其實所謂天才,都是日積月累出來的——即使是那一瞬間的質變,也是建立在厚積薄發的基礎上。隻不過,大多數普通人看不到在他們眼裏顯得平凡的積澱過程,而隻津津樂道於那璀璨的結果。
花期短暫,卻遊人如雲。
百年前馬克·吐溫就吐槽過,所謂名著,就是人們希望讀過而不是讀的東西。然而,這裏的“人們”,是不包括天才的。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是因為他們享受著“讀”的過程,而不是希望“讀過”的結果——這才是天才和普通人最根本的區別之一。
在這基礎之上,再談天賦。
自己,毫無疑問,是一個唱歌的天才。裝逼也好,自我催眠也罷,基本功絕不能落下。宅,才是戰鬥力的保障!就像中國航空工業的照片裏的勞保手套一樣……
畢文謙的思緒不知不覺就跳脫了。工藤鏡香卻以為他在醞釀,抓著他胳膊的手早已隨著畢文謙突然的後撐而放開,環抱著自己的雙膝,偏頭望著他的側臉,星星眼也歸於了不明覺厲的平靜的期待。
耳邊又是車過的聲音……
突然,一道飛影在畢文謙的視線裏天降正義般地一閃而過。距離很近,近得嚇了他一跳。支著身子前傾,卻見腳邊多了一小坨……海鷗的米田共?
童話裏都是騙人的吧!天上的這些家夥……難得自己文藝一把就來搗亂。
腹誹著,畢文謙忽然笑了。
是啊!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無論自己是不是天才,想要安心漫步於歌神路上,首先,需要做的,是建設一條坦途,或者說,環境。上輩子所聞所見的流行音樂圈子,與其說是音樂圈,不如說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娛樂圈。有毒的土壤裏如何孕育得出神一般的事物呢?
所幸,自己邂逅了黎華。以及,她的朋友,朋友的朋友……
一個行業,一個良性可持續發展的行業,必然有著利益,可觀的利益。就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樣,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明爭暗鬥。孤單一人,成不了真正的氣候。
利益集團,是必然的結果。
自己不是時刻勾心鬥角的那塊料。可是,像黎華,或者萬鵬,以及王京雲,還有目前談不上了解的劉三劍,這些還帶著不少理想主義的熱血的年輕人,真的能夠凝聚成一個集團,建設出一個良性的行業嗎?
“這條路上,不僅有看得見的血腥,更有看不見的血腥;不僅有來自外部的敵人,更有來自內部的敵人。如果你失敗了,你可能會遺臭萬年,更可能被人遺忘無遺骸。如果你成功了,你就是國家功臣。但是……如果你在成功的道路上,蛻變成了你曾經消滅的敵人,那……”
“那不可能!”
——王京雲毫不猶豫的話斬釘截鐵,不覺間深刻在畢文謙的記憶裏。
就像黎華那張充滿朝氣的臉。
生活在10年代的畢雲詩不敢想像,穿越到80年代的畢文謙卻忐忑了。這個在10年代的資料和相傳中很是“神奇”的年代,畢文謙不是真正的過來人,不敢堅信自己葉公好龍的想法,卻又忍不住懷有希望。
特別是在自己無意間一言滅火,黎華一言澆油之後。
黎華啊!黎華!
畢文謙臉上浮現著幸福,還有希冀。
一首由工藤鏡香唱給黎華的歌?嗬嗬,就借工藤鏡香的口唱吧……道路方才啟步,自己畢竟還圖揚,遠不是親口去唱的時機。
把吉他移到身前,畢文謙伸了一個懶腰,望著空曠的天,更大幅度地把手撐在後麵,身子幾乎半躺了下去。
忽然,手腕被什麽碰到了,冰涼的感覺。
偏頭看去,卻是衣兜兒裏的口琴倒了出來。
撿起來,擦擦邊角上沾上的沙粒,畢文謙重新坐好,把口琴捧在手裏,低頭隨意吹了一口。
慢慢吐著氣,琴音單調而穩定,在海風裏飄散。
好吧,既然如此,就那首歌好了。反正,工藤鏡香的唱功,也不可能去唱難度太高的作品。
心念已下,口琴聲漸成了旋律。
悠揚而舒緩。
迴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懷著和古詩略有相似又不盡相同的情緒,畢文謙閉上了眼,腦海裏是黎華,遙遙而笑。
一曲吹罷。
工藤鏡香又忍不住拉著畢文謙的胳膊。
“文謙,我……我不想給黎醬唱這樣的歌。我怕她不再迴來了……”
“……鏡香森森說得對,這首歌不該過於憂傷,至少,唱的時候不該這樣。”把口琴放迴衣兜兒,畢文謙拍拍工藤鏡香的手,“我重新唱一遍,把歌詞唱出來。”
是啊,自己當初喜歡上這曲子,就是因為口琴的版本。但是,口琴吹出來的感覺,有著rb式的淡淡的哀愁,黎華會說好,但她不見得會喜歡。
工藤鏡香,也不似地道的rb人啊!
“那麽,我唱了。”